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霍尔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04: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x博士 | 评论: 次 | 点击:

安迪霍尔的名言

1.求安迪·沃霍尔的名语录

“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安迪•沃霍尔,只需看看的我绘画、电影和我的外表,没有什么东西隐藏其后。”

“我的作品完全没有未来,这我很清楚。只需几年时间,我的一切将全无意义。”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之后他又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好的摄影就是把焦距对准名人。”

“我将去任何事儿的开幕式,包括一只马桶。”

“我不参加葬礼,同样地回避婚礼,我从来不喜欢节假日,我认为节假日是一种病,我不愿意旅行,除非是为了工作。”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一部机器,每个人都应该和另一个人一模一样。”

“我喜欢无聊的东西,我喜欢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重复的事。”

“我的画从来不是我所想要的那样,但是我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你仔细想想看,百货商店就是一个博物馆。”

“所有的我的电影都是人为的,我看所有的东西都有虚假的成分。我不知道虚假会在哪里停住,真实可以从哪里开始。”

“我从不阅读,我只看画面。”

“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美国开始了一个传统,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丽斯•泰勒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

“我总是感觉到我说的话是言不由衷的,不是我要说的,采访者应该告诉我他想要我说什么,我会一句一句地重复他想要的。我想这样真是太好了,因为我是如此空洞,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任何要说的东西。”

“我从来没有不在状态,因为我从来没有状态。”

尽管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交动物,在他去世后,许多事迹仍然让世人不能相信。他每天回到上东城的家中,和母亲住在一起,一只猫,两个菲律宾女佣,过着隐居的生活。在他的家中,没有现代的器物,没有当代艺术品,只有路易时期的古典家具和古典油画。他疯狂购买的巨多东西中,古旧手表、珠宝首饰、杜尚的小便池、化妆品、玩具……无奇不有,在他死后的苏富比为他举行的专场拍卖中,许多是第一次才打开包装;每年圣诞节他一定在哈林区的一家教堂为穷人赊粥;每天早晨9点半,无论在何地,他都打电话给秘书,口述记下前一天发生的每件小事,从不间断,成为了一部详尽和神奇的个人史。

那是人们不熟悉的世界,在那里空虚无聊但煞有介事。可是丢失了空虚和无聊的世界是怎样的空虚。1987年2月14日,在他去世前一周,他在日记中写道:“做琐碎的事,很短的一天过去了,没有什么发生,我上街购物,回家电话聊天,如此,真是很短的一天。”

2.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评论

按照安迪·沃霍尔自己的说法,他和文学家杜鲁门·卡波蒂秘密订婚十年,每日一封鱼雁频传,相互以裸照为信物。

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偶像,他对性取向毫不掩饰、招摇过市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安迪·沃霍尔,正因为1960年代席卷一时的波普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标示,连同披头士、滚石音乐、招贴艺术和吸毒场面,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现,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波普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与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展、前卫展和双年展上,却到处都是安迪·沃霍尔。丝网印刷的四色头像年复一年复制着对安迪·沃霍尔的致敬;几个小时、缓慢的、时间停滞般的电影风格仿佛是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风格的回声;还有更多依靠社会出镜率一夜钻营成社会名流者在努力实践着安迪·沃霍尔的生活哲学,他的一句名言被反复引用:“在未来社会,15分钟内,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安迪·沃霍尔曾说:“人生下来就像被绑架,然后被卖去当奴隶。”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1967年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刺杀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3年徒刑,她声称安迪·沃霍尔过多压制了她的生活。她曾经被安迪·沃霍尔拒绝发表的作品《泡沫声明》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经典作品。

此次刺杀事件被看作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与反抗,一次边缘面对主流的毁灭与自毁—看来,边缘并不永是边缘。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

在沃霍尔的作品创作中,由于他选用题材和创作内容的广泛,作品开始突破以往单一模式,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

