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智力的名言

时间:2022-04-10 04: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海夜航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非智力的名言

1.关于分清是非的名言

1、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王安石

2、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3、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顾宪成

4、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史典

5、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陈恭尹

6、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王小波

7、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王小波

8、智慧首先教人们辨别是非。——玉外纳

9、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张九龄

10、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冯梦龙

1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12、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宋振庭

13、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14、目前之耳且可涂,身后之是非难罔。——张廷玉

15、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王小波

2.有关明辨是非的名人名言有什么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了明了,一迷万惑。——(宋)普济 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

——(北齐)刘昼 明鉴照形,美恶毕见。——《新唐书》 知人知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明通鉴》 事传三人,辄失其事。

——(清)林伯桐 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宋史》 非亲身实验证明者,不可轻信。

——蔡元培 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晋书〉 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

——陶行知 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晋书〉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鲁迅 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篇〉 勇于断者,不随其似;明于分者,不混其施。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汉)桓宽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汉)刘安 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吕氏春秋》 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

——(明)吕坤 恶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颠倒。——(清)魏源 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

——(明)薛瑄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 难莫大于辨邪正。

——《宋史》 无是非之,非人也。——《孟子》 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人。

——(明)冯梦龙 见日月不为明白,闻雷霆不为聪耳。——《孙子·形篇》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孙子·说符》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蔡锷 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汉)刘安 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清)魏源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清)陈宏谋 目锐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梁)刘勰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宋)陆九渊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六韬·文韬·大礼》 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宋)欧阳修 知莫难于知人。

——《孙子家语·弟子行》 处明然后能明人。——(宋)陆九渊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玩病。

——《汉书》 多见为常,少见为怪。——(清)徐增 听言之道,徐审为先。

——(明)吕坤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东坡 言成事者,以功著而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而难昭 。

——《后汉书》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 听误多害,听妄多败。

——(唐)皮日体 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清)张伯行 断,失于太速;察,伤于太精。

——《新唐书》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汉书》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必有正论。

——郁达夫 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明)冯梦龙 我们要的是明察的鉴赏,不是盲目的崇拜。

——闻一多 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全唐诗外编》 善观人者,观其所言而已矣。

——(清)章学诚 君子不以形迹疑人,亦不以言语信人。——(清)申居诚 善观人者观已,善观已者观心。

——(明)祝允明 伯乐不可欺以马,君子不可欺以人。——《太平御览·兽部八·马四》 谓我不信而庚我者,戏我也;谓我信而庚我者,愚我也。

——(明)徐祯稷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明)吴承恩。

3.与“明辨是非”有关的名言警句

与“明辨是非”有关的名言警句:

1.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王充

2.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王安石

3.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顾宪成

4.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 --王小波

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6.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王小波

7.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 -- 宋振庭

8.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张九龄

9.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许浑

10.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冯梦龙

1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庄子

12.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冯梦龙

13.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于谦

1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

15.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 --王小波

4.关于学习的智力名言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引自《理想。情操。

精神生活》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 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道酬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

5.关于智慧与愚蠢的名人名言

智慧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 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 况

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王 充

泰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姚 鼐

学问是不容易得到的,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取得。 -----加里宁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 根

智慧

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薄迦丘

智慧是经验之女。

——达·芬奇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

——纪伯伦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爱默生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考留达克

知识反不如机智来得重要。

——L·A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深思。

——斯宾诺莎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希腊谚语

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贝多芬

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阿布尔·法拉治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教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 果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

——约尔旦

精神象乳汁一样是可以养育的,智慧便是一只乳房。

——雨 果

缺乏智慧的幻想会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愚蠢的: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管子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叔本华

●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执迷不悟。

——西塞罗

●不要同愚人去商量,他只知道根据他自己的好恶来发表意见。

——乔叟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了自己的愚笨。

——莎士比亚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莎士比亚

●有学问的傻瓜,要远比无知的傻瓜还要愚蠢。

——伏尔泰

●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钦佩他。

——萧伯纳

●绝望是愚人的结论。

——迪斯雷利

●愚者之所以成为愚者,在于固守己见而兴奋莫名。

——蒙田

●越是愚笨的人越相信自己能骗过聪明人。

——沃夫拿格

●蠢人总是提出千百年前的聪明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

——歌德

●聪明人推出新思想,愚昧人将它广为传播。

——海涅

●和白痴生气是冒着使我们自己也会变成白痴的危险。

——福楼拜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

6.关于智慧的名言名句有什么

名言警句: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 培根

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 普劳图斯

人类的全部历史都告诫有智慧的人,不要笃信时运,而应坚信思想。 —— 爱献生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莎士比亚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 夸美绍斯集

即使在最聪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欢对于人来说,本能有时也许是更为理想的向导。 —— 乔·李洛

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辅助品,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对于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对于心地不是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就会使他们变得更坏。 —— 洛克

关于智慧的小故事:

1

画像

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独眼缺手断脚,却很爱面子。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

留给后代子孙瞻仰。于是请来全国最好的画家。这个一流的画家将国王画得很逼真,

栩栩如生,很传神。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

我这么一副残缺像,怎么传得

下去!

于是就把这位画家给宰了。

他们又请来第二位画家。第二位因有前车之鉴,不敢据实作画,就把国王画得圆

满无缺。把缺的手补上去,把断的腿补上去,国王看了之后更难过,说:

这个不是我,你在讽刺我。”

又把他给宰了。第三位画家怎么办呢?写实派的给宰了,完美派的也给宰了。想了很久,急中生智,画了一幅国王单腿跪下闭住一只眼瞄准射击的肖像画。把国王的缺点全部掩盖,结果国王大大的奖赏了他。

[成功解读]光有技巧,没有智慧是不行的。就像给国王画像一样,你画得在栩栩如生,你画得再完美无缺,也不如画得恰到好处有效。

2用阳光烧敌船希腊有位著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许多创造发明,大家都很尊敬他。这天,罗马侵略者乘着一艘战船,又来攻城了。青壮年们不在,城里只有老人、妇人和孩子。大家都吓坏了,都来找阿基米德,要他想办法把敌人赶跑。

阿基米德走上城墙,他看见罗马战船越来越近,船上的风帆不久前刚上过油。阿基米德抬头望天,阳光很烈,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他灵机一动,高兴地说:“有办法啦!放火烧船!”

