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美丑立形象的名言
时间:2022-04-07 04: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辨美丑立形象的名言
1.有关美丑善恶的名言警句
这种天下无双的完美,一定掩藏着重大的缺点,对于这么狡猾的人单看一眼是不能下判断的;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喜欢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点缺点也没有。——巴尔扎克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培根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贞洁闻风而端重是内心的美,没有这种美,肉体不论多美也算不得美。——塞万提斯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列夫托尔斯泰
她这样撒着慌,居然不动声色,笑脸盈盈,扇着扇子。但是,谁有权利把手探到她的腰部和背脊,准会发觉是湿漉漉的。
——巴尔扎克
谄媚者的艺术是:利用大人物的弱点,沿袭他们的错误,永不给予可能会使他烦恼的忠告。——莫里哀
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艾特玛托夫
我的朋友称赞我,把我当驴子一样愚弄;可是我的仇敌却坦白的告诉我说我是一头驴子;因此,殿下,多亏我的仇敌我才能明白我自己,我的朋友却把我欺骗了。——莎士比亚
这是一堆如花似锦的垃圾,到处闪烁着昨天剪下、被人戴过的玫瑰,但在花花绿绿之中,总是露出伴随着磨损而来的陈旧外表,犹如秃发掉牙的老妇,惯于买进外壳,却准备卖出内肉,买进没有女人的裙子,卖出没裙子的女人!——巴尔扎克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这么多世纪中,在这个最开明的世纪里竟然生出了这样一陈腐的、空谈虔诚的伪善者,这样嗜血成性的大怪物,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任何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等他进地狱也会自愧不如。——马克吐温
伪善不论在什么事情上也许可以欺骗最聪明最机灵的大人,但是最不灵敏的小孩也能识破伪善,对它起憎恶之感,不管它掩饰得多么巧妙。——列夫托尔斯泰
2.关于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名言 急用~~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的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郭沫若)
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
千万不要华丽低俗,因为从衣服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莎士比亚)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外表形象固然重要,但终究还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形象。“鸟类美的是羽毛,人类美的是心灵”,美丽的花朵未必有美的叶子,穿着讲究的人未必有高尚的品德!
关于美的名言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 德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 慈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布莱克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纪伯伦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
理智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休 谟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席 勒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3.关于形象的名言警句
一个人的美其五官的位置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
漂亮单作用于人的生理感观,仅是自然局部的和谐。 漂亮不等于美,不该漂亮的漂亮是丑。
美比漂亮的价值高。 一个人的凶相和善良,狡猾和诚实、小器与大气,也往往能从他的脸上读出来。
长得并不漂亮的小树,可能寄托着不被暴力所屈服的美。 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
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天老地荒。 小时候看人是好看、不好看,现在看一张面孔,便全是内容。
人的生活经历往往烙印在外貌上。 美,首先征服人的感官,然后才是人心;优雅,首先征服人心,然后才是人的感官。
文化的纯美和高雅,可以删除我们每一个人脸上的浮躁和冷漠。 要包装自己,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形象,是不能缺少文化的滋润的。
看人,不能只重貌相;律已,则不可忽视貌相。 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人的仪表却是后天的,是可以控制也可以转变的。
外貌是天生,仪表却是后天的,它或者可以同时理解为魅力、风度。 外表的美远比内在的美容易发现。
人的面部表情和姿容举止展示着人的心灵和情感。 五官端正并不等于美。
人的外貌和肉体只有作为美的精神性格的一种表情才是真正美的;离开这种美的精神性格的表情,它就没有真正美的意义,它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从生活中去发现人的精神和体态的美,这是一种高尚的、典雅的、无邪的美。
既具极度变化之美,同时更是整齐之美。 既充分具有美之两种要素,外有微妙之形式,内具不可思义之灵性,合物质美之极致与精神美之极致而为一体,此之所以为美中之至美也。
4.谁有关于美丑观的名言和事例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培根
这种天下无双的完美,一定掩藏着重大的缺点,对于这么狡猾的人单看一眼是不能下判断的;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喜欢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点缺点也没有。 巴尔扎克
因为长得丑,古鄙格外野心勃勃;胸襟很窄,跟一般肆无忌惮的人一样别有可恶的小聪明,专门用来报复心中的怨恨。他会编些狂欢节自己有前途的话,他们只是在傻瓜的心目中才算是有才智的人。 巴尔扎克
当你已经使人认为你可恶之至时候,无论你怎样的改头换面,也还是原形毕露,而且你的遭遇可能就和蛇一式一样。 克雷洛夫
5.关于心灵美的名言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
----(培根)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
●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詹·豪厄尔)
●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唯有不要我们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尔德)
●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
●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6.关于美丑的名言警句
这种天下无双的完美,一定掩藏着重大的缺点,对于这么狡猾的人单看一眼是不能下判断的;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喜欢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点缺点也没有。
