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名言.
时间:2022-04-10 12: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凉山文旅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彝族的名言.
1.赞美彝族的句子
1、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
2、彝族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代。
3、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大西南云贵高原西部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大凉山、乌蒙山、哀牢山等山脉一带和金沙江、元江、南盘江、雅砻江等江河沿岸。
4、勤劳朴实、善良坚强的彝族人民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发明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语言文字,谱写了族群记忆的辉煌篇章。
5、以阿黑、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贵族势力的不合理婚姻为主线,歌颂了彝族劳动人民不畏强权、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6、诗歌是彝族人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在彝族文学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彝族民间诗歌高度发达密切相关。
7、彝族现代诗歌的繁荣昌盛是彝族文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例证。彝族现代诗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歌文本。
8、彝族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诸多方面。其中《西南彝志》是记述彝族历史、风俗的彝文书籍,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
9、彝州楚雄,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多彩,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绵亘悠久。文化赋予古镇以灵魂,旅游赋予古镇以持久的活力与生命力,彝人古镇形成了一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
10、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
11、看彝家的《云衣霓裳》堪比天边五光十色的云彩,炫亮了彝家人的眼。人间四月,花柳生长,彝家妹子穿上节日的盛装,这人面花面相映红,人比花美,花衬人靓,花与人交相辉映,姑娘的脸上心里乐开了花。听曲比阿乌放声高歌,彝家调子情心合一,演绎着彝家姑娘的美丽心曲。
12、更加赏心悦目的是彝族青瓦房的彩绘装饰,从屋檐到门窗,从横梁到墙板,都绘满了艳丽缤纷的装饰花纹和造型拙朴的图画,将彝人村落特有的土掌房、垛木房、茅草房、闪片房装扮得古朴美丽。
13、穿梭在古镇的大道小巷,鼻息里浸染着古典民居的气韵,在各个景观和园林中,走过的游人均在演绎中国彝族及各民族的千年文化、万种风情。
14、彝族崇拜火,是火的民族,不仅仅是他们的日常起居,离不开火,更因为他们的性格如火,耿直,豪爽,做事风风火火,待人热情如火。
15、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与白族村相对,村内的三虎浮雕墙,展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女子龙灯舞”热情奔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简介: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历史: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
2.关于彝族的诗词
描写彝族的诗句 (一) 我家住在,彝族山寨,那是生我养我的,美丽的故乡 那里山山相连,那里莽莽苍苍。
我的故乡还不富裕,山上只生长,荞麦和洋芋。一年四季有风,从坡脚滑过,山风寂寞苍凉。
连名字都有,彝族血统,叫“阿里的”。“阿里的”是,当地彝族语言,意为美丽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辈为何,给故乡起了这样一个,直观上实在是,名不符实的名字,这或许是祖辈对故乡,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祝福吧。山寨紧挨山脚,走出一锅烟距离,回头一望,山寨被树群,遮隐了身影,鸟在其间飞来飞去。
房前屋后块块野石,凸凹突起,当仁不让的神态,但已被寨人闲坐,而磨去了棱角,乖巧地做了,寨人们吸烟锅、聊闲天的石凳。秋季的清晨,常常有雾,让外来者惊喜不已,随便往里一蹿,隐没了人迹。
人在屋中,任你关紧木门,雾总会从各种,有机可乘的缝隙处,一股股扭曲着,身子挤进来,飘满一屋。人在雾里,隐隐约约走动,常踩着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两声,爬起来张嘴打着哈欠,后腿扯直伸个懒腰,屁颠屁颠跑着,满寨子溜达去了。人随后也出了家门,两眼装满了山。
(二) 黄土地上的春种秋收,袅袅飘落的炊烟,夕阳暮归的牧歌,那块生长过我,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块孕育过我,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总在我心中有着,不可释然的情怀。寨人耕种的地里,野石立在其中,无数棵包谷从小到大,长于块块凹石里,靠薄薄的土,和雨水生长。
若老天连绵不断地下雨,往往把山坡上的,包谷冲倒,裸露根脚,生命难保;凹处的又蓄水烂根,奄奄一息。寨人吸足了烟锅,不服气的站起来,将一棵棵被雨水,袭击的包谷扶正加土,以保证秋天的收获。
白天,寨里,声响稀少,人影单调,猪们不约而同,躺倒在屋檐下养膘,为主人过年,作好牺牲准备。地里劳作的男人们,脱光衣裤,只穿一条,肥大的裤衩,亮出一身,如酱油浸泡过的肌肉,爬山似的弯腰,整治山地。
干到太阳落山,才牛前人后悠闲回家。小寨处在,山与山的夹缝间。
这种地方虽然,十分贫困,却容易生长,幻想和童话。家门前有沟,常年不断的溪水,终日里倒映着,狭窄的蓝天、缭绕的白云、苍翠的绿树…… 溪水清悠悠、绿丝丝的,看得清蓝天、白云、绿树间悠悠游动着的,小鱼鱼亮晶晶的小眼睛。
沟两旁,齐崭崭铺地长着,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一年四季轮番开着,高高矮矮,各色各样的野花。竹是寨里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四季常青的,高大植物,一篷又一篷,刮风时竹枝扭动,老竹叶纷纷飘落,鲜竹叶更显强劲。
竹子多,用竹,做成的用具也多,簸箕、筛子、粪箕、背篮、背篓,还有一些,盛物的各种玩艺儿。寨子很小,一块平缓的地坡上,南边依地势从低到高,房子一排一排的,排与排之间,有一两家人连接,北边的紧紧,挤在一起。
