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的口号
时间:2022-04-06 14: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威海新闻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稻草人的口号
1. 关于稻草人的句子
1.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永远、是快乐、无忧无虑、没有悲伤的小孩·稻草人的寓意也指代现实生活中一种人,一种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平平凡凡,却又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值得尊敬,值得敬仰的人。
2.我是一直守候在你的那个稻草人,但却被你遗忘在那个飘着细雨的田野上,你转身,我再见,就这样,各自奔走天涯…
2. 稻草人的好词15个好句4个
整天整夜 安安静静 清清楚楚 满天星斗 沙拉沙拉 结队归去 夜景隐没 无限惊恐 摇得更勤 水正合适
车水进来 全很壮实 沉甸甸的 直挺挺的 一模一样 不可收拾 流干了泪 揉碎了心 反覆警告 警告无效
托风带信 铲除灾害 怀着愁闷 显得憔悴 像害了病 夜深人静 咬嚼稻叶 越吃越馋 直打哆嗦 不由自主
格外凄惨 无可奈何 好久好久 硬着心肠 柔弱无能 受苦受难 连连摇头 断断续续 抽抽嗒嗒 一动不动
见死不救 默默祈祷 探了几探 美妙的诗 生动的画 到处都是 吃了一惊 微弱火光 时常传出 实在渴极
非常心酸 十二分力 挺了起来 支持不住 悲哀的夜 高兴得很 显得无光 不多几步 急得跺脚 放声大哭
(拟人)1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2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3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4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5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住。
6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好像害了病似的。
7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8鲫鱼不懂稻草人的意思,只看见他连连摇头,愤怒就像火一般地烧起来了。
9稻草人见鲫鱼误解了他的意思,又没有方法向鲫鱼说明,心里很悲痛,就一面叹气一面哭。
10稻草人想,这一夜是许多痛心的事都凑在一块儿了,真是个悲哀的夜!
11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小蛾下的子。
12这时候天气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因为他正在哭,没觉得。
13他吃了一惊,才觉得身上非常冷。
(比喻)1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2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桔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3可是看那些吃稻叶的小强盗,他们高兴得很,吃饱了,正在光秆儿上跳舞呢。
3. 描写稻草人的诗句
就像那谷地里的稻草人
谁把他扎好
谁把他竖起
谁又把他焚烧
风过,风在他的胸膛唱歌
雨过,雨在他的破衣上写诗
就连那调皮的麻雀
也以它们的叽叽喳喳
似在嘲笑他的呆笨
又似在赞美他的忠诚
就像那谷地里的稻草人
他的脚下没有路
他就只是站在原地
百日站着,夜晚也站着
活着站着,死了也站着
路,有时也是一种借口
城市里有路
可城市里的路是网
城市人比毒蛛更难应付
他们一生攀爬着
他们的喜怒你捉摸不透
4. 关于稻草人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稻草人》好词:
坐井观天、奇货可居、浮光掠影、牝鸡司晨、沽名钓誉、天作之合、
甚嚣尘上、铩羽而归、劫后余生、泾渭分明、节哀顺变、有恃无恐、
不绝如缕、马革裹尸、耳濡目染、监守自盗、金屋藏娇、不约而同、
龙潭虎穴、逐鹿中原、江郎才尽、明日黄花、栩栩如生、人山人海、
《稻草人》好句:
1 .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2 .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桔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3 . 可是看那些吃稻叶的小强盗,他们高兴得很,吃饱了,正在光秆儿上跳舞呢。
4 .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5 .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5. 稻草人的好词好句
孙睿《稻草人》
我伫立在麦田之间
渴望拥有灿烂的明天
身上穿着朴素的稻草
人们笑我愚蠢的外表
世间的凡事纷纷扰扰
却不使我为此烦恼
我并没有头脑
也会像他们一样思考
我向往山的那边
听说那里总是蓝天
没有自由的双脚
我羡慕空中翱翔的小鸟
无法随心所欲地奔跑
依然会在某天摔倒
我看到雪花飞落
感到未来虚无缥缈
白云飘飘
我会慢慢苍老
阳光很好
就在这天跌倒
“刘公岛杯·复兴故事会”征文作品集中展示(八)
由威海市委组织部和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主办,刘公岛管委、威海日报社协办,威海新闻网承办的“刘公岛杯·复兴故事会”征文大赛于9月初启动以来,共收到作品278篇,现征集工作已经结束,评审团按照获奖作品与入围作品1:3的比例,对征集作品进行了初步筛选,共有57篇作品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环节。前期已经展示了部分作品,剩下入围作品于11月6日至14日在“掌上威海”“威海组工”“寻梦威海”公众号集中展示。11月15日-20日进行网络投票,请大家多多关注!为了投票结果公平公正,作品展示及网络投票阶段不公开作者姓名。
今天展示第五十二篇至五十七篇优秀作品
第五十二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记我的伯父林学经
第五十三篇
峥嵘岁月红透荣成——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第五十四篇
最后一次捐献
第五十五篇
开山爷拯救“同志”
第五十六篇
平凡中演绎的不平凡
第五十七篇
虎口牵“羊”
第五十二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记我的伯父林学经
我的伯父名叫林学经,是一名抗战烈士,他18岁就参军到部队,在参加山东掖县(今莱州)粉子山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0岁。我伯父的牺牲虽然没有像董存瑞、黄继光等人物的英雄事迹让人家喻户晓,千古流芳,但他作战勇敢、奋勇杀敌、血洒战场、以身殉国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今天,每当想起我牺牲的伯父,我的眼中就会满含泪水,内心无比沉痛,但看到伯父和其它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日益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的心中又是感动和欣慰的。
1926年,我的伯父出生在山东栖霞县的一个相对富有的人家,那时爷爷奶奶育有两儿三女,我的伯父排行老大。1944年5月,也就是他18岁那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因为打仗,胶东地区部队的兵源消耗很大,为了及时补充兵源,当时活动在村子里的地下党组织,每天晚上都会到家中有男青年的住户家里去动员男青年参军杀敌。当时很多当兵的都有两个想法,一是国难当头,男儿有责任去当兵报效国家,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很多人家中生活困难,去当兵可以解决温饱。当时我爷爷在烟台一带做丝绸生意,家里条件并不差,爷爷希望伯父能在家帮他打理生意。当地下党组织的人来动员伯父去当兵时,伯父没有犹豫他说道: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家有难,山河破碎,七尺男儿理当参军报国。两天后的一个早上伯父擦去爷爷奶奶脸上不舍的泪珠,对他们说:“爹、妈、儿子是去打鬼子的,是为国家做事,你们应该感到自豪,打完仗后咱们全家再团聚,爹用来记账的钢笔我带上了,想你们的时候我会给你们写信的。”而后毅然决然跟随部队招兵的人离开了父母和家乡。
参军后,在部队经过短暂而又艰苦的训练伯父就开始跟随部队参加战斗,他先后在龙口、莒县、文登、荣成参战10多次,因为打起仗来机智勇敢,伯父在部队不但立了功还光荣入党。