于是,他指挥大家一起行动,叫大家每人拿一面镜子对准战船。千万面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到一个点——敌船的风帆上,使这个点温度迅速升高,上过油的风帆很容易就起火燃烧了。敌人防不胜防,只好纷纷跳水逃命。

[成功解读]用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点上,就可以烧掉一艘船,这是常规思维无法想到的。有智慧的人,总以别人无法想像到的智慧,去做好别人更加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智者和常人的区别

3小鸟的生死

从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顶上,住着一位年老的智者。至于他有多么的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智慧,没有一个人知道。人们只是盛传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有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并不以此为然。他甚至认为可以愚弄这位智者,于是就抓来了一只小鸟去找他。小男孩把小鸟抓在手心,一脸诡笑地问老人:“都说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那么请您告诉我,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老人想了想,他完全明白这个孩子的意图,便毫不迟疑地说:“孩子啊,如果我说 这鸟是活的,你就会马上捏死它。如果我说它是死的呢,你就会放手让它飞走。你看,孩子,这只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成功解读]智者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握在手里的小鸟一样,成败与哀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7.关于情商的名言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大仲马【法】 眼中只有瑕疵的人无法发现其他的东西。 ——托马斯·富勒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复如此。

——斯宾塞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安东·契诃夫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奥·斯韦特·马顿【美】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蒲柏 穷人和富人之间不同的是对待事情的心态.。

——王路 有两个人从铁窗朝上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泥泞,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萨克雷【英】 改变态度,便能改变生活。 用热爱的态度去做每件事,你会获得你所能得到的最大的财富. ——王绍男【中】 假如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而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

——弗希德【德】 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高尔基【前苏联】 生活中不缺少美丽的风景,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自信不是口号,而是积极热情的行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不要害怕生活,坚信生活的确值得去生活,那么你的信念就会有助于创造这个事实。

生命中的一切事情,全靠我们自己的勇气,全靠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全靠我们对自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大仲马【法】 幻想出来的痛苦一样可以伤人——海涅【德】。

关于非智力的名言

一组经典的古代哲理名言告诉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原文】

不知理义①,生②于不学。

【出处】

《吕氏春秋·劝学》。

【注释】

①理义:事理。②生:原因。

【译文】

人不明白事理的原因在于不学习。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阐明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如果不学习,对事物就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就无法辨别是非美丑,分清真假善恶;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势必处处受挫,四处碰壁;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自然界面前,只能显得束手无策。

2【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

《礼记·学记》。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

【赏析与启迪】

玉石不加工,就是顽石一块,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人不学习知识,便会愚昧无知,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材。当然,学习的作用不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能给人智慧,使人高尚。

3【原文】

知之为知①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出处】

《论语·为政》。

【注释】

①知:知道。②知:智慧。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赏析与启迪】

虚荣心是求知路上的拦路虎。生活中往往有这类人,总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或学问,却又不愿勤奋学习,反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实事求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个人只有勇于承认不足,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勤勉好学,努力去弥补自己知识上的贫乏。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骄傲都是不足取的。

4【原文】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出处】

《二程遗书》。

【译文】

有德之人学习时一定能做到天天求新。能做到天天求新,就能天天进步。如果不能天天求新,必然天天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

【赏析与启迪】

宇宙在不断演化,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前进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同样要求不断求新。

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努力提高和完善个人修养和知识水平。如果做每件事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自己就不能进步,社会也难以发展。

求学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在知识面前,一旦有了满足感,就会慵懒而不思进取,退化落后就不可避免;反之,勤学不懈怠的人,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日积月累,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每天学一点东西,不断积累知识,才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获得成功。生活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型的时代,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就不能与时俱进,更谈不上开拓创新。社会在高速发展,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不掌握真才实学,又如何成为有用之材?

5【原文】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

《墨子·修身》。

【译文】

读书人要有渊博的知识,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

【赏析与启迪】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待学习,光知道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倡学以致用的原则,尽可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关键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传承与运用知识。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

例如,你们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查找思想认识和行为养成方面的不足,努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接受文化教育时,要懂得活学活用,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巩固知识;接受劳动技能教育时,更需要多用脑,多动手,勤学苦练,才能掌握一技之长。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是最好的实验室。

6【原文】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出处】

《论衡·效力》,作者王充,东汉哲学家。

【译文】

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

【赏析与启迪】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大而无形的,远古蛮荒到现代文明的演变,就是人类用知识改造自然的结果。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知识的发展史。

知识能创造财富,创造奇迹。从“嫦娥奔月”到宇航员登月,从古道驿站到网络通信,从“大禹治水”到三峡截流……无一不是知识力量的体现。昔日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如今已进入平常百姓之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多企业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强的竞争力,这就是知识力量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告别无知,摆脱愚昧,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强身健体固然重要,知识的积累同样意义深远,两者犹如人生的两条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原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出处】

《三保太监西洋记》,小说,作者罗懋登。三保太监即郑和,明代宦官,云南昆阳州人,航海家。

【译文】

时间比金子更加珍贵,同等数量的金子买不来相同的时光。

【赏析与启迪】

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世上有许多远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金钱可以买到笑声,却买不到快乐;金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奉承,却买不到真诚;金钱可以买到美容品,但买不到逝去的青春。

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都应当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尽力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碌碌无为、挥霍光阴的人,背弃了生命承载的意义,更谈不上责任感和上进心了。

敬畏生命,珍惜光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那么,虚度光阴的人,也就等同于在自伤自残了。人生短短不过百年,时光一去不复返。如果青春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将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娱乐和游戏上,还不如多积累一点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吧,机会,永远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8【原文】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出处】

《说苑·建本》。

【译文】

人们都知道用食物去解决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驱除愚昧。

【赏析与启迪】

肚子饿了要吃食物,这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方式,而要填补头脑中的空白和精神上的空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用知识来驱除愚昧、启迪心智。

知识的力量能让愚钝的人变得聪明,让胆小的人变得坚毅果敢,让弱小的人变得强大,让失败的人走向成功。知识不分贵贱,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只要你愿意学,你就能拥有它。

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人生前程的,往往要凭借后天的勤奋学习。

一个人,不管他的天赋有多好,生存环境有多舒适,都面临着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任务。因此,青少年学生要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一切见识与本领,都来自于学习。学习得越多,离愚昧越远,距文明越近。

9【原文】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①。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禽犊:古代用做馈赠的礼品,此处指名利。

【译文】

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身品德更完美高尚;小人学习是为了谋取名利。

【赏析与启迪】

荀子这段话阐明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培养品德修养,使自己的人格更高尚、更完美。如果把学习的目标局限于追名逐利上,那就背离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了。

对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对人生的态度,在学习中的表现决定了人生中的表现。如果人们树立了学习就是“美其身”的观念,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得更快,人生就会更加快乐,人的价值就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对于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来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谋生的技能,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

10【原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处】

《杂诗十二首》,作者陶渊明,晋朝田园诗人。

【译文】

青壮年时期过去了就不会重来,正如一天内不可能有两个早晨一样。所以人应当随时勉励自己,有所作为,因为岁月是不会等待人的啊!

