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类公务员面试题
时间:2022-04-11 15: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丰语微言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名言警句类公务员面试题
1. 公务员面试时都能用到哪些名言警句
二、权责篇
1.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张养浩《为政忠告》
2.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黄石公《素书》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4.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三、公正篇
1.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艺文类聚》
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刘安
4.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司马光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
6.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王夫之(明末思想家)
2. 公务员面试时出的名言警句题不理解意思该怎么回答,有没有什么套路
这种题目是由个人发挥的,没有什么对错,所以不是很难。
只要认识正确,论述全面,会辨证看问题,不偏激就行。公务员面试题目中,用名言警句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命价值的体悟;(2)对理想的界定和评价;(3)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判断;(4)对人生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要正确面对的因素的理解和评价;(5)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警示与借鉴。
名言警句考察的是考生能否透过本质看现象。名言警句一般都是对于现象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需要一定的宏观把握能力,才能读懂名言警句真正的所指。
另外名言警句是对众多现象的概括,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来进行多方面的联想,所以答此类型就是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由抽象到具体的论述,其方向刚好与社会现象题是相反的。总之,名言警句题要从抽象的道理中,用具体的语言和事例进行引申与扩展,尽量地做到多角度与多层次,同一句话要进行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理解。
3. 求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莎士比亚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
4. 公务员面试必须用名言警句吗
此类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令人担心的是对于忽然出现的语句考生不能马上理解,导致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考查的名言警句都是一些有关言行的语句,同时它们也是值得公务员学习的为人处世的精神。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和人际关系结合起来。
所以有两步是大家必须理解的。①理解词句的意思;②联系人生体会。
如上题就是伏尔泰说过的一句名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压倒我们的往往不是“大山”,而是鞋里那颗细小的“沙粒”。
因此,我们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沙子,关注好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再进一步延伸,还可以联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着眼基层,关注民情民生。
5. 公务员面试:名言俗语怎么答
1 题型与思路分析根据名言俗语的性质与答题思路,将名言俗语分析具体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 正面的名言俗语。
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是一种正面的观点,我们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有可以批判的地方。
正面名言俗语的答题思路为:1、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2、正:有道理的方面+如何落实道理3、反:存在的问题+如何制止和避免1、2、34、总结升华(二) 中性的名言俗语。如谈谈你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理解。
这句话有有道理的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所以称之为中性的名言俗语。中性名言俗语的答题思路为:1、解释2、正面3、反面4、合5、升华(三) 负面的名言俗语。
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消极的,对这种不好的观点或现象都应该批判。负面名言俗语的答题思路为:1、解析2、批评3、纠正4、综合2 答题注意事项(一)答题技巧有同学觉得名言俗语分析很很简单,也有人觉得很头疼,感觉难主要难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知道名言俗语的意思,没见过;2、无话可说;3、答题的内容枯燥。
针对上述情况给大家提出如下几条建议:1、诚实面试中考到的名言俗语一般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很少有晦涩、生僻的句子,不过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大家不是非常熟悉的句子。如请谈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理解等。
遇到这些自己不清楚,或者不熟悉的句子,在答题的开始有必要向考官表明,自己的阅读面比较窄,对这句话不是很了解。有人说,这样我会被扣分吗?确实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成绩,谁叫平时积累不够呢。
但总比不懂装懂,在那里乱说一通好很多吧。另外,还有可能不但不影响得分,反而会因为诚实加分。
考官的心理千差万别,我们要做好自己,就要找一个最安全的方式来答题。不了解名言俗语并不是就放弃不回答了,接下来可以说按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句子,能明白多少就抓住这一块去说。2、适当的引申道理说出来了,但是有人觉得意思很苍白、枯燥。
这时候可以和我们历史知识和现实情况下结合来谈。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实在想不出来的就联系自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
3、分层作答我们引申了之后,又可能答题的内容还是不够,或者还是不够饱满。这时候可以采用分层作答的方式来答题。
分层作答重点要强调怎么做。这里的层次主要是主体的层次,我们可以把做事的主体的层次简单的分为三个:个人、集体、社会。
如:第1 作为个人来说,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广泛的学习和接纳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努力奋斗;第2 就一个企业来讲,也应该广泛的学习和借鉴各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只有不停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知己知彼,才能在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第3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这对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立意再高一点,还可以加一条: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这样答题内容就绰绰有余,并且立意高远。
6. 求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名言警句类的答题技巧
您好~连云港中公教育为您解答~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从历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型来看,名言警句类题目作为常考题目还需要考生对此类题型做好充分的练习。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们分析一下名言警句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这类题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它给考生的第一感觉是题中表述的语句无法马上理解,这种情况对心理调适能力差的考生容易滋生焦躁情绪,导致无法顺利答题。总体来讲,名言警句类题目都是一些有关言行的语句,是想通过答题来判断考生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和特点。这样的题目往往和人际关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有两点考生们必须要理解:第一,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第二,要联系具体的人生体会。
下面结合两道例题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名言警句类题目的具体作答思路:
【例题1】有人说:“让攀登者退缩的往往不是大山的高度,而是鞋子里的沙子”。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不同的人看到这句话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要使作答思路能更好地和自己所报考的岗位相匹配,这里所说的“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压倒我们的往往不是“大山”,而是鞋里那颗细小的“沙粒”。因此,我们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沙子,关注好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之后再进一步延伸,还可以联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着眼基层,关注民情民生。
作答名言警句类题目,首先要对题目里所表述的名言警句的意义进行精炼而深刻的解释,并直接点出它带给我们的启示,然后再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工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或者报考岗位联系起来做详细阐述。
【例题2】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怎么理解?
首先我们要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基本意思:这句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其次谈谈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必须实干、苦干,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方可兴邦;再则联系自身,在日常工作中,有目标、有抱负是必需的。但是,任何想法必须落到实处,只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永远不能获得成功。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为人民服好务。
7. 公务员面试必须用名言警句吗
此类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令人担心的是对于忽然出现的语句考生不能马上理解,导致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考查的名言警句都是一些有关言行的语句,同时它们也是值得公务员学习的为人处世的精神。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和人际关系结合起来。
所以有两步是大家必须理解的。①理解词句的意思;②联系人生体会。
如上题就是伏尔泰说过的一句名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压倒我们的往往不是“大山”,而是鞋里那颗细小的“沙粒”。
因此,我们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沙子,关注好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再进一步延伸,还可以联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着眼基层,关注民情民生。
有了这些格言,公务员考试面试再也不怕没话可说了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 . 刘昼 )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 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 (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释: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
释: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 苏辙《新论中》)
释: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 薛极传》)
释: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 周敦颐《拙赋》)
释: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执法篇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
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 (宋。李觏)
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
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
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
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
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严复)
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战国·慎到)
释: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 上一篇:过年思念过世老公的唯美句子
- 下一篇:关于天气晴朗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