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19: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生命之石 | 评论: 次 | 点击:

信任危机的名言

1. 有关信任危机的作文

就信任的偏向,其实是个扯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有着许多传统与痼疾的文化背景下,信亲还是信疏,莫衷一是。

宋国富人相信儿子而怀疑邻居,出乎一种传统的血亲观念,认为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子肯定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庄子在惠子的墓前,讲的一件事却似乎颠覆了这种血亲观念:有个泥水匠,他的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灰,这点白灰薄得就象苍蝇的翅膀。这样一点白灰在鼻尖上虽不碍什么事,却不怎么雅观。泥水匠就叫旁边的木工师傅替他把白灰削去。木工师傅便提起斧头,用力挥起,呼地一阵风响,泥水匠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斧头刃口过去,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尽数被削去,鼻子却完好无损。泥水匠与木工师傅没有血亲关系,他们之间也许存在着亲密的合作关系。但能够将性命交与一个陌生人手里,这样的信任是怎样的从容大度。假如,那木工师傅失手了呢?又或者泥水匠在斧头挥起的瞬间,产生怀疑,动摇了呢?信任原本就站在刀刃上呢。

与信任相背的是怀疑。现代社会,无论是哪个领域,怀疑就象难以遏制的瘟疫,到处有着它的踪迹。如同伯特.兰特在《关于刮脸的道理》中道:“当剃刀触到我的脸上,我不免有这样的恐惧:假如理发匠突然疯狂了呢。”伯特.兰特的怀疑主义在现代人群体中具有越来越大面积的传染性,物质文明越发达,社会竞争越激烈,这种怀疑主义将更严重。所以,有人将信任的危机列入二十一世纪的一系列危机范围里,不无他的道理的。怀疑一切,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升到一个尴尬的台阶,使本来可以正大光明出场的真理,非得走一段弯路。

信任的危机在血亲之间出现最鲜明现象体现在越演越剧的“亲子鉴定”上。自广东中山医院开设亲子鉴定专科后,国人做“亲子鉴定”的由最初的无可奈何,遮遮掩掩,到家常便饭,斯斯然。本来用于解决某些法律纠纷的“亲子鉴定”成了夫妻反目,兄弟阋墙,情敌争风,等等的手段。也彻底暴露了中国人传统血浓于水观念中的潜在的不信任危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待大儿子术赤表面上与其他三子无异,史书上记载的却是:四子拖雷为他最爱,三子窝阔台承接了汗位。蒙古帝国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让欧洲震撼的东方帝国了,当年拖雷之子忽必烈横扫半个欧洲的铁骑已经深埋在草原深处的泥土下了,那些关于信任的危机却游荡在千古的风里——术赤不是成吉思汗亲生的呢。思想与行为如此粗狂的蒙古人也有着传统的信任痼疾,这信任的危机早就潜伏在人类历史后面呢。

原创:{借着死亡请你记住我。}

2. 关于诚实或信任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6.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7.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8.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9.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10.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11.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12.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13.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14.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6.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17.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18.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20.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3. 关于危急时刻的名言警句

1、我希望,思考能给予人力量,在这些不多的时刻里,在危急时刻,阻止大灾难的发生。

——汉娜·阿伦特

2、在最危急的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毕淑敏《像烟灰一样松散》

3、不到关键时刻,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真面目;危急关头,哪怕是最懦弱的人往往也会变得勇敢起来。——保罗·鲍尔斯《遮蔽的天空》

4、忠实于理想——这是崇高而又有力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和最残酷的压迫相对抗,这种感情甚至在危急万分的时刻也仍存于人的心中。——伏契克

5、平时的学习和经验,是我们在危急关头最有力的支持。——林肯

6、所谓贵族,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人。——陈凯歌

7、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8、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9、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

10、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11、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马克·吐温

4. 关于信任的优美语句最好加评析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金缨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马·亨利: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培根: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奥尔巴赫: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培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

马克思: 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原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斐多菲

5.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信任在当代中国出了大问题,人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信任,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欺骗造假的气氛。

细细考量信任危机的形成,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原因;第二个是法律机制原因;第三个是社会习俗原因;第四个是宗教信仰原因。

首先,意识形态原因。霍布斯有段名言:我毫不怀疑,如果‘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正方形的两直角之和’这一说法和任何人的统治权或具有统治权的一些人的利益相冲突的话,这一说法即使不受到争议,也会由于有关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把所有几何学书籍通通烧掉的办法,而受到镇压。

目前,全国每年发生几万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为权力部门(政府、警方调查结果)缺乏公信力。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政府的调查结果有公信力,就不会酿成暴乱事件。正如阿伦特所说:人们常常发现,长期洗脑造成的最确定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玩世不恭:对任何真理都绝对拒绝相信,不管这个真理有多么可靠的依据。

