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活动场面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10 08: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活动场面的优美句子

1. 关于描写活动场面的句子

夜晚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嬉闹声。时间终于到了,随著一阵阵震耳欲聋般的爆鸣声,烟花表演开始了,开幕式是“连环导弹”,只见“导弹”接二连三地冲向夜空,在深蓝的夜空中绽放出朵朵美丽的花朵,色彩缤纷般像菊花般层层盛开,又变成流星般瞬间消失了。紧接着后面纷纷随之而来的烟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争跑着扑向天空妈妈的怀抱,露出最灿烂的笑脸;又像一群专业的舞蹈演员,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观众看。夜晚如同白昼,无数的烟花把夜空装扮成一个美丽的空中花园,姹紫嫣红、五彩纷呈,实在是太美了,呵呵……

我们到达朝阳公园,只见大门口彩旗飘飘,有很多羊的塑像。我还与一只胖胖的小羊合了影。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公园。哇!里面装饰了各种各样的风车,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有的人在玩风车,有的人在看演出,有的人在品尝各种风味小吃,还有的人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2. 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件(一)致长跑运动员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拼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致跳高运动员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弧线——致铅球运动员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走过一段很长的路,你用青春的脚步,敲出铿锵的音符。

成功融入笑容,失败也有幸福。一双双期盼的目光,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成功之路。

为拼搏喝彩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拼搏,顽强奋斗,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败者的心声悄悄的,我退居一旁,避开所有的掌声和目光,远离胜利者的灿烂和辉煌。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争,我参与,也把滋味品尝。

那么,让我也抬起头,甩掉心中的压抑,下次运动会我仍会与你较量!天和地的融合是什么力量,让你在百米上飞翔?是什么力量,让你用力量点燃着希望的操场?在绿茵的操场上,天地赋予你力量,让你无忧无虑挥洒梦想和希望。运动会感悟无论乌云有几分阴沉,他给大地是一种感慨;无论荆棘有几多稠密,它给目光是一片风景;无论生活有几多泥潭,它给生命是一种考验!一根竹笋,如果从头到饱满沧桑,也许能成为一首凯歌;一株小草,如果能承受寒霜考验,也许能长成一片绿洲。

朋友们,不要坚持不放弃,你就是这场战斗中的胜者!阳光灿烂的日子运动场上,有着健儿们奋勇拼搏的身影;观众席上,响着拉拉队员摇旗助威的呐喊。这呐喊,弥漫友谊的芬芳;这身影,凝聚着责任的力量。

但无论成功或是失败,无论欢笑或是泪水,我们永远铭记,这充满奋斗的日子。流 星不祈求太阳的光芒,也不肯用作月亮的伴娘。

脚下的路要自己闯,不怕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即使生命那么短暂,也无悔无憾,夜空上那道亮线,便是向命运最有力的挑战!致长跑运动员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致100米运动员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你就像天边的云端,有彩霞的绚丽色彩。

奔驰的骏马,飞奔的步伐让你的胜利在前方等待。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喝彩!致运动员某一天,醒在梦的旁边;手指间,光线有些特别;我能看得见,看见光在变,变成七彩的寓言,飞向梦的起点。

某一天,飞奔在跑道间;两腮间,汗水不断流出;我能感觉到,感觉你在变,变成生活的强者,奔向成功的边缘!虽然,天阴沉沉的,虽然,有些隐隐的寒意。但是,每个人都昂首向前,每个人都精神焕发,每个人都向着终点向着胜利冲去!运动员们,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你们欢呼,为你们加油!以你为荣你是体育宝座上的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你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雏鹰。

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冷落,无论何时,我们以你为荣。致八百米运动员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

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

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风行天下你没有忘记,把闪亮的青春飞扬,你没有忘记,把身姿驰向胜利的方向,风一样的驰骋,风一样的纵横,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我们已为青春宣誓——风行天下!致运动员你是跑道上划过的流星,燃烧自己,洒下光辉,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成功像你挥手,但你已奋斗拼搏过,相信自己,力量就在心中。

风雨中洒脱你的激情,阳光下释放你的希冀,没有你过去的过去,只有把握现在,没有你明天的明天,只有眼前的路。逝去的已经逝去,要明白,今天的才是真正的你,用你的真实,你的所有,挥洒出心中的希望。

(初三十一班 孙晓)致1500米运动员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

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上眼睛注视了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外国语 初一一班 戴玥)圆圆的希望——致铅球运动员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你胜利了望着远方红色的终点线,那是汗水铺成的路,泪水堆成的。

