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11 23: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写意艺术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壁画优美句子
1. 赞美壁画的诗句
1、《狱中见壁画佛》 唐·刘长卿 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
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地狭青莲小,城高。
2、《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唐·岑参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谓言雨过湿人衣。
3、《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唐·皇甫冉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黛中分远近,笔下。
4、《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 唐·卢纶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
利物得双剑,为儒。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6、《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7、《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唐·孙逖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8、《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 唐·李颀 片帆浮桂水,落日天涯时。
飞鸟看共度,闲云相与迟。长波无晓夜,泛泛。
9、《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唐·李收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
映筱多幽趣,临轩。10、《观壁画九想图》 唐·包佶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11、《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唐·高适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12、《题礼上人壁画山水》 唐·钱起 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
坐来炉气萦空散,共指晴云向岭归。
13、《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唐·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14、《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 唐·朱湾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阴深方丈间,直趣。
15、《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 唐·羊士谔 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
16、《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唐·李群玉 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高情。
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17、《传经院壁画松(一本题上有西蜀净众寺五字)》 唐·郑谷 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
18、《壁画折竹杂言》 唐·吴融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
19、《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 宋·陈师道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
20、《又和原甫省壁画蟹》 宋·韩维 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
如依石穴出,尚想。21、《新繁县法要院孙太古壁画罗汉》 宋·梅挚 绝艺知君少,谁怜太古踪。
佳名吾党出,逸格彼苍钟。山狖遥偷菓,田衣。
22、《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 宋·司马光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勿惊秋。
23、《西壁画松》 宋·宋祁 数株森立写皴坚,霜骨鳞肤千万年。
秦帝从官徒自苦,取封不及大夫贤。
24、《玉堂壁画》 宋·宋绶 忆昔唐家扃禁地,粉壁曲龙闻曩记。承明意象今顿还,永与鸾坡为故事。
25、《壁画竹鹤》 宋·袁说友 风月寒窗寂,丹青半堵开。
南墙看俨立,华表认归来。邈想风声唳,求栖。
2. 赞美“壁画”的诗句有哪些
1. 《咏省壁画鹤》
唐代: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2. 《刘方平壁画山》
唐代:皇甫冉
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回溪已失,远嶂犹连。
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
3.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唐代: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
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4. 《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
唐代:卢纶
双屐参差锡杖斜,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似指前溪无数沙。
5. 《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唐代:李收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
映筱多幽趣,临轩得野情。独思作霖雨,流润及生灵。
最美敦煌壁画:千佛千面,人性与神性之间
一千六百年前,乐僔和尚因为被山头落日余晖所震撼,在敦煌凿下第一个洞窟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这一无心之举,竟成就了一处举世震惊的文明圣地。
直到今天,敦煌仍被人念叨着,敬仰着,守卫着。这里汇聚了数种文化,是尘世中的奇迹,也是天下人的心之归所。
卧佛像
这次本来是想严肃地带大家好好欣赏一番敦煌壁画的,但每当浏览画册,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音。因为很多上面的人物长成这样:
生活不易,比丘叹气
▾
真的不是麻花,是传说中的夜叉
▾
旋转 跳跃 我闭着眼
尘嚣看不见 你沉醉了没
▾
您不是龙王吗?
长得这么没有威严的吗?
