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库布里克名言
时间:2022-04-05 16: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静夜思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斯坦利库布里克名言
1.电影大师说过的名言
如果看完电影女主角都没有脱衫,观众会觉得上当受骗—— 罗杰·科尔曼
一般影片都是一段段生活的片断,而我的影片全是一块块有馅糕饼——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拍摄 电影是一个男孩所能制造的最大的电力火车或是飞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奥逊·威尔斯
我的电影不是让你灵魂感到安逸,而是要让你和你的灵魂战斗。—— 英格玛·伯格曼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 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 库布里克
我伟大,电影渺小——比利·怀尔德
2.有没有库布里克语录
以下回答难免会涉及比较,本人是,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粉,轻度诺兰黑(被脑残粉恶心的),所以看的不爽的可以不用看了。
还好,客观来讲,诺兰是开创了新的叙事与悬念结合的方式。(希区柯克的电影看的不多,所以姑且这么说吧)再加上蝙蝠侠黑暗骑士,算是超级英雄电影史第一个敢去探讨深层次内涵的,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再加上希斯莱杰本人逆天的演技,促成了这部作品。蝙蝠侠三部曲如果说第一部是铺垫,第二部是巅峰,那么第三部就是狗尾续貂。蝙蝠侠系列就是这些。
但是论非线性叙事本领高下的话,诺兰依然不能与昆汀、盖里奇这几个相比。诺兰的长处在于给人畅快淋漓的叙事快感。而且诺兰对于打斗戏、感情戏的处理,让人不忍直视,也就是所谓的由一个理科生写出让人感到苍白的言情小说。盗梦空间的飞雪戏和蝙蝠侠三部曲的打斗多么别扭就不需要多说了。总而言之,诺兰放眼世界,排开那些脑残粉的吹捧,依然是有着足够强的实力的。只不过,超过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的继承人这些话语,笑笑就算了。
3.为什么说斯坦利·库布里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
953年库布里克拍摄了他的处女作《欲望与恐惧》,1957年拍摄了战争片《光荣之路》,影片获得了评论的一致赞扬,进一步巩固了库布里克的地位。
1960年,执导《斯巴达克斯》,影片大获成功,赢得金球奖最佳影片。1961年和1964年分别拍摄了《洛丽塔》和《奇爱博士》。
1965年库布里克开始制作后来被认为是他的颠峰之作的《2001太空漫游》,影片迅速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公认为最发人深思的伟大影片之一。
1980年,他执导了恐怖片《闪灵》,1987执导越战片《全金属外壳》,1996年年底开始着手拍摄《大开眼界》。
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在英国英格兰的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
库布里克同时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
4.为什么说上帝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作为导演,库布里克在电影各方面追求极致。
电影最重要的是美学和形式,库布里克基本可以说是类型片全才,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屡屡颠覆类型,在美学造诣上库布里克赋予影片追求极致的视听感受的同时兼备超高水准的艺术性,以技术论他也是影史第一档甚至可以争一争总统山的存在,最恐怖的是他本身的前瞻性眼光以及对哲学的思考领先于时代。所以就电影这行当来说,布列松、伯格曼他们可能在某一方面能压制他,但就全面性而论,库布里克几乎没有弱项,这也是为何业内很多导演(如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等)对他推崇备至的原因。
上帝之下坐着库布里克只是一种对他的赞美,与上帝本身并无太大干系,事实上对于库布里克这种理性到近乎反人类的人来说拿个宗教里虚构的头子形容他在本专业内的伟大也没太大必要。至于另一个回答里那个宗教神棍叫唤着亵渎上帝的说法,我想说的是库布里克不光亵渎上帝,他亵渎的是整个人类群体,而你的上帝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5.如何评价斯坦利·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过去40年间始终最吸引人的电影制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赞扬几乎和招致的咒骂一样多。影片中不可思议的视觉风格为他赢得如潮好评,而他非传统的叙述感又常常会引来轻蔑的挑剔。尽管如此,他在重复和模仿主导的传媒圈仍旧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附设的餐室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兹记念。
在好莱坞,有一个人似乎很少被人想起,但提起他又人人肃然起敬,这便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当然,提起库布里克就咬牙切齿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便是与他合作过的演员们,从主演《斯巴达克斯》的柯克·道格拉斯开始,人人都说这位导演是疯子、是虐待狂。而库布里克对这些大牌明星们也嗤之以鼻,提起好莱坞他更是从来不说好话,他宁愿长年住在英国伦敦的郊外,也不愿在贝伐利山与那些“白痴”、“势利眼”照面。
与大多数美国导演相比,库布里克的作品少得可怜,如果将他早期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也算入的话,只有不到二十部。库布里克早年曾是记者,对电影的狂热,使他很快便成为地下电影的代表人物,他超常的才华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从60年代开始,他成为一位职业电影导演,八十年代国内观众看过的《斯巴达克斯》便是他进入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但库布里克对拍摄这样的商业片似乎不感兴趣,很快他就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让制片商和观众连连吃惊。电影学者大多将库布里克看作是战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力求表现荒诞的人生和悲剧化的哲理,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如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
六七十年代是库布里克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和文化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这给了库布里克无限的灵感。《奇爱博士》是一部有关未来战争的梦魇般的黑色幽默剧,叙述了核恐惧笼罩下未来世界的毁灭。它以独特的视角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核恐惧、核危机不过是人性危机的外在表现。人的危机存在一日,文明的危机便会存在一日。《罗丽塔》改编自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到1997年它已经被三次搬上银幕,库布里克的这部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最好的一部。完成于1971年的《发条桔子》是部有强烈的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色彩的影片,它也是库布里克最成功的代表作。影片通过青少年犯罪及社会权力机构对青年的迫害这两条线索,表达了库布里克对六十年代一系列文化、政治、伦理现象的看法及态度。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引起了观众的惊愕。暴力问题是贯穿于库布里克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一方面,库布里克反对暴力,尤其反对暴力对人性的损害。