【赏析与启迪】

这是陶渊明的一首自勉诗。诗人在感叹时光短暂易逝的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趁年轻时勤奋学习。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停止,不会逆转,不可储存,不能再生,更不能复制,属一次性的“消耗品”。做人应当勤奋进取,切莫荒废时光。

处在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犹如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可塑性大,正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最佳时期。人在这个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人生最基本的营养元素,是未来人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的不断学习,永远是使人充实和进步的阶梯。

11【原文】

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②也不改其乐。

【出处】

《论语·雍也》。

【注释】

①箪:古时盛饭用的圆竹器。②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译文】

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始终没有改变他学习的乐趣。

【赏析与启迪】

本句是成语“陋巷箪瓢”的出处。孔子在赞扬颜回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的同时,阐明了学习的态度首先在于爱学、乐学。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依然不改志向、勤奋好学的精神,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人生在世,应该有一种进取精神。为了实现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初衷不改,自得其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知识分子,经常过着清贫的生活,住着简陋的房屋,穿着粗布的衣质,而志气高昂,奋发向上,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传统。

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相比,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环境显然优越得多。我们应当珍惜这些有利条件,克服消极懒惰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将来开创人生积极做好准备。

12【原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处】

《论语·述而》。

【注释】

①从:学习。

【译文】

走在一起的三个人中,一定有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选择别人优点去学习,借鉴别人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赏析与启迪】

孔子这句话,指出了两种学习方法: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这种“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自己不断提高;二是“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到别人缺点就引以为戒,检视自己,这是自我反省和完善的学习方法。

在与人相处时,既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也要从别人的缺点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向学问好的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向掌握某一技术特长的人学习,可以提高技能;向品行端正的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

用别人的缺点错误来检视自身的言行,并得到警醒,同样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3【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②之者。

【出处】

《论语·雍也》。

【注释】

①好:爱好。②乐:乐意,喜欢。

【译文】

懂得读书学习的人,不如爱好读书学习的人;爱好读书学习的人,又不如把读书学习当做快乐的人。

【赏析与启迪】

孔子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爱好学习、乐于学习是前提和关键。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不仅需要学习,还要学得好,学得快,学得精。学习中的辛酸苦辣使我们的感情丰富,学习中的成功使我们增长自信。所以说,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人是幸福的。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而稳定的兴趣则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或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最终取得成就。当然,也要防止兴趣太广,什么都喜欢而又什么都不专注的现象。建议青少年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艺术课和健身项目,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14【原文】

学不可以已①。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已:停止。

【译文】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赏析与启迪】

荀子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恒心和毅力,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保证。如果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对待学习,或者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知识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环节中断后,后面的环节自然无法延续。即使回头再去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造成学习停滞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原因是,有的人通过学习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另一种原因是,有的人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产生了挫败感,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学习了。

无论是取得成绩还是遇到困难,都不能动摇学习的信念,更不能不求上进、放弃学习。抱定持之以恒的求学态度,知识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你们未来的人生一定有所帮助。

15【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

【出处】

《进学解》,作者韩愈。

【译文】

学业因勤奋而精良进步,以玩乐而荒废退化。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勤奋刻苦的品质。若长期沉迷于嬉闹、玩乐之中,不免玩物丧志,使自己一生庸碌无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与勤奋密不可分。

由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有的青少年学生把接受教育当成压力和负担,学习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甚至热衷于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近年来,少数青少年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了学业荒废、健康受损的不良后果。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戒除网瘾,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青少年学生能充分认清学习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外部世界的诱惑就会自动消解了。

16【原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

《七绝》,作者朱熹。

【译文】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学习,等到年老的时候,学习起来就相对困难了。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寸时光,不能轻易浪费。

【赏析与启迪】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世界上有许多聪明机警的人,为什么有成就的却寥寥无几?虽然原因有多方面,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年轻时不愿勤奋刻苦,虚度光阴,最终一事无成。

人生短暂,青春易老。年轻人应当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学习本领,切莫让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流逝。如果等到年纪大了再去学习,那时候精力衰退,记忆力下降,学习起来就困难多了。

曾听得有同学这样表白:“我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这话不假。但要善于把自己的“资本”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年华。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走入社会后,连自食其力都困难,还奢谈什么成功?那些美好的梦想,注定是美丽而易碎的肥皂泡。

17【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出处】

《论语·为政》。

【注释】

①罔:通“惘”,即迷惑。②殆:疑惑难解。

【译文】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对事情就会疑惑而不能确定。

【赏析与启迪】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掌握它的主旨要领,领悟它的精神实质,才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收益。光知道读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不能学以致用,反而会陷入迷惘;只会空想而不注重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物的客观规律。只有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学习的目的。

只有会思考,才会有智慧,智慧只属于会思考的人。爱因斯坦说得好:“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水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需要你自己去品尝;人生许多宝贵的答案,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一个人从吸收知识到传承与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思与用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并最终用于实践之中。一个普通人由平庸变得伟大,奥妙在于他在别人尚没有觉察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视角,改变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且实事求是地采取了行动而已。

学思结合起来,积极地开动脑筋,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8【原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

《礼记·学记》。

【译文】

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

【赏析与启迪】

古人传授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多,通过与人交流来拓展视野、增广见闻,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善于与人交流,只知闷头读书,便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其知识面也必然狭窄。

与人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借鉴和提高的过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它人为地限制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利于自身进步提高。现代人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在同一个校园环境,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必要。古人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也许你的短处正是别人的长处。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就能“取长补短。”有效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双方得以共同进步,又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19【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树木,水能够贯穿坚石。

【赏析与启迪】

绳子本是纤细之物,却能将粗大的树木锯断;水本是柔软的物质,却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这本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事实。古人透过事物变化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样需要“绳锯”、“水滴”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一个人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有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同学们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从客观上来说,要抵御外部世界的种种诱惑;从主观方面来说,同学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往往不够坚定,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排除杂念,克服困难,潜心学习,勤奋刻苦,一定会水滴石穿。

20【原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

《论语·为政》。

【译文】

复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赏析与启迪】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治学之方的重要论断之一,是历久弥新的宝贵学习经验。

本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温故”,即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如果一个人不巩固学过的旧知识,就会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扔一个,最终白忙活一场。

二是“知新”,即从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学无止境,如果只满足于自己先前所拥有的知识,而不用心去发现新的知识,那他的知识面必然狭窄,无法使自己得以进步和提高。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一定要注重复习功课,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探求方法,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存储到你的脑海中。像这样每天积累一些知识,天长日久,就会有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要善于从先前学过的知识中体验新的感受,寻求新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求。旺盛的求知欲,就是你在知识海洋里畅游不竭的动力。

21【原文】

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②而近思③。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笃志:专心一意。②切问:恳切求教。③近思:联系自身和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

广泛、专心致志地学习,遇到不清楚的事情恳切地向别人求教,多考虑身边的现实问题。

【赏析与启迪】

志、学、问、思是学习的四个要领,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虽然知识的领域广泛,门类众多,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偏重于学习一门知识,则难免陷入狭隘片面的误区,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广泛地涉猎一些有益的知识,既能够拓宽视野,又能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补充。专心致志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三心二意是无法真正获得知识的。虚心好问是学习的正确态度,有疑不问、不懂装懂的学习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捷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客观地说,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文化、技能教育,和现实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课堂教育之外,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识和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选择课外学习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倾向,充分考虑自身实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受益终身。

22【原文】

锲①而不舍②,金石可镂③。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锲:用刀子刻。②舍:停止。③镂:雕刻。

【译文】

刻一件东西如果不放弃,就连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出花纹来。

【赏析与启迪】

学习贵在恒心、毅力和坚持,如果半途而废,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即使是再高深的知识也可学会。只有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个记者采访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为什么你在事业上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和阻力,却从不放弃呢?”

