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名言(求二十四史中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02: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连环画PP | 评论: 次 | 点击:

旧五代史名言(求二十四史中的名言)

1.求二十四史中的名言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鹫咚臁!逗蠛菏椤?br>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

《晋书》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宋书》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梁书》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陈书》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魏书》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北齐书》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周书》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周书》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周书》 ◎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史》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隋书》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

《旧唐书》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新唐书》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在善用,不在众。

《新唐书》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

《旧五代史》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新五代史》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

《宋史》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

《宋史》 ◎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

《辽史》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政令乖失。

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

《金史》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元史》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

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

2.杰出人物的故事和名言佳句

蔡邕

蔡邕(132~192)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字伯喈。开封杞县人。少时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喜爱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熹平四年(175),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遂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得灵帝允许。蔡邕写经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碑始立时,观瞻者、模写者每日车乘1000余辆,堵塞街巷。后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得启发,创"飞白"书。光和元年(178)上书论朝政阙失,遭陷害,流放朔方。遇赦后,因受宦官仇视,亡命江湖10余年。中平六年(189)灵帝死,董卓专权,被迫任侍御史,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侯。初平三年(192),董卓被诛,王允疑蔡邕有"怀卓"之意,将其囚死狱中。明代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传世。إ

蔡琰

蔡琰生卒年待考。东汉末诗人。字文姬。开封杞县人。蔡邕之女。博学多才,好文辞,擅长音乐,能辨琴音。童年剪发随父流放朔方,16岁嫁于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兴平二年(195),被胡骑所获,陷于南匈奴12年,与左贤王生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统一中原,遣使者以金璧赎还。后嫁屯田都尉董祀,有《悲愤诗》传世。相传《胡笳十八拍》亦为其作。إ

薛居正

薛居正(912~981)宋初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人。后唐清泰二年(935)进士。自晋至周累官至弘文馆学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后,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962),任枢密直学士,掌管全国的贡举考试大权。任中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深得太祖器重,擢升为参知政事加吏部侍郎。开宝五年(972)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事,兼判门下侍郎事,监修国史和《五代史》。《五代史》修成,受到太祖的嘉奖,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薛居正喜好读书,为文笔落不能自休,死后其子整理手稿为30卷上奏朝廷,太宗赐名《文惠集》。由他监修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150卷,内容丰富,资料充实。

إ

3.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

1.满招损,谦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满招损,谦受益。

谓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益 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对尔。”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4.关于机遇的一些名句,典故,文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系辞下》 中国谚语: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见机不遂者陨功。 汉·桓宛《盐铁论·击之》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

《三国志·吴书·诸葛属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有机不可失,无机不乱抓。 中国谚语 小心等待,必要抓住时机。

[英]弥尔顿《复乐园》 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 [前苏联]高尔基《可笑的奇闻》 普天之下,善于利用时机者始能得到。

[英]艾略特《亚当·比德》 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 [英]培根《论敏捷》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中国谚语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过急行动,你将必得去擦抹悔恨的眼泪;而如果你放过一次成熟的时机,你将永远抹不干懊丧的眼泪。 [英]布莱克《结婚戒指》 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

宋·苏洵《远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宋·苏轼{代候公说项羽辞} 大丈夫相时而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来磨面。 [英]赫伯特《智慧之箭》。

5.求8句名人名言,8首古诗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你从中选吧!

旧五代史名言

【资料存查】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存查】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资料存查】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本文摘自:山海天的博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