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名言选(姜子牙的名言)
时间:2022-04-06 11:5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煮酒杂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姜太公名言选(姜子牙的名言)
1.姜子牙的名言
姜太公名言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六韬·文韬》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独享天下之利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六韬·文韬》
对于百姓,让他们得利而不受害,使他们成功而不要失败,使他们生存而不要死亡,给予他们而不是掠夺,
使他们幸福而不让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是怨气冲天。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六韬·武韬》
不经过战斗就能大获全胜,以全军临敌却能完好无损,这才叫用兵如神。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六韬·文韬》
但凡奖赏,贵在守信兑现;惩罚贵在坚决执行。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六韬·守土》
君主必须实施富国富民之道,国家、人民不富裕,就谈不上施行仁政。
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六韬佚文》
太公说:“最重要的是法令。发布了法令必须坚决执行,执行了法令,治国原则才能行得通,治道通
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六韬·文韬》
有了精明强干的将领,就会使兵强国昌;没有精明强干的将领,就会使兵弱国亡。
2.姜子牙的名言
姜太公名言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六韬·文韬》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独享天下之利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六韬·文韬》对于百姓,让他们得利而不受害,使他们成功而不要失败,使他们生存而不要死亡,给予他们而不是掠夺,使他们幸福而不让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是怨气冲天。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六韬·武韬》不经过战斗就能大获全胜,以全军临敌却能完好无损,这才叫用兵如神。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六韬·文韬》但凡奖赏,贵在守信兑现;惩罚贵在坚决执行。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
——《六韬·守土》君主必须实施富国富民之道,国家、人民不富裕,就谈不上施行仁政。 太公曰:“贵法。
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六韬佚文》太公说:“最重要的是法令。
发布了法令必须坚决执行,执行了法令,治国原则才能行得通,治道通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六韬·文韬》有了精明强干的将领,就会使兵强国昌;没有精明强干的将领,就会使兵弱国亡。
3.名人名言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是个著名的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
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4.姜太公的谚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
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
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
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5.有关姜太公的俗语一个,请赐教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姜太公自幼聪慧,但家境贫寒,待到成年,连个媳妇也娶不起,只好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最后又被赶了出来。为糊口,他当过兵,卖过饭,年纪很大了,还不的不起早贪黑到距家乡60公里外的京城朝歌(今安阳郊区小屯村一带)杀牛。然后到棘津(进延津动屯镇棘津铺一带)售卖。由于不满殷纣王的残暴统治,为躲避迫害,他还曾漂泊山东日照一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非但没能磨掉他的意志,反而更激起他地殷政权的反抗,丰富了他的知识,增张了他的才干。当时,与残暴腐朽的殷政权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在歧山(今陕西关中区)兴起的西方小国周围。周国经三代国君的励精图治迅速强大,被殷纣王视作心腹大患。纣王讲国君姬昌(周文王)诱至京都囚在羑(在今汤阴县),后文王设计逃脱,继续暗作灭商的准备。姜太公听说文王求贤若渴,认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有和文王结合才能实现,于是不顾及已60岁(有说80岁)的高龄,长途跋涉于之结识。相传他钓鱼用直钩,别人笑他,他则说“宁向直中取,愿者自上钩”的来历。
一日。文王猎归来,在渭水边上发现了正在垂钓的姜太公。只见他银髯垂肩,静静 地下钩,静静的观鱼浮,对经过的大队人马似乎视而不见。文王奇怪,上前与之攀谈,聊了几句,发现此人出语不凡,顿生敬意,就和他继续聊,越聊越投机。文王感到这就是自己日夜寻找的兴周灭商的人才,立刻请他上车一起回到宫中,拜为太师(相当于宰相)。姜太公从此如鱼得水,大展其才。史称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6.姜子牙名言
姜子牙名言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姜子牙 《六韬》2、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姜子牙 《太公兵法》3、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姜子牙 《六韬》4、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名言名句。 ——姜子牙 《六韬》5、一者,阶于道,几于神。
——姜子牙 《六韬》6、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姜子牙 《六韬》 【姜子牙名言】。
7.姜太公钓鱼句子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太公是商末周初的名士,原名姜尚字子牙,因此常常被称作“姜子牙”。姜子牙的出身在封神榜中被描写为元始天尊的徒弟,其实真实的姜子牙是贫苦出身。姜子牙这个人虽然出身贫苦但是他非常聪明满腹经纶,并且一心想着干一番大事。有一天他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于是姜子牙千里迢迢跑到西歧希望能得到重用。
姜子牙到了西岐以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毛遂自荐直接去找姬昌,而是天天在渭水之上钓鱼等待。姜子牙钓鱼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钓鱼都是弯钩,而姜子牙竟然用的是直的。有一天一个樵夫看到了姜子牙的鱼钩于是问道:别人都是弯钩你用直钩这辈子也不可能钓到鱼啊。谁知姜子牙大笑道:我在这里不是为了钓鱼,我是想钓明主圣君。
大器晚成,姜子牙的“五个一”
如今各类明星、网红,数不胜数。有的红一时,有的红几年,有的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一而足。但是,有个人却红了3000年,红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他就是姜子牙。那他又凭什么红3000年呢?
