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名言名句大全(关于改变的名人名言都有哪些)

时间:2022-04-07 07: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转变名言名句大全(关于改变的名人名言都有哪些)

1.关于改变的名人名言都有哪些

1.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2.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3.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4.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6.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7.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8.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9.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10.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11.心慈者,寿必长。

心刻者,寿必促。 12.情生智隔。

13.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4.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5.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16.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17.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8.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9.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20.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2.关于改变的名言警句

关于改变的名言警句汇总如下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2、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卢梭 3、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5、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6、男人们在未婚的时候是四月天,结婚的时候是十二月天;姑娘们做姑娘的时候是五月天,一做了妻子,季候便改变了。

——莎士比亚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太阳报》 9、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10、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毛姆 11、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1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周易·丰》 13、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

完全的一致就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 1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1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张爱玲 17、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 1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于丹 19、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

——富兰克林 20、被我们称为势利鬼的人,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势利的本性。——萨克雷。

3.时代变革的名言警句

1、人只有在变中求不变。

——霍·史密斯:《锡喇叭》2、畅销的产品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发掘身旁的物品,加以改良而成;只要你比别人发现得早,变化得巧,便能成为巨富。——藤田田3、的世界——也是永恒运转和变化再生的世界,观察着这个在我们的世界之上的世界。

——茨威格4、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葛洪5、“变化”常留人间,“会变化的事物”则变为乌有。

——柏格森:《直观的哲学》6、万物皆流变。——怀德海:《过程与实在》7、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8、始终不渝绝不是凡人的美德若要做到始终不渝,人就必须是神。——〔科兰·达勒维耶9、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东西会消失。

——奥维德:《变形记》10、到家成远客,访旧指新坟。——施闰章11、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

爱情更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须不断地追求。——柏杨12、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

——朱熹13、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斯迈尔斯14、变化是万物之规律。

——柏格森:《创造之心》15、所谓成长发展,就是要有很多东西不断发生,然后变成繁荣的形态,也可用“日日新”这句话来代表。意思是说,旧的东西逐渐灭亡,新的东西不断诞生。

——松下幸之助:《创业的人生观》16、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7、每一个人都受变化支配着,一旦要度过这变迁的岁月,他的生命便终止了。

——西塞罗:《底奥卢姆的诞生》18、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教义哲理和一切表面现象都在变——唯有上帝是永恒的。——汉·沃德:《罗伯特·埃尔斯梅尔》19、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

——莎士比亚20、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曾仕强。

4.有关改变的名言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 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 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 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理 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 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 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 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书 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 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 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

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

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5.关于改变的名言名句

关于改变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2、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卢梭 3、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5、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6、男人们在未婚的时候是四月天,结婚的时候是十二月天;姑娘们做姑娘的时候是五月天,一做了妻子,季候便改变了。

——莎士比亚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太阳报》 9、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10、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毛姆 11、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1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周易·丰》 13、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

完全的一致就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 1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1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张爱玲 17、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 1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于丹 19、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

——富兰克林 20、被我们称为势利鬼的人,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势利的本性。——萨克雷。

6.关于转变的名言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2、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卢梭 3、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5、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6、男人们在未婚的时候是四月天,结婚的时候是十二月天;姑娘们做姑娘的时候是五月天,一做了妻子,季候便改变了。

——莎士比亚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太阳报》 9、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10、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毛姆 11、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13、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

完全的一致就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 1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1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张爱玲 17、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 1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于丹 19、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

——富兰克林。

7.关于改变的名言

关于改变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卢梭

3、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

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5、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6、男人们在未婚的时候是四月天,结婚的时候是十二月天;姑娘们做姑娘的时候是五月天,一做了妻子,季候便改变了。——莎士比亚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太阳报》

9、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10、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11、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1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周易·丰》

13、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完全的一致就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

1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1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张爱玲

17、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培根

1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于丹

19、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富兰克林

20、被我们称为势利鬼的人,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势利的本性。——萨克雷

8.关于改变的名言

关于改变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2、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卢梭 3、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 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5、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6、男人们在未婚的时候是四月天,结婚的时候是十二月天;姑娘们做姑娘的时候是五月天,一做了妻子,季候便改变了。

——莎士比亚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太阳报》 9、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奥铿 10、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毛姆 11、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1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周易·丰》 13、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

完全的一致就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 14、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杜勃罗留波夫 1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张爱玲 17、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 18、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于丹 19、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

——富兰克林 20、被我们称为势利鬼的人,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势利的本性。——萨克雷。

9.关于变化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物质是不变的,而在变化的是我们。

——梭罗:《梭罗文集》 2、大自然的力量不在于一成不变地保持固定方式,而在于经常改变自己的法则。——佩特罗尼乌斯:《残属集》 3、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