另一方面,出于对道德沦丧、暴行肆虐的社会现实的憎恶,他认为对待暴力也只有使用暴力。尤其是在个人受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压抑与异化时,果敢地使用暴力来反抗是唯一的自我解放途径。《2001:太空漫游》则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史诗般描绘的科幻片。很多年过去,这部影片仍被多次评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科幻片”。这部作品以一种冷峻、客观的风格和高度的庄严感与使命感探讨了人类未来的存在前途,库布里克赋予这部影片最富哲理意味的主题是:人于进化、发展的历史中,于茫茫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不得,最后终结于漂泊和毁灭。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库布里克只拍了三部影片,即《巴里·林登》、《闪灵》和《全金属外壳》,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显示出他善于驾驭不同题材,掌握不同风格的能力。《巴里·林顿》以其优美的影像造型和古典音乐的运用令无数观众倾倒。《闪灵》则将七十年代以来恐怖片的创作推向高潮。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季,看守宾馆的作家疯狂的杀戮直到今天仍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高度电影化的造型手段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导演的非凡功力。《全金属外壳》则是一部越战题材影片。越战片在当今美国影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类型,大有泛滥之势。库布里克选择的视角较为新颖,深入细致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化,在众多同类题材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库布里克的作品尽管不多,风格样式也灵活多变,但有一点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力求以电影来体现哲理化的意蕴,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但他特立独行的思索给影坛注入文化与哲理的亮色。他对影像的极致化追求丰富了电影语言,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国际先驱者论坛报》曾把他与意大利的费里尼、瑞典的伯格曼、日本的黑泽明列为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位电影导演,许多文化学者在研究社会思潮与文化现象时,也常以他的作品为分析对象。美国电影史学家彼得·科维曾这样说:“库布里克敢于蔑视社会常规,拓展题材领域。他的每部作品都不是随时间流逝的平庸之作。”不久前,美国著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在全世界500位导演中评出40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库布里克排名第五,可谓实至名归。
6.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后去世。著名作品《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ssey)、《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闪灵》(Shining)等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同时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过去40年间始终最吸引人的电影制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赞扬几乎和招致的咒骂一样多。影片中不可思议的视觉风格为他赢得如潮好评,而他非传统的叙述感又常常会引来轻蔑的挑剔。尽管如此,他在重复和模仿主导的传媒圈仍旧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附设的餐室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兹记念。
7.斯坦利 库布里克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导演作品 大开眼界 Eyes Wide Shut (1999) 全金属外壳 Full Metal Jacket (1987) 闪灵Shining, The (1980) 巴里林登 Barry Lyndon (1975)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2001年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奇爱博士 Dr.Strange love (1964) 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1962)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1960) 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杀手The Killing (1956) 杀手之吻 Killer's Kiss (1955) 恐惧与欲望 Fear and Desire (1953) 水手Seafarers, The (1953) 争战之日 Day of the Fight (1951) 飞翔的牧师 Flying Padre (1951) 编剧作品 大开眼界 Eyes Wide Shut (1999) 全金属外壳 Full Metal Jacket (1987) 闪灵Shining, The (1980) 乱世儿女 Barry Lyndon (1975)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2001年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奇爱博士 Dr.Strange love (1964) 洛丽塔 Lolita (1962) 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杀手之吻 Killer's Kiss (1955) 恐惧与欲望 Fear and Desire (1953) 飞翔的牧师 Flying Padre (1951)。
8.如何理解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戒》
《大开眼戒》是汤姆·克鲁斯与妮可·基德曼继1992年的《大地雄心》第2部夫妻档作品,也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电影讲述了内科医生威廉·比尔和妻子画廊经理爱丽丝凭借着事业的成功活跃在上流社会圈,之后威廉·比尔和爱丽丝开始厌恶本来平静的生活,开始背着对方偷腥,寻找刺激,之后威廉·比尔和爱丽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归于好。
中文名
大开眼戒
外文名
eyes wide shut,EWS
其它译名
大开眼界,睁大双眼,紧闭双眼
出品时间
1998年6月30日
出品公司
Hobby Films
发行公司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英国
制片成本
6500万美元
导 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 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亚瑟·施尼茨勒、弗雷德雷克·拉菲尔
制片人
斯坦利·库布里克
类 型
剧情,爱情,惊悚,悬疑
主 演
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凡妮莎·肖,艾伦·卡明,拉德·舍博德兹加,莉莉·索伯斯基,伊川东吾
片 长
159分钟
上映时间
1999年7月13日 北美
分 级
USA:NC-17
对白语言
英语
色 彩
彩色
1电影剧情
由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妻子是一个非常美丽,有着诱人身材的女人,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丈夫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内科医生比尔,经常活动的上流社交圈里对自己的生活带有一种优越感。