沃霍尔擅长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

艺术形式与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具有同构性,安迪·沃霍尔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并以此证明生活和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不再是少数人享用,而属于普通大众,并逐渐以新的方式从为权贵服务转向为民众服务的民主化进程。

可以说安迪·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的开拓和革新对于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和互融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安迪·沃霍尔的相关消息

2013年4月29日起,亚洲最大规模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将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400余件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作品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艺术生涯。此次展览是“安迪·沃霍尔回顾展”亚洲巡展的第三站,继登陆新加坡、香港之后,此后还将移师北京、东京。

2013年9月29日,“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是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沃霍尔作品首次集体到北京展览。

本次展览是沃霍尔作品亚洲巡展的第四站,前三站分别是新加坡城、香港和上海,在北京的展览以沃霍尔的生平纪年为线索,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呈现出沃霍尔从上世纪40年代起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以及艺术创作档案共101组,包括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形式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2013年9月29日下午,“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以近乎“追星族”大聚会的方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原本可以容纳六七百人的大厅,被挤得想挪开脚步都变得困难,一些狂热的“粉丝”穿上印有沃霍尔头像的T恤,还有人举起写有沃霍尔名言的木制小牌。往常稍显严肃的艺术殿堂,一下子多出浓浓的追星味道。

安迪·沃霍尔身价超越张大千

近日,美国已故波普艺术家代表安迪·沃霍尔登上了2012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首的位置。这极大地反映了美国战后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持续的突出表现。沃霍尔去年的拍卖总成交额高达3.083亿美元,成功地超越了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

安迪·沃霍尔以把艺术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而闻名世界,而最近他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他的亚洲巡回展目前也在香港举办,而他逝世前5年所画的作品《粉红心》在近日准备拍卖,并于1月4日在香港举行预展。据拍卖行介绍,这幅画以亚克力、钻石粉等材料制作。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大多是版画,这幅《粉红心》是他比较罕见的原作。

业内人士介绍,《粉红心》是安迪·沃霍尔晚年的作品,包含了不少具有宗教意义的符号,具有代表性。目前,这幅作品目前由一位日本收藏家拥有,1月下旬将在新加坡拍卖,估价129万至288万港元。

此外,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收获了2012年度拍卖成绩最佳在世艺术家这一称誉。对此,美国花旗银行艺术咨询与金融部门的高级顾问乔纳森·宾斯托克认为:“拍卖市场的选择性是多样的,但焦点却常常集中在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上。正是由于市场对沃霍尔和里希特的认可,这两位艺术家才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 (华利)

4.安迪·沃霍尔的相关消息

2013年4月29日起,亚洲最大规模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将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400余件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作品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艺术生涯。此次展览是“安迪·沃霍尔回顾展”亚洲巡展的第三站,继登陆新加坡、香港之后,此后还将移师北京、东京。

2013年9月29日,“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是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沃霍尔作品首次集体到北京展览。

本次展览是沃霍尔作品亚洲巡展的第四站,前三站分别是新加坡城、香港和上海,在北京的展览以沃霍尔的生平纪年为线索,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呈现出沃霍尔从上世纪40年代起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以及艺术创作档案共101组,包括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形式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2013年9月29日下午,“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以近乎“追星族”大聚会的方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原本可以容纳六七百人的大厅,被挤得想挪开脚步都变得困难,一些狂热的“粉丝”穿上印有沃霍尔头像的T恤,还有人举起写有沃霍尔名言的木制小牌。往常稍显严肃的艺术殿堂,一下子多出浓浓的追星味道。

安迪·沃霍尔身价超越张大千

近日,美国已故波普艺术家代表安迪·沃霍尔登上了2012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首的位置。这极大地反映了美国战后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持续的突出表现。沃霍尔去年的拍卖总成交额高达3.083亿美元,成功地超越了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

安迪·沃霍尔以把艺术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而闻名世界,而最近他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他的亚洲巡回展目前也在香港举办,而他逝世前5年所画的作品《粉红心》在近日准备拍卖,并于1月4日在香港举行预展。据拍卖行介绍,这幅画以亚克力、钻石粉等材料制作。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大多是版画,这幅《粉红心》是他比较罕见的原作。