企业家答道:“你观察过一个正在凿石头的石匠吗?他在石块的同一位置上恐怕已敲过了一百次,却毫无动静,但就在那第一百零一次的时候,石块突然开裂,并不是这第一百零一次使石头开裂,而是先前敲的那一百下。”

大凡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要比失败的人多一分坚持,就是这最后的忍耐与坚持,决定了他的成就。就像一场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正是输赢的关键。

青少年学生必须懂得,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最怕半途而废。在求学的道路上,哪怕你已经走了九十九步,还差一步之遥也是失败。志存高远,不断磨炼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激励自我,鞭策自我。做到这些的话,你就可以成为明天的强者,戴上成功的桂冠。

23【原文】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出处】

《说苑·谈丛》。

【译文】

认真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君子认为这不是没有面子的事情。

【赏析与启迪】

学与问,就是指善于向别人学习和请教。好学好问,是求知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不以向别人学习和请教为羞耻呢?因为在古时严格讲究身份等级的社会里,知识的多寡是代表身份高低的一种标志。因此,社会地位高的人要向社会地位低的人学习求教,就常常会遭到一些人的嘲笑,变成丢面子的事情。勤学好问,不但是一种求知的态度,而且需要一定的勇气。

学与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求教,既能答疑解惑,又能发现自身不足,使自己得以不断进步。

人应当自信,但不可自负;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

受虚荣心的影响,有的人知识不多,却极为自负,仿佛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古今中外无所不晓,既好为人师,又不懂装懂;有的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主动向别人请教,怕“丢面子”,干脆不求甚解,敷衍了事。这两种虚假轻浮的求知态度,人为地阻断了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人止步不前。

24【原文】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①。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注释】

①见:通“现”。理解,明白。

【译文】

读书的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赏析与启迪】

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有多读、多看、勤思考,才能有所进步。

知识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钻研、反复琢磨的结果。再难懂的书,再深奥的道理,只有多读、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奏。”即使是同一本书,前后阅读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做到多看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进而准确地理解书中内容。

唐代诗圣杜甫曾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说明了“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克服懒惰思想和畏难情绪。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科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不及消遣类的书籍那么吸引人。但正是这类书籍,才能真正增长知识和技能,是你们将来步入社会后建功立业的利器。

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除了耗费时间和精力,无法取得学习的实效。学习知识的不二法门,就是勤学苦读。

25【原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①。

【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作者陆游。

【注释】

①躬行:亲自实践。

【译文】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浅显不足,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非亲身实践不可。

【赏析与启迪】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传承与运用,在于指导生活。学习知识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使学识再渊博,也只是知识的奴隶。况且,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补充和完善。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少年时就熟读兵书,军事理论知识十分丰富,实战经验却十分有限。孝成王在位时,赵国和秦国在长平交战,任赵括为元帅。赵括自恃精通兵法,根本不结合双方兵力、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夸夸其谈,盲目指挥,最终损兵四十五万,自己也被秦军所杀。这就是“纸上谈兵”的出处。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只学不用,光说不练,那么再好的理论知识也不会有实际价值。

有的同学平时讲起书面理论来头头是道,公式、定义倒背如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致使学习与生活脱了节。这同样属于“纸上谈兵”,很难收到学习的实质效果。所以,青少年学生必须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努力从实践中检验和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的转变。

26【原文】

博学而不自反①,必有邪②。

【出处】

《管子·戒》。

【注释】

①自反:自我反省。②邪:邪恶,不正当。

【译文】

人如果不善于反省自己的作为,即使知识再渊博,也会干出不正当的事情。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学问再好、本事再大,如果不善于自我反省,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不会有自我提升的愿望。

人之所以会做错事、走错路,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强。一个常常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让理智战胜邪念,还可以及时知晓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

自我反省对任何人都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它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虽然博学多才,但由于不愿自我反省,不懂得约束自我,反而犯下了比常人更大的错误,给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反省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好方法。通过反省,可以看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及时弥补和改进;通过反省,可以洞察心灵的污垢,让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通过反省,可以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摒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7【原文】

博学①之,审问②之,慎思③之,明辨④之,笃行⑤之。

【出处】

《礼记·中庸》。

【注释】

①博学:广泛地学习。②审问:详细地问,指深入探究学问。③慎思:谨慎地思考。④明辨:明确地分辨。⑤笃行:切实履行。

【译文】

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深入地探究学问,认真思考,明辨是非,切实履行。

【赏析与启迪】

学习应当做到五到:即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最终取得学习的实质效果。

一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就要意志坚定,不畏困难,并付诸行动。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与运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除学校进行的课堂教育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多涉猎一些有用的知识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业素养。不仅要锻炼自己的智商,还要培养自己的情商,懂得做人的艺术,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应深入了解,反复思考,切忌不懂装懂。网络及课外读物上可能含有不健康的信息,不能良莠不辨,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一些精神垃圾要坚决抵制。

28【原文】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①,又不可自大②。

【出处】

《日知录·自视欿然》。

【注释】

①自小:自卑。②自大:骄傲。

【译文】

人在学知识的时候,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大。

【赏析与启迪】

鲁迅先生曾鼓励年青人切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过分看轻自己,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求知上进的步伐;骄傲自满,狂妄自负,则会使人在自我陶醉中丧失求知的热情和动力。

人在求知的过程中,应当自信但不可自负。知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只要你勤奋好学,知识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在知识面前,谁也不能骄傲自满,就算你自认为学识渊博,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何况,就目前而言,人类对自然领域的所知不及万一,即使穷尽一生,所能学到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有的学生来自偏僻的乡村,物质条件逊于其他学生;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参与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活动;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天伦之乐;有的学生遇到过挫折和打击,心理留下了阴影;有的学生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平时比较孤单……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他们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的信心不足。而与之情况相反的另一类学生,则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认为自己条件比别人优越,知识比别人丰富,不需要再花时间充实自己,懒惰厌学现象较为突出。

