爱因斯坦友谊的名言

时间:2022-04-05 13: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有书快看 | 评论: 次 | 点击:

爱因斯坦友谊的名言

1.爱因斯坦说过的关于“珍惜友谊”的名言有哪些

1.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2.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3. 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4.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5.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6.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希腊)苏拉格底

7.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8. 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钱钟书

9. 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苏)马卡连柯

10. 最牢固的友谊是共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英)科尔顿

11. 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古罗马)塞涅卡

12.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英)培 根

13.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德)马克思

14.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英)培根

15. 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黎)纪伯伦

2.关于友谊的十句名人名言

一、如果友谊是为了有用或快乐,当这种原因不存在时,友谊的结束理所当然。如若看错了人,或是对方伪装欺骗,这种友谊也必然解体。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可马伦理学》

介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二、十全十美的友谊存在于具有共同美德的善良人之中,因为这些人有的美德是共同的。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三、友谊只存在于有道德的人之中,他们彼此相类似。

出自:〔古希腊〕芝诺:《名哲言行录》

介绍:芝诺 (约前490-前425),英文Zeno of Elea,出生地为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古希腊数学、哲学家,以芝诺悖论著称。

四、友谊是天神所赐予我们的最好的最可乐的恩惠,他们竟以为人生可以不要友谊,这简直是从宇宙里摘去了太阳!

出自:〔古罗马〕西塞罗:《论友谊》

介绍: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五、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出自:〔古罗马〕西塞罗:《僧服披肩》

六、好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是有智慧的,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他是愚蠢的。

出自:〔古希腊〕柏拉图:《拉里斯》

介绍: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七、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谊耶?正当之友谊必致力于道德之修养。

出自:〔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五大对话集》

八、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介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九、不要没有朋友,也不要有过多的朋友。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十、只应与好人做朋友,不应与坏人做朋友,与坏人做朋友自己也要变坏,俗称近墨者黑。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3.友谊的名言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

友谊是没有翅膀的爱情——泰戈尔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政治的严正的朋友。

----- 爱因斯坦

4.友谊的名言

爱因斯坦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其他: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索

两个人交谈,一个人可以洗耳恭听。但是,三个人则无法互谈这人世最严肃而应深究的事。

爱默生

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

狄尔治夫人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薄迦丘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培根

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达尔文

爱情赐予万事万物的魅力,其实决不应该是人生中短暂现象,这一道绚烂的生命的光芒,不应该仅仅照耀着探求和渴慕时期,这个时期其实只应该相当于一天的黎明,黎明虽然可爱,美丽,但在接踵而至的白天,那光和热却比黎明时分更大得多。

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情应当使人的力量的感觉更丰富起来,并且爱情确正在使人丰富起来。

马卡连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

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很多显得象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象朋友。

德谟克里特

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说这个字的时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谈话和相互间对弱点的宽容!可是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呢?

法捷耶夫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诚的友谊好象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

哥尔顿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别林斯基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克雷洛夫

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

5.友谊的名言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

友谊是没有翅膀的爱情——泰戈尔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6.友谊的名言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索

两个人交谈,一个人可以洗耳恭听。但是,三个人则无法互谈这人世最严肃而应深究的事。

爱默生

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

狄尔治夫人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薄迦丘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培根

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达尔文

爱情赐予万事万物的魅力,其实决不应该是人生中短暂现象,这一道绚烂的生命的光芒,不应该仅仅照耀着探求和渴慕时期,这个时期其实只应该相当于一天的黎明,黎明虽然可爱,美丽,但在接踵而至的白天,那光和热却比黎明时分更大得多。

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情应当使人的力量的感觉更丰富起来,并且爱情确正在使人丰富起来。

马卡连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

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很多显得象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象朋友。

德谟克里特

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说这个字的时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谈话和相互间对弱点的宽容!可是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呢?