1945年日本投降,次年内战又打响,1946年11月蒋介石开始进犯胶东的掖县,企图打通烟潍公路后再占领龙口、烟台和威海。掖县有一座粉子山,山虽不高,但却是敌人进入胶东地区的咽喉关卡,一旦此处被破敌军便可毫无遮拦长驱直入胶东地区,因此,当时的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下令要不惜血的代价占领和守住粉子山予以正面阻击敌人的前进。
11月5日,敌人从掖县沙河镇向粉子山进犯,受到了伯父所在的西海独立团的坚决阻击,敌人畏缩不前。6日,西海独立一团又与增援的敌人昼夜激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8日,吃了亏的敌人调集飞机和大炮向粉子山狂轰滥炸,继续攻击,方圆十里,一片火海,土焦石散。据我爷爷讲,伯父在战斗中非常勇敢,没有被敌人的炮火吓到,誓死与战友坚守阵地,敌人打完炮后阵地上寂静下来,他们以为我军被吓跑了,组织兵力开始进攻,当敌人行进到半山腰时,隐蔽在掩体内的伯父和战友们从战壕内一跃而起开始向敌人射击,那时子弹匮乏,伯父用仅存的四颗子弹打死了两个敌人,子弹打没了,他们就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一名战友在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时,伯父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名敌人正在用枪向战友瞄准准备射击,伯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向敌人砸去,敌人被砸倒了,当伯父弯腰捡起一块石头再砸向那个敌人时,被砸倒的敌人射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伯父的胸部,鲜血喷涌而出,伯父倒下了,他带着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悲壮离去,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46年的11月8日,此时他刚满20岁。
掖县粉子山战役共打退敌人27次进攻,毙伤敌人4000余人,打消了蒋介石东进的锐气,打破了敌人妄图占领胶东的美梦,然而我们的损伤也很大,1400人的西海独立一团,战斗结束时只剩下不足700人。
伯父牺牲家里人都不知道,直到一个月后部队派人把那只沾染了伯父鲜血的钢笔等遗物和一张革命烈士证书送到爷爷家里时,家人才知道伯父牺牲的消息。
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宝贵的生命,用赤热的鲜血,换来了美好的今天,伯父安息吧,所有的革命先烈安息吧,你们的英雄壮举将与日月同辉,名垂千古!
第五十三篇
峥嵘岁月红透荣成——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小时候的我就是在爷爷的这首歌中渡过童年的,那时的我还很纳闷,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在摇篮曲中入睡的,而我为什么是在这首我根本听不懂的“摇篮曲”中入睡的。而且每次爷爷唱完这首歌时,都会抚摸着我的头,无数次地重复同样的话:“孩子呀,孩子,你要记住:爷爷歌中的大英雄,个个都是好样的,长大了,你也要做像他们那样的大英雄!”
爷爷常说,荣成是英雄的故乡。从我们荣成走出了许多战斗英雄,有许多英雄事迹。因此,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荣成市被誉为将军市。荣成是革命老区,这里人杰地灵,素有忠贞爱国、从军习武,保卫国家的光荣传统,自古就是一方英雄辈出的沃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荣成有140人任将军和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其中上将3名,中将9名,少将31名。
荣成人家喻户晓的张序三将军的故事,从小到大,我听爷爷讲了无数次,可是每次听起来总是意犹未尽。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黑夜里,张序三和四个队友勇敢机智地摸到石岛城门外,鬼子的碉堡没有探照灯,鬼子的哨兵不时地用手电照一照,趁着夜幕掩护,张序三与队友们迅速挖坑,先将表土放在一边,继续深挖,然后将地雷放进去试一试,看看与地面是否持平,深度够了之后把地雷埋好,用表皮的泥土盖上,把淘出来的深层的土扔到沟中,使埋过地雷后看不出痕迹。地雷埋好后,将拉线与稻草人连在一起,再在稻草人上贴上标语。张序三将军这样机智的故事,在爷爷嘴里总也说不完哟!
现在我慢慢懂事了,终于理解了爷爷的“摇篮曲”,我要学习荣成将军精神,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志向的荣成少年。要像将军一样努力学习,好好奋斗,成为家乡的骄傲!