业内人士介绍,《粉红心》是安迪·沃霍尔晚年的作品,包含了不少具有宗教意义的符号,具有代表性。目前,这幅作品目前由一位日本收藏家拥有,1月下旬将在新加坡拍卖,估价129万至288万港元。

此外,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收获了2012年度拍卖成绩最佳在世艺术家这一称誉。对此,美国花旗银行艺术咨询与金融部门的高级顾问乔纳森·宾斯托克认为:“拍卖市场的选择性是多样的,但焦点却常常集中在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上。正是由于市场对沃霍尔和里希特的认可,这两位艺术家才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 (华利)

5.安迪·沃霍尔的人物评论

该怎样界定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家?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迷恋浮华时尚的虚荣的人?他甚至同时具有灰姑娘和吸血鬼的人格特质。时至今日,关于他的争议还在发酵。有人认为他以重复、复制为特点的艺术作品不算原创、不值一提。无论争议还将来得多么猛烈,安迪·沃霍尔已经在当代艺术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缔造了真正可以对抗传统的、商业的、消费的、平民的、世界性的艺术——一个消费时代的艺术神话。这不仅仅是指他的艺术作品,更指他的思想、生活和处理艺术的方式。

波普艺术代表人物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他是美国波 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艺术品市场代表人物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和拍卖品,他的作品往往以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成交。他是与毕加索等同级的艺术品市场顶尖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3.8亿美元的年度成交额位居2012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首,将毕加索拉下马来。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沃霍尔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打破了手工艺品与批量生产、达达艺术和极少艺术、绘画与摄影、画布与胶卷的界限。他给平庸添上悲剧色彩,使悲剧变得平淡无奇。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

他有一种直觉,能从数百万大众传媒递送的照片和图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张绘画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达对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客观评价,如果有人反感他的绘画,也会反感商业文化。在全球进入商业经济竞争的21世纪,沃霍尔们的波普遗产,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东方,仍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特殊意义。2011年2月16日,Andy Warhol的自画像在在伦敦以1,080万英镑(约合1,740万美元卖出),是售前本已很高估价的两倍。

欧洲藏品最为丰富的巴黎美爵艺术基金在2013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当代艺术大师作品中,它推出了1978年的《杰米卡特》彩色肖像、1978年的《毛泽东与电椅》合成丝网印刷作品、《博伊斯洗衣袋》、《鱼》、《54号工作室VIP饮料兑换卡》、1980年的作品《鞋》等多幅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安迪·沃霍尔彻底打破了“越是稀缺的作品价值越高”的惯常说法,他的作品以“重复、重复再重复”为宗旨,但这位波普艺术之王在拍卖市场上的辉煌表现是该艺术流派中任何其他艺术家的拍卖纪录都无法比拟的。

6.安迪沃霍尔对艺术史的作用

平等 安迪沃霍尔的民主与平等思想是彻底的,他与社会最上层的人社交,也与社会最底层的人来往。

正如他所描绘的:“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美国开始了一个传统,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丽斯·泰勒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

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 他的艺术作品也呈现出同样的“可口可乐”姿态: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从那鲜明的色彩和明确的构图中获得快乐。

艺术品是让人想看且需要看的物品,而他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保证了这些艺术品的大量可重复性、以及价格的低廉性。 换句话说,他认为可复制的商品品是在工业时代对自由与平等的最好馈赠。

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无界化是沃霍尔艺术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他试图将平常物品搬上最高艺术殿堂,如他的汤罐系列,同时他又努力从中寻找变化和乐趣。

他将最反映时代精神的物品以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所有人都能看懂,而不同的人又会它们产生不同的理解。 重复性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中强调重复性,这也许源于他在天主教会中所做的不断的祈祷。

