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夫子的名言(朱熹老夫子的著作有哪些)
时间:2022-04-12 21: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唐风宋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朱老夫子的名言(朱熹老夫子的著作有哪些)
1.朱熹老夫子的著作有哪些
朱熹著作《谢上蔡先生语录》 三 卷 绍兴29年(1159)
《论语要义》 隆兴元年(1163)
《论语训蒙口义》 隆兴元年(1163)
《延平问答》 隆兴二年(1164)
《诗序辨说》 一 卷 乾道三年(1167)
《困学恐闻》 隆兴二年(1164)
《程氏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 乾道四年(1168)
《家礼》五卷 乾道六年(1170)
《论语精义》 二十卷 乾道八年(1172)
《孟子精义》 十四卷 乾道八年(1172)
《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八朝名臣言行录》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西铭解义》 一 卷 乾道八年(1172)十月
《太极图说解》 一 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通书解》 四十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程氏外书》 十二卷 乾道九年(1173)六月
《伊洛渊源录》 十四卷 乾道九年(1173)
《古今家祭礼》 二十卷 淳熙六年(1174)
著作名称 卷 数 完 成 时 间
《近思录》 十四卷 淳熙二年(1175)
《阴符经考异》 一 卷 淳熙二年(1175)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 一 卷 淳熙三年(1176)
《论语集注》 十 卷 淳熙四年(1177)
《孟子集注》 十四卷 淳熙四年(1177)
《大学章句》 淳熙四年(1177)
《中庸章句》 淳熙四年(1177)
《论语或问》 二十卷 淳熙四年(1177)
《孟子或问》 十四卷 淳熙四年(1177)
《大学或问》 淳熙四年(1177)
《中庸或问》 淳熙四年(1177)
《诗集传》 八 卷 淳熙四年(1177)十月
《周易本义》 十二卷 淳熙四年(1177)
《易学启蒙》 四 卷 淳熙十三年(1186)
《孝经刊误》 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
《童蒙须知》 一 卷 淳熙十三年(1186)
《小学》六卷 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
序《大学章句》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
序《中庸章句》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
《中庸辑略》 二 卷 淳熙十六年(1189)
著 作 名 称 卷 数 完 成 时 间
《孟子要略》 五 卷 淳熙三年(1192)
《楚辞集注》 八 卷 庆元元年(1195)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 庆元二年(1196)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 卷 庆元三年(1197)
《韩文考异》 十 卷 庆元三年(1197)
《书集传》 六 卷 庆元四年(1198)冬(朱子完成数篇,其他悉口授蔡沈补成)
《楚辞后语辩证》 八 卷 庆元五年(1199)
《朱文公文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别集十一卷(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等),后增入年谱、行状、历朝褒典,称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朱子语类》 一百四十卷 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黎靖德编,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刊行
《朱子全书》 六十六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李光地等承御命编纂。
朱熹名言1、礼即理也。
2、活到老,学到老
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5、朋友,以义合者。
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百学须先立志。
14、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朱子治家名言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3.《朱子家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7、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8、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0、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12、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14、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5、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4.朱熹的名言
1、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5、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7、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8、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10、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2、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1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1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1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16、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8、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1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2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2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2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2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24、有所不为,为无不果。
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25、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26、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27、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28、心,生道也。
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29、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30、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31、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32、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3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3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3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36、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37、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3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39、礼即理也。 ——朱熹40、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4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4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44、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45、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46、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47、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朱熹4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49、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朱熹50、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朱熹51、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52、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朱熹53、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朱熹54、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 闪$点情 话网)《近思录》55、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56、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57、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
5.朱熹名言
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藜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可谓远矣。
百学须先立志。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乎彼。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主一无适便是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最有禅意的一首诗,二十八字写尽学问之道,不愧圣人名号
《观书有感》流传至今,朱熹观的是什么书?感慨的又是什么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之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继文王、周公、孔孟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也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的儒家弟子。
朱熹是二程的再传弟子,与二程一样游于释老,却不承认。朱熹曾在晚年偷偷化名为崆峒道士研读道家经典《参同契》,最终得出结论——人是可以修成神仙的!
一代儒宗朱熹难道就不能光明正大的研习道家学问吗?一直对道家不满,极力排斥的他又怎么会跑去研究道家经典呢?
原来是因为一件事令他受了刺激有关。朱熹是孔夫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儒学的传播,曾在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广召学子讲学授徒,传播理学。
朱熹在书院讲学,有个邻居是老道士,门下同样有许多弟子追随他学道。时间一久,朱熹的学生就和老道的弟子打成一片,年轻人好奇心强,朱熹学生折服于老道弟子精准的天气预报术,时常被他们唬得一愣一愣,艳羡不已。
有学生大起胆子去问朱老夫子,他们怎么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啊,好神奇。
朱熹听了不屑一顾,天气预报是出了名的四大没谱之一,就算是说中了,那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而已(偶尔中之)。下雨不下雨出门记得带把伞,永远不会错。
一众学生听得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不久,朱熹和老道各自带了学生去郊游,两只队伍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起,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天,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雨。
小道士们和朱熹弟子手忙脚乱取出了伞,朱熹却走的匆忙没有带。一个学生见状,急忙过来给他撑起。朱熹扭头看了一眼空着手冒雨前行的老道,不禁心下得意。
走出去许久,他才惊异地发现,那老道身上居然一个雨点也没有。忍不住好奇地问:老先生这是什么本领?那老道望了他一眼,呵呵笑道:偶尔中之!
朱熹听在耳中,不禁羞的面红耳赤。
从此,朱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刻苦钻研道家典籍。时间不久,朱熹终于领悟了一些道家学术思想,儒家学问亦精进许多。
欣慰之余,朱熹作诗《观书有感》一首以纪其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身为儒家的代表性人物,朱熹不是只盯着儒家经典,而是学习借鉴释家道家文化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儒家文化融为一体,开创性地继承了理学,终成一代文宗。
学问之道,须有源头活水不断的汲取,方能有所成就,如果拒绝接纳学习,学问做得再深,也不过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可言。水清则映物如镜,心清亦湛然如镜,朱熹在教学的同时,不忘记学习,寻求学问的源头,终于悟得太极为化生万物之源,而谁又能说清楚太极是儒家的还是道家固有的呢?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说女生的名言(莎士比亚说的关于女生的经典名言)
- 下一篇:对自以为是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