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一句名言的思考
时间:2022-04-10 20:0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不了工作室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对孔子一句名言的思考
1.写出对孔子一句名言的思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
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2.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孔子:你们把我的话断句断错了
新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说明: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那么,是哪一句孔子的管理名言被误读了呢?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从汉字中引入标点符号以来,在所有的印刷物和近来的电子读物中,《论语·秦伯》这句话表述变成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是站在“民”的领导的角度讲的,讲的是对“民”的管理。于是,“(民)不可使知之。”把“民”与领导的关系对立起来了,成为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至今,这句名言在一些管理书籍和文章中也常常被批判地引用。
我把这句名言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字面上看,这里的字大多可以直接解释。应该说明,其中,“由”字为动词,有任用、听任、遵从、践履等等多个含意。我选择“任用”。这句名言,可以解读为,孔子说:“你行的话,就任用你;你不行的话,就培训你。”从企业管理角度,其要点是,不是把员工看成是顺从你的工具,而是要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合格的员工要任用他。使员工和领导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不断实现企业新目标的利益共同体。
“……(民)不可,使知之。”与同一本书的《卫灵公》中有,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一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两千五百年来,孔子的儒家学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影响着华人世界的企业文化。发掘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中有益的管理理念,对推进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3.写出对孔子一句名言的思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4.写出你对孔子(或孟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多个人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和他们相似的缺点要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5.写出你对孔子(或孟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多个人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和他们相似的缺点要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
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6.孔子的名言(善于思考的)
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
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孔子的这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今晨读,又读到了《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不禁感慨不已。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文学艺术气息很浓,我们可以复盘一下当时的画面。孔子去郊游,他站在河边上,看见河中的流水说:“过去的就像这河中的流水一样,白天晚上都在不停的流去”。这场景画面感很强,一直以来是许多画家的练笔素材。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有感触,所以上午与朋友喝茶时便聊起了这句话。聊着聊着,越来越发现这句话非但文学气息很浓,也是最富有哲学意味的。一朋友是偏向道家思想的,他认为,这句话是让我们效法水的谦下。他说,《道德经》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最为谦下的品德。所谓谦下,就是站在最下面,“人之所弃,我则取之”,虽然“取”了许多废物、污垢,但仍然是水,而且永远自强不息。
另一朋友,平时是研习佛学的。他说,你们看到流水,只是一股流水而已。我笑他,你这句话等于没有说。他继续说,诸相非相,《金刚经》讲,“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你们看到的流水,是真的永远在流吗?错了,你们看到的一股流水时,事实上这股流水已经过去了。正如我们的人一样,我们的思想、身体,此前一分钟坐在这里的我,与此刻坐在这里的我,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了,“今我非故我”,像流水一样,都过去了。人生也是如此,永远像流水一样,一波一波地过去了,是拉不回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此时,大家情绪有点消极,气氛沉重起来,有人不免一阵欷吁。见此情形,我赶紧插话,说,你们不要这么消极,我认为孔子在说这话时,并没有悲观的态度,反而是从积极的观点看人生,有很多的意义包含在内。《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如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涌进,向前面去,向前面去,而且是昼夜不断地向前面去,不断地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是这样,都要不断地进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有人说,不说这些了,何必搞得那么清楚呢,喝茶就喝茶。是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事情如此,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搞不清楚的。
- 上一篇:励志的名人名言及解析
- 下一篇:关于冬天的风唯美句子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