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字开头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4-08 02: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长亭旧雪冷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义字开头的唯美句子
1. 关于义字开头的成语
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义无反顾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义薄云天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义不容辞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反顾 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
义不取容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义不生财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义断恩绝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义结金兰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义气相投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义无旋踵 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义形于色 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义正词严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义正辞严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义正辞约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义胆忠肝 〖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义愤填胸 〖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
义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义浆仁粟 〖解释〗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义重恩深 〖解释〗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义、宽、恕、信、忍:透过古人事迹,探寻古人为人处世之道
人是群居动物,要想在一个群体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掌握为人处世之道,而中国更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因此要做到人情练达,说话做事的方式就要有技巧和艺术,这样才能使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而我们今天很多的为人处事之道,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古人讲究“重义轻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样为人处世的典故。
总之,为人处世之道自古有之,而且在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一套优秀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非常实用的,从古代开始,上到英明帝王、谦谦君子,下到清贫百姓、黔首庶民,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形成了处世之道,总结了处世经验,为后人所用。
那么,中国的处世之道是如何演变的,它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又进行了怎样的改良和发展,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些问题。
一、先秦时期的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
1.先秦时期是各种文化形成的孕育时期,其中就包括为人处世之道的形成,纵览先秦历史,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人们最注重的就是“义”,虽然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之中一直都是重情义的,但是把义看做生命的,还是在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侠客义士最多,重义思想也达到了巅峰,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墨家为主的“义”思想体系和团体组织,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先秦时期比较著名的义士,深入了解一下他们义字当先的为人处世之道。
(1)儒者侠风:子路
子路字仲由,是孔子的学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早年性情刚烈、好勇斗狠,甚至还冒犯过孔子,但孔子因材施教,为他制定合适的礼仪,慢慢教导他尊师重道、知书达理,很快就使子路成为了一个儒雅之人,又因为他的武艺高强,所以一直跟在孔子身边做侍卫,可以说子路的身上既有游侠的义气,也有儒家文化的气息。
后来子路到卫国做官,卫国爆发了孔悝之乱,子路出差在外听到此事急忙往回赶,想要救出孔悝,他在进城时遇到了出城逃亡的子羔,子羔劝说他不要进城送死,子路却不以为然,慷慨陈词道:“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进城以后子路被乱臣贼子围住,寡不敌众受了重伤,连帽带也被砸断了,但是他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把带子扎好后继续与敌人搏斗,力尽而亡,死后被乱臣砍成了肉泥。
子路虽死,但是这种儒者侠风的精神符合儒家思想中的“舍生取义”和“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子路拒绝了乱臣们利益的诱惑,坚持报答孔悝的恩情,是义字当先的侠士。
(2)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豫让
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启了三家分晋的时代,历史也正式进入战国时代,原来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家又联合起来对付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智氏,智氏战败,土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但是智氏有一个忠心的义士名叫豫让,豫让是一个游侠,曾经为了生存到当时的大氏族家中做门客,却都被人轻视,只有智氏非常欣赏豫让的武艺和才华,对他委以重任,主仆二人相谈甚欢。
恰好在这时智氏被杀,豫让发誓为主人复仇,于是他躲进深山之中,把漆涂在身上烧毁皮肤,又吞下炭火把喉咙烫哑,伪装成乞讨者刺杀赵襄子,但是三次都没有成功,赵襄子被他忠心护主的义气打动,劝说他为自己效力,并用重金诱惑他,但豫让拒不接受,他对赵襄子说:“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死前还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这又是另一种义字当先的处世之道,豫让虽然是一个不会转圜的人,但是他思想中的义薄云天的精神,既有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同时也有墨家思想中为了义气舍生忘死的影子。
根据以上两个关于义士故事的简述,可以大概看出先秦时期的侠义之士的义薄云天的为人处世之道,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义”字,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私情,舍生取义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时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比较宁折不弯、刚正耿直的,由此也诞生了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中的“义”,也是先秦处世之道发展的巅峰。
2、儒家思想的先义后利