从爷爷的故事中,我对于将军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那个年代的战争也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刻地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革命烈士和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
我将利用实际行动,将对将军们的崇敬和学习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虽说自己现在不能像将军一样为国家做出大贡献,但是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热爱自己的家乡的环境做起,努力学习知识做起,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在威海市环翠区塔山社区,就曾经有这样一对纯粹的老党员,他们就是殷树山刘彩凤夫妇。只是,我们却永远不会再看见他们了,他们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殷树山是位建国前的老党员,18岁参军,20岁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1990年从威海外贸公司副总经理、冷藏厂党支部副书记岗位离休。
老两口每月的离休金有一万多块钱,但一个月的生活开销还不到三百元。几十年来他没添过一件新衣,夏天一件灰色的确良衬衣,冬天袖口磨破的棉衣外罩一件中山装,一顶帽子戴了30年,一条围巾围了40多年。除了逢年过节,“吝啬”的连鸡鸭鱼肉从舍不得买。稀饭、地瓜、馒头,熥点萝卜菜,就是一天的饭菜。
1949年,殷树山从部队转业到荣成工作,遇到一个连写字的石板都买不起的男孩彭寅生。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就决定资助这个男孩读书,并坚持了十几年。这位被殷树山资助过的北大学子多年来一直不忘恩人,多次回来探望。此后的60多年里,他和老伴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改变了许多寒门学子一生的命运。也是从这次开始,殷树山老人开始了公益事业。
每天清早,殷树山老两口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匆匆走出家门:春天种树,夏天除草,秋天扫叶,冬天清雪,管理社区书屋,为社区老人带来日用品,到军营送去生活用品和节目……他是社区的义务绿化员、清洁员、巡逻员、治安员、联络员、党建指导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殷老熟悉的身影。
在老人的遗物里有厚厚一摞捐款收据,有捐给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有捐给洪水地震的、有捐给贫困学生的、有捐给困难家庭的……六十余载匆匆流逝的岁月吹白了老人的黑发,却吹不走他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捐助的规模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据粗略统计,从1949年第一次资助,到老人逝世,这对普通老党员一生捐款总额达100多万元。2016年10月20日凌晨,刘彩凤老人突发脑梗住院。经过治疗,神智恢复清醒后的她握着殷树山的手对着老伴吃力地说道:“人总是要死的,咱两个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么,我们就是死了,也得服务。咱把遗体也捐给国家。”
2016年10月21日下午,殷树山见老伴神志清醒,在努力征得子女的同意后,和老伴一起办理了自愿捐赠遗体的相关手续。刘彩凤老人用颤抖而坚定有力的手一笔一划在捐献同意书上签上名字。随后,殷树山老人也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2017年4月22日,刘彩凤不幸离世,享年87岁,党龄68年。失去了志同道合的老伴,殷树山仿佛衰老了好几岁。可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没有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向慈善总会捐出5000元救助款,为大学生志愿者讲红军故事、唱红歌,为老伴和自己交上了4万元特殊党费。自2003年,上交第一笔1000元特殊党费起,十几年来,殷树山和老伴陆续缴纳特殊党费12万余元。
四个月之后的8月22日,殷树山追随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伴而去,享年91岁,党龄71岁。
