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课文的俗语警句

时间:2022-04-10 20: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 评论: 次 | 点击:

徐悲鸿课文的俗语警句

1. 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如下:

1、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2、轻言弃谑最害事。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花朵凋谢,明年还会再开;青春逝去永远不会再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4、宗教是终身给他人劳作、为穷困和孤独紧压着的人民群众到处蒙受的精神压迫的一种 。

5、宁脏勿净。——这是他绘画上的名言。

6、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7、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吧。当你在行使“恋爱自由”权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

8、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业证明观点 。

9、只要有所事事,有所追求,人就把握住了机运的车轮。

1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12、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1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14、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15、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

2. 关于徐悲鸿的名言警句

1、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2、轻言弃谑最害事。

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花朵凋谢,明年还会再开;青春逝去永远不会再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4、宗教是终身给他人劳作、为穷困和孤独紧压着的人民群众到处蒙受的精神压迫的一种。

5、宁脏勿净。——这是他绘画上的名言。

6、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7、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吧。

当你在行使“恋爱自由”权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 8、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业证明观点 9、只要有所事事,有所追求,人就把握住了机运的车轮。

1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11、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12、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1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14、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15、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

3. 关于徐悲鸿学习的名人名言

画家徐悲鸿名言:

1、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2、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3、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4、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画家黄泽金的名言:

1、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自己创新或创造的东西,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模一样,最终也只不过是别人的脚印和影子。

2、中国不是没有世界艺术大师,而是中国人相互排斥心太强,有时候心胸宽阔得可以容纳外国的世界艺术大师,而狭窄得容纳不下中国的世界艺术大师。

3、每一个风光者的背后都有过无数辛酸与泪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过无数艰辛与汗水。越是风光、越是成功的人,背后越是辛酸的泪水或艰辛的汗水流得越多的人。但是,人们永远只能看到其风光时成功时。

4、不是因为你不喜欢谁的画,谁的画就是最差的。也不是因为你喜欢谁的画,谁的画就是最好的。绘画本身就是没有统一标准和统一尺度的东西,它都是要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你不喜欢的有人喜欢,你看不懂的有人看得懂。所以,不管是谁千万别拿个人的观点代表所有人去评价某幅画或某个画家。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代表所有人。

5、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成名是全靠自己而获得的,每个人的成功成名都是七分靠自己努力,三分靠朋友和贵人相助。如果没有朋友和贵人相助,当凭一个人的能力,即使能力再大,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成名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获得成功成名时,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一个小小的帮助,我们也要给一个大大的回报。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一定要拉他们一把!

画家黄永玉的名言:

1、不太接近戏剧的人好像天生不喜欢算术的人一样,怎么开导也没有用。

2、天,是怪不得的,天管的事大,他老人家打发什么,你就接受什么,拗他不得。

3、一个历史的变化,政治的拼搏,总是为了人的进步才好;摸不着也要让人看得见;看不见也要让人盼得到。

4、你晓不晓得,人生天地间,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的冤家?胶漆临头,蚂蝗缠身,一辈子摆脱不掉

5、孩子跌到,只要不流血受伤,都要让他自己爬起来,有些人家孩子一绊交,回头看看父母才决定哭不哭,这是上天给他的狡猾,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上当,拖累了自己,也害了子女终身。

6、时光悠忽,几乎喝一声“疾”就过去大半辈子。十分可惜啊!好朋友在一起,总嫌光阴不够。一个人应该努力创造是一回事,当觉悟到应该马上努力创造又是另一回事。尤其不愤的是大伙儿的时光让几个混蛋浪费掉了!—忽然一起老了!痛苦得真令人呼天抢地。

徐悲鸿发起的两次论战

众人皆知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在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心中,徐悲鸿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徐悲鸿》一书再现了杨先让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通过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徐悲鸿。本文摘编自杨先让著《徐悲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编者

徐悲鸿旗帜鲜明,以战斗的姿态向形式主义的艺术思潮和保守主义者左右开弓。通过20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大的论战,捍卫了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在美术领域已有西风东渐之势。但也掀起一股反常样式,使青年学子无所适从,难免出现盲目追随时髦的现象。

1929年4月的上海,正值经过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开幕之时。徐悲鸿看到参展作品有不少是缺少训练的标新立异者,美其名曰“新派”。徐悲鸿万分痛心,他不得已拒绝参展,并就此与其好友、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展开笔战,曰“二徐交战”。35岁的徐悲鸿正是血气方刚之年,为了捍卫自己的艺术主张,他既疾言厉色,又语重心长:“欲矫情立异,变换万象,易以非象;改撺造物,易以非物;昧其良知,纵其丑恶,宣其佞辩……侈然标榜、令人齿冷……作不伦不类人物,诩为独创,媲美新派,怡然自乐。狂瞽满地……吾国艺事日衰,又欲从而效之。夫饥渴者虽不择饮食,必不服毒。”他恳切地希望:“弟惟希望我亲爱之艺人,细心体会造物,精密观察之……造物为人公有,美术自有大道,人人上得去。”

当时在上海的鲁迅先生对美术界的茫然状况也寄予恳切言语,油画家李毅士也及时撰文支持了徐悲鸿的主张:“我想悲鸿先生的态度,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

中国历来在文化艺术上的消化量可谓大矣。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断经历苦难,其文化艺术也常经受困扰,但中华民族的元气没有受伤害。中国人会以我为主走出自己的路,中国人更会重视民族气节,而且也会对历史予以公正的评判。徐悲鸿当年所表现出的骨气,今天不是更加可贵吗?