法捷耶夫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诚的友谊好象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

哥尔顿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别林斯基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克雷洛夫

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

爱因斯坦友谊的名言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你好,我是有书君。今天要为你推荐的书是《爱因斯坦传》。

关于爱因斯坦,几乎无人不知,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1岁提出广义相对论,42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我们这些“凡人”眼中,他的名字仿佛就代表着一段传奇,是那么遥不可及。

但是从这本《爱因斯坦传》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更为“凡人”的爱因斯坦,他的成就是如何来的,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什么,他终身贯彻的信念是什么?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这本《爱因斯坦传》是在关于爱因斯坦资料解封之后,第一部最为详尽地记录了爱因斯坦整个人生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传记,对爱因斯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必读的一本书。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美国著名杂志《时代》主编,创作过《基辛格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乔布斯传》等,是个传记专业户,在业界很有声誉。关于艾萨克森还有一个趣闻,说是苹果总裁乔布斯曾想给自己作传,留给孩子们一份关于自己的记录,研究过后在一长串的传记作者里挑选了艾萨克森,并开出高价。但艾萨克森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乔布斯还不够格,直到后来乔布斯病重,艾萨克森意识到如果再不作传,以后不会有机会了,这才答应。艾萨克森那本《乔布斯传》也是公认关于乔布斯最好的一部传记。

说起爱因斯坦异于别人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他天才的属性,即高智商,但是天才的大脑真的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吗?也许不尽如是。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高智商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成功,天才的诞生需要以持之以恒的探索作为支撑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是一名犹太人,祖上是犹太商贩。2岁左右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据爱因斯坦的妹妹后来回忆,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并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喜欢安静和思考,他时常盯着某一处东西自言自语,直到确定自己想说的是什么才会说出来。

4、5岁的时候,爱因斯坦的父亲送给了他一个罗盘。第一次看到罗盘的时候,爱因斯坦就着迷了。因为当时是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天下,力是只有物体互相作用才会产生的,那么罗盘里的指针为什么会转?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爱因斯坦想要解答出来,于是他开始大量思考自然,以及阅读科学读物。

爱因斯坦的兴趣启蒙非常早,父母给他请过几位有名气的老师,加上他本身专注而热情,他暑假几乎从来不出门,也不跟别的小伙伴玩耍,每天就是捧着书本读,12岁那年他自学几何和代数,13岁开始看哲学家康德和马赫,15岁之前掌握了微积分,16岁开始对光速、加速、惯性、引力、磁场等着迷……还没进大学的时候,他甚至写了一篇论文寄给他的舅舅。可以这样说爱因斯坦的青少年时代就是一个大量地阅读、思考积累知识的时代。他那时的水平要超过我们现在普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爱因斯坦17岁考入苏黎世大学,他迎来他另一段飞速发展期,他身心投入物理,对导师讲的课没兴趣而经常逃课,从不按老师规定的章程做实验,有一次甚至引起火灾,这令整个系的老师对他深恶痛绝;爱因斯坦还开始挑战物理界大牛们。毕业那段时间,他给当时的专家保罗·德鲁德写信,指出他的两个错误,后来又写信给欧洲统计物理学巨擘玻尔兹曼发表了对他的批评……最后他陷入了四场与学术权威的纷争。

也因此,毕业后的爱因斯坦成为唯一一位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因为当时毕业生的出路都是留在学校当某位教授的助教,且几乎都能留下来,唯独爱因斯坦,所有物理学教授都不想要他,后来他迫不得已写信给数学教授,连数学系也拒绝他了。再然后他给全欧洲的教授写信自荐,结果全部石沉大海。

爱因斯坦只好靠做一些家教类的零工维持生活,两年后,经过好友格罗斯曼的帮助,23岁的爱因斯坦进入专利局工作。一周上六天班,早上从8点开始审查专利,坐满8个小时。这份工作属于公务员,薪水稳定且有名誉,爱因斯坦也认为这项工作很有趣,因为他不仅能看到许多最新的专利,也获得了大量时间,他每天花2、3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一天的工作,接下来就研究物理、作演算,进行思考。

这又是一个蛰伏的积累期,爱因斯坦这时候已经着手研究狭义相对论,不妨说,他16岁时就开始在意光速的问题,这时候是在系统性地研究和完善,这段黄金期他认识了许多对他影响很大的挚友,他们一起交流讨论,就这样,26岁爱因斯坦迎来了自己的奇迹年,他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几乎就是独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但当时爱因斯坦划时代的成果并不是立刻被认同,率先站出来支持他的只有普朗克。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爱因斯坦几乎是把所有时间放在了他的论文上,他1906年发表6篇论文,1907年10篇,出于能够在更宽松的的条件下继续个人科学工作的考虑,1909年满三十岁的他升任苏黎世大学的副教授,随即从专利局辞职。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提出狭义相对论以来,爱因斯坦始终认为它不完备,因为它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于是1915年11月25日,也就是狭义相对论发表时隔5年后,爱因斯坦31岁,他正式提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则讨论的是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至此爱因斯坦声名大噪,1922年11月,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奖。