孔子非常重视义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上把义作为人们的处世之道,也作为鉴别一个人好坏的标准,《论语》中明确记载了孔子对义的看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也非常注重培养他们重义轻利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曾经告诫子路,如果做官能带来富贵,却因为富贵而抛弃了道义,那么不做也罢,在《论语.述而》中,孔子也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做人义字当先的处世之道还是非常重要的。
3、墨家的重义重利
墨家思想虽然也强调义的作用,但是主张义利合一的为人处世之道。因为墨家的团体都是代表社会底层人民利益的侠士,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既要为了义舍生取义,也要为了合理的利益去争取,他们相信君子即使为了“利”,也不会违背道义。“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保利弃义者,谓之至贼”。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人们都注重义薄云天的为人处世之道,虽然其中也在追求利益,但那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动不动就舍生取义,献出生命的举动有些过于血腥,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义”之外,还有仁、信、诚、让、忍等各种为人处世之道,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儒家文化中的这些品德逐渐取代了义。
二、儒家思想对为人处世之道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很多,以下选取几个重要的部分深入剖析。
(1)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庸之道是妥协和忍让,其实中庸之道的思想非常丰富,《论语.庸也》中有云:“中庸为之德也,其至矣乎。”
在治国安民方面,统治者可以采取中庸之道,通过恩威并施来建设强国,给百姓康乐;在为人处世方面,强调做人不可以太狂妄,也不能过于忍让,“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是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适当,为自己留有转瞬的余地,如果只图一时痛快对人恶语相向,可能日后就会走投无路。
汉朝时有一位戚夫人,她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在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被项羽当做人质关在监狱中时,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已经在刘邦身边轻歌曼舞,不久之后就生下了皇子刘如意,吕雉本来是温柔谦和之人,但自从她历经千辛万苦,从项羽手中解脱来到刘邦身边时,不仅刘邦嫌弃她的年老色衰,戚夫人也是仗着刘邦的宠爱对吕雉出言不逊。本来吕雉心胸宽广可以不与戚夫人计较言语之争,然而戚夫人很明显不懂中庸之道,她在朝中没有吕后的势力而只有刘邦的宠爱,凭借这一点,戚夫人时常在刘邦面前吹枕边风想让他立如意为太子,
吕雉听说后为了儿子的地位开始日夜不休的想办法,甚至在刘邦的宫殿前一跪就是好几天,此时她也终于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在刘邦去世之后她对戚夫人实施了残酷的惩罚,“人彘”一词,就是吕雉的发明。由此可见,中庸之道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为人处世之道,本来戚夫人可以尊重吕雉,在刘邦去世后或者安宁的生活,但是她凭借丈夫的宠爱肆意妄为,不懂得水满则溢的道理,也不懂得为自己留有余地,最终导致了悲惨的下场。
(2)宽之道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宽厚仁慈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法,在古人的眼中,“宽”有以下几种意义:对于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都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不能因为自己才能出众,就要求别人也如此,以宽厚的心态来看待他人的不足之处;不对有错的人恶语相向,不计较小的怨恨,不在众人面前揭露他人的短处;作为凡人,不能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污点,要有一颗能够藏污纳垢的心,也要做好受委屈的准备,但做人一定要坦坦荡荡、无愧于心,能做到以上的“宽”,才做到了真正的以宽处世之道。
(3)恕之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宽恕,就是将心比心,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人都是自私的“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人们只有在做事时多为别人着想,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当然在大事上要有原则),才能以“恕”之道为人处世。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实习护士在给病人打针时过于紧张,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血管,病人也被他扎的手上到处都是淤血,但是却始终保持微笑,并鼓励护士不要紧张,最终护士成功的找到了血管,对病人连连表示感激,人们问病人为什么不发火,他只是说:“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有紧张的时候,只有鼓励才会让她放松。”这看似简单的为人处世之道,确是无数人不断实践的结果,以宽恕之心为人处世,是最简朴的方法,也是最难做到的方法。
(4)诚信之道
“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才算是诚信,在为人处事之中,要首先做到以诚待人,不轻易许诺,不轻易回应,说话算数,才能有信用,让人相信自己,先以诚待人,信也会不请自来。“以诚待人,人亦诚而应”、“轻诺寡信,则失信于人”、“人而无信,为人所不齿”。在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诚信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如经常做生意走南闯北的商人,最终能挣下一番家业的,都是在做生意时以诚待人,拥有很大的信用,所以说诚信在为人处世之中的地位实在是中流砥柱。
(5)忍让之道
忍让之道也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品质,“忍辱负重”“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中国人尚忍文化的体现,忍字头上一把刀,即使心中再愤恨,也要克制忍耐,这就是忍字的含义。汉宣帝刘询,在汉昭帝刘弗陵死后被霍光拥立为帝,霍光嚣张跋扈,霍氏家族耀武扬威,汉宣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对霍光忍让有加,甚至明知道霍光的女儿害死他的原配夫人许平君,也丝毫不为所动,而是暗中积蓄力量。
等到霍光死后,汉宣帝将霍氏的罪证公之于众,并将霍氏连根拔起,那位害死皇后的贵妃也被幽禁至死。北周武帝宇文邕,忍受堂兄宇文护专权长达十三年,表面忍让退缩,实则韬光养晦,终于一跃而起,将宇文护当场诛杀。可见中国的“忍”,作为为人处世之道是非常实用的,只要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这种惊人的毅力,最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让”则是一种传统美德,代表着与世无争,以德治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不争不抢,在后宫中仿佛空气一般存在,遇事也谦让有礼,在刘邦去世之后吕雉杀了很多刘邦的妃子,却对薄夫人礼遇有加,并感谢她的谦让,让她去儿子的封地颐养天年。可见“让”这种有原则、有礼貌的为人处世之道,会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忍”和“让”作为一个共生的词语,代表了克制与退让,也代表了恬淡无争,忍让并行,才是富有大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
结语
从义薄云天到中庸、宽、恕、诚信、忍让之道,古人的处世之道大致就是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把这些美好的品德应用到实际当中,建立一个完美无瑕的社会团体,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为人处世精神。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书信的开头唯美句子
- 下一篇:描写小女孩长大了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