在参加一位上流社会朋友的圣诞晚会中,比尔与两位美女暧昧,与此同时一位富豪在勾搭比尔的妻子爱丽丝但未遂,晚会后,吸食大麻的妻子讲述了自己以往的一个性幻想对象一位海军军官,令比尔难以接受。正巧此时他的一位老病人去世,他随即出门顺带散心。
他在老病人的家中被老病人的女儿(中年未婚妇女)表白,比尔感到无法理解,恰巧女儿的丈夫回来,比尔趁机逃走。在路上,比尔脑中重复着妻子描绘的偷情画面,路遇妓女,差点接受妓女的邀请,但关键时刻妻子打入一个电话问比尔在哪,比尔最终出于内心的道德没有与妓女真做,但依然绅士的付了钱。
比尔又去了咖啡馆,巧遇老同学尼克的相会中,他了解到一场与众不同的派对,偷听到了入门口令,并说服老同学说出地址。比尔找曾相识的道具店借衣服和鞋,面具,老板却早已换人,老板的女儿和两个日本人厮混,被老板发现威胁报警。老板的女儿躲在比尔身后告诉比尔应该借套貂绒内里的大衣。
这是一个富豪的秘密集会,门口停的都是劳斯莱斯,比尔靠租来的衣服和面具进入了会场。
在这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穿斗篷的怪诞派对上,所有人似乎在举行一个宗教仪式,随后众人带着面具在城堡各房间各个角落围观裸体,做爱,跳舞。这令比尔惊奇,也忽略了一个莫名面具女子的忠告“快离开这里”。而在假身份被揭穿面临惩罚的比尔却被莫名女子以“赎罪”的方式救出。
比尔在凌晨回到家中,其妻子在做梦大笑,比尔摇醒了妻子,爱丽丝哭着说做了恶梦,描绘的梦却与比尔当晚所见惊人相似,女主角却是爱丽丝,梦中离开比尔的爱丽丝放纵性爱欢愉!这比尔陷入了困惑……
第二天比尔开展了调查。。。而结局确是那么意外,不知所措,让人更加迷茫。
最终比尔和妻子坦白当晚发生的事情,二人最终选择忘记那个晚上,重回平静的生活……
9.如何理解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戒》
对于这部电影,涵盖的思想很多,我认为并不能只组织一条线来理解,就说说看出来的几点,欢迎讨论。
1.片中女性角色都有一种商品化的倾向,时时刻刻都在剔除女人作为人的特性,而给她们标价的无非就是就容貌身材等等,从主妇,模特,妓女,到小女孩都是如此,这就是导演对于现代社会女性所处地位的认识;
2.讨论了婚姻双方维持感情的一些常情,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其实暗潮涌动,爱丽丝出轨之后,在情绪极度亢奋的时候才挖掘出一点对于哈弗的依恋,而哈弗也是在一次次寻求刺激发生危险之后,才明白已有爱情的重量。
3.在片中阶级森严,富豪,中产,穷人划分的极为明显,而其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当医生无意间闯入富豪的圈子中时,几乎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富豪的淫乱聚会也着实让人心惊肉跳,模特,美女在这里成为彻底的玩物,人已不再具有人的特征,也讽刺了贵族在拥有最多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利之后扭曲的精神追求。
4.我倾向于这样一种理解,爱丽丝在富豪阶层的舞会结束后,产生了一种对自己身份的新的认识,认识到了自己的商品属性,外表和性组成这件商品的主要价值,而后她和丈夫深层探究维系夫妻感情的深层次因素,之后丈夫的一系列遭遇告诉这对儿人不要试图踏足新的领域,在现有的状况下继续打磨,心里的无力感袭来,能做的也只有fuck,寻求短暂的慰藉。
20211224 书摘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贾森·弗里德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引言
首先我们要把企业层层拆解,一直分析到骨子里,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趁现在赶紧扔掉那些传统的企业运营观念。然后我们会重建一个新的理论,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开始运作企业、为什么人们需要的资源比想象的要少、何时投放新产品、如何透露消息、什么时候该雇用什么人以及如何掌控全局。
这是一本为与众不同的读者——从不曾抱有创业梦想的平凡之辈到已经成功创立和运营企业的佼佼者——所写的一本不落窠臼的商业书籍。
“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那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的借口,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
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是:人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相比之下,你更应该从成功中汲取养分。成功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教材。做成一件事后,你会知道这条路行得通——然后你就会再次这么做,而下一次,你也许还会做得更棒。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们再创辉煌的可能性远比常人大得多(他们今后创办公司的成功率为34%)。而那些初次创业就失败的企业家们继续创业的成功率则与初次创业者一样:只有23%。首战失利的人的成功概率并不比那些从未尝试过的新人高。?成功是一种极具现实价值的宝贵经验。
计划即瞎猜
那些所谓的长期商业计划就是痴人说梦。你不可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群体、经济状况,等等。撰写计划会让人感觉自己把握住了某些东西,但实际上这都是完全不可控的。长期计划中的时间表也纯属无稽之谈。你只有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千万不要在行动之前就做出重大的决定。 无计划地工作看上去挺悬,但是盲目遵循不切实际的计划,后果则更可怕。
工作狂
工作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制造的麻烦却更多。首先,这种工作状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职业倦怠感袭来时——这一点基本上不可避免——你根本没法“软着陆”。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凭空制造出危机来。这些人从不寻求高效解决之道,因为他们恰恰就“钟情于”加班加点。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并沉迷其中。他们(通常是无意识地)制造问题,看似这样就能享受更多的工作了。
工作狂的存在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按时上下班”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这种文化令正常工作的员工心怀愧疚、士气低落。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因此陷入一种“跟风”状态——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如果你只是为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的。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的。最后,工作狂实际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自诩为完美主义者,但这仅仅代表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欲成大事,就要让自己与众不同,要在宇宙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要让世人知道你在做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时,做这件事,你还要有紧迫感。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这件事就应该是你愿意毕生而为的工作。难道你愿意终生复制别人的产品或者只是搭配、组合别人发明的东西吗?你应该创造你独有的传承。不要只是坐在原地等着别人来为你做出改变,不要以为你得需要一个大团队才能做出一番别样的事业来。