自卑和自满,是两种极端,显然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前者过分强调客观,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使自己无法得以提高进步。

29【原文】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①也。

【出处】

《默觚·治篇五》,作者魏源,清代文学家,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注释】

①箨:竹笋上的皮。

【译文】

学习古人留下的知识,好比吃竹笋必须除掉笋子外面的笋皮一样。

【赏析与启迪】

无论多么好的书,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与时代政治、社会需求、人文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如果不结合实际,照搬前人的那一套,不仅不合时宜,还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对前人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借鉴时,一定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灵活传承与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由于成书时间、社会制度的不同,一些传统文化著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了解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汲取其中的精髓而舍弃不健康、不合时宜的糟粕。通过这种“食笋去箨”的学习方法,从伟大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资源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30【原文】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①而不竭。

【出处】

《周易外传》,作者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此书是论述《周易》来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注释】

①引:传承与运用。

【译文】

才智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日益增长,思维只有在传承与运用中才不会枯竭。

【赏析与启迪】

才能与智慧要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够得到巩固与提高;思维只有不停运转才会敏捷,思路才会越来越广。

王夫之从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非常吻合。据有关资料表明,人类大脑的利用率仅有5%,这就意味着还有95%的开发潜能。因此,人只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思维能力就会日益增强,掌握的知识也会日趋丰富。

青少年学生在校园里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掌握了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但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材”还十分遥远。一个人掌握知识、拥有学问并不困难,难的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发挥专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岂不是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

人脑这台“机器”,若长时间不运用,其思维功能就会渐渐衰退,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懒得动脑的结果,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匮乏,还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

31【原文】

他山①之石,可以攻②玉。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

①他山:别处的山,借指其他地方或其他人。②攻:磨砺。

【译文】

别的地方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砺自己的玉石。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任何人都有长处和优点,同样,也有缺点和不足。当我们发现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时,要谦虚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所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应当具有谦虚包容的胸襟,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1【原文】

天将降①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②其身,行拂③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④益其所不能。

【出处】

《孟子·告子下》。

【注释】

①降:降临,给予。②空乏:使穷困、缺乏。③拂:违背。④曾:同“增”。

【译文】

上天准备将重要的任务交给某人,必定要先磨炼他的意志,锻炼他的体魄,使他经受物质生活的匮乏和身体饥饿的考验,让他的事业总不顺心如意,通过这些来启迪他的心智,磨炼他的性格,不断增强他的素质和才能。

【赏析与启迪】

孟子的这段经典名言,一直激励着无数意志坚强的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顽强拼搏。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定要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炼,这种磨炼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但对于有志者来说,这些磨难最终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纵观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历经了各种挫折与苦难之后,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青少年来说,经历挫折和磨难未尝不是件好事,它不仅可以激励你自尊自爱,还可以培养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要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把困难挫折转化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强劲动力。这既是读书求知的需要,也是你们将来成年后,立足于社会的需要。

2【原文】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出处】

《孟子·离娄上》。

【译文】

对自己作践自己的人,不值得和他深谈;对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共谋事业。

【赏析与启迪】

孟子在对自暴自弃的人充满蔑视的同时,又诚恳地告诫人们:自己作践自己,使人意志薄弱、丧失斗志;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逃避现实、畏惧困难,不可能有所作为。

在困难面前,悲观消极或者怨天尤人都是懦夫的表现,既不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会受到别人的鄙视厌恶。只有敢于正视困难并努力克服困难的人,才是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最终才能获得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

自尊自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获得事业成功、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和爱惜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又怎么可能向别人表达善意的举动呢?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平时多与家人、老师和同学沟通,及时排除不良情绪,加强自我调适心理的能力,从而避免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

3【原文】

志不立,如无舵①之舟,无衔②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出处】

《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作者王阳明,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巨大。著有《传习录》和《大学问》。

【注释】

①舵:船上控制方向的装置或设置,此处指舵手。②衔:马嚼子,连在缰绳上控制马匹行进的物器。

【译文】

人不确立志向,就像是没有舵手的船,或像是没有缰绳的马,飘荡奔跑,最终都不知道去哪里!

【赏析与启迪】

有志者,百事可成;无志者,万事俱废。

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志向或追求,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只会在江河上随波逐流、漂泊不定;或者像一匹没有缰绳控制的野马,即便是整天不停地奔跑,也只是漫无目的地白忙活一场。

可见,明确的志向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志向的人,他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是清晰的,他的心中永远涌动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志向的人,他的人生是盲目和暗淡的,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人生,毫无任何价值和意义。

志向,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是确立人生方向的坐标。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树立人生的志向和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志向,就不会迷茫困惑,更不会悲观沉沦,因为你们每一个坚实的脚印,最终都会连成通往成功的坦途。

4【原文】

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

【出处】

《论语·宪问》。

【注释】

①尤:责怪,归罪。②下学而上达:向下学习人事,向上通达天命(命运)。

【译文】

不怨恨上天,不埋怨别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赏析与启迪】

当一个人陷入生活或事业上的困境时,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责怪他人。顺境由自己来创造,逆境也由自己来扭转,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进取心。

人的命运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积极努力、不怕困难挫折,就一定能改变现状,拥有美好的未来。

有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老师,责怪同学,把责任推给别人,却不肯主动查找自身的原因。这样做的后果,既不利于自身纠错改过,也影响了周边环境的和谐,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不怨天,不尤人,是一个人充满自信、敢于担当的表现。只有正视现实,经常查找和剖析自己的不足,并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趋于理性,成为知书识礼的好学生。

5【原文】

懈①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

【出处】

《二程遗书·卷六》。

【注释】

①懈:松懈,懈怠,沮丧。

【译文】

懈怠的意念和情绪只要一经产生,便近似于自暴自弃了。

【赏析与启迪】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浪费生命的行为是最愚蠢的行为。

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做人应当珍惜光阴,勤奋进取,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福利。那些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生命也是对社会和家庭极不负责的行为。

古圣先贤历来劝诫人们要居安思危,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哪怕困难再大,阻碍再多,也绝不能产生丝毫的松懈与懈怠。

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艰辛与坎坷。在困难面前,有的青少年以一个“混”字来对待学习;有的则自甘落后,不思进取,认为无力改变自己的状况。如能珍惜时间,珍惜学习机会,从思想上消除消极抵触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你们才能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最终品尝到丰收的硕果。