——巴尔扎克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培根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
贞洁闻风而端重是内心的美,没有这种美,肉体不论多美也算不得美。——塞万提斯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列夫托尔斯泰 她这样撒着慌,居然不动声色,笑脸盈盈,扇着扇子。但是,谁有权利把手探到她的腰部和背脊,准会发觉是湿漉漉的。
——巴尔扎克 谄媚者的艺术是:利用大人物的弱点,沿袭他们的错误,永不给予可能会使他烦恼的忠告。——莫里哀 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
——艾特玛托夫 我的朋友称赞我,把我当驴子一样愚弄;可是我的仇敌却坦白的告诉我说我是一头驴子;因此,殿下,多亏我的仇敌我才能明白我自己,我的朋友却把我欺骗了。——莎士比亚 这是一堆如花似锦的垃圾,到处闪烁着昨天剪下、被人戴过的玫瑰,但在花花绿绿之中,总是露出伴随着磨损而来的陈旧外表,犹如秃发掉牙的老妇,惯于买进外壳,却准备卖出内肉,买进没有女人的裙子,卖出没裙子的女人!——巴尔扎克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这么多世纪中,在这个最开明的世纪里竟然生出了这样一陈腐的、空谈虔诚的伪善者,这样嗜血成性的大怪物,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任何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等他进地狱也会自愧不如。
——马克吐温 伪善不论在什么事情上也许可以欺骗最聪明最机灵的大人,但是最不灵敏的小孩也能识破伪善,对它起憎恶之感,不管它掩饰得多么巧妙。——列夫托尔斯泰。
7.关于人的心灵丑美的名言
美的心灵是严冬燃烧的火,给人以温暖。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的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
(塞万提斯) 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
(契诃夫)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
(郭沫若) 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 千万不要华丽低俗,因为从衣服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
(莎士比亚)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外表形象固然重要,但终究还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形象。
“鸟类美的是羽毛,人类美的是心灵”,美丽的花朵未必有美的叶子,穿着讲究的人未必有高尚的品德! 关于美的名言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 德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别林斯基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 慈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
——朗吉弩斯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
——布莱克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
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纪伯伦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 理智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休 谟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席 勒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8.关于丑与美的警句或格言,名人名言,民间谚语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的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郭沫若)
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
千万不要华丽低俗,因为从衣服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莎士比亚)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外表形象固然重要,但终究还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形象。“鸟类美的是羽毛,人类美的是心灵”,美丽的花朵未必有美的叶子,穿着讲究的人未必有高尚的品德!
9.谁有关于美丑,善恶的名言警句
这种天下无双的完美,一定掩藏着重大的缺点,对于这么狡猾的人单看一眼是不能下判断的;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喜欢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点缺点也没有。
——巴尔扎克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培根 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
贞洁闻风而端重是内心的美,没有这种美,肉体不论多美也算不得美。——塞万提斯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列夫托尔斯泰 她这样撒着慌,居然不动声色,笑脸盈盈,扇着扇子。但是,谁有权利把手探到她的腰部和背脊,准会发觉是湿漉漉的。
——巴尔扎克 谄媚者的艺术是:利用大人物的弱点,沿袭他们的错误,永不给予可能会使他烦恼的忠告。——莫里哀 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
——艾特玛托夫 我的朋友称赞我,把我当驴子一样愚弄;可是我的仇敌却坦白的告诉我说我是一头驴子;因此,殿下,多亏我的仇敌我才能明白我自己,我的朋友却把我欺骗了。——莎士比亚 这是一堆如花似锦的垃圾,到处闪烁着昨天剪下、被人戴过的玫瑰,但在花花绿绿之中,总是露出伴随着磨损而来的陈旧外表,犹如秃发掉牙的老妇,惯于买进外壳,却准备卖出内肉,买进没有女人的裙子,卖出没裙子的女人!——巴尔扎克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这么多世纪中,在这个最开明的世纪里竟然生出了这样一陈腐的、空谈虔诚的伪善者,这样嗜血成性的大怪物,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任何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等他进地狱也会自愧不如。
——马克吐温 伪善不论在什么事情上也许可以欺骗最聪明最机灵的大人,但是最不灵敏的小孩也能识破伪善,对它起憎恶之感,不管它掩饰得多么巧妙。——列夫托尔斯泰。
10.强调差异美的名言警句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郭沫若)
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
千万不要华丽低俗,因为从衣服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莎士比亚)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外表形象固然重要,但终究还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形象.“鸟类美的是羽毛,人类美的是心灵”,美丽的花朵未必有美的叶子,穿着讲究的人未必有高尚的品德!