他的画作中颜色与构图不断变换,造型却从未改变的明星获得了重点的重复,如梦露的红唇、猫王的臀部及毛泽东的脸部轮廓。沃霍尔认为重复可以让人发现新的乐趣,当无趣的主题被不断重复,美感应运而生。

我们可以从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乐队的音乐中看出这一点。沃霍尔在1966-1967年成为这一乐队的经纪人,他们音乐中不断重复的简单和弦、歌词无疑受到了沃霍尔商业艺术思想的熏陶。

重复性是工业生产的特质,也是工业美的体现。 在沃霍尔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重复所能产生的韵律美。

不仅如此,他作品中的色彩与构图使得它们得以在重复中富于变化,这对于之后的工业产品艺术化有深远的影响。 商业性 沃霍尔以商业广告艺术家出名,然而在商业上的成功起初并不被艺术评论家们看好,他们批判沃霍尔仅仅是一个“商业艺术家”,指责他的肖像作品中展现的明星流于表象、缺乏深度。

他在《沃霍尔的哲学》中也说“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也是一种艺术、最赚钱的买卖是最佳的艺术。”而一些有远见的艺术评论家则认为沃霍尔的肤浅和商业性是“时代最伟大的镜子”,认为沃霍尔抓住了70年代美国文化中不可抗拒的时代精神。

在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艺术作品中的商业痕迹,如绘画作品的,也看到商业中的艺术痕迹,如电影般的广告。 商业、消费主义直至今天都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观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沃霍尔将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是简单而直接的:丝网印刷带来的粗糙质感、重复的画面、没有内容只有形式的电影画面都表现出一种旁观的、冷淡的嘲讽态度,令我们得以冷静地思考时代的冷漠、空虚与个性的失去。

7.如何欣赏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魅力和热度依旧没有消退。

他的名字和面容被人们记住;他的作品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墙壁和时尚单品的表面;他的名言警句成为了追梦人的信条。可以说,在瞬息万变的艺术界,安迪·沃霍尔依然是现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偶像人物之一。

那么,应该如何去看他的作品?我想从名人效应和波普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很多人都做过了;那么,我想用“讽刺艺术”的角度来看看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讽刺,也可以说反讽,英文irony,指的是一系列事件的实际结果与正常或预期结果之间的不协调。

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和视觉艺术中,都可以广泛地观察到这种讽刺的存在。而安迪·沃霍尔在他的艺术里,处处可以看到讽刺以及它对其艺术语言的影响。

他通过打破传统的游戏规则,融入流行文化和创造艺术的歧义,形成了波普艺术的讽刺意义。他的讽刺手段,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世界,而且适用于我们社会里的许多文化景观。

在20世纪50年代,安迪·沃霍尔成为了一名广告插画家,他给女鞋、香水、蛋糕设计过插画,(如上图)这段早期的职业生涯给他后来的艺术风格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快,沃霍尔就进入了纯艺术的圈子。

波普艺术于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在当时,波普艺术是对争霸了美国近十年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应。

包括沃霍尔在内的许多波普艺术家都认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太脱离观众,他们宣扬的艺术理念与普通公众过于疏远,似乎只有高级专业的艺术界人士才能理解。简单点说,波普艺术家认为50年代被学术界吹捧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脱离了群众,让艺术变成了小部分艺术精英的玩物。

所以,他们制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波普艺术。从字面上理解,波普(pop)就是流行的意思,因此波普艺术也是如它的名字一般容易理解,是以流行文化的形象和消费主义的观念为基础,目的是向更广泛的观众提供平易近人的艺术。

因此,从发生的状态上来说,波普艺术整体上是一群艺术家对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讽刺。抽象艺术强调绘画的行动性,强调绘画行为和绘画结果的独一无二性,强调艺术家作为主体的绝对意志;而波普艺术则讽刺了这些自以为是的艺术语言,宣扬艺术的结果而非过程,赞美消费主义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大众传播,弱化艺术家的“天才式”的神秘感,而强调艺术的简单和愉悦。

