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学派名言

时间:2022-04-09 13:4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号亦玄 | 评论: 次 | 点击:

斯多葛学派名言

1. 晚期斯多葛派的代表人有哪些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暴戾恣睢的罗马人在实践方面越来越深地陷入到纵欲主义的泥淖,斯多葛学派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种越来越偏激的禁欲主义姿态。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元老、著名思想家和雄辩家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在把斯多葛派的观点介绍给罗马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他本人自称为一个柏拉图学园派的信徒,而非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但是他却以一种同情和理解的方式转述了斯多葛学派的主要观点。

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主要代表是罗马大臣塞涅卡(Seneca,前4—65)、奴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和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121—180),他们虽然地位殊异,但是基本思想却是完全一致的。顺应自然和服从命运仍然是晚期斯多葛派的基本观点,只是其基调比早期斯多葛派更加阴郁、更加悲观。

他们取消了奴隶和主人在人格上的差别,甚至主张应当宽恕你的敌人,对后来的基督教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塞涅卡在批判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基础上提出宇宙只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宇宙的“创造者”即神。

既然神是世界的唯一原因,因此服从神的天命也就是人的唯一明智的选择。塞涅卡的名言是:“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由此可见,“服从神就是自由”,而背离神的意愿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塞涅卡明确地提出了“顺应自然,服从命运”的观点,他主张面对一切欲望和激情的骚扰而采取“不动心”的态度。

据说他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对灵魂进行反省,以便消除内心深处各种粗鄙的杂念,以一种宁静心情进入梦境,从而实现灵魂与纯净广宇的神秘合一。但是塞涅卡本人对于他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并不实行,他聚敛钱财成为罗马首富,享尽了一个罗马大臣和帝王师的种种荣耀奢华,最后却被他的学生暴君尼禄嫉妒而赐死。

爱比克泰德是一位才华出众和精通哲学的罗马奴隶,后来由于受到主人的赏识而被释放为自由人。早年的奴隶处境使爱比克泰德非常强调承受苦难的坚忍精神,他把这种忍耐苦难的精神与一种宿命论观点结合起来,大力宣扬服从命运的思想。

他认为世间的一切好运和厄难都是神的特殊旨意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以一种主动“配合”的方式来对待疾病、死亡、残废等灾难,正如我们应当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好运一样。爱比克泰德指出,引起人们恐惧的并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人们对于灾难的观点,如果把灾难当作一件自然现象而泰然处之,人们就不会自寻烦恼了。

“所以,当我们受到阻碍,或者被扰乱,或者陷入忧愁时,我们决不要把它归咎于别人,而要归咎于我们自己,就是说,归咎于我们自己的观点。由于自己的不幸而谴责别人,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如果谴责自己,那就是一个正在进入教养的人的行为;而既不谴责别人也不谴责自己,则是一个受过完满教养的人的行为。”

整个宇宙都是由神公正地管理着的,服从神灵、顺应自然就是智慧和善的表现。一个人的能力是命定的,人只能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要僭越本分,庸人自扰。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命中注定的,人生在世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只要按照剧本的事先安排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演主角还是演配角,演悲剧还是演喜剧,演三幕还是演五幕,都是一部完整的戏剧。人生之剧的剧情是神预先安排好了的,它包含着神的特殊目的。

因此面对顺境时不要沾沾自喜,面对苦难时也不要怨天尤人。“好好地运用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别的就听其自然吧。

‘自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神的愿望。” 晚期斯多葛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马可·奥勒留,他是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安东尼王朝的一位较为贤明宽厚的帝王,因热爱哲学被时人称为“御座上的哲学家”。

他所撰写的《沉思录》一书是其内心思想的独白。与塞涅卡和爱比克泰德相比,奥勒留的思想更加阴郁。

在他看来,人只是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生物,宇宙的广袤无垠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

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在这种情况下,人对宇宙秩序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劳无益的。

奥勒留还从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论证人应该服从命运、安于现状,不要破坏了宇宙的整体和谐。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生灭变化的往复轮回之中,一个人在一百年、两千年或者无限的时间里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长生不老者和濒于死亡者失去的也是同样的东西。