关于美的名言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 德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 慈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布莱克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纪伯伦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
理智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休 谟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席 勒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蕴含哲理格言警句集萃(第91辑)
养 性 导 读
养性,顾名思义,即陶冶情操、培养心性的意思。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自身的内在修养,老子、庄子、孙思邈等古圣先贤,对养性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说到养性,人们往往会认为,它需要高深的文化作底蕴,丰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充裕的时间进行修炼,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事情。其实,这是对养性的误解。真正的养性,是极为自然而简单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养鸟、种花是养性,饮食节制、规律作息是养性,练字绘画是养性,博弈弹琴是养性,闭目打坐是养性,闲庭漫步也是养性。
老子认为,人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态,才能正确处理好世间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他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人最大的祸害就是不懂得满足,最大的过错就是占有欲太强,只有知道满足的人,内心才能得到恬静和充实。知足常足,今天已成为人们克制欲望,协调与他人、社会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非常理性的人生态度。
养性的过程,就是调整心态的过程。无论是面对顺境或逆境,富有或者贫穷,人都应该拥有乐观豁达的心境。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当人处于彻底放松的状态,就是血液循环最畅快的时候,精、气、神得到了相应的调节,有助于延年益寿;从心理学方面说,最佳镇静安神的“滋补品”,莫过于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生活节奏快、各种思想观念碰撞、交融的多元化时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强,既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易在各种错误观念的冲击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迷失人生正确的方向。
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需要净化心灵,培养品性,陶冶性情,磨炼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和做人的操守,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聆听古人的教诲,我们受益匪浅。中国古人关于养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虽然时光久远,但依然闪烁着熠熠的智慧之光。
1【原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出处】
《论语·述而》。
【译文】
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患得患失。
【赏析与启迪】
君子人格,是中国儒家致力推崇的高尚品德,今天,全社会所倡导的爱心、奉献、责任、宽容、诚信等公德,正是儒家君子人格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一个可以称作君子的人,首先应当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忍别人,心境就像春风般清爽舒适,像秋月般皎洁无华。他们一身正气,做事光明磊落,不会太计较个人的得失,无论在得意或艰困的时候,都能保持坦然、大度、淡定的心态,永远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而小人则显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成天患得患失。他们凡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只考虑自己,从不顾及别人。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狭隘自私的心理,让自己总是生活在忧虑、烦闷、矛盾和痛苦之中。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需要沟通、交流和帮助,这一切,无不建立在彼此宽容的基础上。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会发现,一切月朗风清。
2【原文】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出处】
《抱朴子·极言》。
【译文】
调养身体,修养心性,一定要认真从小事做起,不能因为细小的好处过于平常,就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因为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小,就不认真提防。
【赏析与启迪】
在道家的思想里,养性是为了养身,即通过从内至外的过程,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修养心性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思想上杜绝任何私念、杂念和恶念,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澄净,精神变得充实,意志更加坚定。
防微杜渐,谨小慎微。无论是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养成认真对待小事的好习惯,生命中将会少许多遗憾,生活将变得更加圆满。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人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你们的一生获益匪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学校,尊重老师;与人相处,以礼相待;他人有困难,施以援手……表面看来,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过是琐碎小事而已,但从这些小事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
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就是由每一个积极、健全的个体组成,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也是从点滴细微的积累中奠定。
3【原文】
夫圣人量腹而食,度①形而衣,节于己而已,贪污之心,奚②由生哉?
