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茂名言

时间:2022-04-10 18: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神话喵喵 | 评论: 次 | 点击:

臧克茂名言

1. 臧克茂作者简介

臧克茂(1932.01.28- )。

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江苏常州人。

195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百    长期从事坦克电气自动化工程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提出了现代坦克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跨越了国外炮控系统的两个发展阶段;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坦克电驱动系统原理样车,并率先开展全电度战斗车辆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7项。

撰写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8种;在国内专、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获军队杰出专业技属术人才奖,中央军委批准荣立一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树为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的典型。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拥有650多名教员和40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85%以上的教研人员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2人,军队一等功臣1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6人,21人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20人。

院士 姓名院士类别备注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臧克茂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备注:资料来源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2人,名单不全):徐滨士 军队一等功臣(1人):臧克茂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名单不全):马晓军 课程设置 学员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知识。第一个方面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第二个方面是军政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政治理论等,军政素质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是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升降级和毕业,贯穿于学员培养的始终。第三个方面是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该校的专业课与地方重点大学相应的学科专业所学知识是一致的。

比如学员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那该学员就要学习机械设计、工程制图、流体力学、液压传动这些机械类的课程知识;如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学员就要学习软件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计算机类的课程知识。第四个方面是着眼将来岗位任职的需要,与装甲装备密切相关的理论与技能。

比如坦克车辆的构造、使用和维修等原理,以及坦克驾驶、坦克射击和坦克通信的专业技能。这个也是该校的特色课程。

以上四个方面是学员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知识,此外,还有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识,学院每周三都举办名家大讲堂活动,先后邀请过于丹、二月河等专家学者和多名院士来学院进行授课交流。 德育工程 学院于1994年在全军院校首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全时空的系统化德育工程,为新形势下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奠定了思想根基。

具体实施内容为:第一学年,在帮助学员实现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从高中生到军校学员的“两个转变”上“奠基”;第二学年,在扭住学员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总开关”上“培基”;第三学年,在提高学员政治鉴别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两个能力”上“强基”;第四学年在倡导学员到边疆、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自觉服从组织分配的“三到一服从”上“固基”。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建有现代化教学训练场馆10余个,7个大型专业训练场(军体训练中心、装甲车辆综合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射击场、光电测试中心、模拟训练中心、水上军事训练中心)。

此外,学院2000年获全国军事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据2015年5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显示,该校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60项。

据2015年5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不完全统计,该校至少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基础)。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5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9个博士点,在5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和9个专业学位硕士领域取得硕士学位授权、有48个硕士点,可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和理学4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和培养研究生;此外,学院拥有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

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9个,名单不全):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军用材料工程、仿真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军用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装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装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导航~制导与控制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装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3个):数学、军队指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领域(9个):材料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兵器工程、军事硕士 学院是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之一,截至2015年5月,学院先后接待了70多个国家300余批军事代表团,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留学生,并派出500余人赴40个国家和地区担任技术专家或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同时,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波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例如:2012年9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装甲兵工程学院,并发表演讲。2014年3月18日,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组织外国驻华武官参。

3.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杨奇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文虎 :力学家、教育家、振动工程专家。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和生: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宜张: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金国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院士。 干福熹:科学家。

王元:著名数学家。 陈吉余 :河口海岸学家、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教授。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

汪槱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臧克茂: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

孙优贤:工业自动化专家。 徐扬生:院士。

林祥棣: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徐承恩:炼油工艺设计专家。

杨裕生: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 龚晓南:浙江大学教授。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教授。 贺贤土:大学教授。

励建书:数学家。 戴立信:有机化学家。

袁权:化学工程专家。 杨福愉:生物化学家。

杨焕明:院士,生物学家。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纪地质专家。

谢学锦:化学家。 韩祯祥: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

沈家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郑树森: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

潘云鹤: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专家。 朱玉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百廿载波澜壮阔,双甲子勇立潮头。2017年5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在紫金港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

