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攻字的名言

时间:2022-04-10 17: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海夜航 | 评论: 次 | 点击:

带攻字的名言

1. 换一个方法就成攻的名言

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2、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列文虎克 3、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贝弗里奇 4、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 5、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

——迪斯雷利 6、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7、成功,是内心的造就。

——拉尔夫。M.福特 8、你因成功而内心充满喜悦的时候,就没有时间颓废。

——弗兰克·迈耶 9、如果你具备开始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豪情。——戴维·维斯考特 10、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际关系、外世技巧。

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

——卡耐基 11、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 12、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作者: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作者: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作者: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达尔文 13、栽松要敲得凶(栽后把土踏实),不凶不成功。 14、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5、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 16、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17、动手成功,伸手落空。 18、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19、大胆的尝试只等于成功的一半。

20、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 21、骄傲是胜利的敌人,努力是成功的朋友。

22、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 23、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

24、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 25、失败是成功之母。

高不过脚底板。 26、失败得教训,成功获经验。

27、一个成功的商人是虎,一个失败的商人是狼,你和他们中间哪个打交道?——冯骥才 28、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

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

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

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马克吐温 29、不光荣的成功好像一道不加佐料的菜,可以填饱肚子,但没有好味道。

——乔佩特诺 30、机会是极难得的,但他具备三大成功的条件,那就是“像鹿一般会跑的腿,逛马路的闲功夫,和犹太人那样的耐性。——巴尔扎克 31、丈夫想到管太太,远不及情人想到接近情妇次数多;禁子想到关牢门,远不及囚犯想到逃命次数多;所以困难尽多,情人和囚犯照样应该成功。

——巴尔扎克 32、成功的企业经营所需具备的要素是:热衷于货品的产出,确切熟知产出成品,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经理人员必须能让部属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独立作业以担负份内完全职责;也必须将企业组织内每一个人视为追寻共同目标的一份子。

——洛德福特 33、一个人上床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我没有对别人的作品下断语,没有叫谁相信,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作刀子一般在清白无辜的人心中乱搅;没有说什么刻薄话破坏别人的幸福,便是对痴呆混沌的人也不干扰他的快乐,没有向真有才气的人无理取闹;不屑用俏皮话去博取轻易的成功;总之从来不曾违背我的信念……能够对自己这么说不是极大的安慰吗?巴尔扎克 34、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克里斯托弗·莫利 35、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

——科伦 36、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黄兴 37、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如果开始不成功,还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威·希克森 38、当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爱迪生 39、十九次失败,到第二十次获得成功,这叫坚持。

——佚名 40、许多人都是因为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而获得胜利和成功。——佚名 41、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

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42、坚忍是成功的诀窍。

——狄斯累利 43、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44、成功的脑子像钻子一样动作——集中到一点。

2. 带有攻字的成语

带有攻字的成语 :攻无不克、以毒攻毒、以守为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群起而攻之、不攻自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远交近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九攻九距、明鼓而攻之、攻疾防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驱羊攻虎、大举进攻、攻心扼吭、攻城野战、首尾夹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略地攻城、攻心为上、反攻倒算、函矢相攻腹背夹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内外夹攻、短针攻疽、近交远攻、鸣鼓而攻、攻城徇地、攻苦食淡、什围伍攻、攻其无备、众口交攻、不攻自拔、群起攻击、攻玉以石、饥渴交攻、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指南攻北、攻瑕索垢、鸣鼓而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瑕指失、攻守同盟、输攻墨守。

3. 带“里”字的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坏事传千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亚里士多德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海德格尔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4. 带巧字的名人名言

苏代巧论鹬蚌斗

苏秦之弟苏代也是一个机智人物。一次,他听说赵惠王要攻打燕国,觉得这对赵、燕两国都没有好处,于是决定劝阻赵惠王改变这个主意。

见到赵惠王后,苏代先不提这件事,却对赵惠王说,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有一只很大的河蚌张着壳在河边晒太阳,柔和的阳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极了。可是,从河蚌的后面偷偷地走过来一只精瘦的鹬鸟,它真是饿极了,举起尖利的长嘴巴,向河蚌露出壳外的鲜嫩的肉一口啄去。

河蚌受到突然袭击,急忙夹紧坚硬的外壳,把鹬鸟的长嘴巴牢牢地夹住了。

鹬鸟作了一番挣扎,没用,河蚌的硬壳越夹越紧,于是恨恨地说:“河蚌呀河蚌,你不要这样凶狠,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不是要干死渴死吗?我就等着吃你的死蚌肉了!”