延续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脉络,爱因斯坦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将电磁、引力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的统一场论。他希望拓展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他接二连三地提出新的方法,然而几乎都不到一年就被证明是无效的,这一路引出无数报纸上的标题,却无法解决他自己提出的大谜。

1925年年仅23岁的海森伯提出了量子物理学最著名也最令人困惑的成就之一:不确定原理。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于4π。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但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现严格确定的因果定律,而不是随机和概率。就如他幼时观看罗盘时,认定的“万物背后必有原理”,当不确定性原理渐渐被接受,他与海森堡、波尔等人产生了争论,于是他说出那句名言:“我深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

此后的二十年,他都沉浸在自己的谜题里,一次一次试图证明,又一次一次被推翻,虽然他说过“为了惩罚我蔑视权威,命运也将我变成了一个权威。”,可他到临死前都没有放弃完善统一场论。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他朋友范托娃曾记录爱因斯坦的工作日程:“2月20日他似乎找到了新角度,2月21日,没有找到任何错误;……8月25日工作繁重的要死;9月21日他似乎在取得进展;10月14日,他找到一个错误,遭遇挫折;10月24日他疯狂地计算,一无所获。”

1955年4月18日,星期一凌晨一点,动脉瘤破裂,7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床头放着预备在以色列独立日发表的演说草稿,而床边放着12页写得密密麻麻的方程,满是删改的痕迹。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成功很简单。从小就树立了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此后的人生就是用尽一切资源和机会去实现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调整自己的人生,不懈努力。

爱因斯坦如何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友情

爱因斯坦的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的同班同学,也是物理系唯一一个女生。米列娃的条件不算出色,她比爱因斯坦大三岁,跛足,有肺结核,相貌平平,但爱因斯坦爱上她完全是被她的灵魂所吸引,因为米列娃的物理和数学成绩极为优秀,他们俩还经常写信讨论一些智慧性的问题。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但越是相似性格的婚姻,反而越容易出现矛盾。爱因斯坦整个人沉醉于科研,对家事不管不问,后来他们生了第一个孩子,用米列娃的话说,婴儿的啼哭声也无法转移他对科研的注意力。

爱因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26岁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论文,由此产生了极为广泛地争论和实验,而米列娃受困于家庭,想做科研的她对爱因斯坦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妒羡,加之身体一向不好,她变得阴郁而怪癖,爱因斯坦与一个有夫之妇的绯闻让米列娃更是不堪忍受,而爱因斯坦一直无法忍受米列娃的坏脾气,他对她厌恶到了极点,甚至不允许她进他的房间,他们的婚姻到达崩溃的边缘。

爱因斯坦的第二段婚姻,是与其表姐爱尔莎,与米列娃相恋时的信不同,他们谈论都是食物、安宁、保健、居家等琐事,爱尔莎并不喜欢数学,也对相对论不感兴趣,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处理琐事,是个典型的处理家事的“妻子”。爱因斯坦享受到了爱尔莎“老母鸡”一般的保护,但与爱尔莎结婚后,他也要求和爱尔莎分房睡——因为谁也不能打扰他。

有人问爱因斯坦婚姻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婚姻就是一份不能辞职的工作,从爱因斯坦的两段婚姻看来,在他眼里,婚姻对于大部分人难度太高,与其试图寻找灵魂相吸,不如寻找被照顾和宁静,使之不成为阻挡自己前进的障碍物就已足够。

婚姻时常让爱因斯坦感到困扰,友谊却是他精神力量巨大的源泉。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爱因斯坦上大学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叫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一个叫格罗斯曼。阿德勒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儿子,他们会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而格罗斯曼也就是上文提过通过关系帮爱因斯坦进入专利局的人,他是个犹太数学奇才,爱因斯坦推演广义相对论的时候,数学非常棘手,于是他写信给当时已经是教授的格罗曼斯,简直用撒娇一样的口气说“你一定要帮帮我,否则我会疯的。”于是格罗斯曼提供了一个数学方案,最终才成功推演出了场方程。

爱因斯坦还有个极要好的朋友贝索,贝索虽然不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却是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爱因斯坦时常跟他讨论一些物理问题,广义相对论就是和贝索讨论时的灵感一现。