人生除了“现在”之外,一无所有,也一无所尖。奥勒留在《沉思录》里用极其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悲观态度:“总之,要始终注意属人的事物是多么短暂易逝和没有价值,昨天是一点点黏液的东西,明天就将成为木乃伊或灰尘。

那么就请自然地通过这一小段时间,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棵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

2. 关于心理学的名言

一、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出自:〔古希腊〕伯利克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介绍:伯利克里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家,出身贵族,拥有大量地产,并同工商业有密切利益关系,成为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人物。当时,雅典的领导机构是十将军委员会。

二、豁达的心胸能够修补专事诽谤的恶舌。

出自:〔古希腊〕荷马:《奥德修纪》

介绍: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三、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

出自:〔古罗马〕西拉斯:《箴言》

四、宽恕胜于报复;因为,宽恕是温柔的象征,而报复是残暴的标志。

出自:〔古罗马〕爱比克泰德:《残篇集》

介绍: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约55~约135年),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

五、要求别人宽恕自己过失的人,自己也应当这样对待别人,这才是合乎情理的。

出自:〔古罗马〕贺拉斯:《讽刺诗集》

介绍: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著名的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诗艺》等。

3. 让人敢于面对生活的名言

一、我们应该不仅把那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把那对自己的欲望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

出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介绍: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滨的阿布德拉的商业城市,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二、在决策的时候由于考虑到他会遭到的一切而胆怯,但是在行动上十分果敢,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最有智慧的人了。

出自:〔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介绍: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

三、勇气是一切天赋中最好的天赋;它先于一切。我们捍卫自由、安全、生命、家园、父母、祖国和儿童,都少不了勇气。有勇气就有一切:有勇气的人就是万幸。

出自:〔古罗马〕普劳图斯:《安菲特律翁》

介绍: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前184)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作品传世的喜剧作家,出身于意大利中北部平民阶层,早年到罗马,在剧场工作。后来他经商失败,在磨坊作工,并写作剧本。他也是罗马最重要的一位戏剧作家。

四、谁是不可战胜的人?那种在任何时候都临危不惧的人。

出自:〔古罗马〕爱比克泰德:《谈话录》

介绍: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约55~约135年),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

五、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人即使惨败,也不会名誉扫地。

出自:〔英国〕巴特勒:《休迪布拉斯》

介绍:巴特勒(Samuel Butler,1835年--1902年),十九世纪英国作家。

4. 谁有斯多葛学派的资料

自然法作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以及以此建构的学说,却肇始于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是在希腊的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及其追随者把“自然”这一要领置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心。他们所说的“自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某种和谐的秩序;不仅是事物的秩序,也是人的理性。

人的理性是自然的一部分,理性支配宇宙,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受理性的支配。理性是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使所有的人能够平等地、协调地生活在一起的支配原则。

因此,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自然地生活。自然法就是理性法。

它构成了现实法和正义的基础。斯多葛学派还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人们的地位、天赋和财富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但人人至少都有要求维护人的尊严的起码权利,正义要求法律应当认可这些权利并保护这些权利。

这种认识和观念构成了西方法律传统活力的基因。对此哲学家罗素曾评价说:斯多葛学派的伦理观、知识观、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说在西方的影响深远,“象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的学说也是斯葛学派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

英国法学家享理 梅因曾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自然法’的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 ” 。

5. 与"得人饶处且饶人"意思相近的名言有哪些

相关的名言如下:1、清 林则徐《八字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释义: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细流,有宽广的胸襟。2、汉 刘安《淮南子》: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释义:成大事者应该包容天下,用德行光照偏远之地。3、英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4、鲁迅《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释义: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5、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释义:做事不经过反复考虑,仓促而行,就容易出现差错,就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如若能学会忍让,就会少许多烦恼。