沃霍尔无疑成为了波普艺术的代言人,他既懂得包装自己,也明白市场的喜好。他聪明地将广告的概念应用于他的艺术形式之中,利用消费品,名人,新闻故事和重复的图像来突出“大规模生产”的概念,与从前传统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追求的艺术品理念完全相反——艺术品不再是仅此一件,独一无二的了,艺术品也可以变成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总体上看,沃霍尔从艺术执行的角度,和艺术内容的角度,都在模糊高雅艺术与普通商品之间的界限。他在油画布上复制了各种象征美国商业产品的形象,如金宝汤罐头和可口可乐瓶。

他让不断出现在电视和公众视野里的流行人物变成了绘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图像,如《金色的玛丽莲》(下图,左边,于MoMA),《12个猫王》,仿佛这些名人本身也是被大量生产出来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魅力和热度依旧没有消退。

他的名字和面容被人们记住;他的作品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墙壁和时尚单品的表面;他的名言警句成为了追梦人的信条。可以说,在瞬息万变的艺术界,安迪·沃霍尔依然是现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偶像人物之一。

那么,应该如何去看他的作品?我想从名人效应和波普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很多人都做过了;那么,我想用“讽刺艺术”的角度来看看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讽刺,也可以说反讽,英文irony,指的是一系列事件的实际结果与正常或预期结果之间的不协调。

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和视觉艺术中,都可以广泛地观察到这种讽刺的存在。而安迪·沃霍尔在他的艺术里,处处可以看到讽刺以及它对其艺术语言的影响。

他通过打破传统的游戏规则,融入流行文化和创造艺术的歧义,形成了波普艺术的讽刺意义。他的讽刺手段,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世界,而且适用于我们社会里的许多文化景观。

在20世纪50年代,安迪·沃霍尔成为了一名广告插画家,他给女鞋、香水、蛋糕设计过插画,(如上图)这段早期的职业生涯给他后来的艺术风格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快,沃霍尔就进入了纯艺术的圈子。

波普艺术于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在当时,波普艺术是对争霸了美国近十年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应。

包括沃霍尔在内的许多波普艺术家都认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太脱离观众,他们宣扬的艺术理念与普通公众过于疏远,似乎只有高级专业的艺术界人士才能理解。简单点说,波普艺术家认为50年代被学术界吹捧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脱离了群众,让艺术变成了小部分艺术精英的玩物。

所以,他们制。

8.谁能系统的介绍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少年时候的沃霍尔已是个锋芒毕露的艺术学生,在师长的鼓励下,决定到纽约这个艺术熔炉一闯。最初只为书刊负责插图设计工作,但很快便在纽约流行艺术界打响名堂,最出众的风格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可乐樽》、《车祸》、《电椅》等,这些作品都在沃霍尔开办的纽约影楼(The Factory)中,经一些业余助手大量生产和复制,mass production总是沃霍尔的流行艺术观中不能或缺的指标。至六一年,沃霍尔已被誉为是继Dali及毕加索后另一位前卫艺术界名人,不论是一卷厕纸或一个厕板,只要盖上他的印章,随即便时髦起来!

玛丽莲·梦露 丝网版画 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尼古斯·斯坦戈斯编《现代艺术观念》,侯翰如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罗伯特·休斯著《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307页。)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沃霍尔的绘画中常出现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套印不准的粗糙影像,让人像看电视一闪尔过,而不是欣赏绘画般仔细观看。

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

沃霍尔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打破了手工艺品与批量生产、达达艺术和极少艺术、绘画与摄影、画布与胶卷的界限。他给平庸添上悲剧色彩,使悲剧变得平淡无奇。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

他有一种直觉,能从数百万大众传媒递送的照片和图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张绘画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达对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客观评价,如果有人反感他的绘画,也会反感商业文化。在全球进入商业经济竞争的21世纪,沃霍尔们的波普遗产,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东方,仍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特殊意义