前面说到,爱因斯坦进专利局的那几年举办了一个茶会,参与人员包括伯尔尼大学学习哲学的莫里斯·索洛文、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数学系的康拉德·哈比希等等,都是后来有一定成就的人物,他们一起研读《人性论》《感觉的分析》《伦理学》,每当休息的时候爱因斯坦就会为他们拉奏小提琴,他们还一起去爬山,看日落,这几个人最后都成了爱因斯坦好友,甚至保持了终生的通信。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成名后爱因斯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仪式,于是又认识了同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还有物理学、生化学领域的各种大牛等等,他甚至还认识比利时皇后伊丽莎白,因为他们都是小提琴爱好者,两个人经常一起演奏。

可以发现,爱因斯坦的所有朋友全在他感兴趣的领域内——哲学、科学和艺术,且全是领域内的佼佼者,他们一类是兴趣相同型,譬如比利时皇后、格罗斯曼、索洛文等等,另一种则是观点碰撞型,譬如哥德尔、波尔、贝索等等,哥德尔甚至还说他跟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朋友,正是因为他们观点不同。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使人愚蠢的事情,人必须退避三舍”,所以从交友来看,爱因斯坦的要求其实很高,某种意义上必须是有独特的长处,友谊对爱因斯坦来说并不是慰藉,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积累和学习,他甚至说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拥有几位正直的好友。

他从他的朋友们身上获益良多,没有这些朋友,就没有轰动世界的爱因斯坦。

独立思考和热爱和平使得爱因斯坦拥有最高级的生活智慧

爱因斯坦的一生除了物理学上的成就,还有他在二战时为倡导和平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甚至是和平主义的精神领袖。

我们先来聊聊,爱因斯坦为什么坚持和平,他出生在德国,当时德国的风气是很糟糕的,为什么他没有被洗脑?

前面提到,爱因斯坦4、5岁时就对科学发生了兴趣,从而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科学与哲学的作品,所以年纪尚小的爱因斯坦就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他在12岁时选择不再信仰宗教,为什么呢?因为他看过圣经后就发现,圣经里的故事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可能发生,那么为什么他在民众中流传极广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故意为之——这很可能是政府用来欺骗民众的一种手段。

他后来还选择脱离了德国国籍,因为当时德国的军国主义氛围越加浓烈,他很小的时候看见一群孩子喜欢假扮士兵,当军队游行,这些孩子就跟着队列前进,他看着就哭了起来,他说:“一个人能够洋洋自得地随着军乐队在队列里行进,单品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之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

因为科学的熏陶,爱因斯坦天性崇尚自由,厌恶权威,而哲学和艺术的积累,也令他更看重人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他崇尚和平,是因为他认为国家的作用是保护公民,让他们能够发展成有创造性的个人,而非把自己的国民作为行军打仗的机器。

这一点令他虽然当时出生在德国,却不像他的好友哈伯一样,违背人性一味服从于国家利益,哈伯在二战时为德国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造成百万人伤亡,最终使得自己的夫人饮弹自杀。

正如爱因斯坦交友,也是保持在人格独立和自由思考之上,他曾说过他是个孤独的人,不隶属于亲人,朋友,所以他也不隶属于某一个国家。

他认为德国的军国主义,苏联的极权,所有以暴力滋养暴力的国家,以思想专制统治的国家,都是在剥夺人存在的本身,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在真正抹杀人的价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反犹主义开始抬头。当时任外交部长的犹太人拉特瑙,因为支持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而被反犹主义认为是犹太-共产主义阴谋分子。1922年6月24日,一伙年轻的民族主义分子开车赶上拉特瑙乘坐的敞篷汽车,用机关枪扫射他, 还丢了一颗手榴弹。

爱因斯坦对这次血腥屠杀感到极为震惊,有人警告他他的名字已经被纳粹的支持者列入黑名单,爱因斯坦行事开始低调,但他不服从的个性,令他没办法保持沉默。

血腥的屠杀过去五周后,爱因斯坦参加了和平主义游行。他抗议侵略,抗议武装,抗议参军,他成了反战国际所领导的日益高涨的运动的一位精神领袖。

第二年德国纳粹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希特勒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血洗。

爱因斯坦当时赴美逃过一劫,纳粹三番四次搜查了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德国驻纽约领事警告爱因斯坦无论如何不要再回德国。

但爱因斯坦在美国向德国开炮,直接说:“德国目前处于一种民众精神错乱状态。”这让纳粹感到愤怒。纳粹原本打算启动正式程序驱逐爱因斯坦,然而爱因斯坦却抢先在报纸上公然抛弃自己的公民身份和院士资格,这让纳粹政府更是怒不可遏。