▾
这个鼻子,妙啊
▾
敦煌艺术和其他佛教艺术最大的不同就是,敦煌石窟里的人物形象往往有着生动的神情和姿态。在这里,就是苦修之人也有丰富的喜怒哀乐,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举止形态。敦煌壁画打破了现实和虚妄之间的隔膜,在承载了美好愿景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人性的价值。
宋人赵希鹄曾说过,“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眼活则有生意。”
敦煌壁画上人物眼睛的变化极为丰富。轮廓的大小,眸子的位置,视线的方向,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会让整个形象变得陡然不同。
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把敦煌壁画上的人物眼睛总结为五种类型:仁慈、恬静、沉思、愤怒和悲哀。
其中最常见的是仁慈之眼,多用于佛祖和菩萨身上。眼睛呈弓形,上眼睑为弓背,下眼睑为弓弦,眸子在正中并微微突出。
眼睛微阖,瞳孔侧斜,较为端庄 。
▾
若将眼睛作鱼形,上眼睑作圆弧线,眸子点在眼睛中间,是恬静淡泊。若把眼睛作上弦月,上眼睑作平行线,正中露出半个眸子,则是凝神遐想。
浓眉斜竖,两眼圆睁,眸子突出,多用来表现威严和愤怒的神情。如壁画中的四大天王、天龙八部和金刚力士等。
▾
三角眼,八字眉,在斜垂的眼睑边沿,露出半个眸子,用来表达愁意。
敦煌壁画里的人物也有他们各自的哀愁,但由于人物的修行等级有高有低,他们的悲哀程度也各不相同。
在《举哀图》中,菩萨的愁是带着悲天悯人的心态,看破生死的罗汉的愁则显得没那么悲痛,而身为世俗之人的各国王子的愁,则是尽显哀痛。
▾
敦煌壁画中最有看头的除了神态,还有每个人物的手。
从手势、手姿,到手臂的曲折形态,再到手的装饰和手持法器,千变万化且独一无二。如此丰富的手势,也被称为敦煌壁画人物的第二张脸。
菩萨的手是雅致的女性的手,重在表现其端庄,突出一个“稳”字。飞天乐伎的手则是灵动的女性的手,意在表现她们的生机,往往是轻佻精细的。
天王和金刚力士的手,是孔武有力、充满阳刚之气的。罗汉的手通常线条刻画更有棱角,给人一种老成持重之感。
还有一种手是夜叉和魔鬼的手,上面或是长满长毛,或是指甲尖锐,手势狰狞,又或者手握利刃凶器。以手的细节展现了他们的凶恶,同菩萨的柔美、金刚的正气形成强力对比。
在这里面,最多种多变,值得反复探索的是飞天乐伎的手。
乐伎的手上面往往缠绕着彩带,或持着贡品和乐器等。因为受到中原、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多种文化的影响,乐伎的手姿更加丰富多变,光是手中持着的乐器,就有琵琶、鼓、箜篌、竖琴等数十种。
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中最经典的乐伎形象
▾
将手势集大成的是千手观音像。佛经中说观音菩萨具有无限变化的能力,古人表现这种能力的方式,是呈现其“千手千眼”的模样。但绘画中又不可能真的画上一千只手和眼,于是古人以少代多,以虚代实,在一排密集的手上挨个画了一只眼睛。这些手巧妙地布局在整个画面中,每只都有着独特的样式。
▾
敦煌壁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双手所流露出的情感,都和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姿态交相辉映,构成独特的整体。画家张大千就曾沉醉在这些手势中,描摹并整理了每个人物的手势共计600种。
在敦煌壁画中,最庄重的身姿是卧佛的,最灵动的身姿是飞天的。
所谓飞天,不是指羽化升仙的过程,而指的是没有翅膀,臂膀上挂着两条彩带的美女形象。他们虽然不是敦煌独有的艺术形象,却是敦煌最美的艺术形象。
飞天在印度叫做乾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本是身躯直硬,体壮腿短的一男一女形象。随着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飞仙的影响,逐渐演化为体态窈窕的少女。姿态优美,身材修长,给人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幻觉。
飞天
▾
在敦煌莫高窟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洞窟中,几乎一半的洞窟中都有飞天。第209窟中,飞天数量高达154身。他们代表了敦煌壁画不同于其他佛教艺术的一面:更具有人性化。
飞天让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严肃中有了活泼。他们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是人性与神性的过渡。
敦煌壁画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讲述释迦牟尼生前故事的本生画,依据佛经内容而创作的经变画,和讲述佛门弟子、善男信女故事的姻缘画。
这些画都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构造了一个半真半假的须弥宇宙。
这里面不只有佛法和说教,也有就在身边的现实。
《鹿王本生画》中,可以看见王妃依偎在国王身边,撒娇地把右臂搭在国王肩上,纠缠并告密的复杂阴暗心理。
《弥勒经变之女剃度》中,正在剃度的是王妃,身后两个宫女,一个抚摸着已经削过的头发,一个正蹲在澡盆前洗头,充满了生活气息。
《法华经变》中,有一幅乌云滚滚,细雨绵绵的场景。农夫在赶牛耕地,儿女在一旁戏耍。这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暗示了信佛的世俗之人,才可以获得幸福。
敦煌壁画的魔力,在于它打破了现实与虚妄的隔膜,建立了神性与人性的联系。
自从它被再发现以来,吸引了无数人前来瞻仰和守护着。人们爱敦煌,爱的不只是它融汇了多个民族的两千年来的文化精华,还有它朴拙画笔下的生命力。壁画上丰富生动的人物,和他们的喜怒哀愁,穿越千年的光阴,也在感染着现代的我们。
◎本文转载自“谁最中国”,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