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02: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蒙学园 | 评论: 次 | 点击:

出自《礼记》的名言

1.有关礼仪的名言

1、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聚,安安而能迁。

意思:贤者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与嬉戏娱乐之际也要存在几分尊敬,对畏惧的人也要有爱护之心,对所爱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不是之处,对所憎恨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好处与长处。积存起来的财、物,在恰当的时机也要舍得分散下去发挥作用。

安居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之中,倘若于道义上须要的话,也要毫不犹豫的马上离开。2、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意思:不要追根问底地去要对方解释自己对别人所说的话中的疑点,而是把自己的看法或掌握的情况直接讲述给他,让别人自己去决择。勿有,不保留什么。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4、礼不妄说人,不辞费。意思:心浮气燥之人就话多,君子之人,言达意即止,因为言之复而听者厌。

5、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也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意思:禽兽也有会说话的,人虽然会说话,假如没有礼节,不也是禽兽之心么?禽兽没有礼节,所以有父子同雌、母女共雄的情况。《礼记》名言警句: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正已而不求于人。 4、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出自:《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7、其旨远,其辞文 。

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10、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11、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12、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4、择不食之地而葬 。

15、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6、其德薄者其志轻。

17、至诚无息。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9、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 20、仁者莫大于爱人。

2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2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2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 25、仁者义之本也 26、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2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8、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2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0、至诚如神。

31、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礼记·中庸》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

3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3、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 。

3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35、古之建国,教学为先 。

3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7、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3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39、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40、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4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42、至诚无息。

出自:《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43、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4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5、量入以为出。

4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8、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4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5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1、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5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53、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

2.请问《礼记名言有哪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礼记》 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如果对你有用 请点好评 多谢。

3.《礼记》中告诫我们有疑惑时要创根问底的名句

《礼记》中告诫我们有疑惑时要创根问底的名句:

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读一遍就会的内容,自己读一百遍去掌握它;别人读十遍就能理解的内容,自己读一千遍去体会。果真能做到这一步,即使是愚蠢之人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即使是柔弱之人也会由此变得坚强起来。

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

4.礼记有关学习的句子

关于学习励志的句子 1、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

2、学习犹如登山,有的人则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无孰优劣孰之分,只要你觉得适合即可。 3、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

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力,希望就在面前。

4、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5、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6、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 7、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8、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9、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10、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1、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 12、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3、一个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出五十九倍"。

时间是最公平的,它给勤奋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怅。珍惜时间的人必将为时间所珍惜,抛弃时间的人必将被时间所抛弃。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要每一天每一刻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地学习,勤学好问,虚心学习,永不满足。 14、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1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

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16、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7、“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如幼儿在挨烫后才知道热火炉不能摸,这是他习得的知识,而如果他从大人口中得知热火炉不能摸,这是学得的知识。

上面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你心目中的学习是什么呢? 18、每个人都可以对快乐赋予一个最基本的定义,而最终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快乐?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快乐:李白的快乐是写诗;易安的快乐是写词;屈原的快乐是用自己的一切行动报效祖国;姚明的快乐是打篮球。你的快乐是什么?是放风筝?踢足球?还是玩蹴鞠?而我要告诉你,我的快乐就是:学习。

19、书本把语文丰富的知识都挥散出来,那些美丽的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把语言的魅力,都挥放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豪迈。读《三国》体验到了诸葛亮的机智,智慧,刘,关,张的友谊,亲情。

阅《水浒传》感受到了一百单八将的勇猛,宋江的谦逊,鲁智深的义气和武松的勇敢。赏《西游记》品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变化莫测,领略到了猪八戒的大智若愚,感受到了沙师弟的憨厚老实。

20、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

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21、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

出自《礼记》的名言

《礼记》47句经典名言,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彰显中华礼仪之美!

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礼记》47句经典名言,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彰显中华礼仪之美!

《礼记》47句经典名言,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彰显中华礼仪之美!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礼记》47句经典名言,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彰显中华礼仪之美!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礼记·曲礼上》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礼记·大学》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表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礼记·哀公问》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曲礼上》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

《礼记》47句经典名言,博大精深,字里行间彰显中华礼仪之美!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礼记·儒行》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礼记·曲礼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礼记·王制》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礼记·哀公问》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嘉图书】 精装全译本 尚书.礼记 (精) 老子孔子传统文化 ¥26 购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