3. 描写活动场面的句子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

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

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我们到达朝阳公园,只见大门口彩旗飘飘,有很多羊的塑像。

我还与一只胖胖的小羊合了影。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公园。

哇!里面装饰了各种各样的风车,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有的人在玩风车,有的人在看演出,有的人在品尝各种风味小吃,还有的人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新中国成立整整60周年了,普天下的中华儿女为之欢欣、鼓舞、雀跃。残阳如血,彤云翻滚,胭脂凝紫,地平线裸露出高度发达的、要塞化的城市群黑色的巨大剪影,城际轨道呈放射线在荒原上奔驰。

近处黄沙漫卷,重装部队铁灰的轮廓反射着一丝凛然的粹金,扬起浮尘蔽日,开赴远方,机械的轰鸣炙热而粗砺。这一切固化成色调沉厚浓烈的油画,一如战争本身,凝聚了人类太多的爱恨情仇,壮志雄心,荣耀梦想。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还没有进市场大门,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人声喧哗。市场分蔬菜区、鱼肉禽蛋区和商品区。

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蔬菜市场。只见里边的蔬菜、水果,鲜嫩丰富,琳琅满目。

蔬菜摊上绿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萝卜,水灵灵的芹菜,红润润的番茄,绿衣带刺的黄瓜,各类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人们在摊位上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鲜嫩蔬菜,价格比国营菜场的稍贵一些。

一个人沉默地走上西楼,抬头便看见月亮如钩一般,冷清寂静,清冷的秋天像是被紧锁在这深深地庭院,只剩下同样寂寞的几株梧桐与我相伴。眼里满满地都是如丝般飘动的柳条和漫天飞扬的柳絮。

红杏开的时候,衬着翩然而至的清明雨,红色静静地摇曳在雨中,像极了一幅自然的水彩画。寂寞的景,不是说不令人销魂,西风乍起,卷帘而入,让人眉头紧蹙,愁思更深,人因相思而憔悴,就像在冷风中瑟瑟摇动的菊花一样。

孤寂,冷清。欢迎会的大厅。

巨大辉煌的水晶吊灯高悬于半空。乳白色的大理石光滑如镜,一排排红色缎面铺成的餐桌上整齐地排放着各色的美味佳肴。

遍布会场雪白台布铺成的圆木桌上堆放着各类香槟美酒。酒保们用透明的红酒杯搭建起几座华丽的水晶塔,立于塔顶上方的玻璃瓶中缓缓流出金黄色的液体,满溢出的香槟沿着杯壁而下,在炫丽的水晶灯下如星光般闪耀,好似那梦幻的水中喷泉闪烁着七彩光芒。

柔美的乐符游走于人群中,静静流淌。人们在这如舞会般华美和谐的气氛里低笑浅谈。

此刻,无论是平日里摆惯了高资态的有钱人士,或是早已习惯了在棋盘上撕杀的棋士们,所有人都表现得风度优雅温和谦逊。深秋,感怀于落木萧萧,胸中涌起一丝愁绪。

于是,忙趁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重访童年时迷人的小河。几株老柳,身姿婀娜,风拂柳枝如老者的长髯。

河水微蹙,揉碎一弯金光。粼粼波光,倒映垂柳稀疏的倩影。

若是夏天,小河宛若一位慈祥的老人,把我们揣在河里,轻轻抚摸。到了晚上,它便酣睡了一般,令一切都感到温馨与宁静,浆声唉乃,把我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回。

眼前这深秋的小河,在飒飒秋风中如一位干瘦的老人,深沉而庄重。黄叶落水,随波飘荡。

河水轻吻着温柔。

4. 描写活动场面的句子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

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

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我们到达朝阳公园,只见大门口彩旗飘飘,有很多羊的塑像。

我还与一只胖胖的小羊合了影。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公园。

哇!里面装饰了各种各样的风车,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有的人在玩风车,有的人在看演出,有的人在品尝各种风味小吃,还有的人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新中国成立整整60周年了,普天下的中华儿女为之欢欣、鼓舞、雀跃。残阳如血,彤云翻滚,胭脂凝紫,地平线裸露出高度发达的、要塞化的城市群黑色的巨大剪影,城际轨道呈放射线在荒原上奔驰。

近处黄沙漫卷,重装部队铁灰的轮廓反射着一丝凛然的粹金,扬起浮尘蔽日,开赴远方,机械的轰鸣炙热而粗砺。这一切固化成色调沉厚浓烈的油画,一如战争本身,凝聚了人类太多的爱恨情仇,壮志雄心,荣耀梦想。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还没有进市场大门,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人声喧哗。市场分蔬菜区、鱼肉禽蛋区和商品区。

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蔬菜市场。只见里边的蔬菜、水果,鲜嫩丰富,琳琅满目。

蔬菜摊上绿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萝卜,水灵灵的芹菜,红润润的番茄,绿衣带刺的黄瓜,各类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人们在摊位上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鲜嫩蔬菜,价格比国营菜场的稍贵一些。