寨子中间有块地势,更矮的低洼坡地,以前种稻子,现在一年四季,菜青花黄,不 时有哪位婶婶娘娘,躬腰劳作其间,细细的摆弄着,从一边看去,让人想到恬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山寨中最亲切的声音,是那永远,飘不走的唢呐调,最忧伤的也是那些,山里汉子鼓起两腮,吹着唢呐把山妮儿,送到山那边,而山那边除了山,还是山那种使人,笑着流泪的唢呐调。
这种声音,既能让人热血沸腾,力量倍增,勇往直前,也会让人变得,走投无路,万念俱灰…… 多年来故乡的,风风雨雨浇铸了我,从小营养不良的,瘦弱身躯;故乡人苦荞粑粑一样,质朴纯善的情怀,养育了我鹅卵石一样,厚实而普通的灵魂。
3.关于彝族的诗词有哪些
1、《日史博克》——吉克布 2、《猎狗的故乡》——加潘布哈 3、《灵魂之门》——鲁子元布 4、《我们无耻地活着》——阿索拉毅 5、《大渡河,我的母亲河》——贝史根尔 6、《大悲咒》——比曲积布 7、《落日像一匹枣红马》——吉克伍来 8、《大凉山组歌》——普驰达岭 9、《雪》(组诗)——阿赫长江 10、《情寄坝美》(节选)——王娟 11、《四月的太阳》——马海阿晶嫫 12、《是谁打动了我,我又打动着谁》——吉布日洛 13、《期待雨》(外二首)——阿洛秀英 14、《在昭觉的山顶放牧》——(外一首)苏钰璇 15、《等待》——俄木妮空。
4.很好的民族名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5.少数民族的格言
蒙古族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苗族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侗族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傣族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水族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饿。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 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
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 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 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
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
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 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
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 大蛇不死,后患无穷。
珍宝中最贵的是金子,语言里最美的是谚语。 ---蒙古族 最干净的是泉水,最精炼是话是谚语。
---哈萨克族 格言是学者智慧的结晶,愚昧的人则难以理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猫头鹰则变成了瞎子。 ---藏族 不受苦,就得不到幸福。
---壮族 长辈种下树,后代好乘凉。 ---哈萨克族 水滞船不走,人懒事难成。
---壮族 只怕懒汉不耕,没有黄土不生。 ---保安族 阴暗的夜晚别只贪睡,办事的时候别辞劳累。
---蒙古族 没有干劲的人好吃,没有思想的人好睡。 ---蒙古族 闲时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
---维吾尔族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藏族 懒媳妇爱打扮自己,勤媳妇爱打扫屋子。
---哈萨克族 志大的好汉,身心不闲;手巧的妇女,手眼不闲。 --- 蒙古族 说了的话不要推翻,做了的事不要中断。
---蒙古族 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 ---蒙古族 能在空中高飞,不是羽毛之力;福气全靠劳动,并非土地之功。
---维吾尔族 勤劳的人肚子饱,懒汉只说命不好。 ---柯尔克孜族 聪明人事事先动手,愚蠢人事事落人后。
---哈萨克族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蒙古族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理。
---朝鲜族 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 ---蒙古族 懒驴总嫌驮子重。
---维吾尔族 话语用道理衡量,行为以实践检验。 ---蒙古族 鹰看高飞,人看行为。
---蒙古族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哈萨克族 补钉能补洞,却补不了烂。
---藏族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苗族 宰只羊一瞬间。
养只羊得一年。 ---哈萨克族 信心加决心,打开聚宝盆。
---满族 不敢翻越高山,哪能到达平原。 ---藏族 只要比赛就有一胜,只要肯学就有一成。
---蒙古族 走千里路,看第一步。 ---仫佬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塔吉克族 不见,上山看;不懂,问老者。 ---门巴族 不怕不知,就怕不学。
---土族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壮族 生存的价值在于战斗,青春的可贵在于学习。
---维吾尔族 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能够获得知识。懂得知识的价值者,才是有知识的人。
---满族 功夫到家,石头开花。 ---朝鲜族 好射手不是他的箭出名,而是因为他射得准。
---苗族 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 ---彝族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毛难族 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乳。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
---塔吉克族 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 ---朝鲜族 聪明的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哈萨克族 骑马不研究马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骑手。 ---藏族 骑马要有缰绳,学习要有机灵。
--- 蒙古族 金子不生锈,智慧不退色。 ---柯尔克孜族 闲聊等于假死,思索等于磨石。
---蒙古族 雨勤水草好,口勤学问高。 ---蒙古族 大河是安静的,有学问的人是谦虚的。
---蒙古族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壮族 有理不在高声,有才不在宣扬。
---回族 有知识的人,。
人文凉山|与刘伯承“拜过把子”的小叶丹,家训重在信义二字!
