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名言
时间:2022-04-09 11:5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新叶笔记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空杯心态名言
1. 所谓“空杯心态”
但凡台湾的“培训师”讲课,都会先装模作样地讲几个“哲理”故事。“空杯心态”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培训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去大法师那里求道,大法师要他倒水,并且不要停下来。结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大师由此说出禅机,“既然你知道杯子是满的,水怎么还能倒的进去呢”?年轻人于是大悟,放低身段,叩首感谢,深刻地认识到要大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解说版本是“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学习也是如此。”
这些故事听起来是颇有道理的,也经常被拿来作为教育员工的工具。但我们总不免还存有一些疑惑,人的脑子和心态真的能像一杯水一样的倒进倒出吗?空杯式的洗脑文化,其实是出于低劣雇佣文化的设计,专门做一些“理念认同”、“文化认同”的表面文章,实质却是不懂得如何尊重与使用人才,甚至也妄想着籍此来压低人才的市场价格,减少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投资。有着这样口号或者“文化”的公司,几乎都离优秀的雇主很远。
我们不妨先从历史上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活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出师表》上他写道,他是被刘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趋驰。”根据诸葛亮的说法,是刘备放低了“地方民营企业”老板的身份,求才若渴,不仅没要求诸葛亮空杯心态,还完全承认诸葛亮原先的这个“杯“完全是好东西,拿来就用,哪怕老跟班关羽、张飞提意见也在所不惜。但最终的事实表明,刘备的这次人才引进的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方法也很对。
如果我们再追溯一下历史的本源,可能更说明问题。诸葛亮乃是刘表的姻亲,隆中对的时候,刘备还寄在刘表的篱下。照此判断,早已小有些名气的诸葛亮,刘备不可能不认识。事实上颇具战略眼光的诸葛亮也早就看好此时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刘备,也希望把自己的职业和政治前途与刘备绑在一起。据易中天的考证,甚至早就有人给刘备举荐过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早先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刘备门下,乃是因为刘备初期搞不清状况,要求诸葛亮空杯心态的缘故。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诸葛亮——尽管他声称“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确是一个有将帅之志的人,在乱世过田园诗般的生活显然不是他的本意——保持空杯心态,简单地从一般职位的谋臣做起,恐怕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诸葛亮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他绝对不是以“找工作”的心态谋得了这个职位,而是成了刘备集团的智慧核心,甚至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以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纪,做了整个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导师。他是在一个正确的职位上保持了正确的心态和姿态,从而做出了正确的事。高调进入这个集团,好处是多于坏处的,初期的高调,刘备集团的其他成员不满固然是有的,但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葛亮的业绩表现,到博望坡的时候,就解决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初期是保持空杯心态低调进入,恐怕诸葛亮最终的命运就只能被埋没了。
三国是个乱世,颇像是现今中国企业界的竞争格局。同样的,三国的这些教训也能给到我们启示。三国是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胜出的三家集团,他们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他们也都同样不会以“空杯心态”去压抑人才的智力发挥。
以平衡利益这点来说,这些发展中的企业为了“求才”,往往会开出高于公司薪酬制度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猎头公司的人都知道,一般这样的企业,“价格都是可以谈的”。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老板相中的人,公司原本有的薪酬制度就可以放在一边。老板也有老板的考虑,如果不打破旧有薪酬体系,新的人才就进不来;但如果为了迁就新人,把旧的薪酬水平全部抬高,这样就更犯不着,一则成本增加太多,二则,“老”人也未必就值这个钱。
很少有老板敢于把人力资源的系统都全部清洗一遍的,这样做着实没有太大的把握。再说新人究竟能不能与旧有体系融合,也还不知道。所以,“空杯心态”就成了这样的一种折衷文化。新人你可以进来,也可以拿得多,但是要先低头,要去和老人打成一片——所谓“融合”。老板们自然也有自己的解释:公司还是有自己成功的地方的嘛,要“先放下十八般武艺”去再学习与改造。
问题在于这样的空杯心态,实在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好比让诸葛亮放弃军师的位置,去做个低级参谋,尽管拿着高薪,却毫无指挥千军万马的权力,他纵算有凤雏与卧龙之才,恐怕也只能是困龙了。所以,恐怕高喊着“空杯心态”的企业,它的话语暗喻着的就是你必须懂得如何活下来,同时,你还得是拔了毛的凤雏和去了爪的卧龙。
2. 什么是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的含义和正能量励志故事
空杯心态,属于心理学概念,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空杯心态就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才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
3. “空杯心态”的含义是什么
空杯心态,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想提升职业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故事:
从前有个县,有个书生考起了本县的状元。这个状元每天都去玩,他很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这个县只有他最聪明,这个状元后来县里有个骆驼,那里有个高个头说很有学问的,状元听了,很自傲的说难道这个县还有人比我跟聪明的吗,我一定要去会会他,哼?
