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8字口号

时间:2022-04-11 13: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政协头条 | 评论: 次 | 点击:

社联8字口号

1. 求社团宣传语

如果你是说社联的宣传语,这里有一套比较详细的模板可以供你参考:

组织宗旨——服务社团 管理社团 发展社团

服务社团是社联的“心”.社团联合会是为华工众多社团而生的,用心为社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我们义不容辞

管理社团是社联的“手”.规范有力的制度是一双有形的手,引导社团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发展社团是社联的“足“.发展是服务与管理的目的,我们社联究竟能走多远,到底还是取决于社团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华工社团的发展方向,切实为社团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组织精神——全力以赴 同甘共苦

社团联合会是我们一起开拓的事业,九年的坎坷而辉煌的历程不可以在我们的脚下停滞不前,我们要全力以赴,相信团队的力量,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事业与梦想的呼喊与执着,这是同事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与鼓励。

社联文化——社联** 一条心 一家亲

九年的风雨路,让我们更加坚定所有社联人都是一家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温暖、找到归属感、找到家的感觉、找到最好的朋友。

核心理念派生的重要理念

做事理念——计划执行力,团队创新力,细节思考力

应用于内部工作对所有成员的能力培训

服务理念——我们的真诚 换你的笑容

应用于日常工作中面对社团的微笑服务以及面对广大同学的迎新、社团服务日等活动

决策理念——胆大心细 善于沟通 有错必改

应用于社联内部主管级以上成员的能力培训

宣传理念——社联出品,必属精品

应用于社联活动宣传,包括社团活动月、周年晚会、社团活动快车等

人才理念——让你成长,因你精彩

应用于社联招新

2. 社团文化节主题和口号

1 放飞青春梦想 献计农村发展

3、关爱点滴做起 构建和谐校园

4、驾驭虚拟网络 力塑E流形象

5、抢抓奥运契机 煅造健康体格

6、关注知识前沿 培养创新思维

7、秉承传统菁华 提升人生涵养

8、贴近校园生活 繁荣原创文艺

9、拓展国际视野 推动文化交流

10、体验先锋时尚 感悟现代文明

1一、一,一、一,勇争第一。

成功,成功,艺术之星!

一、2爱拼才会赢,支持我就行

努力勤奋,奋发图强。

一、3一、三,一、三,勇往直前,加油,加油,力争上游。

展现你我风采,看我初一、三班

一、4艺术艺术,人生之路,一四一四,勇争第一。

登上艺术舞台,展我艺术风采。

一、5一五!一五!胜利的归属!

我们的起点,始于展示梦想的艺术舞台。

一、6挑战极限,挑战自我,一六必胜。

一、7文艺文艺,多才多艺,同心协力,走向胜利。

自立自强,健康成长;重在参与,发掘才智。

一、8一、八,一八,意气风发。

爱拼才会赢,相信你能行。

二、1齐心协力,强身健体,为我二一再创佳绩。

你我把手携,参加艺术节。

乘着艺术的春风,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二、2激情校园,青春风采;精彩艺术节圆我艺术梦,英姿飒爽,神采飞扬,快乐舞台,齐展风采。

二、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懈努力,携手创造辉煌人生。

试试都能行,拼拼才会赢。

二、4人人献艺,人人受益。

体验惊险,感受刺激。

二、5精彩艺术节,圆我艺术梦;校园大舞台,大家一起来。

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来。

二、6校园艺术大舞台,展我二六真风采。

看我二、六,勇于奋斗!

