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曹操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4-09 10: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船夫聊历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写曹操的唯美句子

1. 描写曹操的句子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关键词: 曹操 《三国演义》 奸 雄

一、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接着又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幼年的曹操就已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①,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1、《三国演义》第五回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陈寿《三国志》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①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②

2、曹操的“奸”

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在作品的第一回,曹操就出现并一开始就表现出其“奸”的一面。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③可谓一语中的。曹操的奸恶,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他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而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可叹他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灵魂就归那世去了。此时的曹操非但没有悔意,还大言不惭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④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一、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

二、曹操好色,《三国演义》中多有描写:197年,43岁的曹操率领十五万大军讨伐张绣。张绣不战而降,而且连日宴请曹操。这让曹操感到很高兴。有一天,曹操多喝了二两,有些醉意,乘着酒性,想娱乐一下,放松一下。他的侄子曹安民心领神会,向他说起张绣的婶娘邹氏“生的十分美丽”,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曹操便让曹安民派人把邹氏带了过来,“当夜共宿于帐中”。之后,“每日与邹氏取乐,不想归期”。

2. 描写曹操的诗句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赞诗

邺中歌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3. 关于曹操的句子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

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

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

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

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然而曹操始终在笑。曹操也哭。

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

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4. 曹操的诗句(越多越好)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5. 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的经典语句,段落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关键词: 曹操 《三国演义》 奸 雄

一、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接着又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幼年的曹操就已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①,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①《三国演义》第五回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陈寿《三国志》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①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②

二、曹操的“奸”

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在作品的第一回,曹操就出现并一开始就表现出其“奸”的一面。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③可谓一语中的。曹操的奸恶,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他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而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可叹他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灵魂就归那世去了。此时的曹操非但没有悔意,还大言不惭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④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一)、政治层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

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⑤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⑥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⑦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⑧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

关于写曹操的唯美句子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这是船夫聊三国人物的第四篇,希望观点和角度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如果喜欢那就更好了,全文2000字,阅读可能需要4分钟。

曹操,字孟德,出生于公元155年的沛国谯县,也就是现如今的安徽省亳州市。同样是在这一年,江南苏杭的孙姓官宦人家喜得贵子,36年后,他将和曹操一起,怀揣匡扶汉室的信念将自己活成了一股清流。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而在此前一年,常山真定的一位赵姓人家也迎来的一位呱呱坠地的男娃,54年后,他将当着曹操和数万大军的面救走一个十分重要的睡在襁褓中的婴儿。

无耻下流爱妇人?有担当而已

曹操一直被世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爱人妇,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件事其实恰恰体现的曹操的赤子之心。

历朝历代中,军阀将领强占妇女的事例数不胜数,他们只需要将败军之将的妻室直接贬为奴隶,便可以任意妄为,史书上也并不会大书特书,因为古代历史中女性角色本身就少,更不要说女性奴隶了。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曹操之所以被吐槽爱人妇,恰恰是因为他公开的娶了这些妇人,对于这些被他斩杀或被他征服的败军之将的妻室,曹操大胆且豪爽地给予的名分,也正是曹操这种大无畏的行为,让他能够凭一己之力统一了混战多年的北方,并融合了曾经敌对的各方势力,使之可以安下心来休养生息。

“曹操爱人妻”最终被后人屡次提起,除了是因为曹操给了这些人宝贵的名分以外,还有一点是因为这些人妻的子嗣已经不少了,其中不乏有所成就并名载史书的人物,比如曹魏第一美男子何晏。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真的像其他伪君子那样,只是单纯地为了发泄欲望,大可直接将这些败军之将的家眷变为奴隶,随意处置。曹操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与能够团结各方势力,让中原各方势力彻底安定下来休养生息相比,自己背上一些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胁迫天子令诸侯?匡扶汉室而已

曹操另一个被大家吐槽的点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因此被很多敌对势力骂为汉贼,尤其是拜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春秋笔法所赐,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曹操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篡夺汉朝的皇权。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逻辑,却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点,就是曹操一生也没有称帝,有生之年一直尊汉献帝为皇帝,反倒是当初辱骂曹操为汉贼的孙权和刘备,在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便自称为皇帝,让人有没有点贼喊捉贼的感觉?

让我们客观地来回顾下汉朝末年董卓死后的真实情况,当时经过董卓之乱和18路诸侯的围观,汉朝皇帝仅剩的那点颜面已经损失殆尽,不论是诸侯还是天下百姓已然发现皇帝已经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了,而是一个躲在山村食不果腹几乎要光屁股的落魄形象了。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天子不但连诸侯命令不了,甚至连普通老百姓也约束不了,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看得更是明明白白,在乱世中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自己的颜面,当然,我们可以用一句更通俗的话来表示当时的情况,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正是在大家都不愿搭理这个落魄皇帝的情况下,曹操选择了去迎接天子,这对曹操来说但是吃力不讨好,还有极大的风险,因为这样很容易将自己变成各路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事实也的确如此,要不是后来曹操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运气起死回生,挽回败局,迎接天子回来,要差一点就把自己玩死了。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那么曹操为什么那么做呢?这还要从曹操的出身说起,曹操的父亲认得大宦官当干儿子,所以曹操打出生那一刻起,便被贴上了宦官的标签,这也是曹操一生当中最深恶痛绝的一点,所以他在成年后便用五彩棒打死了当朝大宦官的家亲戚,这种几乎赌上性命的冒失行为,恰恰说明曹操想要对外宣称自己宦官势力决裂的决心。

汉唐时期的社会舆论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着,所以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被主流舆论描绘成大反派般的角色,曹操想洗脱自己宦官标签的方法,那便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正派角色,那么什么是正派角色呢?按照世家大族的舆论宣传,那边是忠君爱国,曹操的前半生也的的确确是按这四个字践行的。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会理解,为何曹操遇到刘备的时候会认为他俩是真英雄,当时的曹操觉得刘备也和他一样是忠君爱国的,不不求名利不为地盘儿,只是为了匡扶汉室。当然,曹操还是看走了眼,因为从草莽英雄做起来的刘玄德,演技比他厉害得多。

挥刀斩杀士族?真性情也

最后要说的是曹操杀了孔融和杨修,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人,孔融年少成名,更是孔子后裔,其在氏族中的影响力自不必说,而杨修对当时世家大族的领军人物,或者视力更是庞大,面对这样的人物,残暴如董卓都不敢杀,尤其是在没有必死罪名的情况下。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杀孔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削弱警告尾大不掉的世家大族,杀杨修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当时的世家大族已经插手了曹操接班人选择站队的问题。

杀了杨修就好比敲山震虎,警告世家大族不要挑拨曹丕与曹植的关系,进而走了袁绍灭亡的老路,二子相争内斗导致大厦倾倒。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但曹操这么做,注定是要背骂名的,因为主流舆论一直是被把控在世家大族手中的,后来更是彻底落到了儒生手中,所以无论曹操出于何种原因,杀这两个人都将要遗臭万年。

曹操难道不明白这些?他当然明白。

但是他敢背这些骂名,相较于世家大族尾大不掉,相较于二子相争的惨痛结局,自己背上一些骂名又算什么呢?遗臭万年,我又何惧哉?这就是一个三国时期,有担当又有真性情的曹操。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真的未曾见过哪一个伪君子,能写出这样动人的诗篇,观沧海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问心无愧的赤子之心。

2021.05.06

「三国」最值得敬佩的曹操:乱世中的赤子之心,真英雄仅此一人尔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