挠自己的痒处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用。一旦发明一种产品或服务,你每天就得为上百个微不足道的决策去劳神费力。如果是帮别人解决问题,就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不断摸索。但如果你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希望之光就出现了。你非常清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自产自销的好处还在于,你可以快速直接地评估产品的质量,而不需要去了解别人的反馈意见。这种“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价值所在。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毕竟你(很有可能)会为这件事奋斗很多年,甚至付出余生,所以,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着手做点什么
在你的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想过什么、说过什么或者计划过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价值?那么就试着把它卖掉,看看能有什么收获。想法如果不付诸实施,那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想法而已,每个人都有奇思妙想。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曾经这样激励电影制片人:“找个摄像机和一些胶片吧,随便拍个什么样的片子出来都成。”库布里克明白,当你刚开始一项工作时,你必须开始创造自己的东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起而行之。
创意这玩意,价廉物美,应有尽有。最开始的鼓槌音高的创意也不过是业务中几乎可以被忽视的极小一部分。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执行的好坏。
“没时间”不是借口
只要你善加利用,时间总是有的,你也根本无须辞职去做什么事情,白天好好上你的班,晚上再来干你自己的私人项目就好了。
每周匀出一些业余时间来,就足够你去做些事情了。一旦这样去做了,你就会明白自己的激情和兴趣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三分钟热度。万一不成,你照样回去每天上你的班就好了。不必承担任何风险,没有任何损失,只是浪费了一点时间而已,还是挺划算的。当你拥有某种极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还背负着其他责任。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于是他们拿时间当借口来进行自我保护。不要再扔出一堆借口来妄图脱身了,你的终极职责就是让你自己的梦想成真。另外,永远不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你总会觉得要么年纪太轻,要么太老,要么太忙,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你总是为找不到完美的时刻而困扰,那么,完美的时机永远不会出现。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起步之后,你必须一直牢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主见方能成大事,创业并不只是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那么简单。你必须心怀信念,要有主心骨,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奋斗,并且要让世人明白你的信念。
我们追求简洁的设计,因为大多数软件都过于复杂:太多特性、太多按钮、太多困惑。我们要做与之不同的软件。如果我们的产品无法适合所有人,没有关系,我们愿意为了那些更加深爱我们产品的客户而放弃另一部分客户。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如果连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相信什么,那么一切都会成为悖论,你做任何事情都能被人反驳。然而,一旦你的立场坚定了,那么该如何决策就显而易见了
不可能的宗旨
坚守某种信念并不仅仅是把它写下来。不但要相信这种信念,还要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万不得已不筹资
事实上,不管你创办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要尽可能少花别人的钱。花别人的钱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你落入了圈套:
失去控制权。“套现离场”的想法会压倒“创建优秀公司”的梦想。 用别人的钱容易上瘾。 融资都不是好买卖。 客户不再荣登“图腾柱”。 筹钱极其费神。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听说那些企业老板对选择这条路感到后悔不已。他们的融资血泪史大同小异:一开始,你得到的承诺是钱很快就能到位。但是当你开始和投资人以及董事会谈判时,你就会有种“可恶!我到底在这干什么?”的感觉。现在是由别人来发号施令了。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也许你最终需要去走大手笔、高消费的路线,但不是现在。节俭不是罪过。伟大的公司基本上都起于微末。你的也一样。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
真相是业务不论新老,都是由相同的市场力量和经济规则所主导。人们得创造收入、承担花销,公司要么盈利,要么倒闭。无法通往盈利之路的事业不能称为事业,只是嗜好。
创业之初不要有任何依赖思想。相反,要创立真正的事业。真正的事业永远与现实的问题息息相关,真正的事业从创始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求你去操心如何盈利的问题。真正的事业拒绝创业者用“没关系,创业嘛!”这样的借口去掩盖深层次的问题。一开始就要去做真正的事业,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破釜沉舟
你需要的是承诺策略,而不是退出策略。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项目做起来,而不是如何跳船逃生。如果你的整个策略都是建立在逃跑的基础上,那么你一开始就不会走得太远。
如果你真的想努力做有奔头的事,那就不要放手。天上掉下的馅饼不会一直砸在你头上,不要让你的大好事业成为别人的嫁衣。
轻装上阵
一定要轻装上阵。此时,你正处于最小巧、最轻松、跑得最快的阶段。从现在开始,你会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背上种种负累
条件受限是好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钱/人手/经验。”不要再做无谓的抱怨了,“少”并非坏事。“条件受限”貌似缺陷,实为优势。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见过囚犯用肥皂或汤勺制作武器吗?他们是“物尽其用”的典范。像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以及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这类的作者就发现,坚持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能为作品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人不可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你的时间、资源、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想一次做十件事?拉倒吧!
毕竟,在有远见的人看来,大多数令人引以为傲的点子,其实都没有那么伟大。再说了,如果这些点子真的很不错,以后再下手也不迟。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
从核心出发
当你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情时,总有一些力量将你拉向不同的方向。这当中包括你能做的、你想做的以及你必须做的事情。你应该从必须做的事情开始下手,即从核心出发。
寻找中心的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把这样东西去掉了,我还做得成买卖吗?”