按照生前的约定,两位老人的遗体都被送往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用于教学科研。两位老人如愿完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捐赠。生前无一日不奉献,死后捐遗体供科研。这两位慈善济贫、和睦邻里的道德模范,已成为“威海好人”代名词的老党员,一辈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满腔挚爱,展示了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留给人们无尽的哀思。
“从我们入党那天起,初心是为党多做点贡献。我们是党的人,为党做工作。党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
“入了党,我就选择了为人民服务,而且要服务一辈。”“做了一辈子好事,要做到底,做到最后,我们感到荣幸。”斯人已逝,音容犹在。李敖村座落在胶东半岛的昆嵛山腹地,是一个群山拱卫、位置偏远的小山村,离天福山不足20里。1937年的文登县天福山武装起义,打响了胶东人民抗击日寇入侵的第一枪,点燃起胶东地区抗日救国的熊熊烽火。不足百户人家的李敖村由于群众基础好,党组织和起义队伍将李敖村作为革命根据地之一,时常以该村为依托,不时对文登县城的鬼子进行袭击,给鬼子造成极大威胁,穷凶极恶的鬼子将李敖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其加强了防范和清剿。1942年,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鬼子不断对李敖村实施扫荡和清剿,并在村里安插了奸细,党组织和起义队伍为不连累群众,转移到昆嵛山深处继续坚持抗战。
村民李翠珍有个10岁的小儿子叫于同志,小名叫同志。这一年的腊月12日,胶东的冬天天黑得格外早。李翠珍把晚饭端上炕,开始招呼丈夫和孩子们吃饭,发现于同志不见了,就对丈夫嘟囔道:“这个野孩子,天这么黑了,还在外面疯呢?也不怕冻!”“光在家里嘟囔有什么用,还不赶紧出去喊他回家。”丈夫老于头不耐烦地说。
李翠珍到于同志平时经常串门的左邻右舍寻了个遍也没找到,就在街上大声地呼喊“同志——同志——同志……”李翠珍的呼喊声在寂静的乡村格外清晰,传得很远,几乎全村都能听到。
居住在李翠珍家房后三排的王大牙听到远处传来的呼喊声,腾地就从炕上跳起来。原来这个王大牙是一个假扮皮货商的鬼子奸细,刚租住在李敖村时间不长。鬼迷心窍王大牙想道:老百姓只有对八路和共产党员才称呼“同志”,八路和共产党员早就撤离李敖村了,难道今晚又回来了?今晚若要抓住大鱼,立功领赏的机会来了!
兴奋的王大牙顾不上天黑地冻,急匆匆地向3里外的鬼子岗楼报信,鬼子小野队长听罢王大牙的报告后,也对今晚八路在李敖村的消息信以为真,立即带领十几个日伪军扑向李敖村。
鬼子赶到李敖村后,将全村人围拢在村东头的一块开阔地里,燃起熊熊篝火,架设在高处的几挺机枪早已对准了百姓,鬼子的刺刀在寒气袭人的冬夜闪耀着阴森的寒光……深更半夜、不明就里的群众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清楚危险在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小野叽里呱啦地乱叫了一通,赶巧翻译官晚上跑到文登县城与他相好的鬼混去了,老百姓不清楚鬼子为何黑灯瞎火地将他们赶在这里。看到老百姓毫无反应的表情,小野暴跳如雷,认为老百姓不配合,有意隐藏八路,正当小野欲大开杀戒的危急时刻,一位年轻身材魁梧的青年挺身而出,走到小野的面前。
这位青年叫李开山,尽管年纪轻轻,但人小辈分大,大家都叫他“开山爷”。他前几年曾在大连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商号做过工,由于经常与日本人打交道,能听得懂简单的日语。“开山爷”从小野叽里呱啦的声音中,大体明白了鬼子今晚之所以兴师众众把全村人聚集起来,就在于从中搜出一个叫“同志”的人。因他也听到李翠珍晚饭时满街叫小儿子“同志”回家吃饭,知道是村里的奸细误以为有八路进村了。李开山用日语告诉小野,“同志”只是村里一个小孩的小名,根本不是真正的“同志”,更没有什么八路和共产党员。奸细王大牙私下对村民仔细辨认了一番,也没有发现生人,自己纯属无中生有,胆怯地向小野连比划带说:“报告太君,八路地没有!”恼羞成怒的小野连扇了王大牙两个耳光,然后气急败坏地下令打道回府。
全村的百姓虚惊一场,事后得知假如“开山爷”不挺身而出,用日语对鬼子进行解释,此“同志”非彼“同志”,不但于同志保不了命,全村人也会遭殃,是“开山爷”拯救了全村。
