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0 11: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齐鲁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牛棚杂忆名言警句
1. 牛棚杂忆名言警句摘抄
作者:季羡林时间:2015-5-161.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年zhidao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
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版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
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权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
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2. 季羡林写的 《牛棚杂忆》有哪些名言警句
1.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3. 《牛棚杂忆》名言警句摘抄
1.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2.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可是我对于当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3. 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4. 中国古代的哲人强调人禽之辨。他们的意见当然是,人高于禽兽。可是在这方面,我还是同意鲁迅的意见的。他说,动物在吃人或其他动物时,张嘴就吃,决不会像人这样,先讲上一通大道理,反复解释你为什么必须被吃,而吃人者又有多少伟大的道理,必须吃人。人禽之辨,也就是禽兽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换句话说,禽兽比人要好,它们爽直,肚子饿了就吃人或别的动物。新北大公社的“人”,同禽兽比一比,究竟怎样呢?
5. 既然决心活下去了,那就要准备迎接更残酷更激烈的批斗。这个思想准备我是有的。
6.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7.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8.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9. “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10.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1.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4. 牛棚杂忆名言警句摘抄
作者:季羡林
时间:2015-5-16
1.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5. 《牛棚杂忆》里的成语20个
常用成语大全及解释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6. 不用真心的求季羡林的所有作品、名言警句.
季羡林先生作品目录:
[]翻译: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
《沙恭达罗》
《五卷书》
《优哩婆湿》
《罗摩衍那》
[] 学术著作: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印度简史》
《现代佛学大系》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敦煌学大辞典》
《大唐西域记校注》 中华书局 1985年 ISBN 7-101-00644-2
《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
《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 ISBN 7801272846
《大国方略:著名学者访谈录》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化研究》
《禅与东方文化》
《东西文化议论集》
《世界文化史知识》
《敦煌学大辞典》
[]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
《赋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万泉集》
《清华园日记》
《牛棚杂忆》
《朗润园随笔》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
《人生絮语》
《天竺心影》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
《季羡林谈人生》
《病塌杂记》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1月初版
《忆往述怀》 2008年5月第一版
《新纪元文存》 (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
--
季羡林先生名言警句(部分,尽可能的找了)
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谐。
如果我有优点,我只讲勤奋。
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
一个“真”字示人。
--
还有一些在这儿,篇幅有限,请去这儿看看:
《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编辑手记
王飞宁/文
《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
2014年2月,《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出版,在这本书的“编辑手记”里,我曾经激动地提到一本珍贵的手稿,就是这本《牛棚杂忆》手稿。
季羡林先生从1988年3月4日开始写《牛棚杂忆》,直至1989年4月5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一本草稿。1992年春天,季羡林先生决意把《牛棚杂忆》抄出来,直至1992年6月3日,抄写完成。季羡林先生说:“草稿与定稿之间差别极大,几乎等于重写。”
您现在手中拿的这本书就是季羡林先生于1992年决意抄写的《牛棚杂忆》定稿。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牛棚杂忆》对我而言,是人生的必读书之一,能以编辑的身份重新梳理它,是我的幸福。《牛棚杂忆》手稿的发现,于我简直可算是一个惊喜。
《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立体书封
当季承先生捧出这本厚厚的手稿,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它,心情是有些激动的。稿纸上虽然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页面干干净净,字迹清秀有力,阅读几乎无障碍。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用了很大的心力在抄写,这份《牛棚杂忆》的手稿对于他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那一刻开始,如何把这份手稿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是我和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事。现在我作如下汇报:
季羡林先生的手稿部分我们采用原大尺寸,就是跟季先生的手稿大小是一模一样的。
您翻开手稿本的时候,会发现页面是一种微微泛黄的颜色,这是原稿真实的感觉,因为原稿已经被默默存放了二十多年,稿纸呈现出一种“旧旧的”感觉,这个颜色也是我们反复调试,直到跟原稿几乎无差别的程度。
在用纸方面,我们反复试验了好几种内文纸,在追求接近原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翻阅,毕竟手稿开本尺寸比较大,一些接近稿纸质地的内文纸比较脆,容易撕裂,我们最后决定采用的这种内文纸比较接近原稿质地,同时柔韧性较好,也比稿纸略微厚实一些。
我们还会随书附赠一本《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因为原稿毕竟是手写字体,难免会有一些字句看不明白,全稿中非常偶尔地也有几处错字、漏字,读者如果读到有疑处,您可以查阅一下我们附赠的这本小书,会更能帮助您的阅读和理解。
在《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出版时,书中配有画家马良书先生特地为《牛棚杂忆》绘制的三十几幅水墨画,这些画不仅让我们爱不释手,更是得到季承先生的肯定与欣赏。本次特地选了其中的两幅按原画尺寸用宣纸印制,可以收藏或是装裱后挂在屋中。
这样一本很厚的《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和两幅特制水墨画是这整套书的全部内容,我们为它们特制了一个纸盒。由于手稿的收藏价值较高,用纸盒来包装也是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它。外包装的设计风格是很低调和古朴的,我个人感觉很符合《牛棚杂忆》整本书的气质。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有不得已的妥协,也有咬着牙的坚持,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我们确实已经尽了全力。
以上是我在编辑《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的过程中想对读者朋友们说的话,我的汇报也就是这样。
我曾经见过很多珍藏版本的书籍定价很高,对于这本书,虽然定位也是用于收藏,但我们会尽力让它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喜欢它的读者朋友能拥有它,是我最大的心愿。
【编辑档案】
王飞宁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曾策划编辑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佛像的历史》《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梁启超家书》《我这一生——季羡林自述》(图文版)《我的人生感悟》《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梁》等书。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