登上艺术之舟,共享快乐之旅。

二、7勤劳奋进,奋发图强,为我二、七,再创佳绩。

二年级七班,无处不在。

三、1你我来参与,快乐属于你;艺术节——师生同乐的日子。

三、一,三、一,永远第一。

三、2侯营中学有人才,桃李天下新时代。

侯营中学的美好,让艺术节告诉你们;艺术节的精彩让掌声告诉你们,掌声的热烈让我们告诉你们。

合二为一大团体,艺术风彩无人比。

一中,二中是一家,艺术节上绘彩霞。

一、二中合一校,共同艺术展荣耀。

三、3 艺术之风,青春之彩,校园舞台,你我都来。

艺术风采,学校舞台;粉丝粉丝,快来参赛。

三、4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梦想。

放松自我心情,拼搏改造人生。

三、5释放青春激情,展示青春之彩,尽在我们的大舞台。

劲舞青春的节拍,跳出青春的风采,让我们大家一起来。

三、6自强不息,永不放弃;团结奋进,力争上游。

三、7坚强、坚强,力创辉煌;自信、自信,拼搏奋进。

团结合作力量大,我们三·七是一家。

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沉着坚定,战胜自我。

综述|景云里呐喊

编者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兴业路树德里石库门里弄举行,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一年之后,1922年7月,在上海老成都路辅德里石库门里弄举行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由此发端。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走过近百年征程。历史一再昭示,中国共产党越是力量薄弱之时,越是重视、需要和依靠统一战线;越是力量强大之时,越是焕发着统一战线的雄浑伟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作为党的诞生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祥地和党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爱国民主运动主要堡垒,上海石库门里弄蕴含着丰厚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值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联合时报》、政协头条策划推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道“百年统战在上海”,以赤子情怀重访百年统战的上海印迹,以融媒方式重温百年统战的上海场景,志在引导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沐浴新时代阳光,致敬统战百年,我们倍感自豪。

综述|景云里呐喊

左联五烈士雕像

随鲁迅在景云里游行队伍里高声呐喊、听丁玲与“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灵魂对话”……

2021年5月4日,沪上首部沉浸互动式红色文化情景剧《青春为祭》在多伦路首演。该剧讲述左联五烈士被捕牺牲前后的故事,再现了烈士及革命志士的心路历程。剧作以实景布局,利用景云里、公啡咖啡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等实景资源,让观众在高度沉浸式的体验中,一步步走过景云里,走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走近90年前那段烽火岁月。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谈及鲁迅在游行队伍里带头呐喊的那段戏,鲁迅的扮演者石磊说:“走在这条浸透着历史沧桑的街道上,我分明感到当年鲁迅先生的深沉悲愤和强烈抗争。”

景云里,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库门里弄,仅有坐北朝南的3排3层小楼,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却聚集了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这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的坚强堡垒。

点燃红色文化火种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进步青年普遍陷入苦闷彷徨。1927年冬,一批共产党员团结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等革命作家,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迅即受到广大青年热烈响应,短时间内席卷中国文坛。与此同时,一股“左”倾情绪也开始影响到文坛。1928年起,在左翼文化队伍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有的将矛头指向鲁迅。

“党中央及时觉察到问题,于1928年10月发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上海左联纪念馆副馆长葛玮说,“1929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也就是‘中央文委’,以潘汉年为书记。中央文委成立后,极力推动左翼文艺界、文化界团结在鲁迅的旗帜下,尊重和听取鲁迅对发展进步文化的意见,为左联的酝酿和建立创造了条件。”

从新文化运动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文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国民党新军阀掌握政权后,在对根据地和工农武装进行“围剿”的同时,还发动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迫害进步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镇压左翼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组成文化新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

综述|景云里呐喊

鲁迅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 (版画创作)

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1930年3月2日下午2时,在多伦路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底楼靠左边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教室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正式举行。

此时,这间小小的教室挤满了人。讲台下的3把椅子上,端坐着鲁迅、夏衍、钱杏邨;之后是两排长凳,每排4只长凳,坐着的二十来人,也尽是当时文化界知名人物,比如,冯雪峰、田汉、冯乃超、柔石、阳翰笙等。鲁迅现场发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明确提出:“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

在中央文委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新闻记者联盟等左翼文化团体相继在上海成立。为便于统一领导,1930 年 10 月,中央文委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