今年正月十五,“开山爷”走到了生命尽头,享年92岁。在他出殡的那天,全村人为他送行,对他75年前拯救全村百姓的义举,一代代传扬下去……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以优美的姿态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文明,已成为她响亮的名片。在这座城市,有一群人,他们驾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清晨迎接着黎明的曙光,夜幕又用车灯将霓虹点亮,成为小城之中一道蓝色的流动风景线。是的,他们就是“阳光蓝的”驾驶员,而我的姑父正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今天,我就来聊聊我的姑父,谈谈他在平凡的“的哥”岗位上演绎出的不平凡的精彩。
他是文明威海的宣传员。一件橘红色、胸口绣着“威海TAXI”字样的T恤,便是姑父在威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的标准着装。那时,姑父常说,美丽的威海,文明的城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也要为创城出一份力。其实,非但是创城,即便是平时,姑父也用他的行动,践行着“文明威海”的风尚。一句简单的“您好”,充满着对乘客的敬意;脑中的活地图,迅速判断到达目的地最优路线,换来乘客满意的微笑;威海港、汽车站、火车站等重点区域有序排队待租,从未因天气或个人原因拒载一位乘客。人潮如涌的大街上,主动向外侧避开,让对方先行;斑马线前,停车驻行,挥手致意行人通过;羊肠小路上,退到路边,礼让三分……他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出租车抢行和野蛮驾驶的看法。风里雨里,姑父数十年如一日,以诚待客、以礼待人,主动上交的乘客遗落在车上的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他是旅客称职的导游员。在威海这个以旅游著称的城市,自然少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当夏日旅游旺季,姑父就热情地充当起了旅客免费的“导游”。刘公岛、成山头、神雕山、海水浴场、华夏城等这些旅游景点的特色、简介都早已被姑父熟记于心、常念于口。这位大爷喜欢历史,姑父便畅聊威震海疆的刘公岛;那位女士想领略一下威海风光,姑父便推荐环海路的旅游攻略;这家年轻人想接近大自然,姑父便描绘里口山的优美;那家是亲子游,姑父便绘声介绍海洋馆和野生动物园。总之,对于游客的旅游需求,姑父绝对做到“私人定制”。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熟稔的背后,是姑父对景区宣传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和铭记。为了得到最新的旅游资讯,姑父每天收听广播,旅游旺季持续关注旅游官微热点。对于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姑父甚至学习韩国语,虽不能流利言语对话,但可明白乘客的简单意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姑父就在春来秋往中“导游”了数以万计的来威游客,让他们感受了非专业却又专业的旅游服务。
他是技术过硬的交通员。良好的车况是出租车安全行驶的保障,姑父的每日功课之一,就是将车清洗一新、明可鉴人,之后再对车辆状况整体检查,确保车辆无故障后再出车。姑父车辆的清洁程度,那可是威海出租行业的标兵,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有个的哥的车总是一尘不染。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对出租车司机的另一要求。无论平地还是洼地,姑父车速平稳;对于来往络绎不绝的车辆,他操纵自如;不管车辆有多拥挤,他总能安全驶过;不管地方多狭窄,他总能巧妙穿过。我很好奇地问姑父是如何练得这本事,姑父说了这样的话:乘客紧急去医院,出不去能行么?乘客赶飞机去谈判,耽误时间能行么?乘客家住背街小巷,拉着一车东西,进不去能行么?我车上拉的不仅是几个人,而是很多个家庭和他们背后不同的乘车需求,既然干的就是为人服务的活儿,那就得把自己的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乘客安全是我的责任。
这就是我的姑父,虽未经历甲午国殇,却能将甲午战争这段历史对游客娓娓道来;虽不比育儿所体现的大爱无疆,却能将他家所求比自家之心;虽无郭永怀的爱国主义情怀,却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弘扬着威海的精神文明。他,将铭记 “阳光蓝的”服务理念,不忘出租人的初心,在为乘客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文登区大水泊镇下河村人徐一山老人,被村里人誉为“打鬼子英雄”。他和战士们一起在昆嵛山地带进行战斗,在斗争中他勇气可嘉,“诡”计多端,神出鬼没,让小鬼子稀里糊涂就成了昆嵛山部队的瓮中之鳖。为此小鬼子里经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八格牙路,我一定要干掉徐一山那个土八路。”