河蚌的那一块嫩肉依然在鹬鸟的长嘴巴里,十分疼痛,可是它也不甘服输,嘲笑鹬鸟说:“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干死饿死不可!”

它们两个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有个渔夫远远看见这边的动静,就疾步跑了过来,伸手把它们逮住了,放进了鱼篓。鹬鸟和河蚌成了渔夫的美餐,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赵王听了很有兴趣。苏代趁机转入正题说,“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打燕,燕赵两国国力相当,赵国在几年内不可能把燕国打败,势必长期相峙下去。强大的秦国看见燕、赵都疲惫不堪,一定会像易水边的渔夫那样趁机从中渔利。这对赵国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发兵攻燕的事还得三思而行啊!”

赵惠王终于恍然大悟起来,恳切地说:“我们不能做鹬和蚌那样的傻事,去让秦国得利。出兵燕国的事以后就别提了!”

5. 带承字的名人名言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6. 带有“精”字的名句、古文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岭《出 塞》 2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4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5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6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7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8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9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 1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 1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1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1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 李白《行路难》 1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带攻字的名言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助读资料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弘一法师一生自律修行,甚重格言教化之功,尊崇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来实现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之修身信条,无论在俗,还是为僧,恒以古圣贤者格言箴语为座右,身体力行,实修精进,以嘉德懿行终成圆满正果。他视格言为挽世风、正道德、救世济民之良药,故每每书录格言广宣流布,诲传僧俗两界,弘法利生,屡教不倦,以此作为成就菩提之修行资粮和通向人生彼岸之舟楫桥梁。

弘一法师曾多次精选古贤大德法语,录成《佩玉编》《晚晴集》《寒笳集》等。《格言别录》则是弘一法师依清金缨《格言联璧》精心修编而成。《格言联璧》与弘一法师因缘殊胜,尝自言,恒学时习,常伴左右。1933年正月,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之演讲,结合自己五十年来修省改过之经历,从“学、省、改”三个方面和“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等十大注意事项引经据典慈悲开示:“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并就学习一法,向听众荐读《格言联璧》:“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1939年弘一法师在永春普济寺为《格言联璧》作题记:“余童年恒览是书,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为圭臬。今离俗已二十一载,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也。或疑'齐家’'从政’二门,与出家人不相涉;就整顿常住,训导法眷,任职丛林,方便接引,若取资于此二门,善为变通应用,其所获之利益,正无限也”;早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即以“士当先器识后文艺”“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等《格言联璧》之箴言教诲学生,常言“应使文艺以人传,而不可人以文艺传”,强调人品修养为做人做事之根本。他的学生丰子恺回忆道:“李先生平日致力于演剧、绘画、音乐、文学等文艺修养,同时更致力于'器识’修养。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1917年李叔同给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刘质平去函,从修养、学习、社交、卫生等诸多方面谆谆教导,并随信附上亲笔所书《格言联璧》中其最爱诵读之数则“自己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谦退第一保身法,安详第一处事法,涵容第一待人法,洒脱第一养心法”等箴言以赠,嘱咐刘质平“宜常阅之”“不可忘”。

《格言联璧》按内容共分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言类、悖凶类等共十一类,弘一法师切合当时社会实际和道德精神所需,筛选取舍,有的放矢。舍从政、齐家、摄生三类,并对所选原句文字作增减修改和归类调整,重要处更圈以红点以引关注,言简意赅,语近旨远;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手书录成《格言别录》一卷。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慨,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尖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学问类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隲处。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行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从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律己,宜带秋气。处事,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惠吉类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为静。不为外物所实则为虚。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持躬类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比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处事类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之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谿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湾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汇先贤睿思鸿博,集古圣机智精华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