【出处】
《淮南子·真篇》。
【注释】
①度:计算,计量。②奚:怎能,怎么。
【译文】
一个人能按自己的饭量吃饭,根据自己的身材穿衣服,生活上保证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了,贪得无厌的卑鄙想法又怎么会产生呢?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古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阐明了正确的生活方式,更道出了对待生活的态度。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欲望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冲动,这种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更大的欲望。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欲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玷污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人生的航船偏离航线,驶向激流、险滩、暗礁、漩涡……
现今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在青少年各类犯罪案件中,因追求物质金钱,贪图享乐生活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较大比例。为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贪欲,为过上“潇洒自在”的生活,他们或赌博、卖淫,或抢劫、盗窃,或绑架、敲诈,或吸毒、贩毒……形形色色的犯罪,莫不源于对物质金钱的极度贪婪。
知道满足的人,内心恬静,精神愉悦,快乐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4【原文】
心虚①则众欲不生。
【出处】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十七》,作者杜光庭,唐朝人,道士,著有《广成集》、《道德真经广圣义》等。
【注释】
①虚:道教语,指不存杂念的思想境界。
【译文】
心态宁静无杂念,各种欲望就不会产生。
【赏析与启迪】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体验喜、怒、哀、乐、忧、伤、悲的感受。
有欲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它如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它又是永不满足的怪兽,吞噬人的灵魂。由于生存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其结果是灵魂日趋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已的躯体。
人的高贵之处在于心灵的纯洁美好,高尚的精神生活永远是人一生的追求。人一旦有了宁静的内心世界,就会感觉到生活充实与快乐,那些曾经的奢求、贪欲和杂念,终将烟消云散。
5【原文】
忿怒①能制是一药,不念②旧恶③是一药。
【出处】
《雅尚斋尊生八笺·卷二》,作者高濂,明朝诗人,养生家,戏曲作家。
【注释】
①忿怒:愤怒。②念:记恨。③旧恶:往日的仇怨。
【译文】
克制愤怒,不记恨夙怨,是一味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药。
【赏析与启迪】
能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是涵养好的表现。
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恼怒的人,或者总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和仇怨耿耿于怀,内心处于计较、怨恨、矛盾和烦恼之中,既有碍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还会给自己带来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反之,能克制和化解自己的怨气、怒气,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自然对身心大有裨益。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发生矛盾时,谦让并不丢面子,也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避免了事态的升级扩大,还体现了自身的涵养和胸襟。化干戈为玉帛,既化解了往日的积怨,又赢得了不错的人缘,还有利于自身健康,何乐而不为。
当你向他人释放真诚和善意的同时,收获的将是身心的愉悦与健康。
6【原文】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出处】
《荀子·荣辱》。
【译文】
埋怨别人的人常处于困境,怨叹命运的人没有志向。
【赏析与启迪】
怨天尤人就像精神上的烈性毒药,只会带给人更大的痛苦,使前进的动力逐渐消耗殆尽。
喜欢抱怨的人,总感觉生活对他不公平,却又不愿付出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除了发泄一通无聊的怨气和废话之外,往往一事无成。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免经受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青少年朋友应当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学会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不要一味地埋怨父母、老师、同学。不能缺乏自信,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妥协,不把落后与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老师、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等。
面对困难,放弃就意味着败北;每克服一个困难,就会从中得到进步,得以成长。
7【原文】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生事业的基础,就如同修建高楼大厦一样,假如事先不把地基筑得稳固,就无法保证房屋的坚固耐久。
【赏析与启迪】
道德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孔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德皆备,可为将也。”在当今社会,学校培养学生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任何单位、企业选拔人才都要求德才兼备,无一不是把“德”放在首位。品德高尚的人,受到别人的赞誉,是取得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品德低下的人,受到谴责和唾弃,一生将很难有所作为。
作为一位社会成员,待人礼貌,诚实守信是讲道德;作为一个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人,帮助弱者,助人为乐是讲道德;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履行自身职责,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也是讲道德。
道德,就像一双坚实有力的翅膀,承载着我们穿越万里云天,去追逐光明和正义;道德,又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正确的人生航向。
8【原文】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出处】
《嵇康集校注》,作者嵇康,魏晋时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养生家,“竹林七贤”之一。
【译文】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无忧,最大的财富是知足。
【赏析与启迪】
在拜金主义者的眼里,以为有了金钱就可以无忧无虑,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其实不然,金钱可以买到美容品,但买不来青春;金钱可以买到奉承,但买不来友情;金钱可以买到豪宅,却买不来温馨的家庭……这些道理,看似浅显,却总有很多人看不透。人性的悲哀,就是被永无止境的欲望所驱使,总感觉不到快乐。
实际上,快乐是一种心境,人最大的快乐,来源于知足。饥饿的人,快乐在面包里;寒冷的人,快乐在衣服里;老人的快乐,是看到儿女平安;孩子的快乐,是无忧无虑的游戏。快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中国古代,不乏生性淡泊、志趣高雅的人。他们在物质上只求温饱,办事只求心安,精神只求舒畅,心灵只求宁静,因此他们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精神上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快乐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为穷困而苦恼,一个具有明确生活目的和坚定人生信念的人,无疑是快乐的;反之,精神空虚、内心浮躁、成天无所事事的人,即使生活宽裕、衣食无忧,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他的精神上是贫乏的。