安迪霍尔的名言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如果最新款的AJ或椰子鞋出了,他一定要买一双;如果某地开了家网红汉堡店,那他一定也会排着队去店里等汉堡,如果拿两个潮牌搞联名,那他一定要砸锅卖铁抢一件。

放眼望去,他们是一群群身穿全员恶人的潮男潮女,是一群群拿北面当校服的精神小伙儿。

而最近,这些人跟风跟到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展。因为理解门槛低,再加上不少明星也在微博上发过来看展的照片。

因此,不少网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上立爱好艺术的人设。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只是,这位美国的波普艺术家肯定想不到,他的展品在中国的这场奇妙之旅中,网红们连他的名字都叫错了。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比如在小红书上,他就有800多次改姓,叫霍沃尔,可能500年前跟霍元甲是一家人: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也有不少人愿意叫他一声“沃尔霍”,跟沃尔沃是同一字辈儿的兄弟: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真正的粉丝都知道,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但是,在中国今天的互联网上,每隔15分钟,就会让安迪·沃霍尔改个名:

打南边来个沃尔霍,开着一辆沃尔沃,

打北边来个霍沃尔,嘴里哼着霍元甲。

沃尔霍说我的沃尔沃音响坏了,

霍沃尔说走着唱霍元甲太累了。

沃尔霍开着自己的沃尔沃,

载着唱着霍元甲的霍沃尔。

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家拳法天下第一

令人欣慰的是,网红们并没有把沃霍尔写成霍尔沃。

打开小红书或者微博搜索“霍尔沃“,你只能看到一些把“霍格沃茨”写成“霍尔沃茨”的麻瓜。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同样的艺术馆跟风翻车事故,在美国也正在上演着。

比如,美国17岁学生TJ Khayatan 跟朋友去参观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期间突发奇想,把眼镜放在某个艺廊的地板上,想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果不其然,真的有人很认真地把这副眼镜当成展品参观。

有的人毕恭毕敬地对着眼镜拍照,也有的人对着眼镜陷入沉思: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看到眼镜和这类整活儿,我不禁想起100年前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Dadaism)。

这是一个由一群欧洲艺术家掀起的一场反传统艺术运动,旨在“反对艺术”,“反对战争”,以及“反对资产阶级”。

比较著名的“无极限艺术品”,包括艺术家马赛尔·杜尚用小便池做的“艺术品”——《泉》

这个小便池是他经过一家店时看到买下来的,他在上面签上了一个假名“R. Mutt”,就当艺术品参展了。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同样来自这位老哥的另一大重量级抽象艺术品,是给蒙娜丽莎画小胡子的明信片,至今依然是一个反叛的文化符号。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这种解构主义的整活儿,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举起了反对盲目从众和迷信权威的大旗。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现代艺术,以及安迪·沃霍尔本人也继承了这种叛逆精神。

所以,不论是旧金山现代艺术馆的展品,还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都在鼓励大家不要盲目从众,要有主见。

遗憾的是,如今来参观他们那些艺术品的人们,很多就是抱着“要和潮人用同款”的从众心态来的。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抛开这些跟风翻车事故不说,爱跟风的游客们付费看展,美术馆收钱,还能得到游客带来的二次宣传,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然而,欣赏艺术展的群体,并不止于这双方——

也有人是发自内心地对展览的主题有兴趣,希望自己买票后能够欣赏到每一件展品,而不是不停地听到有人说“麻烦让一下,我们要在这儿拍张照”。

这正是当下年轻人关于看展的主要矛盾,那就是,年轻人日益增长的看展文化需要同有限的展览空间之间的矛盾。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在一家艺术馆几百平米的展览空间中,有人来了就是为一堵馆藏艺术品的风采,有人来了就是为了拍照,就是因为“别人都来过,我也得来这儿签到打卡发朋友圈”。

