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的名言

时间:2022-04-09 17: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两程故里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传统的名言

1.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东汉·刘备《三国志·蜀志传》

白话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话译文: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

白话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5、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白话译文: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3.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

4.关于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一、社会的文化是历史为思维活动提供的媒介物,它必然制约着思维活动在现时代的可能性,其必然性与任何时候自然界的不变规律给思维活动造成的限制一样。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介绍:拉甫罗夫是俄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民粹主义理论家。笔名米尔托夫。1870年加入第一国际。

二、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文化应该作为一种历史上产生的媒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不变的规律来加以考虑。

出自:〔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

三、人是有历史的动物。人的文化生活是一种世代相承愈积愈厚的历史联系:谁要想参加到这个联系中去通力协作,就必须对它的发展有所了解。

出自:〔德〕文德尔班,引自《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著作选辑》

介绍:文德尔班(1848~1915),英文名Windelband,Wilhelm,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1848年 5月11日生于波茨坦,卒于1915年10月22日。

四、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介绍: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五、一种文化的每个青春期事实上就是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和市民精神的青春时期。

出自:〔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5.传统的名人名句有哪些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5、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6、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恩格斯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9、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10、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苟子》。 12、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13、疾学在于尊师。——《各氏春秋·劝学》。

14、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7、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兴》。 18、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篇》。 19、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20、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佚名 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 23、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2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25、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26、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 27、让一得百,争十失九。——马克 28、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王符《潜夫论·赞学》 2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30、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31、若要好,问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34、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3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6、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

——罗曼·罗兰 3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38、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

——雨果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4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42、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4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 4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45、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4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47、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

48、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杨雄《法言·学行》。

4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50、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5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52、师道立则善人多。

——《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5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5、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6.传承传统文化的名言 求啊

传承传统文化有爱国、持节、自强等名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7.关于“传承”的名句有哪些

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2、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

3、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

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的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象的愉悦。——余秋雨

4、我们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有的人嗤之以鼻,说那是胡扯,那是迷信。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值得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去打量一番。只要它是我们共同认可的故事,它就是力量的源泉。——罗振宇

5、秉持传统,并非故步自封,现代的技术、现代的材料、现代的环境,都要用到,但关键是如何用,用什么样的审美标准去用,不为物役。——白先勇

8.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

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

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

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

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

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

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

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

庸:功劳。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

关于传统的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言集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人选取修养道德、明义利方面的内容,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

1、老子

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过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均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卷34)

2、孔子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孔子)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

3、庄子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 让王篇》

养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庄子 逍遥游》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山木》

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庄子 秋水》

4、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

5、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e谨慎)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不苟》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行过矣。——《劝学》

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荀子 正论》)

6、韩非子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 《解老》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韩非子 《韩非子》

7、董仲舒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至廉而威。

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8、王充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9、王弼

1、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2、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贵也,信矣。

10、何晏

圣人之情,应物而不累于物也。

11、韩愈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

足乎已无待于外物之谓德。 ——(原 道)

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原 毁)

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 (送石处士序)

12、周敦颐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通书》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谓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同通书 公第37》)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13、程颢

1、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2、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异也。

3、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者。

4、惟其与万物同流,便能与天地同流。

5、理者,天下之公,不可私有也。

6、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7、“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8、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9、视民如伤,颢常愧此四字。

10、一命之仕,苟存心于爱物,与人必有所济。

11、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12、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

13、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

14、节嗜欲,定心气。

14、程颐

1、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

2、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

3、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4、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

5、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

6、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取也。

7、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8、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9、天下之治,正家为先。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

10、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

11、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12、学本是修德,有德乃有言。

13、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

14、将以治人,必先治己。

15、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朝廷百官,而至于天下,此其序也。

15、朱熹

圣人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而已。

修德之实在乎去人欲,存天理。《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37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朱子,188)

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朱熹222)

16、陆九渊

1、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2、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3、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4、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5、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公心,圣贤所以为圣贤者,不容私而已。(陆九渊《与唐司法》199页)

17、王阳明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4、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6、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

7、攻吾短者是吾师。

8、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18、李贽

1、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2、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

3、凡有聪明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4、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

5、克己者,无己也。无己可克,故曰克己。

19、黄宗義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

2、学则可以守身,可以治民,可以立教。

3、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4、利害之端,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疑间之萌,常开于堤防之所不及。

5、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利,是谓国贼。

6、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20、顾炎武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3、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无所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

21、王夫子

1、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3、质以忠信为美,德以好学为极。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5、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

22、康有为

1、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2、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3、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4、开诚心,布大度。

5、仁也以博爱为本。

6、蒙养之时,以德育为先。

23、梁启超

1、人须有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的乐趣。

2、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3、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之不可缺之具也。

4、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兴。国人尽是旁观者,国虽大必亡。

5、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

6、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24、孙中山

1、天下为公。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4、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5、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25、鲁迅

1、我们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6、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