6【原文】

饥寒人所不甘①,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②,乃能任事③。

【出处】

《围炉夜话》。

【注释】

①甘:甘愿,乐意。②神紧骨坚:精神抖擞,骨气坚强。③任事:承担重任。

【译文】

人们都不甘心过着饥饿和寒冷的生活,然而正是寒冷和饥饿,更能激发人精神抖擞、骨气坚强的斗志,使人能够承担重任,成就事业。

【赏析与启迪】

每个人都希望能过上衣食富足、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人的天性,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一个人如果长期都生活在温暖舒适的“温室”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精神和意志就会渐渐松懈,出现惰性,最后将无所作为。

反之,那些经历过生活磨难的人,才会更加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就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珍惜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青少年学生要耐得住物质生活的清苦,不要畏惧求学路上的艰辛。要把寒窗苦读当做对自己身心的一种锤炼与考验——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意志才能如钢一般的坚韧。一如歌词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追求和不渝的信念,就可以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活得充实而又有意义。

7【原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篇》,作者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是不朽的军事名著。

【译文】

士兵投身于危亡的境地,往往还有存活的机会;士兵陷身于死亡的境地,就会激发生存的勇气。

【赏析与启迪】

这里所说的“亡地”、“死地”,代表的都是一些极为艰苦的困境。人在恶劣的条件之下,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往往能激发自身的潜力,反而会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最终摆脱逆境,反败为胜。

反过来说,人处在条件优越的顺境中,但如果不思进取,麻痹松懈,反而有可能使安全转化成危险,使顺境变为逆境。

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些花季少年经历了生死考验,幸存了下来。尽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肢体残缺,但透过报刊和荧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他们当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更多的是继续在小学、中学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平凡的生活中,他们展示了生命的柔韧与刚强,昭示了人生的美好。天灾让他们遭遇了不幸,但他们没有惧怕任何身心的磨炼,反而迎来了如凤凰浴火般的重生,让世人充满感动与敬意。

青少年朋友,与大地震中幸存的同龄人相比,你的那些困难,还可以算做困难吗?

8【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的幼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的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路程,是一步接一步地走出来的。

【赏析与启迪】

老子这句话形象地解释了“量变与质变”的规律,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变化。

一个人如果空有远大的志向,而不愿落实到行动中,他的理想就会变得空泛而不切实际,他的远大志向就会像海市蜃楼,永远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人们做事既要有计划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只有把远大的理想和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渴望早日成才、早日踏上社会建功立业,是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心愿。但这一理想和目标,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那些还停留于纸上谈兵的人,希望你从今天开始,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端正思想态度,勤奋做事,踏实做人,通过点滴细微的小事积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修养不断提升。

只有牢牢把握今天,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9【原文】

强行者①有志。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

【注释】

①强行者:坚持往前行的人。

【译文】

坚持向前走的人最有志向。

【赏析与启迪】

老子眼里的“强行者”,是一个有志向、有毅力的人,这种人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中,都不会气馁、妥协,更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困境之中,他们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在困难面前,他们勇敢应对,从不逃避退让,最终摆脱逆境、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预定的目标。如果朝着错误的目标前行,就成了一意孤行,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想要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行者”,就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只有有志向、有毅力的人,才能最终走过风雨,跨过险滩,奔向大海!

10【原文】

天①劳我以形,吾逸②吾心以补之;天厄③我以遇,吾享吾道④以通之。

【出处】

《围炉夜话》。

【注释】

①天: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②逸:闲适,安乐。③厄:为难,迫害。④道:方式、方法和技能。

【译文】

假如上天用劳动来困乏和折磨我的躯体,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心灵;假如上天用困境来为难我,我就传承与运用我的生存方法和技能打通困境。

【赏析与启迪】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不断增多。有的人相信所谓的“天命”而不相信“人事”,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古人所说的“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外部的条件和机遇。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往往是由自己决定的。

上天其实是公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天道酬勤,成功只会偏向那些自强不息、勤奋努力的人。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在春天辛勤播种,才会有秋天丰硕的收获;只有通过今天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明天可喜的成就。

青少年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劳动锻炼是艰辛的,但可以强健你们的体魄,磨炼你们的意志,让你们懂得劳动的光荣和不劳而获的可耻;学习任务是烦琐的,但正是通过持久的学习,才使得你们视野开阔,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树。

11【原文】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人们做事情,常常失败于差不多就要成功的时候。

【赏析与启迪】

许多人都曾有过理想,也曾经为之努力奋斗过,可最后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不论失败者的能力和才智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缺少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恒心与精神,就如一个登山的人,当他感到筋疲力尽而选择放弃的时候,却没料到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可到达山顶!可惜的是,因为他的放弃,使得他前面所付出的一切毫无意义,更无缘领略到险峰上的无限风光。

可见,持之以恒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藏头缩尾的胆小鬼,三心二意的投机分子都与成功无缘。只有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始终如一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有一个成语叫“功败垂成”,充分说明了恒心的重要性。无论是对待学习和劳动,还是锻炼身体,都应该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有的同学在新学期刚开始时,尚能端正思想态度,认真参加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却往往因为缺少恒心和毅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样的人,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12【原文】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汇编。

【译文】

羊跑丢了之后再来补羊圈,也还不算晚。

【赏析与启迪】

这流传至今的名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任何事只要诚心去做,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根本没有先后早迟之说。哪怕失误、过错已经发生,但只要能够及时醒悟,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积极改正错误的行动,来弥补曾经的失误和过错。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及时将错误纠正过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能正确面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要么沉溺于悔恨之中无力自拔,自暴自弃;要么一意孤行,不思进取,导致日后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只要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你们的人生之路一定会顺畅得多,未来的生活也一定会幸福美好。

13【原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①,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②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出处】

《围炉夜话》。

【注释】

①潇洒襟怀:潇洒大度的胸怀。②暗昧:黑暗,不明。

【译文】

在忧愁和烦恼的困境中能具备潇洒大度的胸襟,心里就会有舒和温暖的春风在荡漾;在昏暗不明的境遇中如果能看到光明世界,心里就像在阳光普照的天地间那般明亮。

【赏析与启迪】

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那些心胸开阔的人,才能在忧愁和烦恼面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也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在逆境之中看到幸福的所在,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改变人生的志向。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矢志不渝,灭吴国,雪国耻;身受宫刑,司马迁初衷未改,呕心沥血而成《史记》。正是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中国无数有志向、有追求的人,能够在逆境之中奋发向上,重新站起来。

这句话至少给了我们两方面的启迪:

首先,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放宽胸襟,洒脱大度,及时化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以免给周围的人带来不良情绪。这样做不仅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使生活中始终荡漾着和谐的春风。

其次,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之中时,一定要对前途和未来满怀希望。要善于从困境中寻找出路,寻求化解的办法。纵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要向往阳光,追求光明。

14【原文】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出处】

《新民说·论毅力》,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思想家,“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

