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书名言

时间:2022-04-11 09: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gtf981 | 评论: 次 | 点击:

曾国藩的家书名言

1.曾国藩家书中的名句及其所在章节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曾国藩家书家训50条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6,先静之,再 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 灶, 重开世 界。

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曾国藩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15、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16、【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第 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曾国藩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18、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 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 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 下古今 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 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2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2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训》22、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2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曾国藩wwW.SianDiAn.com24、"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25、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 《诫子书》2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2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2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2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曾国藩30、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31、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3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曾国藩3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 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曾国藩 《曾国 藩家书 》3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3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36、人生莫惧少年贫。

——曾国藩3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曾国藩38、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

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曾国藩3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4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4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42、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43、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4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45、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3.曾国藩的名句:"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出自他

曾国藩家书《忮求诗二首》

(右不忮)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已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已无好闻望,忌入文名著。已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右不求)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团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忕。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4.曾国藩家书盖晗了哪些哲理和世俗理法

内容精要: 曾国藩的家书,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他一生强调立志,常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

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

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

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

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

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5.曾国藩家书摘抄加赏析

1.“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亲书)

启发:随年龄增大,事情增多,我也有时会感到易乏易困,注意力、记忆力减弱,当学曾子静心养神,修身养性。另外,曾子对长辈的绝对尊敬及那种纯粹的孝道很值得我学习。

2.“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与祖父书)

启发:清朝在京的公务员生活也很拮据。何为国之栋梁?栋梁不见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反而很可能是最穷的。要耐得住贫穷,禁得住诱惑,坚守底线,坚持修行,真心干事。

3.“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引用朱熹名言)

启发:对我近期的体育、工作启发很大。跑步时慢慢加速,充分热身,之后启动“猛火”,加快飞奔一段时间,当汗水飞涌时,可换“慢火”,仅用接近于走路的速度便可保持汗水一直高强度的流出。对工作呢,在不熟悉时,要“猛火煮”似得狂补,等逐渐熟悉后,改用“慢火”,很少的精力都会出很好的成果。

4.“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启发:让我想起了梁启超的一句话,“今生以关注的太多为撼,只撼自己没有专一”。浅挖100个坑,不如深挖1个坑。做事,做学问,必须要“专”。

5.“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父母书)

启发:忽然想到了陶指导。做工作要讲究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要对食物存在敬畏感,在半年内消掉肚子上的脂肪。

6.“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诸弟书)

启发:读书也罢,做事也罢,主观不努力,不要找借口,不要挑时择地。真正驱使你做的是坚定的志向,是你对事情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善立志,立长治,不要常立志,真正做点事情。

6.曾国藩家训八大名言浑什么意思

曾国藩家训八大名言和八大名言的意思是:

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意思是: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这对有拖延症或是懒惰的人来说,是极有必要的。

2、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意思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意思是: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意思是: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意思是: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意思是:只有天下最诚实的才能胜天下最虚伪的,只有天下最笨拙的才能胜天下最灵巧的。所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的工作,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最终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7、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意思是: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怕这怕那得人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

扩展资料: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

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

比如第二个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家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的家书名言

曾国藩家书上的一句话

曾国藩家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这句话意思是兄弟和睦,虽穷苦人家也能兴旺发达起来,兄弟不和睦,就是官宦世家也会走向衰败。兄弟和睦与否,关系到一个家庭兴旺或衰败,和睦使一个家庭兴旺发达,不和睦让一个家庭走向衰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的确值得探究一下。

和睦,首先是表达人与人相处的状态,是一种和顺融洽的状态。每一个人,既是有独立人格思想的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又是时刻与他人产生多样联系的个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每一个人,绝对不能脱离社会完全孤独存在,比然和周围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独特性,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从人性角度来看,人处理事情或与他人相处之中是与利己为出发点,如果有人说其所作所为从不利己都利他人,这个人不是说谎就是傻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特别是兄弟之间的相处,要和顺融洽,绝对是不容易的。俗话说“兄弟分家成邻舍”,小时候,兄弟在同一个家庭里,可能是手足之情很深,但是,长大各自成家立室以后,从大家庭中独立出去,兄弟之间的关系变的很微妙了,既是有血緣关系到兄弟,又是各自过日子的邻居。可能虽有无法否认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可能是水火不容的冤家,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并不鲜见。一个人跟自己的亲人相处,比与陌生人相处难得多。俗话又说“处得久,生旦丑”,与陌生人相处,时间短,

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较小,而与自己的亲人相处,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大。不管是贩夫走卒,或是富贾官宦,概莫能外。文学大家鲁迅,虽满腹经纶,也难免“兄弟阋于墙”。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关系决裂,发生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这一年,鲁迅43岁,周作人38岁。七月十四日,鲁迅日记:“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寥寥数字,透露这个大家庭发生异常事。鲁迅性格得理不饶人,喜欢絮絮责人,可是对此事一生缄默。周作人同日日记,没有记载此事。

周氏兄弟本来按中国传统习俗,住在一个大院子里,由周作人的日本媳妇全权打理家务。兄弟两家人本是在一个锅里吃饭,但七月十四日鲁迅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七月十八日,周作人给其兄写一短信,十九日上午面交鲁迅。此信全文如下: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七月廿六日,即收到周作人信一周后,四十三岁的鲁迅去西四砖塔胡同看房。八月二日,他携妻子朱安,离开住了四年的八道湾大院,搬入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小院。这是鲁迅对周作人信采取的唯一应对办法,即“走为上计”。这一“走”,亲兄弟从此是陌路人,这其中的缘由无须探究,因为这印证“兄弟分家成邻舍”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

实际上,能够做成“邻舍”,还是一种幸运。那些生在皇家的王子们,就很难做成“邻舍”。看看玄武门之变吧,兄弟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原本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以李世民为首臣集团,为求自保,发动兵变,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李世民坐上龙椅,是为唐太宗。当然,并不是生在帝王家产会有手足相残的惨烈,即便是草根阶层,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如同蚊蚁之斗,怎么会有人去关注呢?

和睦,跟权钱无关,跟文化无关;和睦,跟思想有关,跟心胸有关。如果思想上差别太大,导致对很多事情要不同的看法,矛盾的产生将不肯避免,久而久之,原本融洽的关系会变质。所以,和睦,首先思想上尽可能向“一致”靠拢,消除差异,达到“和”。和睦,与一个人的心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意思就是心胸宽广,要有亲和力。心胸宽广,亲和力强,才能到达“睦”。一个人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都斤斤计较,怎么有什么亲和力呢?可见,和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兄弟和睦,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兄弟之间和睦,表明兄弟的思想一致,心胸宽广,这样的人与周遭的人必然相处得好,得到的助力肯定较多,久而久之,即使原本穷苦家庭,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反之亦然,兄弟不和,兄弟之间除了思想不一致之外,其心胸狭窄,缺乏亲和力,试想一下,带有亲情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与周遭的人相处能有融洽的关系吗?这样一来,虽说是大家族家底厚,也会经不起折腾,日子江河日下将不可避免。

曾国藩洞察人性,深知和睦的重要,特别是兄弟之间和睦的重要。曾国藩家书中的这一条,的确值得后人深思。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