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风的名言警句(关于优秀家风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时间:2022-04-13 02:3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海夜航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家风的名言警句(关于优秀家风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关于优秀家风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2、治家者最忌者奢。

3、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4、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5、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6、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

7、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8、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1、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2、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3、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1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5、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19、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20、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21、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22、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23、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2.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3、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4、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5、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6、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7、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8、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9、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10、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扩展资料:

家风家规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和规矩。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古文名句有:

1、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出处:宋代朱熹《朱子家训》释义:对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我也应当尊敬他;对那些素行不端者,虽年纪比我大,我们也该离他 远点。

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出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释义: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3.家风家教的名言警句

有关家风的名言举例如下: 1、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2、治家者最忌者奢。 3、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4、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5、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6、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 7、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8、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1、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2、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3、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

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1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5、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19、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20、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21、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22、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23、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24、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25、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26、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7、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8、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9、人道之兴,必由夫妇。 30、人吵败,猪叫卖。

31、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32、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

33、君子居家,须是能容。 34、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35、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6、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

37、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 38、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39、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40、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41、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42、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43、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46、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4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48、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49、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 50、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5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52、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53、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 54、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55、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 56、成由勤俭败由奢。

5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58、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59、不严不能成器。 60、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4.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名言警句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这句话出自明代才子徐渭之口。庶出的徐渭自小缺少父母疼爱,不到十岁便与亲生母亲分离。虽生活在自己家中,但常有寄人篱下之感。正因如此,徐渭对家庭有着自己的看法与感悟。幸福的家庭从来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庭就像小社会,上下一心,才能其利断金。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来自朱伯庐的《朱子家训》。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吵架的折腾,我们常说“言多必失”。在吵架过程中,彼此控制不住情绪恶语相向,这都会给感情带来裂痕。话说多了,总会有惹麻烦的时候。架吵多了,家也会有散架的时候。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明代高攀龙《高氏家训》中的名言。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里,人品都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欺骗,不暴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做人道理。

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

欧阳修《示子》中的名言。外表憨厚,内心精明,人生糊涂一点才是大智慧。家人间相处也要糊涂一点,世上事从不是非黑即白那样分明。家庭是个讲“情”的地方,家人间没有解不开的仇,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出自《宋史·范纯仁传》。再愚笨的人,在责备别人时总是明白的;再聪明的人,在看自身问题的时候也是糊涂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家庭生活中,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要懂得体谅。丈夫体谅妻子的辛劳,妻子明白丈夫的压力。家长理解孩子,孩子尊敬长辈,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 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一个人品德高尚,自然会受到人们得敬重;一个人才能出众,自然能令人信服。做人要有真材实料,家庭生活无需作秀,也用不着在家人面前吹牛,真正的感情是从内向外自然流露出的。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明代方孝孺《家人箴》中的一句话。无论贫穷富贵,气节与斗志是不能丢的。家庭要想兴旺,家庭成员要有斗志,对待生活要积极。得过且过、死气沉沉、没有追求的家庭,是不可能拥有美好未来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要讲究方式方法。为人父母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为孩子的长远打算。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反而让孩子丧失了独自面对未来的能力。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就是在他学会走路之后默默放手。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家庭的幸福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努力一点,勤奋一点,得到的也就多一点。但只是勤劳,却不节俭,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也是不行的。家庭要长久兴旺,还要有俭朴的作风。勺子碰锅沿,家人间相处难免有矛盾与摩擦,这时就要靠宽容与忍让。

5.关于优秀家风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6.家风的名人名言

1、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8、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2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2、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3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5、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7.关于家风的诗句、名言、格言、成语、词语

有关家风的名言或格言精选 1.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2. 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3. 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明·刘基 4.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迅《安贫乐道法》 5.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新约·马可福音》 6.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7.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鲁迅 8.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9.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 10. 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英]泰勒《布道书》 有关家风的名言或格言 1. 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

2.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3. 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4. 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 5. 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6. 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7. 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8. 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9. 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10.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1. 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12. 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13.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 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5.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9. 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20. 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1. 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22. 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23. 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4.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 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26.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7.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28. 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9.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30. 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31.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32. 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33. 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4. 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 35.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6. 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37. 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8. 上敬下睦,夫唱妇随,勤善和美,崇善孝敬。 39.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0. 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念奴娇·道人元是》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

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 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

坐对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

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声声慢·开元盛日》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

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

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虞美人·归心正似三春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

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

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母慈子孝【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勤俭持家【解释】: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之意。 夫唱妇随【解释】:随:附和。

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琴瑟调和【解释】: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

比喻夫妻恩爱。 书香门第【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相夫教子【解释】:辅助丈夫、教育孩子的意思。