【译文】

毅力坚强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容易遭受失败。

【赏析与启迪】

从古到今,事业成败的原因各有差异。毅力坚强的人获得成功,意志薄弱的人必然失败。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拥有坚忍顽强的毅力,敢于迎难而上,逆流勇进,不被困难吓倒,更不会在挫折面前退缩。事业失败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不是灰心丧气,就是自暴自弃,到头来注定一事无成。

青少年在面对学习和生活时,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发掘自己的潜能,激励自己的拼搏精神。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桥,也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你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让生活翻开崭新的一页。

15【原文】

往①者不可谏②,来者犹可追③。

【出处】

《论语·微子》。

【注释】

①往:昔日,过去。②谏:匡正,挽回。③犹可追:尚可补救,还来得及改正。

【译文】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赏析与启迪】

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一切已经定格为历史,很多东西是无法追回和弥补的。人应该学会一切向前看,人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努力把握好今天,为开创未来而积极准备。如果总是沉湎于过去的失败,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除了销蚀自己的意志外,毫无益处,甚至会导致更大的失败。与此相反,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奋起,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纠错改过,就能开拓一片新天地,到达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从往事中总结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付诸实际行动。

假如你以前学习成绩不如别人,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要下定决心,奋力追赶,力争改变落后的窘境。假如你以前身体素质比较差,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要积极锻炼身体,让自己茁壮成长。假如你以前有过违规行为,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要努力遵规守纪,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直至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6【原文】

丈夫①为志,穷当益坚②。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作者范晔,南朝宋时人。

【注释】

①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人。②益坚:更加坚韧、坚定。

【译文】

大丈夫立志,越是在困境的时候表现得愈加坚定。

【赏析与启迪】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有时候是物质上的贫穷,有时候是精神上的失落,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两者兼有的情形。但是,困境并非命中注定,也不是无法改变的。只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能改变这种窘迫的局面。

贫穷窘迫的逆境,愈能激发人的斗志,愈能体现出奋发向上的品质,愈能反映出对理想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持真理、固守气节情操的人,值得敬佩和尊重。

不论是物质上的清苦,还是精神上的困惑,你们不要因此而气馁,更不要为自己寻找任何懈怠的理由和借口。如果面对困境就畏缩不前,不仅使自己难以掌握真才实学,即使将来走入社会后,也难以有所作为。对于有志向的人来说,困难越大,就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发挥他的潜能。只要你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奋力前行,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17【原文】

不积跬①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跬,指半步,即一只脚迈出的距离。

【译文】

没有一步半步的积累,无法达到千里之外;没有涓涓细流的汇集,就不会成就大江大海。

【赏析与启迪】

荀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告诉我们,人生的所有成绩和收获,是通过逐步积累才能形成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怕千万事。”只有小的善行不断积累,才会让善念在心里扎根,最终结出善果来;只有经历思想上长期的修正和完善,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把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琐事做好,就可以超越平凡。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就很生活化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比方说,交朋结友,没有慢慢地了解与真情实感的积累,无法成为知心朋友;学习知识,没有“十年寒窗”将点滴的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就难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修房建屋,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和积累,万丈高楼怎能拔地而起呢?

青少年要改变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必须坚持不懈地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与点滴的积累,不断矫正、提升与完善自我,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18【原文】

人生境遇无常①,须自谋一吃饭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②日期。

【出处】

《围炉夜话》。

【注释】

①无常:佛语,指生灭变化不定。②成器:成为有用的人。

【译文】

人生的环境和遭遇变化难料,做人必须要具备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本领;人生的时光很短且容易消逝,要尽早给自己定下成就事业的期限。

【赏析与启迪】

人生之路不是鲜花铺就的平坦大道,而是逆境与顺境交替相伴的。

身处逆境,不能消沉退缩,更不能逃避堕落。只有敢于正视困难、藐视困难,并努力克服困难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所以应当趁早立下志向。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就会找不到人生的坐标,最终碌碌无为,虚度光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一技之长。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同学把大好的光阴虚掷在网络游戏上,少数极端者甚至深陷于网瘾中无力自拔。对于你们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甚至数技之长,为将来的谋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9【原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处】

《竹石》,作者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书法自成一家。

【译文】

(石头)经历千万次敲击和磨炼之后,才变得更加强劲坚韧,(竹子)任凭东西南北风的狂刮猛吹,依然昂首挺立。

【赏析与启迪】

这两句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描绘了竹石无论是经受狂风侵袭,还是承受千锤百炼,都不屈不挠且愈加坚强的品格。同时,也是在隐喻做人的高风亮节和强劲风骨。

今天,这两句诗通常用来形容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固守信念、坚持理想的精神品格。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与磨难。但只要拥有竹石那样永不屈服的坚强品格,就能够正确看待、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即使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也绝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妥协和退让。以乐观、坚强的心态,坦然应对生活中一切困难和考验。只要你心中装着一轮太阳,生活中永远都会充满阳光。

20【原文】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出处】

《围炉夜话》。

【译文】

困苦之中,拥有开阔的胸怀,就会心情愉悦;一帆风顺时,切勿骄纵狂妄,埋下痛苦和悲剧的根苗。

【赏析与启迪】

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动摇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因一时的苦乐而放弃人生的奋斗。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悲喜可以转化,得失亦非永恒。况且,世上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主观上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应当拥有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这是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一个个困难。每克服一个困难,就会进步一点,成长一点,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啊!

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都应有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性情,去发现和享受人生的美好和快乐;即便我们处于丰衣足食的顺境时,也不能得意忘形而骄纵狂妄,栽下祸患的种子,为日后带来失望与痛苦。

苦尽甘来、水到渠成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在经受过失败、品味过痛苦之后绽放的生命之花,定然闪耀着别样的美丽。

21【原文】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事情)结束时仍然如同开始的时候那样慎重,就不会导致失败了。

【赏析与启迪】

善始善终是做事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所谓“慎终如始”,就是指在做事上,不能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能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的印象,还要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做事虎头蛇尾的人,到头来也只能是前功尽弃,一无所获。

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每一名同学反思:为什么同一班级、各方面条件都接近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各自取得的成绩却大相径庭呢?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受了挫折,便开始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即使当初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但终究无法付诸行动,也就不会有好成绩了。而有的学生则在学习中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悲观失望,更不退缩放弃,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自然就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22【原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五》。

【译文】

走一百里路的人,走完九十里路时只相当于走了一半。

【赏析与启迪】

越是最后的行程,往往也是最难行进、最难跨越的。

做一件事情就好比行百里的路程,假如已经走了九十里,还差十里就到达终点了,这个时候万万不能松懈,因为最难走的往往是最后十里路。

通常,一个人在历经艰辛的跋涉后,往往会感到疲惫。这时出现一个小小的变故或挫折,都有可能把他击倒。所以,越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候,越考验他是否拥有坚忍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更要有圆满的结局,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以一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善始善终、决不松劲的可贵精神,顽强拼搏到最后,直到获得成功。

