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的名言

时间:2022-04-07 11: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读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兵法的名言

1.著名的兵法名言有哪些

1. 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

出处:宋人张预注《孙子兵法》译文:用兵打仗虽然要以仁义为本,但取得战争胜利必然要运用诡诈的手段。赏析: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其出发点应当“本于仁义”;但战争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在这个特殊领域里理所当然地要采取一些诡诈手段。

在仁与诡的关系问题上,古代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始终主张二者的统一,即将儒家的仁与兵家的诡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仁诡辩证统一的战略指导理论。仁信与诡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争观范畴,部分儒家学者历来认为二者水火不相容,宋代学者经常用孔子的仁学来攻击孙子的诡道,清代学者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事实上,孙子既主张讲仁也主张讲诡,他所说的诡并非不仁之诡,而是“仁诡”;他所说的仁并非迂腐之仁,而是智者之仁;在他看来,战场上单讲仁义是虚伪的,打不赢战争才是真正的“不仁之至”。因此,宋人张预的这句话十分准确地理解了孙子关于仁诡关系的观点。

2. 将帅者,心也;群下者,肢节也。其心动以诚,则肢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肢节必背 出处:《尉缭子•攻权》译文:将帅好比人的心脏,部属好比人的四肢。

如果决心坚定,四肢的动作必然有力;如果犹豫不定,四肢的动作必然迟疑失灵。赏析:兵家不仅从将帅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安危之主”的定位,而且从军队这一有机系统的角度阐明了“将者心也”的论断。

《司马法》最早从这个角度提出了“将军,身也,卒,肢也,伍,指拇也”的观点,分别对将、卒、伍的地位作了形象的定位。作者尉缭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将帅如同军队的心脏,部属如同军队的四肢,将帅意志坚定,部属就会勇敢作战;将帅犹豫不决,部属就会迟疑失灵。

尉缭把军队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论证了将帅在这一系统中的神经中枢地位,同时还清楚地说明了将帅与士卒在战争作用问题上的辩证关系。3.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译文: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赏析: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4. 练兵之法,莫先练心。人心齐一,则百万之众,即一人之身。

将知兵,兵知将,如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而常胜在我矣。出处:《登坛必究•辑教兵说》译文:训练军队的方法,没有比培养士卒的思想意志更为优先的了。

官兵的思想意志统一了,即使百万之众也会团结得如同一人。将帅了解士兵,士兵了解将帅,官兵关系如同子弟保护父兄、手足捍卫头脑一样,如果这样,常胜的把握就操之于我了。

赏析: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因此,军队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

作者对“练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深刻阐述,认为“练兵之法,莫先练心”,要求把练心放在治军的首位,在全军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只有思想意志统一了,全军上下才能在共同意志的凝聚下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军队内部就会形成“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的局面,以这样牢固的内部关系进行战争,必然会取得胜利。

5. 夫决胜之策者,在乎察将之材能,审敌之强弱,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先胜而后战,守地而不失,是谓必胜之道也。出处:《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译文:夺取战争胜利的决策,在于能了解将帅的才能,判明敌人的强弱,分析地形的险易,观察天候季节是否适宜有利,先有取胜的把握然后交战,固守自己的土地而不丧失,这就是必然取胜的原则。

赏析:唐初大将李靖,身经百战,谋略过人,为大唐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与唐太宗李世民对谈历代兵法,著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

积数十年战争实践经验,李靖在《卫公兵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必胜之道”。认为“决胜之策”在于能够了解将帅贤愚,判明敌人强弱,掌握地形险易,洞察天候季节。

掌握了敌我双方这四个方面的情况,就有了“先胜”的把握,然后再兴兵作战。李靖关于“先胜而后战”的思想,体现了古代兵家一贯的战争指导原则。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先后诛杀了手握兵权的韩信和彭越,淮南王英布“疑祸及身”而起兵反汉,刘邦为应付这一突发事变,召集令尹薛公等人出谋划策。薛公根据双方情况,预料英布可能采取上中下三种计谋,由于英布之妻是长沙王之女,预计他会采用下计,果然,英布在刘邦大军攻击下投奔江南,被长沙王所诱杀。

兵书,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

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

2.孙子兵法名句及解释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第一】 2.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始计第一】 译文: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第一】 译文: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4.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第一】 译文: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

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 5.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第二】 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第三】 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第三】 8.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谋攻第三】 9.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第三】 10.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第三】 11.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第三】 12.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军形第四】 13.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军形第四】 1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军形第四】 15.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兵势第五】 16.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兵势第五】 17.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兵势第五】 18.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兵势第五】 19.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兵势第五】 20.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兵势第五】 21.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虚实第六】 2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虚实第六】 2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

3.一句著名的兵法名言

你说的不会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吧,我只知道这一个在日本动漫中比较火的。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

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要道不烦,此之谓也。”九字真言系为中国道家的秘术。

佛教(密教)称为奥义九字,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4.兵法名句以及注解

以明示下者暗

有过不知者蔽

迷而不反着惑

以言取怨者祸

令与心乖者废

后令谬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

好直辱人者殃

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

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

女谒公门者乱

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清

名不胜实者耗

。。.. 摘抄于《素书》

还有很多无法全部摘录

如有所需请与我联系

徐茂公和魏征给李世民讲解为君之道。当领导的必修课。

5.孙子兵法名句及解释

1。兵者,诡道也。

译文: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译文: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4.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态势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所以能选择将吏,去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

5.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后发展为:善战者,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熟悉点的就这几个。。。楼主将就用吧

6.孙子兵法名言有哪些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第一】

2.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始计第一】

译文: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始计第一】

译文: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4.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7.孙子兵法名句及解释

1。

兵者,诡道也。 译文: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译文: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4.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态势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所以能选择将吏,去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

5.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后发展为:善战者,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熟悉点的就这几个。

楼主将就用吧。

8.求大家给我一些《孙子兵法》里的格言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篇》2、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5、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谋攻篇》6、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军形篇》7、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虚实篇》8、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虚实篇》9、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10、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军争篇》11、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篇》12、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九地篇》13、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虚实篇》14、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兵势篇》1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篇》16、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yun,怒也)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火攻篇》17、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军形篇》18、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九地篇》。

兵法的名言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13篇,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1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谓的将领,就是指将帅的才智,奖惩有信用,关爱士兵,勇敢无畏,严明军纪。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2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权:权衡。所谓的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在对手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进攻,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行动。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水会因为地势的高低选择其流向,用兵也要根据敌我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孙子强调用兵作战要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其核心是灵活性问题。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5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出征在外的景军,不一定要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将领在外会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对策,如果受到“君命”的掣肘,就很难做到灵活的应对,以至于很难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6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谋攻》。同:干预。君王不知道军队内部的事务,却想要干预军队内部的事情,兵士便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将军队处于将死的境地,士兵自然会奋起抵抗,寻求生路。这句话说明危险的境地,能够激起人们的斗志。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用兵的上策是能够在策略上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对手,再次是在战争中战胜对手,最下策是攻打对手。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9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名望,没有盖世的战功。真正能成功的人,是不会锋芒毕露的。这是因为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人,便会令他人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招人嫉妒,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

《孙子兵法》里的10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智慧!

10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包围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缺口,对于穷途末路的敌人也不要穷追不舍。做人处世时也要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处,即使是对手也要留点面子,不要赶尽杀绝。

. End.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好看 哦 !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