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 ——毕淑敏 4、只有一句绝对的格言:这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

——孔德:《实证论教理课》 5、别妄想世界永恒不变。——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6、一切都在流动着,一切都在变化着,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自己消灭的萌芽。

——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 7、到家成远客,访旧指新坟。——施闰章 8、记住,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

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毕淑敏 9、谁说一切都是旧?——/世上一切都是新的/所有恶的善的,/每一秒钟都在变!——拉赫曼·巴巴:《盛着爱情琼浆的酒坛》 10、变者,法之至也。

——魏禧 11、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王通 12、万物皆流变。

——怀德海:《过程与实在》 13、每一个人都受变化支配着,一旦要度过这变迁的岁月,他的生命便终止了。——西塞罗:《底奥卢姆的诞生》 1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

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书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曾仕强 16、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集》 17、永恒是变化的代名词。

——杰·古尔德 18、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 ——莎士比亚。

10.有关改变自己的名人名言警句谚语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莎士比亚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韦伯斯特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歌德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叔本华 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 ——左伊默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伊索。

转变名言名句大全

李子归读《功过格》︱打卡四百年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研究员 李子归

李子归读《功过格》︱打卡四百年

《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美]包筠雅著,杜正贞、张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318页,75.00元

功过格,顾名思义,是用于反思个人所思所行的“功”与“过”的一种传统劝善小册子。功过格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它的各种变体至今在许多地区仍然十分流行。如今网上可以搜到晚近的功过格图片,有些的确是将部分内页设计成小格子,展开仿佛一张Excel表格。使用者经年累月按照功过格提供的积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所思所行,就可以汇总出一本账册,根据这本账册,使用者可以进一步期待自己的形象、财富、运势提升,或者更传统而言,获得福报。通俗来说,功过格就好像是一种“自律打卡”系统。这种系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使用者对自身境遇或者生活状态的某种焦虑,而它提出的积分标准和许诺的回报,也反应了无常命运和个人努力之间永恒的张力。这种张力,使功过格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教授很早就注意到明清社会的功过格,并曾经通过这种出版物来了解明清传统中国社会。这本《功过格: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rd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就是在作者三十多年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84年包筠雅毕业于哈佛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研究明清功过格的博士论文出版,1999年此书由杜正贞、张林两位学者翻译为中文引进中国,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则是经过译者重新修订之后于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译新版。从书稿酝酿到发表,从英文版到中译新版,作者从一位初出茅庐的中国史学者,已经成长成为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系主任。她的研究兴趣、学术取径乃至一个时代海外汉学的研究范式和核心议题都发生了转变,但这本书仍然受到中文读者关注,似乎反应出它也和功过格一样,拥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不同时代使用功过格的人,对自己的命运和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怀有怎样的道德理想和期待?功过格为何会流行,它的流行是否反映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我希望能从本书内容,它反映的时代的学术关怀,以及出版之后书籍史新发展等方面,对中译新版进行概要介绍。

本书作者大致参考了二十种以上明中后期以来的功过格,辅以大量当时人的著作,旨在解释明清之际功过格这类善书广泛流行的现象。在环环相扣的考索和阐释中,作者将功过格视为认识精英阶层对重大社会变革反应的一种独特的工具。这种变革既包括晚明朝廷政治上的腐败无能,明清嬗递的转变,也包括经济上的商业化发展,社会阶层日益增加的流动性和竞争性,更包括文化上不同学派对于何为真善、如何修身的争论与思考。

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积功的早期传统”,梳理了中国传统信仰和政治图景中“感应”和“功报”的观念,并指出其中杂糅的中古宗教思想中非儒家正统的元素。功过格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晚期的两篇里程碑式经文:《太上感应篇》(约1164年,现存约一千二百八十字)和《太微仙君功过格》(1171年),前者“对功德积累和超自然报应运作进行了简明而全面的综述”;后者则“通过给行为表现赋予分值的办法,让功德积累的逻辑引导出自然的结果”。这两份经文构造的道德秩序与正统儒学观念并不一致。儒家反对为获益而行善,认为道德秩序是人的知识或控制力不能企及的,但功过格系统的信仰者则相信秩序是可知的,人受制于庞大的神灵官僚体系,正如世间的官僚体系。因此人们被迫向善以追求奖赏、避免惩罚。正统儒家认为行善的结果就是获得善的品质,而功过格的道德体系则通过许诺现世报偿,向人们提供了某种控制命运的方法。因此这种善书天然蕴含某种非正统的思想观念和实践。