要判断出你的事业的中心。在你的创业等式中,哪个部分是绝对不能被拿掉的?如果有些东西即使没有了,你也能把事情干下去,那这些东西就不是事业的中心。当你发现事业的中心时,你就会恍然大悟,然后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中心上,把它做得越强越好。这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础。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细节会导致差异,但过早纠结于细节则会引来异议、多如牛毛的会议以及延期。你会迷失在不重要的环节中,浪费时间去做一些迟早要变的决定。因此,请忽略细节——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先把基础打牢,再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当开始设计规划时,我们会用大号粗体白板笔——而不是圆珠笔——把想法大致描绘下来。为什么呢?圆珠笔太完美了,分辨率太高了,会让你不自觉地去关注那些还不需要关注的东西,比如如何美化底纹、是用虚线还是用实线,等等,结果让你把注意力放在次要的事情上了。用白板笔可不能进行这种深入的描绘。你只能用它来画形状、线条、方框。这就够了。你在起步阶段要操心的就是综观全局。
沃尔特·斯坦奇菲尔德(Walt Stanchfield),身为迪士尼工作室的著名绘画师,曾经鼓励他手下的漫画师们在一开始时要“忘掉细节”。理由是:在初期,关注细节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此外,你只有在真正开始后,才能认清到底哪些细节才是最重要的。到那时你才能看清哪些方面需要多花些时间。缺什么补什么,不要操之过急。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只要有可能,就不要说“让我们考虑一下”,而是“让我们做决定吧”。主动做出决定,不要苦等最佳方案,要积极决策、果断前进。
你要让自己进入“选择”进行曲中
一旦为了等待完美答案而推迟决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而那个完美答案却迟迟没有出现。今天做决定或明天做决定,结果没有什么不同。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你不会靠一个决定过一辈子。如果当时的决定不合适,以后还可以改。
做多少计划不重要,人总是难免犯错。不要因为事前的过度分析和犹豫不决而把事情搞砸。项目周期过长会打击士气。项目开发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和士气,就要趁热打铁,积极决策,果断推进,当下就把事情做出来。
当好博物馆长
真正有意义的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审视它们,随时取走一部分、简化一部分、使之合理化。要做一个称职的博物馆长,坚守真正重要的东西。把其他东西拿下来,直到留下最重要的作品。然后再来一次。以后有需要时,你还是能把拿下来的东西放回去的。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
拜读一下厨师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的《厨房噩梦》,你就会发现一个模式:在失败餐馆的菜单上,菜品总是太多。餐馆老板认为做尽天下名菜就能提升餐厅的美誉度,然而上天总是报之以蹩脚的菜品(并带来让人头疼的库存)。
当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做法只会使问题变得越加严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削减。
如果你不断推迟最后期限、提高预算,你就会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关注不变因素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10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
人们总忍不住要执着于工具,而不关注要用这些工具去做的事情。业余摄影爱好者总为使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而争论不休,却没人关注拍出绝妙照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人们把装备当作取胜的法宝,却不愿意花时间去练习,于是一直泡在专业器材店里。他们想要寻找捷径,然而,最好的工具不是用在普通领域的。而且你在起步阶段肯定用不上它。
在商业领域,太多人纠结于工具的好坏、软件技巧、规模大小、舒适的办公环境、豪华的家具以及其他浮华的东西,而不去关注真正的要点。真正的要点就是怎样赢得客户、如何赢利。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人想要通过博客、播客或拍摄纪录片来宣传他们的业务,却受困于不知选择什么工具。真正要紧的是宣传的内容。你可以花大手笔购买超级棒的设备,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内容可表达……那么,你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卖掉副产品
当你去做某件事时,总会同时做出其他的东西来。你不会只做一样东西,副产品无处不在。一个善于观察、富于创意的商业头脑能够注意到这些副产品,并从中挖掘出商机。
立马就上线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业务必须在两周内推出,你会砍掉哪些部分?有意思吧,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让你变得更专注。你一下就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是你不需要做的,而你真正要做的事就变得显而易见了。一旦设定了最后期限,事情就变得格外清晰了。采用这种方法,你就能让直觉发挥作用,告诉你“我们不需要这个”。
为了迅速上线,要砍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现在就把必要的部分做出来,以后再去考虑花哨的部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了,你就能找出一大堆无须在第一天上线时就完成的东西。
我们推出Basecamp软件时,连收费功能都没有完成!因为这个产品是按月收费的,我们明白还有30天的空档期可以用来完成这项功能,于是我们把宝贵的时间用于解决更紧迫的、上线当天就得解决的问题。而30天后才需要用到的功能,可以再等等。
Camper是一个鞋类品牌,在旧金山设店时,连店面都没建好就开业了,他们称之为边“走”边干。顾客可以在空白的店面墙壁上涂鸦,Camper在鞋盒堆上搁了块便宜的三夹板,然后就在那上面展示鞋子。顾客在墙上写得最多的话就是:“就让这家店一直这样子吧。”
无独有偶,Crate and Barrel百货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在未完成店面装修的情况下开张第一家门店的。他们把装货的板条箱和桶倒扣过来,直接在上面摆卖商品。
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要再臆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
认知错觉
商业世界中充斥着各种无用的文件,这些文件除了浪费人们的时间外,一点意义也没有。没有人读的报告、没有人看的图表、无法完成的细则。这些东西做起来颇费功夫,但是人们一回头就能把它给忘了。
如果你一定要说明某事,那就务实一点。不要描述它长什么样子,直接画出来;不要解释它的声音如何,直接哼出来。要尽一切可能去掉那些抽象的东西。
当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设计团队在策划未来要筹建的新机场时,他们并没有依靠蓝图和草图,而是在一个仓库里建了个实体模型,用厚纸箱做成围墙、候机楼、跑道。然后,这个团队在安克雷奇市建了一个小型的机场原型,开始雇用职员、接待乘客,以此来测试系统的性能。这种在现实中进行测试的设计理念大大减少了项目投产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公司的生产力。
这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拿出凿子,开始实干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分心的事。
退出的理由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的工作?只是因为有人叫你去做。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客户感到困扰了吗?你感到困扰了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是不是有些东西过去是做不了的,但现在应该做了?当你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这就是你得停下工作,重新审视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原因。
这真的有用吗
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画蛇添足很容易,画龙点睛却很难。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会使你的产品更有价值、更受客户青睐?客户们会不会受益更多?有时候你自以为有价值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削减产品的价值。油多也会坏菜,价值源自平衡。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如果你总是为了工作而熬夜或者牺牲周末时光,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因为你的工作状态不佳。而工作状态不佳就是由打岔引起的。你应该达到一种旁若无人的境界。长时间地单独工作能使你达到最高效率。当你不再为了不同的任务去切换思维时,你能干完一整车活儿。一个成功的独立时段意味着戒掉八卦瘾。在这个时段内,封锁即时聊天工具、挂掉电话、关闭邮箱、叫停会议。唯一能做的就是闭嘴、干活儿。你会惊讶于自己居然能干这么多活儿。你的生活被各种干扰包围着,只有你自己才能去发起反击。
会议有毒
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会议的真实成本就令人咋舌了。假设安排一场长达1小时的会议,有10人参加,则实际上这是一场花费了10小时的会议,而不是1小时。你是在用10小时的生产力来换这1小时的会议。而且,如果算上放下工作、走到会议室开会、然后又走回办公室重新开始工作的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时间,实际上会议的成本是15小时。
如果你觉得你们“必须”聚在一起讨论些事情,那么请坚持以下几条简单的原则,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率:
?放一个闹钟,当闹钟响起时,会议结束。散会!