一个人沉默地走上西楼,抬头便看见月亮如钩一般,冷清寂静,清冷的秋天像是被紧锁在这深深地庭院,只剩下同样寂寞的几株梧桐与我相伴。眼里满满地都是如丝般飘动的柳条和漫天飞扬的柳絮。

红杏开的时候,衬着翩然而至的清明雨,红色静静地摇曳在雨中,像极了一幅自然的水彩画。寂寞的景,不是说不令人销魂,西风乍起,卷帘而入,让人眉头紧蹙,愁思更深,人因相思而憔悴,就像在冷风中瑟瑟摇动的菊花一样。

孤寂,冷清。欢迎会的大厅。

巨大辉煌的水晶吊灯高悬于半空。乳白色的大理石光滑如镜,一排排红色缎面铺成的餐桌上整齐地排放着各色的美味佳肴。

遍布会场雪白台布铺成的圆木桌上堆放着各类香槟美酒。酒保们用透明的红酒杯搭建起几座华丽的水晶塔,立于塔顶上方的玻璃瓶中缓缓流出金黄色的液体,满溢出的香槟沿着杯壁而下,在炫丽的水晶灯下如星光般闪耀,好似那梦幻的水中喷泉闪烁着七彩光芒。

柔美的乐符游走于人群中,静静流淌。人们在这如舞会般华美和谐的气氛里低笑浅谈。

此刻,无论是平日里摆惯了高资态的有钱人士,或是早已习惯了在棋盘上撕杀的棋士们,所有人都表现得风度优雅温和谦逊。深秋,感怀于落木萧萧,胸中涌起一丝愁绪。

于是,忙趁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重访童年时迷人的小河。几株老柳,身姿婀娜,风拂柳枝如老者的长髯。

河水微蹙,揉碎一弯金光。粼粼波光,倒映垂柳稀疏的倩影。

若是夏天,小河宛若一位慈祥的老人,把我们揣在河里,轻轻抚摸。到了晚上,它便酣睡了一般,令一切都感到温馨与宁静,浆声唉乃,把我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回。

眼前这深秋的小河,在飒飒秋风中如一位干瘦的老人,深沉而庄重。黄叶落水,随波飘荡。

河水轻吻着温柔。

5. 描写“活动场面”的句子,30字左右

夜晚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嬉闹声。

时间终于到了,随著一阵阵震耳欲聋般的爆鸣声,烟花表演开始了,开幕式是“连环导弹”,只见“导弹”接二连三地冲向夜空,在深蓝的夜空中绽放出朵朵美丽的花朵,色彩缤纷般像菊花般层层盛开,又变成流星般瞬间消失了。紧接着后面纷纷随之而来的烟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争跑着扑向天空妈妈的怀抱,露出最灿烂的笑脸;又像一群专业的舞蹈演员,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观众看。

夜晚如同白昼,无数的烟花把夜空装扮成一个美丽的空中花园,姹紫嫣红、五彩纷呈,实在是太美了!我们到达朝阳公园,只见大门口彩旗飘飘,有很多羊的塑像。我还与一只胖胖的小羊合了影。

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公园。哇!里面装饰了各种各样的风车,到处都是欢乐的人们。

有的人在玩风车,有的人在看演出,有的人在品尝各种风味小吃,还有的人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今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到了大操常首先,是运动员入场式,只见游-行的运动员跟着气球队、花环队、锣鼓队,精神抖擞地走着。在锣鼓队的前面还有四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举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实验小学运动会”几个大字。

正当这时气队的一个队员放了五个气球捆在一起的气球,那气球的动作犹如一个正在赛跑的人。接着,又有两三个和这一样的气球升起。

当所有的人都到齐的时候,所有的气球腾空而起,锣鼓齐鸣,花环队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运动会第二天上午,有我的强项,跳高比赛。在去年运动会中,我跳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这次,我有点紧张,听说有几个班来了几位新同学,他们跳高都很厉害。

紧张而又激烈的跳高比赛开始了,最开始我们直接要了1.2m,都很轻松地跳过了。跳到最后高度到了1.31m,第一个跳的是我的老对手万赛。

很可惜的是,他没跳过去,仅仅只差一点。啊!接下来到我了,我站在跳高的助跑线上,双手叉腰,猛吸了一口气,右脚往后用力一蹬,然后以密集的小步对准横杆冲过去。

我一跃三丈,轻松地过了。“好!好!”我班的同学都欢呼起来到最后,高度达到了1.34,由于我起跳没掌握好,而且第一跳的时候脚扭了,结果没跳过,只得了第二名。

这两天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周四早晨,我们很早就来到了学校,为运动会的开幕式准备着,7:50运动会的开幕式准时开始,我们班的同学精神焕发,拍着整齐的队伍走在跑道上,走在我们对我前排的同学高举着刘翔的画像。手中拿着像征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其余的同学也都拿着彩色气球走着整齐的队伍当我们经过主席台时,只听两声“嘭”的声音,我们的头上,在一瞬间彩带飞扬。