9【原文】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①,可以延年。
【出处】
《雅尚斋尊生八笺·卷十》。
【注释】
①逸兴:陶冶性情。
【译文】
阅读诗歌文章,能愉悦人的心情,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性情,并且可以延年益寿。
【赏析与启迪】
读书能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纵情于山水之间,尽情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野趣鸟鸣,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性情。
从书籍中寻找快乐,从大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适时为自己减压,抽时间看看书,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既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青少年要热爱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看云淡风轻,花开花落,四季替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从中享受自然带给你的愉悦。
10【原文】
贪货无厌①,其身必少②。
【出处】
《老子注》,注者王弼,三国时期哲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注释】
①厌,通“餍”,满足。②少:衰弱。
【译文】
对钱财贪得无厌的人,身体必然衰弱。
【赏析与启迪】
人如果对钱财贪得无厌,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机,奔波劳累,以至弄得身心俱疲;反之,控制自己的欲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会少却许多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时常保持愉悦状态,这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医学研究证实,欲望过强的人身体状况大多不佳,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疾病。金钱和物质当然是重要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以损害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去追求财富,或者昧着良心去追逐不义之财,不仅使人生的价值取向错位,陷入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的误区,而且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使人心灵蒙尘,道德缺失。
有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身体健康是生命中的“1”,财富、地位等,都是后面的“0”,当“1”不存在的时候,一切“0”都将不复存在。
11【原文】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出处】
《论语·宪问》。
【译文】
贫穷时,很难做到没有怨恨;富贵时不骄横,则相对容易做到。
【赏析与启迪】
“贫而无怨”的贫是广义的,除了物质生活的贫乏,还包括知识上的欠缺、精神上的空虚、道德上的低下等。人在贫穷时,往往容易心理失衡,把贫穷的原因归结于命不好,时运不济,成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古人说:“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志气的人,在穷困时,反而会激发自己顽强的斗志,去战胜逆境,改变命运。“富而不骄”则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有了地位、财富,成功了不骄傲,时刻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也是在成功面前应当选取的人生态度。
有的青少年总抱怨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身边的同学、朋友,抱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种种需求,其实,这是虚荣心在作祟。对于那些家境优越的青少年来说,更应该珍惜父辈们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不能抱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懒惰思想,躺在父母的荫庇下不思进取,荒废大好的青春年华。
12【原文】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气和平者,百福自集。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事很难获得成功;性情温和的人,多种幸运之事都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赏析与启迪】
一个国家如果总是动荡不安,政局长期得不到稳定,就会迅速走向灭亡;一个人如果凡事急躁冲动、轻率妄动,不仅一事无成,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许多人们眼中事业有成的幸运儿,大都心态平静、性情温和,做事认真仔细,成功的几率自然就大大提高。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发育阶段,精力充沛,血气方刚,性格上心浮气躁,做事情鲁莽轻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脾气暴躁的人大都感情用事,说话做事不加考虑,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常常伤害别人,破坏了彼此间的友谊;在学习中,性情急躁的人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学习结果自然很难经得起检验;在生活中,粗心大意常常给我们带来种种麻烦和损失。
13【原文】
衣食美①,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②而动弃理。
【出处】
《韩非子·解老》。
【注释】
①美:丰美。②邪僻:邪恶。
【译文】
衣食丰美,就容易滋生骄纵的心理;骄纵的心理产生了,行为举止就会邪恶不正,违背道德。
【赏析与启迪】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人在物质生活充足富裕的时候,欲望肆虐,就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进而放纵自己的言行,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这种由富至奢至骄,由骄至纵至恶的人,古今中外并不少见。
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容易,而珍惜荣誉、保持操守则更为不易。富足的物质生活固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活,但如果疏于道德品质的培养,骄奢淫逸放纵言行,那么谁又敢保证,富足的生活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呢?
每个人都渴望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让自己的行为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否则,必将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使自己走入人生的歧途。
14【原文】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出处】
《吕氏春秋·先己》,作者吕不韦,战国时秦国人,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译文】
要想战胜他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要想评论他人,首先要评论自己;要想了解他人,首先要了解自己。