状元开始去骆驼,他走到了那个镇,吃了饭就问别人骆驼在哪里,别人就告诉他往那座山一直走上去就可以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5633932快到了。他怒气冲冲的走到了骆驼,看见门前有个小和善在哪里。状元就走进去很生气的说就你们师傅出来,我要见他,小和善就说施主请先做下。我这就去叫,小和善进去了,可是等了很久高僧也没出来。
只看见小和善拿了一壶水和一个杯子,小和善把杯子换在桌子上说,请施主慢用。小和善把杯子倒满了,还在倒,状元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呀,倒满了还在倒。状 元叫他别倒了,他还在倒桌子满了。状元生气的说你怎么还在倒,小和善倒的地上都是水。状元不好意思的说师傅对不起,我错了,状元脸红着走了。这个意思是,你就像这杯水,太娇傲哦,大脑装不进东西了。这就是空杯心态,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太骄傲了,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会了。
空杯心态:属于心理学概念,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空杯心态就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才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
来源: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4. 什么是空杯心态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也许看了之后会更加明白什么是空杯心态
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告诉我们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君成功
5. 《空杯心态》是什么意思
空杯心态属于心理学概念,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就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才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
人生是一场盛宴,绝不只是一道好菜。不能因小小的成绩就得意忘形,或者甘于认命。尤其是当我们还是青年的时候,更要学会空杯,既不能因一时的失败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绩而得意忘形,我们要时刻“空杯”,勇于放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6. 所谓“空杯心态”
但凡台湾的“培训师”讲课,都会先装模作样地讲几个“哲理”故事。
“空杯心态”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培训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去大法师那里求道,大法师要他倒水,并且不要停下来。
结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大师由此说出禅机,“既然你知道杯子是满的,水怎么还能倒的进去呢”?年轻人于是大悟,放低身段,叩首感谢,深刻地认识到要大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解说版本是“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学习也是如此。” 这些故事听起来是颇有道理的,也经常被拿来作为教育员工的工具。
但我们总不免还存有一些疑惑,人的脑子和心态真的能像一杯水一样的倒进倒出吗?空杯式的洗脑文化,其实是出于低劣雇佣文化的设计,专门做一些“理念认同”、“文化认同”的表面文章,实质却是不懂得如何尊重与使用人才,甚至也妄想着籍此来压低人才的市场价格,减少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投资。有着这样口号或者“文化”的公司,几乎都离优秀的雇主很远。
我们不妨先从历史上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活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出师表》上他写道,他是被刘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趋驰。”
根据诸葛亮的说法,是刘备放低了“地方民营企业”老板的身份,求才若渴,不仅没要求诸葛亮空杯心态,还完全承认诸葛亮原先的这个“杯“完全是好东西,拿来就用,哪怕老跟班关羽、张飞提意见也在所不惜。但最终的事实表明,刘备的这次人才引进的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方法也很对。
如果我们再追溯一下历史的本源,可能更说明问题。诸葛亮乃是刘表的姻亲,隆中对的时候,刘备还寄在刘表的篱下。
照此判断,早已小有些名气的诸葛亮,刘备不可能不认识。事实上颇具战略眼光的诸葛亮也早就看好此时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刘备,也希望把自己的职业和政治前途与刘备绑在一起。
据易中天的考证,甚至早就有人给刘备举荐过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早先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刘备门下,乃是因为刘备初期搞不清状况,要求诸葛亮空杯心态的缘故。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诸葛亮——尽管他声称“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确是一个有将帅之志的人,在乱世过田园诗般的生活显然不是他的本意——保持空杯心态,简单地从一般职位的谋臣做起,恐怕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诸葛亮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他绝对不是以“找工作”的心态谋得了这个职位,而是成了刘备集团的智慧核心,甚至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以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纪,做了整个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导师。他是在一个正确的职位上保持了正确的心态和姿态,从而做出了正确的事。
高调进入这个集团,好处是多于坏处的,初期的高调,刘备集团的其他成员不满固然是有的,但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葛亮的业绩表现,到博望坡的时候,就解决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初期是保持空杯心态低调进入,恐怕诸葛亮最终的命运就只能被埋没了。
三国是个乱世,颇像是现今中国企业界的竞争格局。同样的,三国的这些教训也能给到我们启示。
三国是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胜出的三家集团,他们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他们也都同样不会以“空杯心态”去压抑人才的智力发挥。 以平衡利益这点来说,这些发展中的企业为了“求才”,往往会开出高于公司薪酬制度的薪酬来吸引人才。
猎头公司的人都知道,一般这样的企业,“价格都是可以谈的”。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老板相中的人,公司原本有的薪酬制度就可以放在一边。