6、美 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

6. Most如何变否定

我曾在讲座中让听众将这样一个句子变成倒装:Most of people cannot resist temptation.(大部分人都不能拒绝诱惑.) 或许有答案了然于心者,因为害羞或低调而不露声色,总之,一分钟后,无人出声.给大家一点线索:考虑一下从“not”入手.但这似乎没有很大帮助,因为从中学到大学,未曾有老师教授过“not”的倒装句.那么,再给大家一点线索:“not”是一个什么词呢?否定词.对!那你一定听说过否定词倒装吧!鉴于“not”本身不引导倒装句,我们可以将它变为“hardly”,便能产生否定词倒装了.Most of people can hardly resist temptation.Hardly can most of people resist temptation.能引导倒装句的否定词还不少:“seldom”、“rarely”、“scarcely”、“neither”、“by no means”…… 希腊斯多葛学派学者Epictetus有一句名言便包括了否定词“neither”和“nor”构成倒装句:Neither should a ship rely on one small anchor,nor should life rest on a single hope.(一艘船不能只依靠一个锚,人生也不能只依靠单一的希望.)仿照他的句子,我也给学习者一点建议:Neither should English writing rely on natural order,nor should negative forms rest on “not”.英语写作不能只依靠自然语序(主语在谓语前、与倒装相对的方式),否定方式也不能只依靠“not”一词.学会使用“not”以外的否定词,能增加词汇的丰富性,同时能让大家对否定词倒装更敏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把写作中的“not”变成各式各样引导倒装的否定词,然后由这颗倒装句的种子产生一片倒装句的森林;而是,在我们需要加强语气时,我们可以适当使用.那么,如何能喜欢上“not”以外的否定词呢?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在欧洲时曾与一位比较胆小的外国女孩合租房子.这位室友的一大爱好便是敲响我的房门,然后以惊恐的语气说:“There must be someone in the kitchen.Could you please check it out?”(厨房里好像有人,你能去看看?) 一次,她在深夜1点把我从熟睡中叫醒,我从厨房回来后,她紧张地问:“Did you see anybody?”我一向的回答方式是“I did not”.但是,那天晚上,我一边沮丧于美梦中的自己坐在火锅旁,在动筷的霎那被她吵醒,一边决定想一个办法,让这样的事不再发生.所以,我改变了一下回答方式,或者,再确切一些,我改变了否定词的使用习惯:“I saw…”(我看见了……) 她发出一声尖叫,大概持续了十秒,然后,我再说:“nobody.”(没人.)运用了一个不同于“not”的否定词,至少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被她骚扰过.。

7. 托马斯·阿奎那所言,"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出自哪里

传统的自然神学是指人类理性无需(超自然)启示的帮助便可获得关于上帝和

[1]神圣秩序的知识。即对上帝的存在和本性的把握是通过自然界的作用向人类理

性显示出来的。这一定义反映出对“自然的”和“理性的”这两个词的理解具有柏拉图——斯多葛学派的传统。因此,“自然神学是对上帝之存在这个问题的理性的思索”[2]。而詹姆斯·利奇蒙德(James Richmond)在考察欧洲大陆和英语国家两股反形而上学(反理性)的思潮以后,从一种新的形而上学框架出发,指出自然神学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看法所进行的理性的构想,它透过现象领域而达到终极实在领域,达到作为经验世界之唯一解释的神圣秩序的领域,否`则经验世界便晦涩难懂,令人迷惑,面目不清。”[3]利奇蒙德这个界定是否符合自然神学的历史真实,在此不作深究。但是它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体现了经验(包括宗教体验)与理性的结合。而神学与科学对自然界这个相同对象的探究,也正是这种企图透过现象而达到终极实在的历史,尽管它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

8. 马可·奥勒留的事迹

奥勒留于121年4月26日生于罗马,在一个很有政治势力以及富有的家庭中长大。小的时候就被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岁即升为骑士阶级(Equestrian Order),七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Salii),并在这里的到各种文化中精英的教育。真正把奥列里乌斯推入政坛的是前朝皇帝哈德良,他认养安东尼为嗣子,条件是安托宁同等认养奥勒留。