【赏析与启迪】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既要有知人之智,更要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要么是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无法团结别人,辨别不了善恶、美丑。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所打败。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在战争初期本来占有很大的优势,却因垓下一战,最终败于刘邦,在乌江边饮恨自刎。表面看来,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实际上是项羽输给了自己——输在刚愎自用,输在自高自大,输在不能正确面对挫折,输在对前途失去信心。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就易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自傲自负,过于高估自己。比如在学习中自以为是,生活上我行我素,与人交往惟我独尊,升学求职眼高手低,其结果无不四处碰壁。另一种是自惭浅薄,过于低估自身能力。无论是生活和学习,他们悲观畏缩,自轻自贱,总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压抑和埋没了自己潜在的优势,也磨灭了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勇气。
15【原文】
非淡泊①无以明志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
【出处】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发明家。
【注释】
①淡泊:对名利淡漠,不看重。②明志:表明心志,这里指确立宏大的志向。③致远:实现远大的抱负。
【译文】
内心不超脱就不能确立宏大的志向,内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赏析与启迪】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忠诚和刚毅的化身,他羽扇纶巾,指挥若定,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形象,跨越历史的长空,至今依然鲜活亲切、清晰可见。
唐朝高僧玄奘,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就不可能舍弃舒适的生活,万里迢迢前往西方取经;取经途中,如果不能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就不可能战胜艰难险阻,最终取回经书,实现理想。
同学们在尽情享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莫忘了给心灵留一片净土,别让横流的物欲束缚了灵魂,扰乱了自己内心的宁静。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排除外界的干扰,潜下心来刻苦学习。当然,仅有理想显然不够,还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还需要不畏艰难的奋斗过程。一切轻浮懈怠与成功无缘,豁达平和的心态才可抵达成功之岸。
16【原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处】
《石灰吟》,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和军事家。
【译文】
即使粉身碎骨毫不畏惧,也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赏析与启迪】
这两句诗借物言志,反映了于谦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为国献身的浩然正气。
于谦从石灰的烧制过程得到启发,并借此直抒胸臆,表明志向。为了保持人格操守,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是多么荡气回肠的壮志情怀,又是何等可钦可敬的高风亮节!表达了诗人把对祖国的忠诚、对民族的热爱视为自己做人的根本和大节,以救国兴邦为人生奋斗的最高境界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诗中告诉人们,做人应当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应当有坚定的信仰和不渝的人生目标,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甚至自毁人格放弃尊严。法国人至今仍经常引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我只钟情一人,我只有一位情人,那就是法兰西。”
人未必都能有健康的体魄,但每个人都应有健全的灵魂。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站直了,才会有尊严,他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和意义。
17【原文】
温温①恭②人,维③德之基。
【出处】
《诗经·大雅·抑》。
【注释】
①温:第一个温,指宽厚,包容;第二个温,指和气。②恭:谦恭,尊重。③维:维系。
【译文】
宽厚、和气、恭敬地对待别人,是维系道德的基础。
【赏析与启迪】
天地因为包容,才有四时之变;大海因为包容,才能容纳百川。
宽容是长者慈祥的目光,可以消解孩子的局促不安;宽容是仁者善意的微笑,可以驱散犯错者心中的恐慌;宽容是一缕春日的阳光,萌发人们心中爱的新芽;宽容是一双温暖的大手,不知不觉拉近了心的距离;宽容还是让人感动一生的记忆,在感动中我们也懂得了要施予他人宽容。
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无法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模一样,应该包容在文化、性格、年龄、生活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差异。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这句看似调侃的话令人回味无穷。是啊,“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因为你对别人的释怀,亦即对自己的善待。
18【原文】
人生太闲,则别念①窃生②;太忙,则真性③不见。
【出处】
《菜根谭》。
【注释】
①别念:杂念,邪念。②窃生:暗中滋长。③真性:真实本性。
【译文】
一个人太闲散,邪念就会悄悄滋长;整天奔波劳碌,又会使人丧失淳朴自然的本性。
【赏析与启迪】
人生在世,应当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目标,不能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否则,就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失去了生活的快乐。
一个人要获得生存资料,就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然而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又不仅仅是为了吃好穿好,它还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就是努力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贡献,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好逸恶劳的生活方式,麻痹精神,消磨意志,使人生活在空虚痛苦之中,容易使人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进而萌发邪恶的想法,对身心健康有害无益。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有个限度,做到适可而止。如果把自己变成一个“工作狂”,或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就不足取了。这破坏了生活的情趣,同样对身体健康有害。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青少年应当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切莫把大好光阴虚掷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更不能为贪图享乐,荒废学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19【原文】
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
【出处】
《河上公章句·归元》,作者河上公,相传为西汉时有名的道长,其著作《河上公章句》对后世养生学影响极大。
【译文】
不和贪婪的人争夺利益,不和争勇好胜的人斗气。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表面看来有些消极,却蕴涵了一种聪明的处世哲学。
贪婪的人,往往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你若去跟这样的人争夺利益,很难提防对方各种“明枪暗箭”,结果是利益没争到,反而受到伤害。争勇好胜的人,都非常自负,喜欢意气用事,缺乏涵养和谦让,还会破坏自己内心的平静,影响身体健康。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疼爱,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坏习惯。有的人在家里高高在上,惟我独尊,享受着“小皇帝”的优越感;进入学校,则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缺乏尊敬,对同学缺乏谦让,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
