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尊重的名言
时间:2022-04-10 07: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花呀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关于尊重的名言
1. 孔子写的尊重的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2. 有关“孔子尊重他人意见”的名言有哪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强调尊重他人意愿。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 尊重的名言警句
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
帮助人,但给予2113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刘墉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席勒 忍辱偷生的人,绝不会受人尊重-----法国 高乃依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5261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箴言 尊老爱幼是人之美德。 ——箴言 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希望4102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尊重自己1653。 ——谚语【西班牙】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内 ——斯特 那夫人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心慈者,寿必长。
心刻者,寿必促。卑容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4. 有关尊重的名言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箴言 尊老爱幼是人之美德。
——箴言 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尊重自己。
——谚语【西班牙】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特 那夫人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5. 有关尊重的名言或实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孟 子)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孔 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子)谁自尊,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 阳 修)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班 固)重人者人恒重之,侮人者人恒侮之。
(梁 启 超)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鲁 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 葛 亮)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激怒。然而在内心深处,没有一个人十分尊重自己。
(马克吐温)有教养的人在没有教养的人群里不会得到尊重。 (三 毛)。
6. 在儒家思想里,有关于对人要做到“尊重与真诚”的名言名句吗
儒家思想之精华
1.思想基础——“孝亲尊师”
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地之行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凡为人子,孝当竭力,夙兴温请,这是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用。所以孝是动物天性的光明,人间永恒之真理。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养我蒙正,教我嘉谟。”老师是生我们法身慧命的恩人。人若没有智慧,与畜生无异。因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比动物高是人有智慧,有道德观念。智慧道德是老师教的,所以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
父母跟老师对待子女、学生、子弟,可以说是爱护无微不至,期待更是殷切,教育也格外地认真。因此,做弟子的人要常常念着父母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尽心尽力地顺从。所以说,“孝亲尊师”是德性之根本。
2.核心思想——“仁”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体现在政治治理上,就是要“为政以德”,“节用爱人”,主张重视教养,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仁”也是儒家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众所周知,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曾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原则真理的追求维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但教育了学生,对一个民族刚建进取心理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3.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
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礼记·乐记》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7. 有关尊重的名言警句要带作者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 ——车尔尼雪夫斯基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 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刘墉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徐特立
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席勒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约翰•高而斯华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字号 仲尼
别称 孔子、尼父、孔夫子
主要成就 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
性别 男
民族 华夏族
妻子 亓官氏
尊称 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师,至圣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本名 孔丘
祖籍 宋国栗邑(今商丘夏邑)
主要作品 《六经》
信仰 儒家思想
倡导 仁、义、礼、智、信
所处时代 春秋末期
出生时间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去世时间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黄帝阴符经》、《论语》、《易经》和《道德经》,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论语十则
先秦 · 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其中的一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 上一篇:教师名言格言大全集
- 下一篇:关于健康的名言或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