这种功过计算体系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明末,并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达到高潮。嘉善县进士袁黄(1533-1606)在推动功过格和相关善书流行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第二章即介绍袁黄独特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对功过格流行的影响。袁黄的曾祖在朱棣起兵篡位时忠诚地反对朱棣,因此在朱棣登基后遭到了报复。黄家不仅在逃亡中失去了大部分的财产,还受到三代不得从事科举考试的惩罚,因此袁家选择了从医。从医不仅使袁家获得了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还令他们能够自由地借用非儒家的思想资源。袁黄作为家族第一位重获科举资格的后代,在多年努力后如愿高中进士。袁黄在首次刊行于1601年、后来被命名为《立命篇》的文章中,叙述了自己使用功过格的故事。他称受到禅宗大师云谷启发而实行功过格体系。袁黄口中的云谷所提倡的功过积累体系已经与十二世纪的体系有大不同,积功的目标不再是具有宗教意味的来世赏赐,而成了切切实实的现世报偿,具体而言就是科举获得功名、生儿子。经过改变的功过格体系,不仅应验了袁黄的个人经历,而且许诺人们更加直接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因此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人究竟能否掌握自己的道德命运和物质命运?围绕这样的问题,晚明不同学派对功过格以及相关积功体系展开广泛讨论,其中也不乏批评与反对的声音。展现了思想史学者史料阐发的深厚功夫。作者指出,阳明学派尤其泰州学派是袁黄功过格体系的支持者,其中王艮、何心隐、周汝登、陶望龄等人均是功过格的使用者,尽管他们对行善时是否应当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或者是否应当心怀目的,莫衷一是,但他们都相信人有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王艮甚至激进地主张“造命”,即为了争取道德成就而展开反对天定的斗争。(128页)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袁黄功过格体系的批判者,他们维护纯洁的儒家思想不受污染,并且批判功过格算术式的实践方法,有将道德“商品化”的危险。刘宗周甚至在1634年写《人谱》,作为与袁黄对立的另类功过格体系。他的体系只记过,不记功,以此来净化袁黄功过格中潜在的功利的道德危险。此外,东林学派的士人对财富地位和积累善行还有一种“经过修正的、儒家版本的超自然报应或感应说”(169页)。根据这种感应观念,人不仰赖反复无常的神明眷顾,也不受制于前世的业,而要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所在乡里的福祉负责。在这里,积善的信念不在于期盼私利报偿,而在于为家族、乡里获取某种公众利益。因此以顾宪成、高攀龙、陈龙正、张履祥为代表的东林学派,更加有兴趣把报应观当成“进行社会改革的理由和刺激社会改革的因素”。这种思想基础也成为了地方精英服务社区利益、参与地方行政、甚至对抗腐败的晚明中央的合理化解释。在这里,虽然本书作者没有明言,但是十七世纪士人对于命运和善行的讨论,已经带有某种启蒙色彩,尤其是私利与公益之间的转化,让人联想到十八世纪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而其中蕴含的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更是呼之欲出。

但是,到了清初,这种萌芽又归于沉寂。在第四章,作者指出十七至十八世纪功过格作者再一次改变了功过体系的社会目标,功报体系成了维持社会阶层稳定,使人各安其分的道德劝说。尽管这一时期功过格的作者们同样保证个人能够通过积功提高自己的地位,但他们更关切的是如何“通过调整甚至控制社会流动以确保社会稳定”(186页)。此外,这一时期非儒家正统的、功利的元素也得到了调和。功过格的作者们不仅更卖力地以大儒担保功过格的正统性,而且在功报观念方面,也淡化了求利的痕迹,而将其解释为一种激励中产之人和下等人的技术手段。十七至十八世纪功过格的另一项转变在于,篇幅变得更长了,积善的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出现了专门为各身份职业的人而定的不同规则。作者特别关注功过格中关于奴仆地位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反映了社会流动增强令主仆关系紧张的现实。遥领地主疏离乡村社会,奴仆在权力和财富上僭越主人,这是士绅所担忧的,奴仆被劝诫安分守己,而精英阶层被鼓励关心公益。因此善书通过各安其分的劝诱,提倡了一种“服役”的道德,而并没有解决奴仆低微身份的现实和其道德品质许诺的阶层提升之间的矛盾。经济伦理方面,功过格没有公开鼓励为了商业投资而积累资本,但是由于一些积累功德的事例需要大量花钱,这间接地为积累财富提供了辩护,但是,纯粹的积累资本,即“为财而财”仍被视为罪恶的行为。在功过格作者的理想秩序中,积财和行善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明显的。

