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言故事
时间:2022-04-13 04: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无名神话—专注神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爱国名言故事
1.中国的爱国名人事迹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他一生奔走呼告,致力于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晚年积劳成疾仍不忘救国,被广大中国人民尊成为“国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爱国名人的故事(急用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
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前287—212),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他刚满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
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
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复杂几何体的体积。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熟练的启用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他还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间,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义的按级计算法,并利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方面。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
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
他设计了一些圆球,用细绳和木棒将它们联接起来模仿日月和星辰的运动,并利用水力使它们转动。这样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阿基米德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抛物线求积》、《论螺线》等数学著作。
作为力学家,他著有《论平板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论重心》等力学著作。在《论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统地论证了杠杆原理。
在论浮体中、他论证了浮体定律。 阿基米德不仅在理论上成就璀璨,还是一个富有实践精神的工程学家。
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称作“阿基米德举水螺旋”的扬水机是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
扬水机可以利用螺旋把搬运到高处,在埃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螺旋泵的前身。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
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
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
3.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关于爱国名人故事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4、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4.有关爱国名人的故事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5.爱国名人的故事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6.有关爱国名人事例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 陈天华遥寄血书 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一直到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
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
“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
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
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运回,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7.爱国名人志士(故事)
江姐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豹,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中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对江姐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
在凶恶的敌人和夹棍面前,她丝毫不怕。但是不管江姐她怎样反抗,都敌不过凶恶的敌人,最后,江姐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
抗日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那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却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枪声四起,敌人知道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董存瑞的故事 名言:“为了新中国,冲啊!”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三个够不?。
爱国篇——“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背后的故事
2017年,有一部电影火遍全国,其中的剧情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其中的台词也引起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共鸣,这部电影由吴京主导且主演,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出来是哪部电影了?没错,是《战狼》,
在这里小编提出一个问题,你心中印象最深,最能体现爱国主义并且霸气非常的句子是哪一句?相信大多数人心中答案会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而这句话正是《战狼》中的经典台词,但是它并不是编剧所著,早在两千多年前这句令人热血沸腾,尽显华夏神威的话就已经出现。
0.1《战狼》剧照
只不过原话是“宜悬头藁(gǎo)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翻译过来的意思为:对于这些敢侵犯我大汉朝的蛮夷之人,应该把他们首领的脑袋割下来,悬挂在他们居住之地的城墙上,来警示者方圆万里的人,无论距离多远,只要你们有任何冒犯的行为,照样诛杀。
在班固的《汉书》中有记载到,这是西汉名将陈汤在一次对战北方匈奴,并取得胜利后给汉元帝奏章中的一句话。这份奏章不仅仅是一份战争取胜后的捷报,更是一份请罪奏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流传千古,但是这背后的故事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小编接下来便细细说道。
0.2《汉书》写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在少年之时喜欢读书,颇有才能,但因家中贫困,在其父去世后之后只能流落街头。可能上天不忍这样一个才兼文武之人最后沦为平庸之辈,陈汤遇到了命中的贵人。
在贵人的举荐下,他成为了一名郎官(汉朝的一个官职名),之后陈汤在心中的野心抱负驱使下主动请求出使外国,经过几年的功绩积累,官职上升成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并与当时的校尉甘延寿共同出使西域。
作为武将,他们此次出使西域并不是为了征讨,只是巡查周边国家情况,顺便看看能不能处理汉宣帝时期遗留的西域问题,所以只带了一小队军队。
0.3陈汤出使西域
汉朝在经历过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汉宣帝等几代帝王的发展延续,在汉元帝时期达到鼎盛,这时候的匈奴已经成为了汉朝的一个附属国,四分五裂。
但是祖祖辈辈的血海深仇使得匈奴人不甘于此,在内部争权夺位消耗与外部统治压力下,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的呼韩邪单于在汉王朝的支持下,成功登上王位,而郅(zhì)支单于心中因此满怀怨恨,但迫于现实情况只能逃至周边附属国进行发展。
在陈汤出使西域时,郅支单于吞并了周围好几个附属国,并且汉朝扣押使节,陈汤发现如果任由郅支单于发展,那必定会成为西域中影响汉朝统治的一个祸害。
0.4郅于单于盘踞为王
在《陈汤列传》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
于是,陈汤突然决定借由此次出使之机,与甘延寿一起突袭郅支单于,甘延寿经过深思熟虑也同意于此,但是若要攻打郅支单于,则需要派遣、调动大批军队,这个必须请示皇上才行。
但是突袭、突袭讲究的就是要快速、突然,如果请示皇上,来回差不多也要一个月的时间,那么等待消息期间便可能发生许多无法预料之事,以至延误战机。
这时的陈汤与甘延寿因此事意见不合,然而,恰巧此时,甘延寿因水土不服等原因病倒了,只能卧于床榻。
0.5陈汤假传圣旨,集结军队
陈汤觉得不能再等待了,况且我大汉天威岂容他人挑衅,于是他假传圣旨,集结了汉朝边境上的军队,以及周围附属国的军队,当军队集结完成后,在病榻上的甘延寿也得到了消息,但是大局已定,已经假传了圣旨,还不如借此一博,说不定能功过相抵,免除这诛九族的大罪。
陈汤便与甘延寿各带一半兵力,兵分两路围攻郅支单于的王城,经过一番拼杀,陈汤取下了郅支单于的首级,获得最后的胜利,之后便出现了前面提到的写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奏章。
陈汤在胜利之后班师回朝,但是他们心里也清楚,虽然此次取得胜利,彰显了大汉天威,但是最后面对的也不知道的是什么,可能是加官进爵,可能是诛灭九族,也有可能是公国相抵、相安无事,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他们回到了王都。
0.6班师回朝
最后事实证明,大汉朝之所以是大汉朝,离不开英明之主,汉元帝认为这是有功之举,陈汤、甘延寿虽然假传圣旨,最终不仅没被降罪,还受到了封赏。
这次的西域之行,对陈汤而言,是一场以身价生命为赌注的豪赌。
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名言在经过千年的延续后,在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下,也成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想要详解西汉历史,可购此书
详解西汉历史 ¥11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