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10 02:1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塔克拉玛干的一粒 | 评论: 次 | 点击:

因材施教名人名言

1. 因材施教的名言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物种起源》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古庙敲钟录》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论小学教学》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儿童科学丛书》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稻草人》

6、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新爱洛伊丝》

7、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8、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

9、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数学的发现》

1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扩展资料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2. “因材施教”的名言有哪些

“因材施教”的名言分别有: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 赞科夫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96337谋自由。

—— 陶行知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因材施教”的知识延展: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近义词:对症下药反义词:一视同仁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例子: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因材施教。”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导他们。

子路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而对冉有说可以立即照做。学生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谦让应鼓励,子路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

造句:(1)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一条教学原则。(2)蒋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不但讲得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有哪些有关“因材施教”的名人故事,或提供可以论证“因材施教”的

1、《郑渊洁对他‎儿子的教育‎》,他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要说得是在‎这个平庸的‎社会,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培养是‎有空间的2、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不仅致力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

就是遇有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那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那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

总之,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便了。”3、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

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刚开始,他并不好好读书,有一次的考试中还考了个倒数第一名。

他的班主任陈玉峰发现其实苏步青并不笨,只是贪玩,就找他谈心。陈老师的一番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

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

大学三年级时,他写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报上。当时,在这刊物上发表的学生论文,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后来,他所写的41篇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国际数学界把他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苏步青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国内条件很差,抗战时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日寇,东迁西迁,可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苏步青从没放松过对数学的研究。

他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在我国造船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外形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4、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说起这两幅藏画,里面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

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好寻根究底,不找到答案不肯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

没想到这只狗不是别人家的,而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十分宠爱的狗。对这事,校长甚为恼火,感到太不像话,如不严加惩罚以后还不知会干些什么出格的事。

但是,到底如何进行处罚,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得失,校长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办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他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接受处罚,并决心改正错误。

于是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画好两幅图,校长看后很满意,认为图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很诚恳,杀狗之事便这样了结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即使麦克劳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给了他一次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

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家,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医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两人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5、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左思幼小时,父亲一心使他成为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他父亲失望;父亲又让改学鼓琴,结果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支象样的曲子而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后来,父亲发现了他的特点,他不善交际,记忆力好,爱好读背诗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

据此,父亲认真善待他的这种兴趣和爱好,让他改学诗词歌赋。结果,果然一举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扩展资料 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

4. 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达尔文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学习 永远不晚。

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5. 陶行知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

劳即谦。乱即理。

债即还。病即医。

过即改。善即喜。

行即思。倦即息。

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

6. 陶行知的名人名言有哪些.要有10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教师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到农民中间去体验生活,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同甘共苦. ※……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 ※把小孩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之培养.(一)需要充分的营养;(二)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三)需要因材施教;(四)需要民主……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为公,文化为公;需要宽容和了解,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因材施教名人名言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一】四问孝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论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二】孔子为什么给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孟懿子问孝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问孝的时候,正掌管鲁国的政事。孟懿子表面上尊孔子为师, 向孔子问孝,实际上他们是君臣关系,所以孔子不愿多说,就回答了两个字“无违”。其实他的内心的真是想法通过给樊迟之问表达出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因为当时鲁国当政者祭祀自己的祖先时,用国家祭祀先祖的歌作为祭祀礼乐,孔子认为这是孰不可忍的。

所以,孔子讲的第一种“孝”就是“无违”,也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孟武伯问孝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与父亲不一样,他问孝的时候,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对孟武伯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一定要担心父母生病,如果父母生病了,要衣不解带的服侍父母。

其实这句话,樊登解读是还有两种解释,一个孝顺是,只有父母生病了,你才需要担心,其他的事情都不要担心;另一个是,要做到真正的孝,就要你要让父母知道,除了健康,其他事情无须父母担心。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子游问孝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学生,是小孔子四五十岁的一个平民学生,所以他向孔子问孝的时候,孔子就说的特别直白,在今天的孝就是能养,一个人养一条狗、养一匹马,也能做到如此,如果你赡养父母没有尊敬的态度,这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当时的孔子已经垂暮之年,他知道一个垂暮之年的人的感受,所以就这样回答了子夏。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子夏问孝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的时候,孔子说“色难”,就是说对待老人,要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的。老人要做什么事,子女就会说,你别去做,我们去做,好吃好喝的给老人。孔子这里说的其实也有“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的意思,就是缺少敬意的孝也不是称之为孝,要和颜悦色。

【三】因材施教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孔子

《现代汉语词典》里“孝”字的第一个解释就是“孝顺”。而孔子对四个不同的人在问“孝”时,对孝的定义不一样,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从一个“孝”字,看出了孔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我曾为人之师,也知道“因材施教”,天天跟着专家喊着要“因材施教”。今天重读《论语》从孔子对“孝”的解释,真是感觉自己愧对自己的职业,愧对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

希望我们还在教育岗位上的教育者一定要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材施教”之法,让每一个孩子竭其能,尽其才。

【四】结语

《论语》是一部格言录,其中记载499段文字,每段文字都蕴含着哲理。认真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完成自己人生的修行。

一个问题四个答案,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