小叶丹,又名果基约达,彝族,原籍越西厅上普雄,1900年随父迁居冕宁羊坪子(今冕宁县彝海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叶丹是冕宁北部彝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彝族家支头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冕宁 ,在听懂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的宣传,并了解到红军队伍跟国民党的军队不一样之后,小叶丹审时度势,毅然与时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的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度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彻底粉粹了蒋介石妄想将“朱毛”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阴谋。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史事之一,彪炳党史、军史和民族团结史。2009年,小叶丹获得“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
守信笃义 修身齐家
上世纪初,大凉山上有难以计数的“黑彝家支”,这些家支互不隶属,一个家支就是一个山头,一个家支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家支头人就是本家支的政治代表、意志领袖、武装力量的掌控者和重大事情的裁决者。
家支头人既不靠世袭也不能任命,是在社会实践中凭借个人的修养、品行、智慧和人格魅力自然产生。
出身“黑彝”贵族家庭的小叶丹,自幼聪慧稳重。十多岁时就能熟诵彝族各支谱系、辞令典章及习惯法。特别是他能以身作则,守信笃义,处处以家族集体利益为重。及至中年,已经成长为果基家族萨特支的头人,成为一个近万人“大家庭”的实际领导者。
他经常用彝族格言教育家支内的青年:
“砍朝上长的树,喝往下流的水,走平坦的路......修路生十子,堵路剩独儿......”意即告诫人们不要行不“义”之事,不要违反常理、违背规律。
“不要偷,莫说谎......”小叶丹编了一套颇似《三字经》的“训诫语”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中他把说谎话、不讲信用和“偷盗”这种低劣的行为列在一起,对信誉的重视可见一斑。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小叶丹身体力行,守信笃义,不仅赢得了本家支成员的信任,也得到当地其他彝族人士乃至汉族的认可,果基家族萨特支也在冕宁北部彝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誓死护旗 践诺履义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今天与小叶丹在海子边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完,刘伯承将血酒一饮而尽。
“我果基小叶丹今天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如同这鸡一样死!”小叶丹一口干了盟誓酒。
电视剧《彝海结盟》,真实再现了1935年5月22日,刘司令和小叶丹头人杀鸡喝血酒结盟为兄弟的场景。据史料记载:彝海结盟后,小叶丹派人做向导,通过九天八夜的全力护送,红军先遣队和主力部队依次通过百里彝区,顺利抵达安顺场。
被国民党划定的泥淖、陷阱、死地、禁区的凉山彝区,在歃血盟誓中化作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桥。“彝海结盟”也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中国民族政策的一次重大实践,给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为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建成铺就道路。
刘伯承后来回忆:“如果不是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有可能重蹈石达开的危险。”
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时坐的石头
结盟当日,刘伯承率领的红军先遣队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其为支队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成立的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队旗上绣有红五角星、镰刀和锤子。
小叶丹将其视如生命,不离左右。
红军过境后,国民党二十四军二十旅长邓秀廷率部进剿“冕北”彝区。勒令各彝支呈缴先前缴获的枪支财务,上交红军馈赠的枪支弹药,赔偿被打死的国民党军“人命金”。罗洪、倮伍支未敢抵抗,果基支据守俄瓦山垭苦战数日,力屈认缴。
小叶丹被迫交出 12000两白银和 120头适龄母羊,他的家支和舅子也各交出了 12000两白银。但无论怎么威逼利诱,他也不肯交出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
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果基支队的彝族战士们眼看着自己的房屋被焚毁,牛羊被抢劫,却千方百计、守口如瓶地保住红军授予的旗帜。小叶丹把这面旗帜珍藏在背兜下面特制的夹层里,随身四处转移。
在最艰难的时刻,小叶丹含着热泪勉励自己的妻子和弟弟,要坚信刘大哥提倡的“革命大义”,信守彝海结盟的铮铮誓言。他说:
“只有共产党和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刘伯承我信得过,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哥哥刘司令员。”
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小叶丹被反动军阀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时年48岁。