参加“文总”的共有8个左翼文化革命团体,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左联和社联。短短几年时间里,左联成员创办了大量报刊,并创作出大批优秀的进步文化作品。在文学创作方面,左联成员亦成果丰硕:鲁迅的战斗杂文和其他文学作品,茅盾的《子夜》和其他短篇佳作,不仅在当时脍炙人口,且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从1930年到1936年,480多名盟员、上百部作品,显示出左联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分量。

社联,是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组成的一支同样有作为的队伍。他们出版书刊、组织社团、举办讲座、创办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知识。他们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包括《资本论》。李达、艾思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逐渐成熟,他们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启迪了许多青年学生,促使他们投身革命。

随着左翼文化团体的人数不断增加,活动地区也不断扩大,由上海发展到北平、天津、武汉、广州,并远及南洋和日本东京。

激发全民抗战伟力

1932年2月9日,上海闸北,炮声隆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正与日军血战。战斗间隙,将士们收到各界送来的许多慰问品。其中,有30打手帕和一面写有“抗日先锋”4个大字的旌功旗,来自一个叫“上海著作者抗日会”的组织。

上海著作者抗日会,前一天刚刚成立,是以反帝抗日为纽带的上海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其200余名会员中,左联系统的作家就占了一半以上。作家丁玲也在其中任职。组织慰劳队向前线运送慰劳物资,就是她的主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上海左翼文化界的重心开始转向建立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当年9月26日,左翼文化界以上海抗日救国会名义,在南市公共体育场发动市民大会,左翼文化团体和市民5000多人到会。9月28日,鲁迅、冯雪峰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刊登左联《告国际无产阶级劳动民众的文化组织书》,强烈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

上海著作者抗日会的成立,也是应时而生。淞沪抗战后,上海著作者抗日会告一段落。“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它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先声。”文史研究者朱少伟说。

抗日救亡逐渐成为时代主流。1936 年春,左联自动解散,为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后,着力封杀抗日舆论。为打破日伪的新闻封锁,党组织先后组织出版《团结》周刊、《译报》《每日译报》等,其中,以《每日译报》最为成功。《每日译报》于1938年1月21日创办,出于掩护需要,聘请英商挂名做发行人,还设立了董事会,由银行家黄定慧任董事长。实际上,它是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并且得到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协助,钱杏邨、陈望道等都参加了编辑工作。

在党的领导下,这份报纸曾连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全文,曾揭露日机狂轰滥炸广州平民区,还曾报道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这些都在上海租界中文报纸中独树一帜,深受读者欢迎。巅峰时,这份报纸每期的发行量曾达30000份。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份报纸在民众中的影响有多大:该报曾首倡“节约救难”捐款活动,得到近80000市民响应;曾向工商界募集抗战物资,筹集了龙头细布7000匹、胶鞋40000余双。

“更重要的是,这些报纸对普通民众、特别是热血青年在思想上产生巨大影响,引导他们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靠拢。”朱少伟说。

《每日译报》发行后,各行各业青年中涌现出很多“译报读书组”,后来发展成许多读书会、讲习会等群众性进步文化组织。这些分散的小组,又各自办了许多壁报和油印刊物,把抗日和革命的种子撒向各个角落。陈望道、方光寿、郑振铎、唐弢等知名文化人都重新出山,集聚在党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笔为刀,为祖国呐喊;《导报》《鲁迅风》《文艺新潮》等一大批党领导的文艺刊物也破土而出。在出版界,1938年成立的复社,曾出版埃德加·斯诺的报告文学《西行漫记》,影响巨大。