这期间,他一直试图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政府来遏制战争的发生,并努力为其奔走,但很可惜并无成效,后来希特勒上台以及带来的血腥大屠杀促使爱因斯坦改变政治观念,不再作为一个纯粹的和平主义者,而是建议比利时武装起来反抗德国,甚至想去参军——这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政治观念,不再宣扬彻底的和平与反战争,而是认为有时候只能用较小的罪恶去制止更大的罪恶。

1933年4月德国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犹太人不能有正式职位。大量犹太人被迫逃离,这其中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26位物理学教授。爱因斯坦、泰勒、贝特、玻尔……等等。爱因斯坦说:“如果战争爆发,希特勒驱逐犹太科学家对德国造成的伤害终将实现。”

上天似乎给了爱因斯坦一个特权,让他的话总能得到验证。1939年夏天爱因斯坦听闻德国纳粹极有可能先行研制出原子弹,他通过中间人把信交给了罗斯福总统。

美国随后启动超级保密的曼哈顿计划,由于爱因斯坦的安全性有待考虑,他始终没有正式参与,曼哈顿计划的主力为当时被德国驱逐的犹太科学家们。

1945年8月6日,美国研制出的原子弹被投到了广岛,三天后,另一颗原子弹被投到了长崎。广岛人口当时为 34 万多人,死者估计有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长崎全城 27 万人,当日便死去 6 万余人。

10分钟读懂《爱因斯坦传》: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级的智慧

爱因斯坦知道这个消息的唯一的一句话是“噢,我的上帝!”

即便知道所有侵略者都会付出代价,爱因斯坦还是忍不住后悔。直到他去世前还在说:或许我可以得到宽恕,因为我们都觉得德国人很可能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会取得成功。他们会使用原子弹,成为优等民族。

爱因斯坦一生崇尚和平,对于战争他唯一能够忍受它存在的理由是反抗,他知道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但他没办法想象它被正式使用,一个原子弹摧毁了将近一座城市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所以当别人问他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武器会是什么时,他回答说用石头,那意味着人类已经到了末日。

爱因斯坦如此看重和平,是因为他始终认为人活着的价值是去创造,而战争会摧毁着一切,它不仅摧毁身体,更摧毁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他并不是为自己争取和平,而是为所有希望活成一个自由的人的人争取和平。

爱因斯坦死时床边放的是他写满方程的稿纸,而床头放的是预备在以色列独立日发表的演说草稿。

爱因斯坦死后,艾森威尔豪总统说:“对于20世纪知识的巨大增长,没有人的贡献比他更多,但在对知识力量的拥有上,没有人比他更谨慎,他比别人更确信,缺乏智慧的力量是致命的。”他为我们证明了应该如何去做一个经过“审慎”的人生,一种有价值且朴素的人生。

最后跟大家讲一下这位传奇死后的故事——爱因斯坦的大脑去哪了?爱因斯坦立了遗嘱,坚持撒掉骨灰。但就在他去世后几个小时,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哈维对他进行了例行的尸体解剖,然后用电锯切开了他的头骨,取走了他的大脑。

当时对大脑的解剖研究已经上升到细胞水平。苏联科学家正在收集名人脑组织,意图汇聚成一个“万神殿”,其中就有列宁和斯大林的脑组织。哈维是个狂热的人,他对爱因斯坦极其好奇和崇拜,所以他偷走爱因斯坦的大脑,并试图寻找出其秘密。

爱因斯坦的家人在发现这一切时惊骇万分,然而哈维坚持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的遗愿,留下他的大脑会对整个世界更有价值。爱因斯坦的大儿子汉斯只好同意。哈维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防腐处理,用树枝固化,切成了240个脑区并逐一编号。人们纷纷向哈维索取爱因斯坦的大脑,哈维非常慎重地把大脑的切片或小块分发给一些他认可的研究者,有一些科学研究者发现了爱因斯坦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高,也有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的顶叶下部的区域比一般人宽,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86岁那年,年迈的哈维终于放弃,把爱因斯坦的大脑送回爱因斯坦后半生度过的地方——普林斯顿。2007年4月5日,95岁的哈维在普林斯顿去世,在同一座城市里,爱因斯坦的大脑依旧储存在病理学实验室的地下室中,静静地留存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就从被切开,到尘埃落定,颠簸地过了43年。

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发现他确切的天才的秘密。但要我说,与其相信爱因斯坦是个天才,不如相信他只是个极为聪明的凡人。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终身奋斗,一个简单而纯粹的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