?与会人员尽量精简。
?议程尽量明晰。
?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
?不要去会议室,就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直面现实,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会议,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更好的做法是:找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解决方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不要逞英雄
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人们容易自然而然地把放弃和失败联系起来,但有时你就该这么做。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那就赶快走开。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的。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该睡觉时就睡觉
睡眠不足会让你付出这么多代价,然而还是有些受虐狂在怂恿人们放弃睡眠。他们甚至到处吹嘘不管他们有多么疲惫,照样能工作。千万别被他们蛊惑,现实会狠狠地踹他们一脚。
预估的都是垃圾
我们都是蹩脚的估算师。我们自以为能预测一项任务会耗时多久,但实际上我们一无所知。我们把一切都看成是按最佳方案进行,意识不到现实中难免有突发事件会耽搁进度。现实世界并不会与所谓的最佳案例情境相吻合。解决方案就是: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越小的任务越容易预计。你可能还是会犯错,但错得肯定不会像预测大项目那么离谱。如果某个任务所用的时间比预计的长两倍,那么最好把它从长达数月的大项目拆解成耗时几周的小项目。
不断地把你的计时范围拆分成小块,把一个长达12周的项目重整成12个耗时1周的小项目。不要妄自揣测某个任务大概需要3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直接把它砍成几个6~10小时的小项目。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
罗列问题,不得解决
列一个更小的待办事务清单。长篇大论的清单只能徒惹尘埃。要把看起来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的上端。然后把第二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中挨着上端的位置。这样一来,你就能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排序,这样就足够了。
决策宜小不宜大
极地探险家本·桑德斯(Ben Saunders)说起他独自前往北极探险的时候(相当于在72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了31次马拉松式的行进),感到“重大决策”总是令人不寒而栗,于是他每天都只做出一个“向前方的冰面再行进几十英尺”的小决定,很少再去做比这更大的决定。
易于实现的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你能真正完成这些任务并有所建树。你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干得不错,搞定了!”然后就能接着做下一件事。和那些虚幻的梦想相比,这样的小胜利带来的满足感要强得多。
拒绝照搬
简单复制扼杀了深层的理解——而理解才能激发成长。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你复制、粘贴时,就会忽视这一点。你照搬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被模仿对象的深层本质。
原创者为其作品付出的很多努力是外人看不到的。这些都隐藏在表面之下。盲从者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复制只是表面上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样做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产生不了深层理解,也成就不了未来决策的基础。
如果你只是盲从,就无法掌握主动,永远只能被动接受。你无法领跑,只能尾随。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在盲目模仿别人?如果同一种产品,别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那你就是在模仿。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一旦你扬名立万,模仿者便会蜂拥而上,这就是现实。但是你可以用一种绝佳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不被盲从者们吞没:让你自己成为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将你独一无二的想法注入你的产品中,让它与众不同,把它变成一个别人做不到的东西。将你的特点融入你的产品以及和你的产品有关的一切事物当中去:你的销售方式、支持模式、说明方式、递送方式。竞争者们是无法复制你的产品中的独特性的。
向对手挑战
如果你觉得某个竞争对手不厚道,只管大声说出来。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拨支持者聚集在你身边。做一个反对者是标新立异和吸引跟随者的捷径。
眼里有目标,心中就有方向,出手才有力量
拥有对手,就等于为客户制造出了讲故事的素材。驻足观望者只能站在外围,人们热衷于看到冲突,喜欢偏袒一方,乐于被点燃激情。而这正是吸引人们眼球的绝佳办法。
给竞争力做减法
不要因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不如别人的花哨就自惭形秽。要高调一些,要引以为豪。要像你的对手推广他们的多功能产品一样充满激情地推销你的简约产品。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
你的竞争对手不值得去关注。为什么呢?因为为对手操心会转化为一种纠结的状态,你会关注他们现在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对方的每一个小动作都落入你的精密算计之中,这种心态很恐怖,会让人沉浸在紧张和焦虑之中。这种心态构思不出任何好想法。
把目光放到你自己身上来吧。你自己本身的变化比外界的变化更为重要。当你把时间浪费在关注他人身上时,就没有时间去自我提升了。不要问自己是否“打败”了苹果(或是你所在行业中的其他大公司)。这是个错误的问题。这不是一场胜负之战。他们的利润和成本与你毫无关系。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亨利·福特
现在就开始培养说“不”的习惯——即使是面对自己最好的创意。利用拒绝的力量,成就你的优先顺序。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坦然些,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求,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程度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路。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最忠实的粉丝
让你的客户超越你
人在变,环境也在变,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命是从。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所以,首先要把你的伟大想法冷却一下。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出所有伟大的创意,让自己激情澎湃一把,但是不要轻举妄动。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放上几天,再用冷静下来的思路去为它们安排优先顺序吧。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