8.家风名言警句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5、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6、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8、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1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15、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6、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17、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8、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19、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2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24、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2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26、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27、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28、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29、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0、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31、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2、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33、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4、上敬下睦,夫唱妇随,勤善和美,崇善孝敬。3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6、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37、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38、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39、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40、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41、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42、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43、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44、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45、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46、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47、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8、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49、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5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描写家风的名言警句

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集锦

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

【原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父亲要有威严,不应该对孩子过分亲昵;至亲间的相爱,也不应该很随便。如果很随便,那么孩子的孝敬之心就没有了;如果过分亲昵,那么孩子的放肆和不敬之心就会产生。从有身份的人们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都是分室居住的,这就是不过分亲昵的道理;让晚辈替长辈抓搔挠痒,收拾卧具,这就是在教育孩子要讲究礼节。

【原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父母有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对父母便因畏惧而产生孝敬之心。看到现在不少父母对子女不进行教育而只是一味溺爱,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些父母在孩子的饮食及行为方面,总是放纵他们的欲念,应该劝诫的反而夸奖,应该呵斥的反而付之一笑,直到孩子很懂事的时候,还认为教育的方法应该是这样。待孩子骄横傲慢已成习惯,才去制止,这时,就是用棍棒皮鞭把他打死,也不能制约他了。父母只能对孩子增加愤怒和怨恨,孩子长大,最终还是成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孔子说:“小时候形成的品质就像人的天赋一样,养成的习惯就会成为自然的性格。”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俗话说:“教育新媳妇要在刚过门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在婴儿的时候。”这话多么正确啊!

【原文】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我看《礼经》。一书,上面有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痰或者唾液时应该怎样使用簸箕扫帚,进餐时应该怎样选择匙子、筷子,如何点蜡烛,如何洗手洗脸,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说得也特别周详。但这部书已经残缺,不再是全本;有些礼仪规范,书上也没有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变化做相应调整,博学通达的君子,自己去权衡度量,自己遵行而推行之,因此人们就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士大夫风操。

【原文】

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爱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无偏胜之患矣。至如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做父亲的,如果能将他人的不肖子与自己的儿子做比较;做儿子的,如果能将他人不贤达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相比,那么父亲就会慈祥和顺,儿子就会越孝顺;儿子越孝顺,父亲就会越慈爱,这样就避免了偏颇的隐患。至于兄弟、夫妇之间,如果也个个都能以他人的缺点与自己亲人的优点去比较,那么还怕自己的亲人对自己不友爱、不恭敬、不正派、不和顺吗?

【原文】

曾子曰:“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然强之,或伤恩,故以日月渐摩之也。”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曾子说:“君子对于他的子女,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在脸上,支使他们也不露声色,让他们按道理做事情,但又不勉强他们。心里虽然很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出来,常常以严肃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不用和颜悦色去讨他们喜欢。不教育子女按道理做事,就会把他们引上邪路。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迫他们做事,又会损伤父子之间的和气。因此对待子女只能靠平时言传身教去慢慢引导他们。”

【原文】

《礼记·内则》。日:“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擎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礼记·内则》。说:孩子会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要教他们用右手拿筷子。孩子会说话的时候,要教给他们应答,男孩答“唯”,女孩答“俞”。

他们所用的佩囊,男的用皮革,女孩用丝缯,各代表武事和针黹之事。六岁的时候,教他们数数与记住东西南北这些方位的名称。七岁的时候,教给他们男女不能同坐,不能在一起吃东西。八岁的时候,告诉他们谦让之礼,出入门户以及就座进餐,都要在长者之后。九岁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朔望与天干地支的知识。十岁的时候,男孩子就要出去拜师求学,住宿在外边,学习六书九数。十三岁的时候,要学习音乐、诗书和文舞。到了十五岁之后,就要学习武舞、射箭和驾驭车马。

【原文】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日:“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爱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

古人说:“慈母败子。”母亲溺爱子女却不能教育子女,会使子女沦为坏人,陷入恶迹劣行,最终受到惩罚,引出祸乱,自取灭亡。毁他们的并非他人,恰恰是他们的母亲。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可胜数。

【原文】

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囷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数十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于时岁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而厉虐之也。始则欺绐攘窃,以充其欲;不足,则立券举债于人,俟其死而偿之。观其意,惟患其考之寿也。甚者至于有疾不疗,阴行鸩毒,亦有之矣。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作为祖辈,没有不希望能够造福后代的,可是真能造福后代的却很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今为后代谋利益的那些人,只懂得多积钱财留给后代儿孙。田地连成一大片,商铺遍布街巷,粮食堆满了仓库,财物塞满了箱子,仍然觉得不够,还继续苦心谋求,这样他们心里就怡然自得,以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享用不尽了。但是这些祖辈们却不懂得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子孙,用礼法来管理家庭。他们自己几十年辛勤劳作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却被那些没有教养的子孙们在短时间内就挥霍殆尽。子孙们反过来讥笑祖辈们愚蠢,不会享受,还埋怨祖辈吝啬小气,对他们不好,虐待他们。那些家里广有钱财但又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后代子孙,大都是一开始欺骗、盗窃,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够的时候,就向他人立字据借债,打算等到祖父死后再来还债。仔细考察一下这些子孙们的心思,发现他们只是盼望祖父早死。更有甚者,祖父有病不但不给治疗,反而在暗中投毒,以求早一些得到家里的财产。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南宋陆游《陆游家训》。