20【原文】
不可乘喜①而轻诺②,不可因醉而生嗔③,不可乘快④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⑤。
【出处】
《小窗幽记》。
【注释】
①喜:心情愉快。②诺:许诺。③嗔:生气;发怒。④快:痛快;高兴。⑤鲜终:中止。
【译文】
不要趁着心情高兴时对人随便许下诺言;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地乱发脾气;不要趁着心情痛快时胡乱生事;不要因为疲惫而将所做的事中止。
【赏析与启迪】
平常心是道。有了平常心,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顺境逆境,正确看待成败得失;有了平常心,就能做到宠辱不惊,不因喜极而狂或因乐极生悲;有了平常心,就能适时调整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使自己得以不断进步。失去平常心,各种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轻许诺言却又不能兑现,饮酒过度情绪失控,得意忘形,有始而无善终。
人不管在何种状态下,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极个别者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心态容易失衡,以致采取过激的行为,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一些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案件,无不引发公众的热议和担忧。相信人生没有永远的困境,希望总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21【原文】
贫家净扫地,贫妇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一个家庭,哪怕再贫穷,也要将地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困人家的女人,就算穿戴朴素,也要将头梳洗得清清爽爽,也许容貌并不出众,却能流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赏析与启迪】
古人说:“人穷志不穷。”更何况,物质上的匮乏并非真正的贫穷,人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去改变这一境遇;精神上的潦倒才是真正的穷困,它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心灵,使人沉沦堕落。一个家庭物质生活清贫,但能够做到窗明几净;一个人生活俭朴,但能够衣着整洁,说明这样的家庭和个人在精神上是追求上进的,是值得尊重的。
在困窘的时候仍能保持操守、乐观向上的人,比起那些生活富足却道德低下的人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人的气质与品性是由内心世界决定的。一个精神富足、内心美好的人,虽然生活得清苦,依然能散发出迷人的气质,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22【原文】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他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行走;遇到可口的食物,要分出三分给别人尝。
【赏析与启迪】
为人处世要懂得谦让,在利益面前要多考虑别人,这既是做人的道德,也是做人的智慧。
爱心与善良能让人的心灵变得纯真和美好,而自私与冷漠则令人丧失起码的尊严和人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要多关心、帮助处于弱势的人。
俗话说:“与人方便,于己方便。”当你把机会留给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赢得了更多、更大的机会。比如行路让先、耕田让畔、居处让邻;又如席让座、食让鲜、分让财等,无不是谦让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青少年应当从小养成礼让为先的良好品德。在家里,懂得尊敬父母、长辈,不能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在学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待人处事宽宏大量,不能处处逞强好胜,伤害彼此间的感情;在公共场所,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让,遵守社会公德。
一个懂得谦让的人,必然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尊重和信赖。
23【原文】
内心静,故外土①亦静。
【出处】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下》,窥基大师撰,唐代僧人。
【注释】
①外土:生活的空间,生活的世界。
【译文】
内心清静,则生活的世界也就安宁下来了。
【赏析与启迪】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总是抱怨生活的环境太过喧嚣,各种各样的诱惑使人心念浮动。其实,他们往往忽略了人的自我约束力。人的主观欲望太多、太强烈,是引起内心浮躁的重要原因。
有的青少年学生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界物质生活的诱惑和困扰。比如,看到别人出手阔绰,花钱如流水,而自己却囊中羞涩,既羡慕又眼红,心态开始失衡;看到别人今天旅游,明天聚会,天上地下,飞来飞去,好不潇洒自在,自己却终日家里、学校两点一线,心态便不平衡;看到别人逛歌厅、泡网吧,自己却整天和书本打交道,生活枯燥乏味,心态浮躁不安,怎么能潜心学习呢?
对名利看淡一点,少却一些功利和嫉妒心理,克制自己种种不良欲望。浮躁轻率和三心二意,是求学路上的拦路虎,一个人只要少私寡欲,洁身自好,即使置身繁华的闹市,依然可以固守自己心灵的家园,在内心营造一片恬静、安详的净土。
24【原文】
每一食,便念稼穑①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②之辛苦。
【出处】
《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作者吴兢,唐代史学家。
【注释】
①稼穑:耕种、收割。稼穑,农事的总称。②纺绩:纺织。
【译文】
每吃一顿饭,都要想到田间耕种的艰难;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想到纺织的辛苦。
【赏析与启迪】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则是对财富的爱惜,勤劳与节俭相辅相成。诸葛亮曾说:“静以养生,俭以养德。”李商隐也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近年来,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攀比之风,这类攀比不是比道德品质,也不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物质上的享受、比金钱上的多少。先从家庭条件比起,比谁的父母官大、钱多、车好;再从自身比起,看谁的衣服华贵,谁的生活用品高档,谁的手机、电脑是名牌等,比的方式多种多样,比的对象也不尽相同。
青少年正处于学生时代,本身不能创造财富,这种爱慕虚荣、奢侈享乐的生活方式,不仅给自己的父母增添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让自己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25【原文】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
【出处】
《张三丰全集·养生篇》,作者张三丰,明代道士,武当派创始人。
【译文】
在人的所有愿望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生命的存在;要保全生命,就必须珍惜生命;要珍惜生命,就千万不能轻率地对待生命。
【赏析与启迪】
什么是“轻率地对待生命”的行为呢?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虚度光阴,浪费生命;二是肆意妄为,漠视生命承载的意义;三是意志薄弱,轻生自杀的行为。
人的生命是造物主的杰作,是生生不息的亲情延续。我们只有对生命时存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神圣与美丽。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也不只是生存,它还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下,有少数青少年学生不安心于学习,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娱乐上,他们泡网吧、酒吧、迪高厅,赶时髦,讲排场,虚度时光;有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沾染上了抽烟、酗酒、吸毒的劣习,肆意糟蹋身体,挥霍生命;还有的学生意志薄弱,当生活和学习中遭遇挫折时,轻生自杀。
