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名言

时间:2022-04-06 22: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百草养生汇 | 评论: 次 | 点击:

中医的名言

1.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2.赞美中医的句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uz88su

赞扬医生的句子1.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2.谢谢您医生,还给患者一颗健康跳动的心。3.医生对我胜如亲人,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及时为我解除了病痛,令我太感动了……4.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5.你不富有,甚至有点贫穷,你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你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你就是最美。6.我赞美医生她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7.我赞美医生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众人面前一笑而过,有谁知?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却在暗洒的泪涛中苦苦地徘徊;饮下苦酒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份体验的悲哀。8.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每当知道医生又救治好一个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羡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9.以人为本,诚心服务。10.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11.安全第一,预

3.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

4.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

5.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中医的名言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丸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百病挟痰;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中医名言名句:历代名医治病、用药经验心血汇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