奥勒留在161年3月7日继位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任期伊始就战争不断,并有多次自然灾害。163年他入侵亚美尼亚,于此同时传染疾病泛滥整个帝国,但他成功的把日尔曼人游掠部族赶出罗马领土。由于这些战争,奥列里乌斯在位时国库匮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渐拮据。妻子据说贞守不严,儿子们也都属乏能之辈。

他的名言:“不对的事不用做,不真实的话不必说。”

166年,他遣使中国汉朝,即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这是中国与罗马正式交通。马可•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公元177 年,马可·奥勒留,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 121 年 4 月 26 日是他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六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四十岁。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通常是没有朋友的,但马可·奥勒留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直到三天前他们还在一起谈论宇宙、神灵与人生的深奥哲理。罗马城外,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他深情地与朋友一一握手,就像生离死别一样。他的情绪可能感染了朋友,他们请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在书架上看到的《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多亏他的朋友,不然我们也许就读不到这册智慧的书——它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那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奥勒留却在胜利的喜讯中撤离人世。

9. 文艺复兴中解放禁欲主义对社会的有益的方面

人的合理欲望的满足,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的人具有自私性的一面,而这恰恰为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最为深刻的伦理学支撑。“个体的身位确定以一套特殊的信念和伦理为前途,并依赖于社会制度的规定,因而在在体上是社会性的,欲望在在体上(ontic)是自然性的,自然性的欲望与个体的社会性形式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和谐。传统社会依信仰式理念和伦理秩序而对个体成形拥有裁定权,并由此发展出一整套制度抑制自然性的欲望”。[3] ( pp.60-61) 尽管“欲望的个体”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诉求,但是,社会对其的抑制力更大,而且这种抑制力表现为“制度化”、“意识形态化”,这种制度和意识形态通过禁欲主义灌之于社会。

禁欲主义通常指为了达到某正道德理想或宗教境界的生活方式而极端节制个人需求的一种道德原则。禁欲主义的生成依据是:生理欲望(尤其指性欲)是罪恶的根源。最早提倡禁欲主义的是古希腊、罗马的犬儒学派。犬儒学派是希腊文Kunikoi的意译,是古希腊小苏格拉底派之一。犬儒学派的得名,来源有二:一是其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前435-约前370)在雅典的一个以“快犬”(Kunosarges)为名的运动场中讲学;一是此派中的人生活清苦,被世人讥之为“犬”。犬儒学派认为,德行就是禁欲,善的生活就是对快乐和痛苦的漠然置之,强调顺从自然、克己自制、独善其身,把为德性而为德性作为座右铭。创始人安提西尼主张自立、自足、自制,其名言是:“与其享乐,不如发疯”。这一学派中的人自命不凡,玩世不恭,对世态热嘲冷讽,对他人心存怀疑。他们中有不少人弃家出去乞讨,其中,第欧根尼(Diogenes o Ainopeus,约前404-约前323)就是由于过着动物一样的生活,因而得到了“犬”的称号。在后来西方的各国语言中,“犬儒”(如英文的cynic,德文的Zyniker,法文的cynique)都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犬儒学派对古希腊后期的伦理学派——斯多葛学派影响很大。斯多葛学派,希腊文Stoikoi(音译“斯多葛”),源出于stoa(音译“斯多亚”,意即“柱廊”)。一译“画廊派”或“斯多亚派”。创始人是塞普鲁斯的西提姆人芝诺(约前336-264)。因他的学派聚集在雅典的阿兹里阿诺斯画廊的厅堂里活动,故而得名“斯多葛学派”,意即“画廊学派”。斯多葛学派以宇宙决定论和人类自由学说为哲学基础构建其伦理学说,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的必然性,即遵从神和命运的安排去生活,克制一切情欲,为宇宙的目的。

斯多葛学派名言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原创 亦玄 /文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苏格拉底: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人生苦短,该如何度过?总是想过的值得不浪费。