【译文】

小辈中才思敏捷、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把这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规定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里,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值得忧烦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各位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留下遗憾。

【原文】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几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明代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

什么叫敬重尊长?一家的父亲、兄长,一国的君主、长官,以及年事高、德行高、职位高、识见高的人,都应当小心服侍。在家里服侍父母,要内心深爱,外表和悦,时间久了便成为本性,这就是和气感通上天的根本。

【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诳言,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贵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训蒙歌》。

【译文】

你们小儿辈,要听从教海,勤奋读书;要尊敬长辈,和睦兄弟;要谦虚恭谨,遵循礼仪;饮食要有节制,少玩一些游戏。不要胡言乱语,不要贪图小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一味责备别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

能居人下,就是有志气;能宽容别人,就可以终成大器。大凡做人,关键在心地好坏,如果心地善良,那么就是好人;如果心地险恶,那么就是坏人。

人的心脏正如果树的花蒂,花蒂如果坏了,果实必定会腐烂坠地。我要教诲你的,都在这里了,你要仔细听着,牢记在心,不要轻易将它抛在脑后。

【原文】

治家贵严,严父常多教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故易日:“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日“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译文】

治家贵在严格,一般严父对子女的管教就多,不严的话子女就会一天比一天骄佚懒惰,其危害就会很多。所以《易经》。

上说:“威如之吉。”想要既严又威,一定要以庄重为根本,不苟言笑,所以说“威如之吉”,威严治家,才可以获得吉祥,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日:“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语·德行篇》。

【译文】

谢安的夫人在教导儿子时,追问谢安:“为什么从来不见你教导儿子?”谢安回答说:“我常常以自身的言行来教导儿子。”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一《论语·为政》。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一《礼记》。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宋代家颐《教子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一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多言宜戒,直言亦不可率发。惟善人能受尽言,善人岂可多得哉?

——清代汪辉祖《双节堂庸训》。

【原文】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关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先秦韩非子《韩非子·五蠹》。

【译文】

现在有一些不成器的孩子,父母对他们发怒,他们也不改正;人们对他们呵责,他们也不动心;老师对他们教育,他们也不改变。凭着父母的慈爱、乡人的德行以及老师的智慧这三种有利条件,而他们却仍然一点也不改变,只有当地方官员带着士卒按照法律搜捕罪犯时,他们才害怕起来,从而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是达不到教育子女的目的的,而必须依靠官府的刑罚。……

【原文】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西汉时期戴圣《礼记·曲礼上》。

【译文】

不要侧着耳朵做出想探听他人隐私的样子;不要粗声粗气地与人说话;看东西时,眼珠不要四处乱转;待人接物时,不可摆出怠慢的样子。走路时不要摇摇晃晃;站立时不要一脚长一脚短地歪着身子;坐着的时候不要把双腿叉开向前伸出,像个簸箕似的;睡觉时不要趴着睡;平时要把头梳扎好,不要让头发披散下来;头上的帽子不要随便取下;劳动的时候,出汗也不要袒身露体;就是在大热天,也不要掀起衣裙,这样不雅观。

【原文】

《大学》。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彖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大学》。一书中说:“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须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政;想管理好家政,必须先提高自己的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须先有一个诚恳的态度;想要有诚恳的态度,必须先有知识和才智;想获得知识就必须去探求事物的道理。通过探求事物的道理获得知识,有了知识就会产生诚恳的态度,有了诚恳的态度就会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先治理好国家就能够平定整个天下。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本乱而末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来应该厚实的东西用薄的来代替,而把本来应该薄的东西用厚的来代替,都是不可能的!”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这才是最高的知识和智慧。所谓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说,连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国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教化了全国的人。

【原文】

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故欲爱其身而弃其宗族,乌在其能爱身也?”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孔子说:“不爱自己的亲人却去爱别人,这就是违反道德;不敬重自己的亲人而敬重别人,这就是违反礼法。君王教育百姓遵从父母,自己却违反道德礼法,这样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凡是不敬重自己的父母、一味地违背道德礼法的人,即使再讲究德行,君子也不会去敬重他。一个人想爱护自己,却抛弃自己的宗族,那又怎么能够做到爱护自己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