“报刊之外,当年,党组织也积极以文艺为武器,动员广大民众团结抗敌。其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戏剧界。”朱少伟认为,在那时的恶劣环境中,虽只能运用曲折隐蔽的方式开展革命戏剧活动,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1938年7月,共产党员于伶借中法联谊会名义,在法租界成立上海剧艺社,几乎囊括了“孤岛”所有重要的剧作家和演员。剧艺社对外宣称发展中法文化,实际是要借戏剧之力鼓舞抗日救亡。在其引领之下,反映国仇家恨、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一度在沪上大行其道。杨帆、姜椿芳负责的小剧场支部,积极在学校、工人夜校、各群众团体及难民收容所中,组织业余话剧团的抗日演出活动。在小剧场支部的推动下,沪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成立了业余剧团,至1938年年底总数已近120个,以演出抗日救国和暴露社会黑暗的剧目为主,很得民众喜爱。

“‘孤岛’虽然黑暗,也压制不住进步的声音。抗战时期,在党组织领导下,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奋斗不止、战斗不息,展现出风骨和斗志,也为此后进步文化阵营的壮大积蓄了力量与经验。”朱少伟说。

吹响进步文化号角

1946年9月16日,雪声剧团。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是越剧《凄凉辽宫月》,担任主演的是名角袁雪芬。舞台下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周恩来。

因公事来沪的周恩来,是特地抽出时间来看袁雪芬演出的。此前,他听说袁雪芬因坚持演出改编自鲁迅小说《故乡》的新戏《祥林嫂》,遭到反动势力恐吓。看完戏后,周恩来邀约在上海文化界做地下工作的于伶谈话。他说:“应该好好地注意这个剧团。在国统区,在没有党领导的情况下演出《祥林嫂》,出乎意外。你们应该动员党员从戏剧艺术入手,主动地接近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耐心地引导她们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此后,袁雪芬在党的引导、支持下,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在斗争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感召下完成从“新、旧”转变的上海文化界人士,袁雪芬并非个例。仅以上海电影界来说,旧时代惯常拍摄“摩登电影”的电影工作者们,就在党的领导下拍摄了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进步影片。比如,表现妇女觉醒的《遥远的爱》,描写战后知识分子悲剧的《天堂春梦》,暴露国民党劫收丑剧的《还乡日记》等。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洪民荣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文化统战组织机构的建立。“文化统战工作,业务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设立专门的统一战线组织机构,十分必要。”洪民荣说。

抗战胜利前夕,党在上海的文化工作由中共江苏省委下设的文化界运动委员会(简称“文委”)负责。1946年2月初,中共中央城工部副部长刘晓奉党命来沪主持党组织工作,指派唐守愚等组成文委领导班子,负责文化宣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工委”)参与领导上海文化界统战工作,主要工作对象则是文化界和工商界的上层人物,由周恩来直接指挥。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改为中共中央上海局,下设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文化宣传工作归口于此。

在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之下,上海进步文化事业发展如火如荼。“这个时期,党的文化统战工作着重点之一,仍然是报刊书籍的出版工作。”朱少伟说。

中共中央曾决定在上海设立《新华日报》总馆,因国民党当局百般阻挠未能成功。1946年5月,上海工委成功创办英文报纸《新华周刊》;6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群众》周刊由渝迁沪,周恩来、董必武等亲自为其撰稿,影响巨大。虽然《新华周刊》和《群众》周刊都在国民党当局打压之下被迫停刊,但在党组织努力之下,还是有不少进步报刊存活下来,并发挥了巨大的统战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46年4月创刊的《联合晚报》。这是一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民间报纸面目出现的群众性报纸,其编辑、记者,有半数以上是中共党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报抓住当时市民最关心的两件事——民主与民生,大量报道和平与内战、通货膨胀、民众困苦的新闻,深受市民关注。

抗战胜利后,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如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叶圣陶等相继来到上海,汇合成强大的进步文艺队伍。1945年12月17日,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诞生;1947年,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也转移至上海。

“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文化统战一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力量的凝聚、人心的向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二十多年里,无论多么艰难,党都一直坚守着上海的文化战线,为全中国进步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洪民荣说。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