接下来,是广播操汇报表演,同学们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神采飞扬,得到了领带的一致好评。开幕式由林培敏校长主持。

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开幕式开始了。身着校服的旗手抬着国旗、会标,迈着正步首先入场,接着是鲜花队。

各年级都亮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口号和入场方式。鲜花飞动,彩旗飘扬……展现出横街学校一派蓬勃生机的景象。

马上就要比赛了,我的心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始终未能平静。这是我第一次参加200米赛跑,起跑线上站的都是几名实力赛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也冒出了汗。

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大家都向前冲去,可我总觉得身体在往前倾,有一股力量憋在心里未能爆发出来。要过弯了,必须把握好机会,不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没想到就在弯道快结束时,我脚下一滑,身体一歪,险些摔倒,一名选手乘机如一阵风从我身旁闪过。还剩最后几十米,我的腿上好像绑了铅块,十分沉重且酸痛。

终点的那条红缎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然而,我却不是第一个拥抱它的人。

比赛结束了,没有人来安慰我,我也没有哭,心里一直反复念道:“明年我一定要做第一个跨过它的人!”昨天晚上还稀稀沥沥地下了一场小雨,可今天早晨的天气却格外的好,当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时,操场上便出现了我们的身影,习习的秋风吹着,幸亏有了太阳的存在,不然我们饱满的精神必定会被这初秋不温暖的寒风磨灭掉。大家精神抖擞,抬头挺胸,迈着整齐的步子完成了队列比赛,当飘扬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这次运动会的序幕便拉开了。

再看那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

他们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

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成绩越投越远。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做着轻松的准备动作,随着发令枪响,运动员们像一支支离弦的箭飞驰在跑道上……"沈昕,加油!加油!"我们班同学高声呐喊。沈昕奋力拼搏,坚持到底,完成了1500米的长跑一项体力,毅力,耐力,速度的较量。

虽然他并没有获得奖项,但他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使每个同学都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沈昕,你是高三四班的骄傲。

6. 描写运动会场面的好段

情地释放光芒的红日,被阵阵此起彼伏的加油声震撼,慌张地投入到乌云的怀抱.那群北飞的候鸟却因为热火朝天的场面而盘旋在运动场上,留恋着这里与寂静的天空截然不同的热闹.围绕在运动场边的树木,在秋风的频繁光顾下奏鸣出悦耳的树叶的交响曲,仿佛是为了配合场上的拉拉队,为奋斗的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场上的学子们正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而周围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在为之锦上添花,染她的存在显得更辉煌,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这是完美的一切,值得庆祝,就让我们为之喝彩吧。

专访|诗人凌越:我享受诗歌带来的寂寥的美感

崖丽娟

凌越,诗人,评论家,译者。安徽铜陵人,现居广州。著有诗集《尘世之歌》《飘浮的地址》,评论集《寂寞者的观察》《见证者之书》《汗淋淋走过这些词》,和梁嘉莹合作翻译美国诗人马斯特斯《匙河集》,《兰斯顿·休斯诗选》《赫列勃尼科夫诗选:迟来的旅行者》《荒野呼啸:艾米莉·勃朗特诗选》等。主编“俄耳甫斯诗译丛”。在3月21日“世界诗歌日”到来之际,我们对诗人凌越进行了访谈。访谈人崖丽娟,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研室主任、《世纪》杂志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兼事诗歌批评。出版诗集《未竟之旅》《无尽之河》《会思考的鱼》,并有诗歌获奖。现居上海。

专访|诗人凌越:我享受诗歌带来的寂寥的美感

诗人凌越

崖丽娟:您被誉为当代中国非常注重诗歌戏剧性的诗人之一。作家的语言选择是为了风格和叙述的需要,您在写作上追求词语的“颤栗”效果,诗人的责任是语言吗?诗人怎样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语言是技巧的一部分吗?