人生途中,总是渴望幸福的模样,总是想像诗和远方,总是在寻找心灵的宁静。

幸福的模型有多种,幸福的道路有多条,人类的先人哲人对此多有探索,有一帮被称为哲学家的先人,把切肤之感说得实用又恰当——

当你痛不欲生时,不妨转移一会儿自己的痛点,试着去了解一下斯多哥派的哲学。它会告诉你,面对不幸,面对挫折,面对逆境,请切换关注的视角,你的信念是你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事物,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必因为那些超出掌控范围的事情而苦恼自责。当你了解了斯多葛之后,没准“逆商”会嗖嗖上升,这是提高能力和道德自由的法子。视角不同,心情自会有转变,不再痛不欲生,相反还会添加不同的思悟,这就是走进哲学的不一样。而想要进行持续的哲学训练,还可以写日记,做笔记,不断审视心灵状态。精神上学会降低对世界的预期,接纳这个真实而不完美的社会,让心灵远离痛苦,远离愤怒,远离沮丧,远离一切不幸的煎熬。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斯多葛学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当你想寻求和保持快乐时,伊壁鸠鲁主义者会乐呵呵的告诉你,快乐的秘诀很简单:学会限制自己的欲望或者学会降低自己的欲望,在简单又低欲望状态下,快乐会不请自来且会持续长久。做一个理性的及时享乐主义者,不做欲望的奴隶,万不可把享乐无限推迟,丢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教条,懂得及时乐享。

当你想为人生加持时,不妨仰视一下毕达哥拉斯,他会亲切的告诉你,老弟,赶快去背诵格言吧!那是最富有智慧的凝练,助你神思,触类旁通,拓展胸襟。没准你会把一种有意识的哲学原理变成一种自动的思维习惯,与哲学时时相伴,好运连连。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地活,当死亡到来时好好地死。

当你无比焦虑或者无比抑郁时,赫拉克利特会和蔼地对你说,宝贝,请安静!莫把土丘当大山,莫要放大你的问题和困难。小小的障碍物算个啥呀,根本没那么可怕,不是“不可承受之重”啊。他会拉着你的小手教你想像站在宇宙中,俯瞰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也许屁事没有,也许小菜一碟根本不值一闻,也许仅仅算是一个小插曲。

当你陷入一个怪圈暗窖出不来倍失落,苦恼无奈死心眼又自责时,不妨接触一下怀疑论者,他会鼓励你去打破教条主义的框架,丢弃对事物确定性的盲信不移,去除头脑中的固有念想,用批判的眼光考量问题,给心灵披上一件防御的外衣。

当你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时,怎么办呢?犬儒主义者给出的诊断书上写着,那是文明社会裹挟了你内心的自由,让你产生出的情绪和不安。开出的药方是尝试从主流价值观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去理会社会的期待和旁人的看法,自然而然地、随心随性的生活。当你的内心不被奴役,随缘自然的生活时,你会由衷地感觉到内心真正的富足,你会由内而外产生自信。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赫拉克利特: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让你决定从一个跟随者向一个领跑者转变时,普鲁塔克主义会猛烈地赞美你说,哈哈!老兄,这就对了!你是你们认识的人,你更是你们模仿的人,你的行为源自对榜样的模仿,你的行为实际上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

当你想谋求自我时,亚里士多德会善意地提醒你,仅仅强调自立,对于幸福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幸福是灵魂与美德一致的活动,人的本性中有对价值、意义、充实和超越的更高追求。你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他人产生联系,一起实现幸福的生活。

请跟随哲学家的脚步,寻觅幸福,寻求精神解脱

苏格拉底: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条条大路通幸福,幸福的模型有多种,可是幸福的基座却只有三层,由苏格拉底亲手搭建而成,成为哲学治愈心灵的基础,第一层是你要能够认知自己。第二层是你要能够改变自己。第三层是你要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勇敢地站到这个基座上就能够驾驭心灵。

你看,其实哲学很好玩,很有趣也很实用。请走近哲学,保持一种对哲学的观照与联系,让好玩有趣的哲学成为你走向幸福,获取力量的源泉。人生路上你会永远有一个内在的自身反省,客观理性,静谧丰盈,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