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会一次又一次地跟在你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你的客户就是你的记事本,他们会反复提醒你,会展示给你哪些事情是真正需要去考虑的。
如果某个要求被你一次一次地遗忘在脑后,这就说明这个要求并不是太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忘不掉的。
培养自己的拥趸
所有的公司都有顾客,幸运的公司有粉丝,而最幸运的公司则有一帮忠实的用户。忠实的用户能成为你的秘密武器。如今最聪明的公司都更有办法。与走出去接触用户相反,他们让人们过来找自己。忠实的用户就会经常回来——完全出于自愿——看看你要说什么。这将是你见过的接受能力最强且最具潜力的一批顾客。一旦培养出用户群体,你就不用再花钱去赚取眼球——人们会主动关注你。这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所以,赶快培养用户吧。说些什么、写点儿什么、开个博客、整个微博、制作视频——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大方地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忠实的用户群体。然后,当你想传达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在那儿等着倾听了。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
不要在消费、销售或赞助上和竞争对手去攀比。也许你的竞争对手根本还没考虑过去传授别人些什么呢。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关注销售或服务,但是从未想过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能为你建立起凝聚力,这是传统市场策略不可望其项背的。通过杂志或网络广告去赚取眼球是一回事,通过讲授知识来赢得人们的忠诚则建立起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后者会更加相信你、尊重你,即使他们不使用你的产品,也仍然是你的粉丝。个人和小企业适合去传授知识,而大公司则不适合。
效仿大厨
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他们知道的一切。他们把自己的秘方写在烹饪书籍上,在烹饪节目里大秀厨艺技巧。因为他明白,在他的领域当中,光是利用这些秘诀和技巧,是不足以打败他的。没有人会去买了他的书,然后在他隔壁开一家饭馆,把他踢出餐饮界。事情不会那样。然而很多商界中人却总觉得,一旦秘诀被竞争对手学去,这样的厄运就会落在他们头上。别胡思乱想了!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也应该分享自己知道的一切。这一点在商业世界中尚属禁区,因为商业活动总是带有偏执和隐秘的性质。
转到幕后看看
让人们走入幕后,能改善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感到与你亲近起来,将你视为一个常人,而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公司。他们将在你的产品中看到你在后台淌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他们会对你的工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诚挚的感激。
没人喜欢塑料花
商业世界充斥着身着正装、努力使自己看上去完美的“专家”。实际上他们头脑僵化、思想乏味。没人喜欢这样的家伙。不要害怕让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因此我们喜欢会凋零的真花,而不是那些永不变色的完美的塑料花。不要担心自己应该如何说、如何做。向世界展示你本来的面目、你的缺点、你的全部。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就是日本的“侘寂”?理念的精髓了。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
如果你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却做着和其他人毫无差别的事情,绝对是愚蠢至极。你必须足够显眼。换个方法,给人家打个电话,写一份私人信件。如果你看过类似公司或产品的新闻故事,就联系一下这个撰稿记者。用激情、兴趣和经历来打动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要与众不同,确保引人注目,不被遗忘,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影响力。
别惦记大牌媒体
你公司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你还是把重点放在行业刊物或精准的小众博主身上比较好。这类渠道的准入门槛要低得多。你可以给他们发送邮件,并且当天就能得到回复。不用面对编委会或公关人员。你的信息不需要通过特殊的通道进行传递。
药贩子最精明
把你的产品包装成完美的、令人上瘾的、“不能错过”的灵丹,让人浅尝之后都忍不住要拿着真金白银回来向你购买。这样一来,你必须得花点功夫,把产品做成小份儿试用装,还得为它准备一份易于阅读理解的产品说明书。这样一来,人们不用花一分钱或浪费太多时间,就能试用你的产品。多年以来,面包店、餐馆、冰激凌店都在成功运用这一模式。汽车销售商也会让你在购车前先试驾一把。软件公司也开始试水,采用免费试用版或限制性版本来吸引潜在用户。有多少行业能够受益于这种药品营销模式呢?只要你有东西可卖,就不要怕给人一点点让其试用。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市场营销不是几个人的工作,它是你做的所有工作的总和。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往里深挖一点,你就能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在到达引爆点之前,都已经在这个方向苦熬了很长时间。一夜成名的迷梦换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行动吧。道路很艰难,但你必须充满耐心。你得用功去做,在遇到伯乐之前,你得努力很长时间。
受不了时再招人
当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超负荷的工作所困扰,这才是招人的正确时机。此时出现了一些你无法再亲力亲为的事情,你发现工作质量有所下滑,令你感到受不了了,这时才是招人的最佳时机,不要提前招人。
放弃牛人
放弃那些你并不需要的牛人,即使你觉得这是个人才。把有能力的人招进来,却让其无所事事,这对公司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要营造一个能让人直言不讳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你得清楚自己能把别人推多远,你得知道人们话里的真正含义。放慢招聘脚步,这是避免公司陷入“陌生人的鸡尾酒会”的唯一办法。
可笑的求职简历
你要招的是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要特别关心你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客户,以及你提供的职位。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选呢?第一步就是要看求职信。在求职信里你能看到真正的交流,而不是一堆技巧、动词以及无关经历的罗列。一个求职者不可能炮制几百份不同的求职信。因此,求职信比简历更适合用来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你能在求职信里看到人们的真实想法,能够鉴别他们的理念是否和你以及你的公司合拍。
相信自己的本能反应。如果求职信的第一段就写得很烂,那么后面可能更糟糕。如果前三段里没有任何亮点,那么这个人可能完全不适合这份工作。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本能告诉你这个人有戏,那么就进一步约他面谈吧。
多年的无关经验
一个具有6个月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和一个具有6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其差别小得令人吃惊。真正的差别来自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以及智力水平。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