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30余所海外著名大学校长、80余所国内高校负责人、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诺贝尔奖获得者,82名海内外院士,部分将军代表,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领导,部分央企负责人,知名企业家代表,浙江省有关市县及浙大西迁办学所在地政府领导,浙江大学部分校董代表,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关心支持浙大建设发展的各界嘉宾,和全校师生一道,相聚在浙大校园,共同为浙大120岁生日庆贺。

4. 想看看北京市丰台杜家坎21号装甲学院的规模

学院占地6789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装备作战仿真中心、装备保障研修中心、装备动力研究中心等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

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组建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北京。

学院隶属于总装备部,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全军学历教育院校、“十一五”期间全军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学院承担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四类培训任务,其中,“合训分流”类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是培训任务的主体;同时,还承担陆军武器装备科研、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提供技术服务、为总部机关决策提供业务咨询等任务。

学院编有基础部、机械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兵器工程系、装备指挥与管理系、技术保障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装备再制造工程系、外训系共9个专业系(部)和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还有研究生管理大队、轮训大队、教练团以及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门诊部等直属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良好的人才队伍,有650多名教员和40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

教员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近70%。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缔造者徐滨士教授;“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著名仿真工程专家王精业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功臣臧克茂教授;还有“求是奖”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金奖、银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等一大批骨干教员。

学院还广纳贤士,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理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培养研究生;并有7个工程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还可在11个二级学科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十五”期间有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总装“双十二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还有“十一五”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并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统筹规划,打造精品,促进学科创新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有各培训层次专业27个,其中本科专业16个,分布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在校学员5000余人。

5. 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哪里

在首都北京西南郊,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座落着我军装甲兵的最高学府,"陆战之王的摇篮"-----装甲兵工程学院。

她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组建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9年迁址北京。 从北国冰城、关中古都,到卢沟桥畔,五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学院创造了辉煌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凝炼了"秉承军工传统,服务陆军建设,紧贴装备育人"的办学理念和"信念、求实、献身"的严谨院风。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我军装甲兵新型军事人才提供了坚实平台。 基本情况 学院隶属于总装备部,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十一五"期间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是"十一五"期间全军首批教学优秀单位。

学院承担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四类培训任务,其中,"合训分流"类初级指挥军官本科学历教育是培训任务的主体。 学院现有各培训层次专业27个,其中本科专业16个,分布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和理学4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有博士生导师40余名,硕士生导师160余名。 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缔造者徐滨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气自动化专家、一等功臣臧克茂教授;还有"求是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大批骨干教师。

学院还广纳贤士,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科特色 学院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理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十一五"期间,有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5个。

车辆工程、军用材料工程、仿真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军用控制工程等主干学科紧密跟踪科技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军事应用特色,在所从事的领域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些项目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发展的装备再制造工程"成为学院的优势学科特色。 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近7千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28个基础设施内的300余间教室、多媒体专修室以及实验室为学员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

设施完备、状况良好的军体训练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灯光综合球场、射击场、战术训练场和装甲车辆综合训练场等训练场馆保障学员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学院建有以千兆以太网为技术支撑的园区网,积极推广使用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计算机中心可同时容纳5千余人同时上机。

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类信息资源总量达12。6TB。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4个军队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全军唯一的一所装甲兵研究所。 2003年以来,学院取得了500余项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以上奖项7项。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获首届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 学院是全军对外开放单位之一,是我军展示良好形象,扩大相互交流,增进国家、军队之间了解和友谊的重要窗口。

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未来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军军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在这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变革中,瞄准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将"厚基础、懂装备、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为初级指挥军官的培养目标,将"工程基础深厚、军政素质良好、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为工程技术军官的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基础课程积极选用军地统编教材和获奖教材,与地方重点高校同等标准;专业基础课程注重渗透装备技术背景,构建了机、电、信息和管理四大类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在体现工程技术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充实新装备、新技术知识。