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还简要探讨了功过格可能的流传渠道。一些地方会社可能是传播功过格体系及相关实践的重要场合,例如《迪吉录》作者颜茂猷在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创办云起会,推行记功过簿的实践。据说只有提交一份做完十万件善事的功过簿,才能够成为会员。(256页)这一类的组织在明末清初相当普遍,例如在本书第三章中,作者也提到高攀龙、陈龙正参与组建的无锡同善会和嘉善同善会;《人谱》作者刘宗周也曾经建立过“证人会”,以功过格一类的善书指导成员修身。(145页)这里,作者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功过格或者相关的积功体系,而是转向普遍的民间道德教化与宣讲,这一类包括积功体系的善书在内的宣讲带有明显的精英阶层劝化大众的意味,作者认为功过格的这种转变,反映了精英阶层对身份等级制度受到威胁的敏感。在清初的功过格中,地位提升是行善的诱饵,而具体条规反映出的,则是对阶层流动的抑制和禁止。明清易代的过程中,功过格实现了从“地位晋升指南”到“道德和社会引导手册”的保守转变。(275页)

功过格从一种破坏等级制度的思想萌芽到变为支持社会稳定的教化体系,各个时期的作者都通过儒家传统教义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这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吸纳力和灵活性。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反对那种将某一种思想、信仰与某一阶层挂钩的看法。指出,经常被贴上“大众”“普通人”标签的功过格,也被精英所接受,因此作者提议用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概念来理解这个问题,并指出“应当关注对同一种思想……的不同解释和不同利用,而不要试图将这种思想本身僵硬地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相联系”(278页)。作者对于功过格的研究,正是这种取径下的探索。

如果我们站在包括包筠雅教授在内的一批中外学者开创的,传统中国的书籍社会史,这一研究领域几十年的耕耘成果之上,来检视三十多年前的这本书,很容易发现它的未尽之处。但是我想更加值得当代读者了解的是,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对当时同辈学者议题和思维范式的继承反思,以及努力从中开辟新道路的尝试。有关于费正清教授开创的哈佛大学中国研究学术传统从“停滞的中国”“冲击-回应”模式向“中国中心观”反叛的公案,也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本书作者在哈佛求学的七八十年代,正是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传统中发现变革力量的学术潮流抬头之际,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影响也使当时欧美青年一代的学者纷纷从宏大叙事的政治、外交史,转向社会、文化、以及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关注“功过格”这种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善书、进而试图发现正统以外文本可能蕴含的智识转变,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迈出的新的一步。

作者当时能接触到的善书文本,又有赖于二十世纪初期以来日本学者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书作者曾于1979-1982年间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长期访问,广泛阅读明清善书,因此日本学术界这一时期对明清中国乡绅问题的关注也反映在本书的一些段落之中。明清功过格的主要编纂者和明确的使用者可以说都包括被称为乡绅的地方精英,因此例如江南地区的奴变和奴仆经济地位提升的道德伦理矛盾,功过格等善书流行所反映的士人阶层兴起和民众力量的上升(酒井忠夫,1960),探求其中的思想转变和智识源流也成为了本书的关怀之一。

用一种后见之明来看,对本书作者影响更大的当属1950年代以来,法国年鉴学派书籍史(histoire du livre)的学术取径。这种取径源自西方学者通过十八世纪流行的出版物来探究法国大革命的智识源头(intellectual origin)的成果。在本书探讨功过格流通、阅读与接受史的部分,已经可以看到作者的学术兴趣由思想史进一步向书籍社会史拓宽。不过以文献目录学和善本古籍的传统保存下来的功过格,这种史料本身,无法提供足够多的 “交流循环”的环节(Communication Circuit,是由达恩顿提出的联系书籍流通有关环节全部因素的模型,包括作者、编辑、出版人、发行者、书商、读者并涉及思想、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复杂循环)以支撑起完整链条,因此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仍然是侧重于思想史层面的探讨。2005年由本书作者和周启荣教授共同编著的《帝制中国晚期的印刷与书籍文化》(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书中,包筠雅教授对传统中国社会书籍史有一更详尽的综论(“On the history of the book in China”),这篇巨细靡遗的综述是任何对传统中国社会印刷、出版、与书籍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入门指南。从这篇指南中,我们可以再次看到一代中国研究学者对于欧洲中心观的警觉与克制,它不主张将任何一种在西欧流行的理论或研究范式不加讨论地加诸中国社会,而是深入到中国地方社会的各个区域,以详尽的史料结合田野调查,从出版物生产流通的技术和制度基础来了解中国书籍和出版文化的独特脉络,再以此为基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互惠式的比较,这在她后来研究福建四堡的《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贸易》一书中也有集中的体现。

这本修订重译的中译新版《功过格》,译文相较旧版有比较大的调整,一方面,副标题由原来的“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改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凸显了原文Social Change的主题。而且,新版译本的改动使得语言更加流畅,符合中文的语法和阅读习惯,也更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精髓,读下来竟有不觉是翻译的体会,这也体现了杜正贞教授在明清中国社会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深厚功力。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对古人打卡活动、袁黄的接男宝焦虑、明清士人身处社会变革中的纠结内心以及中国书籍史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收藏。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丁晓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