凌越: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惯常的写作路径、写作策略,戏剧性面具是我多年来写作诗歌的常用手段之一,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会认为我是当代中国注重诗歌戏剧性的诗人。从中国诗歌传统看,戏剧性诗歌一直是比较匮乏的,这当然和中国戏剧传统的羸弱有关,作为以某种“创新”为己任的写作者,有意识地给抒情诗歌加入戏剧性因素,其目的从大的方面说也是为了给汉语诗歌增添某种新的视角或者说新的养分,而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使用戏剧性面具,可以有效解放我的想象力,使我的诗可以便利地触及更广泛的题材,从而获得更开阔的视野,不用说,这些都是我乐于看到的。

另一方面,写作中所有的路径、策略、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诗的语言层面,也就是说它们是否激发了语言的活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它们就是无效的路径和策略。因此,我想我可以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了——诗人的责任首先在于能否给本民族语言带来活力,换言之,诗人的大敌永远是陈词滥调,诗人的想象力、道德感,只有在语言创新的基础上才有实现的可能。至于语言系统,每个诗人有意无意总会有一个自己的常用词汇表,这个词汇表会赤裸裸地显露每个诗人心之所系。

语言不是技巧的一部分,准确地说语言的活力是所有所谓技巧想要获得的东西,尽管在过程中,它经常会感觉力有不逮。

专访|诗人凌越:我享受诗歌带来的寂寥的美感

崖丽娟:2021年7月24日您作为“诗歌来到美术馆”嘉宾来到上海与读者见面,在分享会上您谈到“诗人最本质最正当的工作就是赞美”,请问这是您的诗观吗?诗人有使命吗?如果有,诗人的使命是什么呢?

凌越:我在分享会上提到“诗人最本质的最正当的工作就是赞美”,和诗歌本身的颂歌传统有关,另一方面无论什么风格的诗歌,在状态好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语言欢乐的本质也在支撑着这个观点。

如果说诗人有使命的话,在最低的限度上是写好每一行诗,最高的意义上则是——刚才讲过——增添本民族语言的活力,使它免于因陈词堆积而腐烂的命运,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项庄严的责任了。

崖丽娟:对于当代诗的发展阶段有人做了这样的归纳:从1980年代的情绪抒发, 到1990年代加大叙事性,再到当下注重理性。您也认为自己较早时期的写作《隐逸之地》是一种传统的抒情诗写作,到了组诗《虚妄的传记》才开始直接处理城市题材,加入现代元素,在手法上也增加了讽刺和反讽的技术。这种改变是基于何总考虑?您更喜欢哪种抒写方式?

凌越:首先我认为文学进化论是不存在的,每一种诗风都是对同一圆点在不同路径上的进发,因此每种诗风的优劣比较恐怕无从谈起,因为每种诗风里(在巨大的标签下)总有好诗和坏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朦胧诗,在我看来是处于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交界处的一种抒情诗,当然产生过非常好的作品,但太多劣质作品空洞的抒情也让后来的写作者越来越厌腻,从而产生了两种基于“叛逆”(弑父)的写作范式。一种以“他们”诗派为代表,以世俗对抗崇高(在他们看来,那自然是假崇高),以平淡的说话语气代替高亢的抒情语调。另一拨诗人则针对朦胧诗过于主观的倾向,试图增加诗歌的客观性,1990年代以来强调叙事性的诗歌是其代表,他们尝试在诗歌中增加情节因素,扩大诗歌的基本词汇表,去纠正烂俗的抒情诗写作容易犯的空洞和狭隘的毛病。应该说,这两种写作范式出发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好的诗歌永远是难以捕捉的幻影,当你自信满满以为可以唾手可得时,你多半已经被它所抛弃。上述两种出发点不无合理之处的写作范式,由于过于自信,很快倒向另一种极端,滑向另一个深渊。过长的词汇表、过于具体的情节、过于拥挤的内容,都使诗歌本身变得臃肿和怠惰,而反崇高的世俗语气也很容易流于油滑。

我自己的诗歌写作正如您所说,也有一个从纯粹抒情写作到增加叙事性、强调反讽、有意将诗歌场景置换到城市景观的变化过程,但是在这种变化中,我始终留意到无处不在的陷阱,我从来没有觉得改变一下写作路径(策略),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诗歌写作的诸多问题。自然调换跑道是获得崭新活力的尝试,但跑道是有限的,而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属于自身的广阔宇宙,关键是你要发现它,并将它在语言中镂刻出来——很多时候,这两者是同一回事。在我看来,写诗的困难和乐趣也正是潜伏在这一秘密的几乎无法言说的过程中。

崖丽娟: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0次大会宣布每年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出版。作为一名译者,您和梁嘉莹合作翻译了美国诗人马斯特斯《匙河集》,《兰斯顿·休斯诗选》《赫列勃尼科夫诗选:迟来的旅行者》《荒野呼啸:艾米莉·勃朗特诗选》等,选择翻译西方诗歌的标准是什么?翻译过程有什么具体感受?