1.出场方式耳目一新。古人的出场,往往是经人介绍、口口传播,或者毛遂自荐。但是与姜尚的形式一比,就看出差距。那姜尚是怎么出场的呢?钓鱼!每天,姜尚就在陕西省渭河的北岸钓鱼。他钓鱼不仅是没有鱼饵,而且还离水面三尺,一边钓还一边说:“负命者上钩来!”
周文王看了之后就很纳闷,于是上前询问,一攀谈,发现姜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势讲得头头是道。周文王就这样成了姜尚的粉丝,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哎呀,我对你望眼欲穿,盼望得太久了。所以,姜尚也被称之为姜太公、太公望。结果,“载与俱归,立为师。”周文王用他的敞篷宝马,载着姜太公一起回朝,并拜姜太公为师。
2.业务能力堪称一流。有了成功的出场方式,意味着有了良好的开始,这是能够红一时。但是红得长久,关键看业务水平。而姜太公的能力,即使是放在中国古代5000年中,也是第一流的。
他是奠定大周八百年王朝的第一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在他的治理下,当时作为商王朝诸侯国的周,蒸蒸日上,三分天下有其二。后来,分封到齐国后。“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可见,姜太公的治国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3.勇挑大任独树一帜。姜太公组织了正史最早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就是著名的诸侯盟津。在今天的河南孟津一带组织各路诸侯兵马进行了渡黄河等演习。“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当时,诸侯纷纷上言伐纣。但是,姜太公和周公旦等人以商纣王朝还有比干、箕子两位贤臣在而罢兵。
这段经历对周公旦的启发很大,后来,他在《易经》的注解“或跃在渊,无咎”(或跃上高空,或停留在深渊,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就不会有错误),就是根据这次经历提取的智慧。
二年后,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起兵伐纣。
4.信念坚定登高一呼。武王伐纣行前,按照彼时的规矩,要占卦。结果是个下下签,《史记》说:“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王充的《论衡-卜筮》说:“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
正当人心浮动之际,姜太公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摔碎龟壳,说了一番千古名言:枯骨死草,何知而凶!正是在太公的力排众议下,武王才最终决定发兵伐纣。《史记》说:“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可以说,姜太公是最早的无神论者之一,所以民间传说要由他来主持封神。
5.关键时期会命一击。周武王与商纣王的军队相会于牧野,两军决战之时,根据《逸周书·克殷》的记载,正是姜子牙带领精锐甲士率先冲锋,将商纣王军队的阵脚冲得大乱,才有了牧野之战的以弱胜强。
这场牧野之战,不仅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建立,更是在3000年后的世纪之交,发挥了新的巨大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外界特别是西方的流言蜚语,例如说中国夏商周时期“有王无年”,意思就是说,我们没有确切的纪年,言下之意,就是夏商周的历史都是虚的。
因此,国家在1996年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搞清楚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之前的历史确切纪年,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经过多年努力,最后的焦点、总钥匙都指向了牧野之战的时间。最终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
例如,《史记》说“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纣。”《逸周书·克殷》记载的时间是“甲子朝”。《韩非子》则说“战,一日而破纣之国”。而更有力的证据是央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播出的,在1976年出土的文物“利簋”。
原来在这场牧野之战中,西周有个名叫“利”的官员立下功劳,周武王便赏赐他青铜。他就用青铜铸造簋作为纪念,因此就称它为“利簋”。簋是当时的重要礼器,例如周天子在祭祀、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这就是礼制,因此中国也称为礼仪之邦。
利簋铭文
这件利簋用4行32个铭文记录了牧野之战这个大事件。其中开头写道:“武王征商,隹(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为:周武王伐商纣,在甲子日的清晨,当天的岁星(木星)正当中天,到了傍晚就胜利了,于是就灭了商。这样子,就与此前的史籍文献的记载完全对映起来了,因此得出了牧野之战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
利簋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周灭商后,箕子就带着几千名商朝的遗老遗少,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在那里繁衍生息,创建文明,这就是“箕子朝鲜”。当然,这段历史,韩国现在有些人不承认。
姜太公留下的词典有:太公垂钓,愿者上钩,飞熊入梦,老来有喜,爱屋及乌。
饰演港剧苏妲己的温碧霞
而民间《封神演义》小说、评书等的流传,以及电视剧《封神榜》等热播,更是增添了姜太公在民间的知名度,因此红了3000年,并且还将红下去。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良好的教育名言(有关教育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郑振锋的名言(丰子恺有哪些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