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名言
时间:2022-04-10 09: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刺猬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卞之琳名言
1. 卞之琳的格言
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2.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 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 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 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 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 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 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 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 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 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 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 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 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卞之琳 《望》3.你听,夜风孤零零 走过了窗前, 踉跄的踩着虫声, 哭到了天边。
--卞之琳 《夜风》。
2. 卞之琳的格言
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2.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 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 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 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 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 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 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 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 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 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 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 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 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卞之琳 《望》
3.你听,夜风孤零零 走过了窗前, 踉跄的踩着虫声, 哭到了天边。 --卞之琳 《夜风》
3. 求卞之琳经典语录.
卞之琳 - 《断章》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断章》: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是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让人遐思无限。
4. 卞之琳的一首诗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汇评〕 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
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 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赏析〕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 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
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 集〉作者》)。
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 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 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
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 定性”的消解。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 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 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
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 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
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 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
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 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看来,诗的“言 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
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 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 美的画面。
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
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 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 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 又是互为关联的。
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 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 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
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 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 要。
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
5. 求卞之琳的所有诗歌,以及每首诗的详细鉴赏
断章 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鉴赏: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
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
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
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渲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
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里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
在这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
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
现当代大诗人,欣赏卞之琳十句格言,极具戏剧化,体现浓重的哲理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三位诗人深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他们合称为“汉园三诗人”,其中卞之琳影响最大。他是徐志摩的得意门生,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卞之琳的诗联想丰富,跳跃性极强,诗文注重戏剧化和哲理划,在我国诗坛影响力巨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卞之琳十首美句,体会诗文背后深刻的道理与唯美的意境,相信你会爱上他的文字。
从卞之琳诗歌创作历程来看,他是上承新月派和象征派,下启九叶诗派,将西方象征主义融入于自身,形成独特的审美观,从诗文中展现诗歌的创造力与东方民族的智慧。他的诗歌是精巧的,内容是丰富的,情感是纯真的,思想是醇厚的,为此评论界一致认为“卞之琳是30年代诗坛歌喉最动听的鸟”。值得一提的是,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引路人是徐志摩,据说他在中学的时候接触到徐志摩的诗,震撼其心灵,后开始诗歌创作,并得到徐志摩、沈从文等名家的大加赞赏。
众所周知,以胡适为代表的,提倡白话诗运动,开启了我国诗歌的新纪元,卞之琳深受影响,同时受到闻一多所提倡的新诗格律划的创作理念,在诗歌创作中,他注重诗歌的音乐美。因此,在诗坛大背景下,在新的创作理念的影响下,卞之琳的诗歌具有张力,又富含浓重的韵味,深度后耐人寻味,因此得到徐志摩与沈从文的极力推崇。与此同时,卞之琳也踏上了探寻新诗发展的道路。
早期作品,卞之琳的诗歌语言精妙,具有唯美的音乐感,格律构建凸显戏剧化特色,体现出浓重的“新月派”诗风。早期,他偏爱感伤阴郁的情调,在诗文中常常运用灰色的意向,比如:黄昏、迟暮、残阳等等,运用比比皆是。这是因为他在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他在内心自我拷问,寻求正确的诗文道路与自我归属。另外,他所处的时代是满目疮痍的,所以,早年间内心迷茫,诗歌的色彩得以体现其内心所向,也是对荒凉的时代发出悲苦的叹息。
“戏剧化”手法是卞之琳也极为喜欢的创作技巧,他习惯塑造出一个戏剧角色,诗人隐晦的通过角色身份表达出诗人想说的和情感,此种诗歌创作手法是借鉴了艾略特的创作。另外,卞之琳在“戏剧化”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小说的技巧,加之戏剧化场景、独白与对白的融入,实现各种声音的互相交错的艺术,又丰富了诗歌语言艺术,同时为40年代“九叶诗派”的创作理念打下基础。
卞之琳的创作巅峰是其艺术最为成熟的时期,他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另辟蹊径的诗歌特色。他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我国古典文学及唐宋诗词的熏陶,又深受西方文学创作观的影响,久而久之,两者结合,形成其亲切又含蓄的个人诗风。在诗歌思想方面,卞之琳也融入了佛道两家的核心思想,让其诗文博大精深,细品后能够感受到诗文背后的文化沉淀。
总之,卞之琳的诗是中西方文化结合体,不仅有西方诗歌创作手法,还融入了深刻的我国传统文化,意境幽深,道理深刻,读懂醍醐灌顶。在2000年12月2日,卞之琳走完一生,今天是其21周年忌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首佳话,体会文字的唯美与深刻的道理。
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卞之琳
百转千回都不能同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卞之琳
你听,夜风孤零零走过了窗前,踉跄的踩着虫声,哭到了天边。——卞之琳
我们自己总是在羡慕别人,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也在被别人羡慕着。——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卞之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卞之琳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卞之琳
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卞之琳
孤独的风景是美丽的,美丽的风景是孤独的,如果有一双慧眼,那么就去找那些美丽的风景吧,哪怕是一瞬间,就足以打动人们的心灵。——卞之琳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西安元宵节灯唯美句子
- 下一篇:写真比较唯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