1947年在北平掀起了另一场“新旧国画论战”。徐悲鸿针锋相对地向一批保守的北平复古势力进行挑战。这次,他不像1929年那样孤军作战,而是团结了一批思想一致的美术界精英作为后盾。他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勇敢地面对一片“倒徐”“驱徐”的呼声。

当时北平社会上和学校内日伪时期遗留下的保守势力连通一气,并利用党派和政府向徐悲鸿施加压力,此时张道藩就在控制和指画着“倒徐”活动的发展。徐悲鸿横眉冷对,他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体制和人事予以改革,不称职者免,有学术者留。他力主艺术的创新,痛斥美术界因循守旧的弊病,陈述培养能担当文艺复兴重担人才的途径与方法。他提出学生要摹写人民的生活,而不是以模仿古人为自足。他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中诚恳地提出:“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但所谓造化为师者,非一空言即能兑现,而诬注重素描便会像郎世宁或日本画者,乃是一套模仿古人之成见。试看新兴作家如不佞及叶浅予、宗其香、蒋兆和等诸人之作,便可证此中成见之谬误,并感觉到中国画可开展之途径甚多,有待于豪杰之士发扬光大。”在文中,徐悲鸿列举了自己尊崇的中国历代画家,从王维、吴道子、周昉、荆浩、董源、范宽、李成,直至宋徽宗、夏圭,还有陈老莲、石涛、金农、任伯年、吴友如等,说明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在于师法自然和艺术创新。他对当代的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傅抱石、张大千、陈之佛、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李斛、宗其香、田世光等人及其作品,都是倍加爱护和称赞的。

其实,保守派何尝不称自己为卫护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呢?历史却是最无情的审判者,什么是真正有利于民族的文化艺术,事实胜于雄辩。当然,今天也有人说徐悲鸿是以西洋画的素描代替中国画。这是曲解,因为徐悲鸿一贯主张实践,从来也没有将素描当笔墨,相反,那是他最忌讳的。徐悲鸿重视素描写生,更重视记忆默写。素描写生是取其造型的手段,是一种能力,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恰恰经过这场论战,徐悲鸿的中国画改革理论更加走向成熟,他所建立的美术教育体系也趋于完备。

要复兴中国的绘画艺术事业,重要的不是个人以创作几幅作品为满足,而是要培养众多为之奋斗的专业人才,这就是徐悲鸿通过教育为民族国家效力的动因。可以看出,徐悲鸿当年对美术教育和对中国绘画艺术改革的观点,是同蔡元培的美育教育与陈独秀、康有为提出的向西方探索的主张和陈师曾对中国画提出的推陈出新理论完全一致的,他们是中华民族在艺术观方面的先进代表,这是被历史证实了的。

当今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和科系(包括徐悲鸿当年支持建立美术附属中学教育)奉行的几乎都是徐悲鸿的教育体系,并且培养出新一代的画家,改变了中国画界陈旧的局面。在人物画方面,一代主流画风几乎全是徐悲鸿的教育理论所形成的。究其原因,是他为人的准则,是他在美术教育战线上献出一生的心血,是他在艺术创造上划时代的突破,是他在艺术上提倡的写实主义逢上中国抗战救亡时局。

徐悲鸿颇有感触地说过,“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战争兼能扫荡艺魔,诚为可喜”。

徐悲鸿倾其一生为中国美术事业而奋斗,这是何等感人!我们还可以从两段他于不同时期发出的肺腑之言,看到一位爱国主义艺术家的成功原因。1935年时他说:“艺术家即是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方式,如果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是充实国力了。欧洲哪一个复兴的国家,不是先从文艺复兴着手呢?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责任看得过小,一定要刻苦地从本分上实干。”(《与王少陵谈艺术》)1947年他写道:“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艺术若亡,则文化顿黯无光彩,起而代之者,将为吾敌国之日本人在世界上代表东方艺术。诸位想想,倘不幸如果是,我们将有何颜面以对祖宗。”(《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总而言之,徐悲鸿的成功,正是俗语说的,得之缺一不可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是符合了历史潮流,是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需要的统一,因此是时代赋予。(题图为杨先让木刻版画《我的恩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10日第8版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