凌越:我们挑选翻译对象的标准很简单,就是重要且鲜有中译,到目前为止,我们翻译的《匙河集》和赫列勃尼科夫诗选都是这两位重要诗人唯一的中译本。《兰斯敦·休斯诗选》也是这位美国黑人诗人首个中译本,只是在我们的译本出版数月后,上海译文又推出了兰斯顿·休斯的第二个中译本。《荒野呼啸——艾米莉·勃朗特诗选》是例外,可是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并不知道另一个中译本的存在,只是在翻译工作完成以后,才知道在多年前的一套勃朗特姐妹文集中有一本艾米莉·勃朗特诗全集。作为译者,我始终觉得首译比锦上添花式的翻译重要得多,而且首译可以避免多个译者之间相互的指责和争吵,这太没劲了。当然,诗歌本身的歧义性,也使同一诗人多个译本的存在变得合理,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艾米莉·勃朗特诗选自有它的价值,不过要是早知道有一个中译本已经存在,说不定我们也就不会翻译了。还有太多优秀外国诗人至今没有中译诗集,完全没有必要扎堆去翻译某个诗人,像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狄金森或者佩索阿有必要有七八个乃至十几个中译本吗?而且很多后出的译本根本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有的还不如以前的译本),这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许有些译者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中国读者熟知的诗人市场通常要好得多,但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这位诗人是否重要,是否还没有引起中国读者和中国诗人的注意。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善或者不屑“经营”自己的诗人,因此,我对别的语种中骄傲地待在角落里的诗人有一种亲近感,我愿意翻译这样的诗人,而不屑于像追星一样去翻译某个“明星诗人”。我认为处于遮蔽状态的优秀诗人是最有魅力的。

我们翻译的几位诗人在各自国家的文学史上都是经典诗人,虽然风格迥异,但毋庸置疑都是很棒的诗人,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是很愉悦的,经常边翻译边被那些精彩的诗句所打动,叹服于它们奇诡的想象力,叹服于它们将经验融汇于语言的能力。

崖丽娟:您既作为诗人,也作为诗歌评论家,这双重身份互为启发,您认为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是一种什么关系?做诗歌批评怎么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当您评价一个好诗人或一首好诗时着眼于哪些可能的因素?

凌越:我引用过几次波德莱尔的名言,这里再用一次,大意是“现代诗人是天生带有批评器官的诗人”。浪漫主义之后的诗人,仅凭激情和灵感的驱使,是没法写出好诗的。诗歌史的慢慢延长,使诗人必须要有一种历史意识,他需要了解诗歌史上诗人们各种不同的写作路径和写作策略,并以此为依据在自己的时代决定自己所需要采取的路径。因此现代诗人通常有一种分裂倾向,一方面他是那个被激情所驱使的诗人,一方面另有一个冷静的他者在一旁打量这一切,并帮助那个激情的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以保证诗句本身达到最优效果。这个自我打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批评的过程,也就是说批评参与了诗的创作,因此我们不妨稍微武断一点地下结论——一个优秀的现代诗人必定拥有出色的批评能力,哪怕他没有写过一篇批评文章。

我喜欢的诗歌批评往往是优秀诗人所作,总体而言是谈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得与失,他们有大量创作经验,因此他们的文章总能切中肯綮,但他们也总是习惯于从自身的创作经验出发,哪怕在评论别人的诗歌时也经常如此。他们的诗歌批评文章骨子里总是主观性很强的,尽管冷静的语调给这些文章披上了一层客观性的外衣。话说回来,诗歌批评为什么要“客观全面”,这并不是衡量诗歌批评优劣的有效标准,这方面的反面例子太多了,大量平庸的诗歌批评正是在“客观全面”的视角下,容纳了太多拙劣的诗歌,并令人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优点”。

各种风格各种路径都可以产生好诗,好诗一定是千姿百态的,你很难从中归纳出某种僵硬的共性,或者说,好诗总有一种逃离既有有效套路的倾向。不过,我也可以主观地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一首好诗带来的愉悦感先于对它的理性分析。这种愉悦感是诗的音韵、节奏、意义、意象和情感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喜欢的诗通常在我初读时就能立刻打动我,也只有以此为前提,我才有兴趣探究它打动我的原因。不过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对于诗歌生理性的瞬间触动也不是客观标准,因为很显然每一个读者囿于他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他们对同样的诗句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令张三感动涕零的诗歌,李四有可能完全无感,而让李四动容的诗句,张三可能又嗤之以鼻。

狄金森曾经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过这个问题:“如果我读一本书,这本书使我浑身发冷,什么火也不能烤暖我,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切身的感觉,好像天灵盖都被揭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就是我认识诗的唯一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在对诗的好坏的辨识上,直接的生理性的感触确实要比头脑的理性分析来得靠谱,因为你完全有可能被自己洋洋洒洒的理性分析不自觉地说服,转而去“欣赏”一首明显的拙劣之作。

崖丽娟:怎么理解“先锋”“实验” “超现实”“当代性”这些现代诗歌中经常涉及到的诗学观念(概念)?