人生短暂,生命有限。衷心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争取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26【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①,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出处】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十七》。
【注释】
①安贫乐道:安于清贫的生活,乐于自己的信仰。
【译文】
知足不贪,安于贫穷,以忠于自己的信仰为乐,努力向善,做事遵循常理,行动合乎时宜,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能自得其乐,能够适应环境,就可以安康长寿了。
【赏析与启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生活质量,重视身体健康。但是,有的人养生方法不科学,过分迷信药物。那些充斥市场的所谓“延年益寿”的保健品、药物,且不说质量如何,但单从一味地依靠这些东西上讲,本身就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其实,养生重在养性,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平和的心态、美好的品行、良好的习惯,远比任何“灵丹妙药”都强。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知荣明耻。学习中,要排除种种杂念,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舍弃奢侈浪费的作风;与人相处,做到心胸开阔,友善待人。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古人充满智慧的话语,就像一盏盏明灯,长久地照耀着你们的人生之路,使你们的心灵更加澄净、美好。
27【原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
【出处】
《围炉夜话》。
【译文】
心中宁静,就自然明澈,如同平静的水面能够映照出景物一样。
【赏析与启迪】
“静”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这恰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只有在平静时,才能映出周围群山的倒影。如果水波奔腾涌动,那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响声,而无法映出天上的星月和地上的山峰。同样,一个人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无知浅陋。
就学习知识而言,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前提。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又怎么可能有所收获和进步呢?
现实中,一些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优越的城市学生,学习成绩却远不如那些家境贫寒、学习环境简陋的农村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境的不同。相比农村,城市的物质文化生活更为丰富,有的学生无法抗拒纷繁复杂的外界诱惑,心情躁动不安,把主要精力浪费在各种娱乐上,以致耽误了学习。农村学生则不同。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勤奋刻苦的作风,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自然学习效果也就胜人一筹了。
28【原文】
虽富贵,不以养①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②。
【出处】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①养:指丰富的物质享受。②形:指身体。
【译文】
即使再富贵,也不能因物质享受而伤害身体;即使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也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累坏身体。
【赏析与启迪】
人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好尺度,否则,就常常会适得其反,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从养生的角度说,就好比一个十分富有的人,如果过于贪恋物质生活的享受,不节制饮食,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或者像一些热衷于追名逐利的人,过度劳累,不顾身体健康,这也是不可取的。有的人天天赴宴请,餐餐尝美食,最后,肠胃不堪重负,住进了病房;也有人流连娱乐场所,夜夜笙歌,身体被酒色淘空。所有这些,表面看是风光潇洒,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是在用健康与享乐作交换。有的人年轻的时候,牺牲健康去追逐金钱,到年老时,再想用金钱去挽回健康,已经难乎其难了。
人有了钱,应当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应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能为了挣钱而不顾健康甚至生命。毕竟,和任何东西相比,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既要努力学习,同时应当爱惜自己的健康,做到劳逸结合,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29【原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处】
《饮酒》,作者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桃花源记》等。
【译文】
东边篱笆下采撷秋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赏析与启迪】
《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物言情,表达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从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这样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就好像自己的心已经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表现。在这样的心态中,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么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世间的烦恼,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一切自然乐趣,只有在心灵超脱世俗后,才能感受得到。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凡尘俗世去寻找世外桃源。但他那种淡泊名利,面对物质享受的诱惑,始终保持恬静坦然的高洁品格,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人人心中都建立起一个“世外桃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快乐和谐,生命也将更有意义。
30【原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处】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译文】
不因为身处顺境而高兴,也不因遭受挫折而失意悲伤。
【赏析与启迪】
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作者不禁感慨万千,引发出对待人生顺境逆境、荣辱成败的心境和态度。
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人应当从容应对、不骄不躁,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进取的动力;遭遇挫折时,不能自暴自弃、悲观沉沦,信心、坚强和勇气将赋予你无穷的力量,让你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走向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青少年因为身处逆境而感到悲观失望,也有青少年因为处于顺境之中,导致骄傲自大甚至得意忘形。家庭殷实富足也好,父母为生计日夜奔波也罢,平常心以待;一时考试失利,朋友分合,还是平常心以待。对你们来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是时时可常抹的心灵清凉油。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在名言的影响下作文
-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名人名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