原本各求所需的不同群体,却因为有限的空间挤在一起,互相鄙夷。

其实,看展就是一种以参与欣赏艺术为目标的当代赶集。

看展和赶集一样,都是在消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占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展品)。名媛们在展览上和艺术品合照,赶集的大妈把买好的土豆装进自己的篮子里,他们本质上做的就是一样的事,那就是消费。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但一个文明的升级,必然伴随着占有(即消费)形式的升格。未来的艺术展,必将是能够让来拍照和来欣赏艺术品的观众和谐共存的。

这种升级,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而完成。

而目前互联网所呈现的最终形态,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指在一个脱离了物理世界,却始终在线的平行数字世界中,人们能够在其中以虚拟人物角色 (Avatar)自由生活。比如电影《失控玩家》里的自由城,以及《头号玩家》中的绿洲等形式。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都逐渐意识到,元宇宙将会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式,重新塑造人们的交流方式。

比如今年8月时,Facebook就曾推出了“Horizon Workroom”项目,CEO扎克伯格亲自化身成虚拟角色,出现在元宇宙虚拟的会议室中。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而早在今年3月,游戏平台Roblox(罗布乐思)在纽交所上市,第一次把“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

2个月后,为庆祝Gucci(古驰)品牌成立100周年,Roblox举办了一场沉浸式虚拟体验活动,用户可以为自己的虚拟形象购买限量版Gucci商品。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而元宇宙的世界,也不是单向的:

我们可以走进元宇宙,而来自元宇宙的数字人类(Metahuman),同样也可以来到我们的世界。

比如最近大火的超写实数字人AYAYI,她的身份既是元宇宙数字藏品艺术家,也是数字策展人。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和在物理世界生活的人们相比,AYAYI在元宇宙的生活不会受到线性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

她可以同时出现在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和上海的时装周,而由她策划举办的元宇宙艺术展,亦是如此。

比如同样由她策划举办的天猫元宇宙艺术展中,观众们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展会,不需要排队,不会被其他游客所影响,也不会因为展馆空间太大而奔波。

同时,许多展品还支持被观众移动视角,在展品前点击3D体验页,即可旋转、移动观看展品。这种操作如果是在传统的博物馆里进行,观众可能早就被保安送走了。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360度旋转展示

正是这种全新的逛展体验,让安迪·沃霍尔的粉丝和“沃尔霍”“霍沃尔”的粉丝可以一同享受到参与艺术的乐趣。

且有了更自然的“消费”的场,可以自由地截图发圈作为谈资,也可以直接购买收藏。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没有人打扰你欣赏艺术,也没有人打扰你与艺术品合影的乐趣。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无边界、无时间的数字空间正式地、全方位地在人类面前展开。人们可以在双11前的元宇宙艺术展上,提前见到数字世界最初的样貌:

数字的天、数字的海,数字的山川、数字的冰河……每一件人们熟悉的事物都可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进入元宇宙,让我们的生活,又多了一个世界。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虽然元宇宙的世界暂时还没有普及,但是借助现代的互联网技术,那个让观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让所有有兴趣的人互不冲突,共同参观的元宇宙艺术展,已经可以体验了。

今年双十一,天猫超级品牌日联合超写实数字人AYAYI,首次拥抱虚拟商品,这个兼具消费、收藏、互动、分享性质的展,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赛博看展体验。

例如,由AYAYI创作,名为《星空话语》的数字藏品: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和其他数字藏品一样,这是一件有专属的诞生故事,可以通过抽签或买赠的方式获得,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尚有些“蛮荒”的元宇宙中,它已经在赛博美术馆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元宇宙艺术展还有BURBERRY,外星人,宝洁等八个大牌的数字藏品。

正所谓“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技术元宇宙的加持下,不论是安迪·沃霍尔的真粉丝,还是前来打卡的时尚网红,都能各得其所。

虽然未来仍在明天,但是今年天猫双11的元宇宙艺术展,却能带给你一场关于未来的“预演”。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元宇宙艺术展”,直达现场

以上解读均不作为投资参考

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

做理性消费者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设计/视觉 Elaine

珍惜每个看展不拍照的朋友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