凌越:“先锋”“实验”“当代性”“超现实”这些术语多半是职业批评家喜欢使用的标签,这是典型的从“外部”谈论诗歌的方式,他们自然有权力这样做,既然他们没有能力从“内部”谈论诗歌问题。我以为出色的诗歌创作者一般不会太在意这些标签,他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和保持语言的活力,当然在这一努力过程中,他们难免要使用一些新(或者是被遗忘已久而在此刻显得新颖)的创作方法——诸如增强戏剧性、叙事性,使用隐喻等等,这时候创作者会触及到你提到的这些术语,但是顺序不能颠倒,不能为“先锋”而“先锋”,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否则诗歌内在的有机机制一定会受到损害。

“超现实”是现代主义诗歌中很重要的诗学概念,也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诗歌技巧。有经验的写作者都知道,用“超级写实主义”的方式去描写“现实”,未必能抓住现实的实质,而通过“灵视”(超现实)的视角,你反而有可能看到“真实”——一种对日常生活主观性地投射。

“当代性”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是强调诗要写当代的日常生活吗?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关于历史有一句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套用这句话,一个当代诗人就算是写古代题材的诗歌,他的诗也必然就是当代诗。

崖丽娟:网络时代为诗歌发展带来机遇,比如诗歌写作方式和写作群体构成的变化,您怎么看“网络诗歌”现象和社交媒体时代的诗呢?诗歌和诗人的尊严在大众传媒时代该怎么体现?

凌越:不管是什么时代,一个诗人写作时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简言之,就是如何用语言处理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令语言生出异彩。网络时代可能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较为便捷的途径,在某些平台,诗人们也更方便交流切磋诗歌技艺上的问题了,如果他们交谈的兴趣不总是落在所谓“八卦”的陷阱里。

这种便利的交流会带来另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强化了诗人写作的同质性——写同样主题的诗,写同样的愤慨,用相近的技巧,体现相似的道德感,诸如此类,而同质性不正是诗人首先需要挣脱的枷锁吗?我自己在写诗的最初几年有兴趣和别的诗人交流,可能那时候写诗的自信心还在确立过程中。后来我对这种交流不再上心,我始终觉得写比说重要,说得再好也不能保证就能写好,那么还不如多花时间在写上面。此外,交流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取得共识,我刚才说了这对写诗没什么好处。

我认为诗人不必浪费时间考虑传播的问题,诗人只要全力以赴写出优秀诗歌就好,诗歌一旦写出就有了自己的命运,它或者立刻广为人知,或者经历一段漫长的被遮蔽的阶段,然后慢慢为人所知。我喜欢后一种感觉,因为那更自然也更从容。我感觉我的诗歌就像是我的孩子,我喜欢和他有更多独处的机会,等他长大了,他自然会慢慢走到人群中,而我则会带着复杂的情绪目送他远去。诗歌到底不是一般的所谓商品,好的诗歌不需要“兜售”。

诗歌和诗人的尊严也是很内在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作为诗人,写出好诗就是最高的道德。诗人的尊严只存在于美妙的诗句中,而不会在任何别的地方。

崖丽娟:能否聊一聊您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成长过程中,还记得是哪些人和事促使您喜欢诗歌吗?您为什么写诗?诗歌对您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凌越:前些年有一次整理诗稿,我突然发现了自己写了不少有关童年和故乡的诗,而在我早年的诗歌中,你根本找不到“童年”这个词。也就是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我的诗歌。总体而言,我有一个平静、平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现在回头看,也可以说那就是一个“幸福”的童年,作为某种源头性力量,它将“善”持续注入我的生活,对此我是到近些年才恍惚意识到。我是外婆带大的,我对她有很深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也会想起她的样子,她的表情,她说过的话,我在好几首诗中写到过她。

走上诗歌之路,则是受到我的一位诗人堂兄的影响,在我读中学时,他是安徽颇有影响力的青年诗人,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诗就是以现在的眼光看也是很出色的,而且他为人谦和、低调、有风度,在亲友中备受尊敬。我和他年龄相差较大,直接的交往其实很少,但作为我少年时代的“偶像”,显然在无形中将我引上了文学之路。

至于我为什么写诗,说来话长,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珍视诗歌的非理性基础》——来回答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的想法没有太多变化。

写诗让我走上一条人迹较少的人生之路,我享受它带来的寂寥的美感。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难度很大但也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崖丽娟:有些诗人写作一气呵成,有些诗人写完之后不停修改,您写作的习惯是什么?有没有可遇不可求的佳作?能否结合自己的创作谈一谈灵感、激情、经验、知识、想象……哪个因素对您的创作更为重要?