23【原文】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

《行路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注释】

①长风破浪:本义航船在大海中借着风势、破浪前行,此处喻指施展抱负。

【译文】

相信自己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乘风破浪,挂上云帆横渡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

【赏析与启迪】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时任翰林的李白,因宦官高力士和杨贵妃等人的诋毁,被迫离开长安。失意的境遇,并未熄灭诗人心中的激情,反而坚定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他的诗中洋溢着乐观、豁达、自信和不屈的情怀,鼓舞着无数有志之士为了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

今天,人们通常用此句来比喻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青少年学生平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来自学习上的,也有来自生活中的。出现这类情况时,你们不必惶恐焦虑,更不能自暴自弃。除了采取正当方式和途径,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外,你们更应该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始终对前途充满信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你们就能驾乘理想的“长风”,扬起人生的“云帆”,克服重重困难,抵达光明的彼岸。

24【原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

《满江红》,作者岳飞,南宋人,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译文】

不要随便虚度少年光阴,等到了两鬓花白时,再白白地悲戚。

【赏析与启迪】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这奋勉自励的词句,掷地有声,被后来的人经久传诵,并激励着无数的后人为追求理想而奋斗不已,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看待人生。

“莫等闲”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奉劝人们不要轻易地挥霍青春时光。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和工作,到了年老的时候,再来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后悔悲伤,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青少年虽然正处在豆蔻年华,也不该挥霍时光,虚度年华。一天之中不可能有两个清晨,一生之中不可能有两个青少年时代。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勤奋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了理想,体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懒惰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毫无意义,对社会无所贡献,对亲人未尽责任。

这句词常常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要虚度光阴,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

25【原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

《老子·第六十三章》。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入手;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始。

【赏析与启迪】

只有注重细节,简单的事情才能做得不简单,平凡的事情才能做得不平凡。不要忽视细节,也不要看不起平平常常的小事情。事实就是如此:天下再难的事情,也都是由各个容易的事情所构成的;再大的事情,也都是由无数细微的小事情所组成的。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美好的理想。

细节决定成败。当你们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之后,就会对学习和生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就不会出现敷衍和懈怠的行为了。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里清扫教室卫生、浇灌校园植物、协助老师收发作业,还是在家里做家务,都要认真细心,不可马虎了事。因为正是这些细微琐碎的小事情,可以锻炼你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你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你们的责任心。也正是依靠这点点滴滴的积累,才会使你们有长足的进步。

26【原文】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出处】

《张载集·经学理窟》,作者张载,宋代理学家。

【译文】

人的志向小了就容易满足,容易满足的人就无法再进步。

【赏析与启迪】

志向,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个人既要立足于现实,还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现实,就是正视客观环境,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确立一个短期内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堆砌起来,就可以支撑起一个长远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才能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既不迷失方向,又能走得更久更远。

志向远大的人,前进的动力就会更充沛,生命的境界就能更高远,一生中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目光短浅的人,往往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缺乏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一旦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便显得惊慌失措,只有接受失败的结局。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志向多高,人生就有多高。

着眼于未来,就是说同学们终究要长大成人,踏入社会,因此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人生方向,积极做好准备,为最终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27【原文】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出处】

《荀子》。

【译文】

埋怨别人的人时常会处于困境和被动之中,埋怨上天的人是没有志向的人。

【赏析与启迪】

人们在遭遇困难时,通常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知错即改。这类人能够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总结失败的原因,并努力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另一种是怨天尤人。这类人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环境,或者归咎于别人,既没有改正错误的愿望和勇气,也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

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怯懦的表现,既不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还会消磨人们的意志,阻碍前进的步伐。

一个有志气的人,在自己的缺点与错误面前,能够做到勇于承认并坦然面对,绝不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使自己少碰壁,少走弯路。

克服怨天尤人的思想,就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妥善处理利弊得失,始终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就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修正自身的言行,使自己不断进步。

28【原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出处】

《围炉夜话》。

【译文】

摆脱贫穷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节俭;摆脱愚笨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努力。

【赏析与启迪】

这两句话从“贫”与“拙”两个角度,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前一句话说明,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在贫困面前不会丧失志气,而是积极寻求改变窘况的办法。通过勤俭节约,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控制贫穷的局面。后一句话说明,天才出于勤奋。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先天的条件固然很重要,但人们后天的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中华民族历来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对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青少年之间的贫富差别,其实是社会贫富差别的一个缩影,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要有炫富心态,因为那只是一种势利、轻狂的表现;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也不必有自卑仇富的心态,因为只要你凭借才华和勤奋,贫穷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不管你是贫是富,都需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优有劣,这也是一种客观现象。先天条件差的人,只要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同样可以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9【原文】

坎坷不能易①其操②,喧哗不能乱其情。

【出处】

《神仙可学论》,作者吴筠,唐代著名道士。

【注释】

①易:改变。②操:品德,操守。

【译文】

即使历尽坎坷,也不能改变高尚的品德;面对无论多么繁杂喧闹的外界,也不能动摇人生的志向。

【赏析与启迪】

生命如一叶轻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可能遭遇狂风暴雨、冰山暗礁,勇敢地闯过这些障碍,等待你的将是风和日丽的美好人生。

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比如金钱、财富、地位、情感等。不能因为满足个人的贪欲,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更不能惟利是图,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随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如果你抵抗力不强,意志不够坚定,就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被引入歧途。培养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是抵御外部世界诱惑的最佳武器。在意志的结构中,决心、信心和恒心是三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和渗透,共同制约着人的行为。只有不怕艰苦、意志坚定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才能最终战胜困难,走出逆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0【原文】

心稍怠荒①,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出处】

《围炉夜话》。

【注释】

①怠荒:精神萎靡不振,懒惰放纵。

【译文】

精神出现松懈时,就想想比我更强的人,那你的精神就自然会振作起来。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春风得意、事事顺心的时候,思想上一定不能麻痹松懈,行为上更不能放纵随意。要不然,就会因得意忘形给自己带来失败,甚至触犯法律受到惩罚。

南朝才子江淹,天资聪颖,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远近闻名,被人称作“神童”。但江淹成年后开始松懈懒惰,整天躺在曾经的荣誉上不思进取,最后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了,被人们讥笑为“江郎才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懈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的道理,只有消除自满情绪,才能发扬再接再厉、不断向上的昂扬斗志,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

常见到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稍稍取得一点点成绩,便开始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论自己曾经取得过怎样的学习成绩,获得过多少奖励,都应当时刻铭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时时戒骄戒躁,事事谦虚谨慎。这样,才能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球王贝利有句名言:“最好的进球,当然是下一次了!”愿这句充满激情的话语,能激励你向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冲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