徐一山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让小鬼子亲自将粮食“送”给了昆嵛山部队,让部队轻而易举地从小鬼子的虎口中牵走了一只只肥壮的“山羊”。当时,昆嵛山部队的战斗条件极为恶劣,粮食大幅减产,部队手里又没有多余的经费,吃饭问题就成为头号难题。战士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形销骨立,很多人经常饿得肚子里发出跑火车的声音。作为负责人,徐一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嘴角起了一个个大泡。
突然,有一天徐一山兴冲冲地对部队的几个负责人说:“我说,今天我跟大家说个好事,咱们这次能搞到粮食。”说话时,他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亮。其余几人都急不可耐:“老徐,别再那卖关子了,赶紧说,你要急死谁。”徐一山说:“过几天小鬼子有一队人马拉着粮食,经过咱这地方,咱们把粮食抢过来。”其中一人说:“这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咱们就这么几个人,那几杆破枪能干啥。人家小鬼子都有歪把子,根本打不过人家。我看够呛。”徐一山也是个急性子,加大了嗓门,用那副滚烫的嗓子说:“我说你这个老伙计,急么急,听我说完。”那人说:“好,你说,我看你能说个么道道出来。”徐一山说:“明着干肯定不行,咱们要找个人把小鬼子引到山上来,然后咱们将他们灭了。”说完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管大家对小鬼子恨之入骨,可是像这种冒险把小鬼子引到山上的差事,没几个人愿意干。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徐一山蹲在地上,猛抽了几口烟,最后将烟锅在鞋帮上磕了磕:“嫩们,都不用为难,我去最合适。”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麻雀还在树上打盹,野兔还在到处觅食,一切看似平静,然而却孕育着一场即将而来的战斗。一队懒洋洋的小鬼子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吃力走着,装甲车上载着白花花的大米。这时,坐在铁驴子上的小队长,手往上一抬,队伍停止了前进。他拿着望远镜逡视了一番后,警惕地说:“大家当心土八路,提高警惕,时刻进入战斗状态。”说完后,手往前一挥,队伍继续前行。这时,迎面而来一位带着斗笠,赶着一只山羊的农民,这位农民不是别人,正是徐一山。见状后,小队长命令两名小兵上前查看情况。一个小鬼子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你滴什么滴干活。”徐一山陪笑着说:“太君,俺是放羊的。”小鬼子又问:“你滴,身上有枪吗。”徐一山说:“太君,俺是种地的,哪有枪。”小鬼子点头:“嗯,良民,大大滴。”徐一山接着说:“太君,这里是山路,不好走,俺给你们带路吧。”小鬼子跑回去报告给小队长,小队长捏着自己的小胡子,上下打量着徐一山:“你滴,中国人,要好好为我们带路,否则,死啦死啦滴。”
徐一山在前面带路,泰然自若,还哼哼着小曲,让小鬼子感觉不到任何可疑之处。当他们走进一个狭仄的小山谷时,徐一山猛然一吹口哨,然后一个飞身闪到一块大石头后面,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枪,对着小队长的胸口“砰砰”就是两枪。紧接着密集的子弹向山谷里的小鬼子们疯狂射击。群龙无首,失去队长的小鬼子分队,顿时乱了手脚,他们不知道子弹来自哪里,只是胡乱开枪,最后一个个倒在血泊里。这时早就埋伏好的战士们一个个冲了下来,清点战利品。一个战士高兴地说:“这歪把子是我的,别跟我抢。”徐一山掀开卡车上的篷布,解开麻袋口,看着一粒粒亮晶晶白花花的大米,自语:“米,米,战士们这次不用饿肚子了。”大家也许没看到他眼角的泪水比大米还要晶莹……这就是虎口牵“羊”的故事。
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统筹:王岚
编辑:乔莉
掌上威海 威海新闻网旗下微信门户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名言
- 下一篇:唱吧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