老板也有老板的考虑,如果不打破旧有薪酬体系,新的人才就进不来;但如果为了迁就新人,把旧的薪酬水平全部抬高,这样就更犯不着,一则成本增加太多,二则,“老”人也未必就值这个钱。 很少有老板敢于把人力资源的系统都全部清洗一遍的,这样做着实没有太大的把握。
再说新人究竟能不能与旧有体系融合,也还不知道。所以,“空杯心态”就成了这样的一种折衷文化。
新人你可以进来,也可以拿得多,但是要先低头,要去和老人打成一片——所谓“融合”。老板们自然也有自己的解释:公司还是有自己成功的地方的嘛,要“先放下十八般武艺”去再学习与改造。
问题在于这样的空杯心态,实在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好比让诸葛亮放弃军师的位置,去做个低级参谋,尽管拿着高薪,却毫无指挥千军万马的权力,他纵算有凤雏与卧龙之才,恐怕也只能是困龙了。所以,恐怕高喊着“空杯心态”的企业,它的话语暗喻着的就是你必须懂得如何活下来,同时,你还得是拔了毛的凤雏和去了爪的卧龙。
《空杯心态》:人生需要不断的“归零”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清空。因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的。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和放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与辉煌。”
趁着假期,再次读了吴甘霖的《空杯心态》,觉得收获满满。
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在职场上利用“空杯心态”,取得更大的成功。
职场,情场,生活都需要空杯心态。
拥有空杯心态,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01 什么是“空杯心态”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归零。
空杯心态,可以解决人生中80%的烦恼。
当你纠结犹豫,迷茫惶恐的时候,不妨按下delete健,从零开始,重新拥有格式化人生。
02 遭遇挫折,主动“空杯”
很多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书中说很多人紧紧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越是这样,越容易让自己失去更多发展的机会。
朋友是博士后,毕业后如愿考入国企银行,本以为一定能在职场上得心应手的。
没想到在单位里呆了3个月,却渐渐觉得工作并不顺心,感觉领导没有那么看重自己,同事也疏远自己。
他觉得一个博士生不该被如此“冷落”。
是走是留,一番思索,他决定从头来过。忘记自己是个博士生,重新学习职场规律,认真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渐渐的,工作上慢慢有了起色,和同事的关系也越处越融洽了。
遇到困难挫折,是个反思自己的好机会。
主动“空杯”,忘掉原先的“光环”,才能实现更大的成长。
不要害怕松手,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03 倒空自己,松手和放下
想要往前走,就得学会放下。
所谓放下,就是和过往的沉重包袱告别,包括爱恨情仇等。
说到这想起了一位伟人。
为了追求民族的平等,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力,曼德拉被囚禁长达27年。在出狱的当天,他说了这么一句名言: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留在身后”,就是放下。
从前有个人叫商汤,他的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
我们通常洗澡,只洗身,不洗心。
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糟糕,不洗也罢。
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不要拖泥带水,主动倒空自己,放下过去,才能遇见更加美好的人生。
04 让“归零”成为一种常态
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今年春晚美上热搜的佟丽娅,坚强的让人心疼。
许多人以为她遭遇家庭变故,会从此变得更加自卑悲观。
但是她没有,她在票圈发:重新开始,丫丫加油。
她剪短了头发,一切从头再来,认真提升业务能力,终于得到了跨界主持的机会,于她是一份莫大的肯定与荣耀。
不要害怕松手,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人生苦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不要紧握着手里的不放,松开你的手,计较的东西越少、胸怀和视野越大,人生就会越广大。
05 从“空杯”到“重生”五步曲
想要主动“空杯”,作者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努力:
(1)从最简单的信念开始。信念就是信以为真。就是哪怕你现在看不见未来,但还是坚定地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它就必要会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到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比如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信念开始:
生活比我们想象的更广阔、比我们经历过的更美好,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和过去的能力。只要下决心去追求,我就能够获得原来不曾有过的幸福与成功!
(2)置换导向。要完成“过去引导型”到“未来引导型”转变。
为此,我们不应该老想:
我做过了什么?经历过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而应该经常这样质询自己:
还有什么是我没有经历过的?
为了得到这些,我应该付出什么代价?
我应该怎样立即开始?
当我们将重心放在对新的可能性上的向往和开拓上来时,过去束缚自己的东西,往往不解自脱。
(3)重视 “空隙”与“例外”。人不能被过去“粘紧”。
有空隙,才会有新的空间,人的潜力才有显现的一刻。
与此同时,所有的发展都是从“例外”而来的,尤其是价值观的转变。
所以要格外重视“空隙”与“例外”,实现生命的豁然开朗。
(4)只管去做。我们要有尝试的勇气,像一条蚯蚓一样,只管去爬,只管去做,在不断的尝试行动中,释放我们的潜能。
(5)从“敢于行”到“贯彻行”。日本著名禅师福岛庆道在《禅是无的宗教》一书中,记录了自己修禅的体验:
“在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初要有‘敢于行’的气概,其次要有‘贯彻行’的努力,然后不久就变成了‘习惯行’了。应该遵循‘敢于行’、‘贯彻行’、‘习惯行’的规律去修行。到了‘习惯行’,就不需要任何担心,并且能够没有痛苦地乐于行了。”
这段话,对我们同样适用。
结语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空杯心态,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胸襟。
只有空杯子才能盛下最多的东西。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拥有空杯心态,让自己变得简单。
懂得时时给自己的人生“归零”,都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让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是四叶草的小世界,喜欢阅读和分享,愿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温暖和力量。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