为了追求革命大义,践行彝海结盟的铮铮誓言,小叶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叶丹夫人倮伍乌吉嫫强忍悲痛,继承丈夫遗志,接过保护队旗的任务。
百褶裙是彝族妇女最隐秘、最圣洁之物,即使是在你死我活的冤家械斗中,对手也不会碰触。智慧的倮伍乌吉嫫将队旗缝在了自己的百褶裙里。
17年后的1950年,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大军挥师南下,解放了大凉山。1952年10月,中国彝族历史上第一个自治政权宣告诞生。
1952年7月14日,小叶丹夫人倮伍乌吉嫫和弟弟果基尼迫,将用生命守护的队旗献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当年,刘伯承派一刘姓团长携带亲笔信至冕宁将此旗带回。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信守对“刘大哥”的誓言,誓死护卫“中国夷民工农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成了小叶丹一家最大的信义之事。
如今,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面见证民族团结的光辉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信义传承 再谱新篇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说:“刘伯承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成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重视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和生动写照。”
1950年3月,西昌战役结束后,刘伯承心系盟弟果基小叶丹,多次托人寻找小叶丹。得知小叶丹已去世后,仍时时记挂着小叶丹的家人,并且一直有个心愿,找到彝海结盟的历史见证人当面致谢。此后几十年,刘伯承与小叶丹的后人们,始终不忘彼此,成为世交,成为了血浓于水的亲人。
解放后,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副主任的果基小叶丹的弟弟果基尼迫,积极参加凉山各项事业建设。
尼迫每次到北京开会,都要拜会哥哥刘伯承,跟刘伯承讲述大凉山的发展和变化。直至过世,果基尼迫从没有向党和国家提出过不合理的要求,从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亲人朋友谋取过私利。
在他的眼中,国家建设是大“义”、民族团结是大“义”。他经常身体力行,手执“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的复制品,到纪念馆、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用两位哥哥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团结教育鼓舞后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叶丹的家人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一家人始终团结一心,坚信党、坚信义,就像当年坚信“刘大哥一定会回来”一样,坚信乌云终将散去,总有一天会云开日出。
1995年7月,在全国人大工作的小叶丹的外孙伍龙夫妇前往北京市钱粮胡同看望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当听介绍说伍龙是小叶丹外孙时,汪奶奶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
“小叶丹是个忠实的人,守信的人,讲义气的人,大好人!”
2011年9月5日,刘伯承外孙张昭昭和伍龙共同启动了名为“善行凉山”的凉山爱心助学项目。刘伯承次子刘蒙将军特意题写了“彝海结盟 善行传承”八个大字,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彝海结盟,呵护民族团结。
首批受助的凉山贫困学子有62人,每人每年帮扶6000元,直至大学毕业。截止2016年,“善行凉山”已资助了五批凉山贫困学子共150余人。
“伙资资、伙歇歇......”(彝族父子联名的家谱)
如今,闲暇时,小叶丹的孙子果基伍哈(汉名沈建国)总会教自己的儿子背“家谱”,讲爷爷的故事,讲爷爷“守信笃义”的家训。
“如今的‘信义’二字,蕴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果基伍哈认为:“不仅要做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还要严格自律、奋力自强,努力为人民服务。作为小叶丹的后代,更有自觉维护新时期民族团结义务。”
在凉山州安监局工作的他,在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到“彝海结盟纪念馆”讲彝海结盟的故事。
无论在北京工作的小叶丹外孙倮伍克蒂、还是在冕宁县运管所上班的小叶丹曾孙倮伍日诺……与小叶丹的后代们交流,让人如沐阳光,满满都是正能量。言语中,都满含了对党“感恩”、对国“忠诚”、待人“守信”、多行“善义”。
从彝海结盟至今,小叶丹家人没有一起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记录。他的后人们,无论在机关单位工作,还是在农村务农,在当地都有极好的口碑。大家都说:这个家支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奋发进取、富有极强的正义感!
“虽然不能像爷爷一样做伟大的事情,但也不能在爷爷脸上抹黑。”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果基伍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重走长征路”采访时笑着说道。
“信”与“义”是果基家坚实的做人底线,“不能给爷爷抹黑”更成了一代代子孙对小叶丹最庄严的承诺。
素材来源 | 凉山纪委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五彩凉山APP
注☞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长期对外征稿,征稿邮箱:yy@sofmit.com。一经采用,优先享受我们的免费试吃试睡体验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