我从来不把我自己受过的正规学校教育等同于我的受教育程度。——马克·吐温
目前美国500强企业的CEO中,有90%是没有在常青藤学校接受过本科教育的
人人都得干活儿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儿的人,而不是监工。每个人都得做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监工们喜欢把人拖去开会。实际上,会议是监工们最好的朋友,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
独当一面的经理人有自己的目标,并能够坚定地执行这些目标。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指导,也不需要每天检查。他们做的都是经理人该做的事情——定基调、派任务、做决策,等等——但都是亲力亲为,自我审查。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人才?方法就是看他们的背景。他们在做其他工作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基调,他们自己运营过业务,也亲自做过某些项目。你需要那种能够变图纸为实物并能实干到底的人。
招聘笔杆子
一个优秀的写手,其优点并不仅仅在于写作。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明晰。优秀的写手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他们使事情变得易于理解,他们善于换位思考,懂得抓重点、砍枝节,这些都是合格的应聘者身上应具备的特点。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
出现问题时,应该马上告诉你的客户(即使他们一开始并未察觉)。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掩盖真相,纸是包不住火的,你不出来承担,就会有人揭发你。如果你够坦荡,够诚实,够公开,危机应变速度够快,人们就会更加尊重你。不要把头缩回去,也不要苦苦压制坏消息,应该让你的顾客尽可能拥有知情权。
针对如何自行掌控负面新闻,我们接下来给出一些小贴士:
?要由公司高层来发布消息,而且要由公司内职位最高的人来强有力地控制局面。
?消息要广为传播,想尽一切办法将消息传递出去,别尝试隐瞒事实真相。
?千万别说“无可奉告”。
?要真情实意地表达歉意,要尽量详细地说明情况。
?要真切地关心客户的遭遇——然后要证明自己真的在对客户负责。
速度改变一切
在客户服务这一领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速响应。你也许想不到这会在多大程度上扭转糟糕的局面,变坏事为好事。
客户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你只要在回答时稍微用用脑子,让客户知道你在认真倾听,就会让人觉得你与众不同。即使你还不能找出一个完美的答案,说一句:“我们会研究一下您说的问题,回头再联系您,好吗?”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道歉
一句真诚的道歉,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里面不能附加任何“如果”之类的条件。道歉时要详细解释发生的一切,要说明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道歉就是要找到一个办法去纠正错误。
要由负责人亲自出来担当,“我”道歉的效果要远远胜于“我们”道歉的效果。
那么最好的道歉方式是什么呢?没有神奇妙方,任何设计好的答案都会显得俗气、虚伪。你得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道歉。道歉时,脑子里必须记住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如果换作你,你会是什么感觉?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话,你会相信他们吗?
要当个聪明人,这一点一定要铭记在心。如果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那么再诚恳的道歉也没有用。你在事情发生前做的每一件事,都远比你事后的任何言语要重要得多。如果你和客户的关系还不错,他们会放你一马,并且相信你是真心悔过。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直接与客户联系——也许不需要每天如此,但是至少每年得联系几次。这是让你的团队直接了解客户内心感受的唯一途径。感同身受的团队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从另一个方面说,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能大大鼓舞队员士气。
深深深呼吸
听到人们的抱怨时,可以搁置一会儿。让人们知道你在倾听,让他们明白你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清楚你理解他们的不满。但要告诉他们,你打算继续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也许最后你会发现人们改变了观点,一旦习惯了新事物,他们更有可能喜欢上你做出的改变。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你创造不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这就是新公司往往没有企业文化的原因。企业文化是一贯行为的副产品。如果你鼓励人们去分享,那么分享就会成为你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回报他人的信任,那么信任就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善待客户,那么善待客户也会成为你的企业文化。不要过多担心企业文化的事情,不要去强求,你无法给企业安装一种文化。
决策都是临时性的
不要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自寻烦恼。没有真正出现的问题统统不是问题。再说了,你担心的大多数事情都不会真的发生。环境变了,决策也会随之改变,决策都是临时性的。
大型公司行动起来没有那么迅速,因此,你只要关注当前,等船到桥头时再去考虑如何打直吧。否则,你就是把时间、精力和金钱统统浪费在杞人忧天上。
员工不止13岁
对员工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开销
5点准时放人
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像谚语说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找你能找到的最忙碌的人。
不要矫枉过正
不要一受伤就急着结疤,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而去制定规章制度。只有当一件事情反复发生时,才需要为之制定规章制度。
发出你的心声
写东西的时候,不要觉得这是写给天下所有人看的,只要想着一个人,就为这个人而写。安民告示往往流于平淡和尴尬的境地,而针对某个目标去写,就很有可能一矢中的。
需要避开的词汇
在生意场上有些词汇永远不要去使用。它们不是那些不文明用语,而是“得”、“必须”、“不能”、“简单”、“只要”、“只有”以及“赶快”。这些词会损害交流。它们就像憎恨的代名词,为良好的互动交流埋下了一个个地雷,耽误了项目的进展。
得。不要轻易地说“得”,最好说“也许”或“你对这个是什么看法?”或是“这个主意听起来怎么样?”或是“你觉得我们能不做这个吗?”
灵感稍纵即逝
最不可能长存的就是灵感。灵感就像新鲜水果或牛奶: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你想去做一件事,就得马上下手。不能把这事搁置起来过两个月再考虑。不要对自己说“以后再说吧”。以后,你压根儿不会再提这件事了。灵感是个奇妙的东西,是效率放大器,是推进器。但是它不会停下来等你。灵感转瞬即逝,当它来找你时,要立即把它捕捉住,将其投入工作中去。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赫本名言大全(奥黛丽赫本名言名句)
- 下一篇:关于护肤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