凌越:我写诗喜欢那种灵感灌注的感觉,喜欢诗歌的闸门打开之后,诗思一泻千里的感觉,但诗歌之闸的打开谈何容易,并不是说我一坐下来,就诗如泉涌,不是这样,经常就是枯坐,等待灵感的降临,等待一个奇妙的句子,就像等待“芝麻,开门”的咒语。一旦感觉有了灵感,我会紧紧抓住它,这时候就会写得很快,初稿完成后再看几遍,改动也不是太多。这样写出来的诗,我自己也相对满意一点。

最近五六年我的写作速度慢了很多,其间伴随着反复的修改。这种改变我想和我近年从事诗歌翻译工作有关,翻译别的语种诗人的作品,你一定得尽量斟酌、揣摩原作者的本意,而且大量词汇是多义词,你得在某种语境下挑选出一个最准确恰当的词义。这种反复的斟酌和揣摩,和我自己以前写诗的经验很不一样,而且我发现一首经过仔细“刨光”的诗,其成色确实有可能会有所提高。这种反复斟酌的工作方式显然在无意间已经影响到我自己的写作。有时候,修改会变得很夸张,我有几首诗经过反复修改后,只剩下原稿的一两个句子,完全变成了另外一首诗。我现在也意识到,写作速度的放慢使我更关注诗歌的细节,但是它也有问题,就是我从前喜欢的那种泥沙俱下的力量感会被削弱。写作速度越慢,你就越会意识到写作的陷阱无处不在,以至于你甚至寸步难行了。这时,你又得提升写作速度,大胆地径直跨过可能的滩涂和陷阱。这两种写作方式对于我,就像汽车的两个档位,我经常会在高速档和低速档之间来回切换。

至于“可遇不可求的佳作”,还是留待别人去说吧。

灵感、激情、经验、知识、想象——这些词多半产生于诗成之后的分析,当我写诗时,这些词我一个也不会想起,否则我恐怕一个句子也写不出来。我写诗时,在我眼前晃动的多半是某个让我有所触动的人物形象——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或者是某个让我难忘的场景——纯粹自然的或者有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场景。我想一定是某种人类的情感激发了我最初的表达欲,然后再想方设法让它们在词语中显形。

崖丽娟:您阅读兴趣在哪些方面?对您创作产生什么影响?阅读与写作是什么关系?您生长于安徽铜陵,在上海读大学,工作到了广州,异地流动的经验对拓展创作视角有什么影响?

凌越:由于好奇心,也由于长年撰写书评,我杂七杂八读了不少书。主要的阅读兴趣,起先自然是文学(诗歌、小说、文学批评),之后慢慢外溢到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社科类著作的阅读看起来和诗歌写作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是它们显然让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也修正了不少之前可能的褊狭的观点。它们使我可以更好地观察社会,并增强自己的社会理解力。一个优秀诗人绝无可能是象牙塔里的诗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他就是一个社会敏锐的触角。他当然不会在诗中生搬硬套社科名著中的观念(那样的诗一定拙劣不堪),但是社科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可能会让他变得更加敏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自然,也有读书越多越冥顽不化的例子,但错误不在那些书籍本身。

我写诗,从古今中外许多杰出诗人那里汲取了很多养分,这里就不列举了——那将是一个很长的名单。在漫长文学史的前提下,完全凭生活经验写诗是不可能的,当你使用语言,就一定会沾染上或遥远或晚近的文学史气息。当你在诗中写下“月亮”这两个字,它可能是你抬头看到的夜空中的那个金黄色的圆盘,它也可能指涉到李白、苏轼或者张若虚的月亮,甚至指涉到诺瓦利斯或者狄金森的月亮。诗作为语言符号中最精致的佳构,它首先是文化产品,你写的诗但凡是优秀的,就会被吸纳到那个庞大的语言银河中,用时下流行的说法,那是一个平行宇宙,并对稍纵即逝的肉体经验产生永恒的吸引力。

成为一个诗人,是一种内在表达的欲望,外在环境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当然,这些环境因素都会进入诗人的诗歌,毕竟那是他的所见所闻,但外部环境只是给诗人提供了一堆混乱的素材,从这些素材到诗歌,中间正好隔着一个诗人的距离。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19世纪以来移民文学充满活力,有太多文学大家属于移民的行列。我想这可能和移民对于新的环境更加敏感有关。我在安徽老家长到17岁,然后是四年上海的大学生活,21岁来到广州。在我到广州最初几年的诗作中,我记录了一个外来者对这座城市以及居住于其中的市民的各种观察。“文学是日常生活的新闻。”我想移民作家对这句话会理解得更透彻。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丁晓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