学院还把环境育人和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在尊重学员的个体需求、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挖掘学员的内在潜能的基础上,依托各种活动和文化团体,提高学员的科技素养和文化品位,锻炼学员自我参与、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在2007年度的各类竞赛中,在校学员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88项,省部级奖励40项。 学员学习生活 青年学子们,当你经历了苦读的艰辛和坎坷,走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大门,你会深刻地感受到:在那厚积着"哈军工"传统而薄发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上,"军"和"工"这两个字已经被有机地熔铸在了教学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你走进绿色方阵、戴上学员肩章,成为装甲兵工程学院一员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你必须时刻牢记军人身份,担当军人职责。 学院会在打牢你的科学文化基础的同时,把军事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军人职业精神的塑造贯穿渗透于学习生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入学强化训练,打牢了你的军政基础,培养你的战斗精神和军人意识;。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最近,央视某档公开课节目中提到中国全电坦克的研发,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谈及这全电坦克研发领军人物臧克茂教授,他不但带领团队改进了主战坦克炮控系统,自身的经历也颇具传奇。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臧克茂教授

要说臧教授的故事,就得从1951年开始了。那一年,臧克茂如愿考进了浙江大学电机系,在校园中,他受到了保尔柯察金那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名言的激励,大学四年中不但礼拜天不休息,连寒暑假都没有回过家。毕业时面对百废俱兴的中国,臧克茂在毕业志愿上只写了一句: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年轻时的臧克茂

随后,臧克茂被分配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成为了当批教员中第一个入伍的人。然而在1966年军队调整改革中,他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部队。

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1978年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始在地方选拔教员。年近半百的臧克茂立马报了名,打败了众多年轻力壮的竞争者,再次穿上了朝思夜想的军装,从此再也没脱下过。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的臧教授

重新入伍后院方准备让他去教授关于坦克电机的课程,他却发现学院新开了一门自动控制系统的课程,于是他自告奋勇向院方提出,由他来上这门课,只用三、四年时间就能把这门没人教授的课程教好。

为了完成对院方的承诺,他努力钻研资料,每天一下班就钻进图书馆直到关门。就这样,他凭借自学成为了全国少有的炮控系统专家,不过此时的他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当时主要使用的59式坦克

当时中国装备的59式坦克炮控系统十分落后,精确瞄准速度缓慢。这时臧克茂从外文学术刊物上发现,在国外民用机械上出现了一种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利用它很可能就能解决坦克炮控系统精准瞄准速度慢,首发炮弹精度低的问题。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臧教授与试验坦克

这之后臧教授先是无偿改进学院坦克模拟机,院方知道后给予了资金和人员援助,让项目可以顺利进行。项目在顺利前进,臧教授的身体却出了大问题,1993年他被诊断患上了膀胱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要抓紧时间完成工作。

为了不被他人发现而拒绝参加研究,他一个人接受治疗,机械损伤导致他尿血、小便失禁、尿道感染,每次上完课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换下被血尿浸湿的内衣。

为让中国坦克打的更准,这位老教授顶着癌症与时间赛跑,值得敬仰

图为中国99式主战坦克

就这样,臧教授带领着团队成功将主炮瞄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首发命中了达到86%,广泛运用在中国主战坦克上。在表彰大会上,臧教授终于讲述了自己的病情,同事们难以置信的说道:“我和他同在一个教研室,同住一栋楼,他患癌症5年,1600多天,多少次穿刺、活检、理疗、化疗……他都是一个人坐公交车去,我竟然一无所知!”

之后臧教授带领着团队继续前进,荣立两次一等功后仍不愿意参评院士,直到2007年,他的年龄到了75岁的参评底线,他才同意申报。正因为有臧教授这样不慕名利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中国坦克技术赶上世界前列,他们就是中国那永不屈服的脊梁,值得每个人去尊敬和敬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