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经历过一个人们不能了解基本事实的时期,人们对公权力就丧失了基本的信任,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其次,法律机制问题。社会对于人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外部规范力量,对于造假欺骗行为惩罚不力,惩罚机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为的成本比较低,由此导致毒牛奶、地沟油、盗版书泛滥成灾。在法律机制健全的社会,人们的造假行为会带来倾家荡产的结果,诚信与造假两相比较,人们才会选择诚信。反之,在蝇头小利的利益驱动之下,人们也会去造假,从而彻底丧失了职业操守,也毁掉了社会的信任。

第三,文化习俗问题。由于中国盛行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对待,对于欺骗外人、生人的行为就缺乏内在的规范力量。这个习俗就是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水面上泛开一圈一圈的水纹;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血亲,姻亲,朋友,熟人,一圈一圈延伸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信任只在熟人圈里,对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并且由此也认为,对陌生人的欺骗行为并不违反行为规范。差序格局揭示的是一种典型的熟人社会价值观:只是在熟人圈子里才有信任,对于陌生人是完全没有信任的。

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还有一个著名理论:西方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是家庭本位的社会(家族本位的社会),跟差序格局的意思差不多。个人本位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家族本位社会是熟人社会。前者人的交往运作一定要靠法制,而后者就要靠关系,是人治。法制就要求信任,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信任;人治就不会有信任,也没有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信任。

第四,宗教信仰问题。这也是中国人在信任问题上缺乏内在规范力量的一个原因。因为中国是一个无神论(或泛神论)的社会。当中国人撒谎或造假时是没有内心痛苦的,因为他知道除了被抓到之外,不会有惩罚,不会下地狱,所以什么都可以做。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了上帝,岂不什么事都可以做了?社会上诈骗事件大量发生,新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当很多人做坏事欺骗人时,当受骗上当大量发生时,社会就彻底丧失了信任。

为了克服信任危机,我们必须从意识形态、法律机制、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加以改进。

6. 中国共产党要如何面对信任危机

谭小芳老师表示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一方面证实了社会信任危机的广泛存在,同时也对本来就脆弱的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扩大了社会各群体间的不信任,有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危机的趋势。执政党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背后所积累的社会信任危机,如果不能有效地化解产生不信任的症结,那么就会危及到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权合法性,降低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执政党就有丧失政权的危险。因此,执政党必须发挥角色主导作用,培育和重建社会信任。

社会公正和民主政治是根本之道。在建构社会信任的过程中,强调法治并没有错,但光强调法治还不够,因为法治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与社会信任糟糕状况的巨大反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一个法治社会并不必然是一个诚信社会。一方面,法治意味着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以便人们得以相应地规划和组织其行为;但是,另一方面,法治又强调法律的灵活性,以适应公共观念的变化,对于一些应该合理区别对待的案件予以区别对待,而不是简单的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所以,法治与诚信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有鉴于此,建构社会信任,还要立足于社会公正和民主政治建设。

7. 诚信的名言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诚信是交友之道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诚信是为政之基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诚信是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诚信是「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1、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3、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4、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6、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7、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8、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9、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10、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11、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12、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13、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14、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15、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16、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17、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18、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19、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20、做诚信之人, 铸法治之国。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任递减规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是《道德经》里面的名言,先后在十七章,二十三章出现,意思是你对别人的信用不足,对方就会不信任你。在《道德经》里主要指君主的信用不足,老百姓就会不信任君主。

过去看到这句话,没太留意。近日,读了一些书,如歌德的《浮士德》《梁启超文选》等,同时看到听到遇到了一些社会事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忽然从记忆中冒了出来,并引发一些思考,随手写下,以防遗忘,鞭策自己,兼与有缘的朋友分享。

经过思考,我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概括为一个规律,即“信任递减规律”。那么,什么是信任递减规律”呢?我想,社会中、人际间的信任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既珍贵又娇气,既强大又脆弱。它不像经济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你十分信用,对方可能只有九分信任;你九分信用,一分失信(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主观还是客观),对方可能是五分信任,五分怀疑;你五分信用,五分失信,对方一定是百分之百不信任。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信用度和得到的信任不可能对等,永远是得到的信任小于付出的信用。简单地说,就是建立信任难,丧失信任易,建立信任慢,丧失信任快。

历史上有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明天杀猪给你吃肉。曾子知道后,第二天果然把猪杀了。妻子不解,曾子说,孩子对父母是百分之百信赖的,一次欺骗孩子就会使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曾子的做法堪称教育子女的经典,也可用来旁证我说的“信任递减规律”其言非虚。

再比如,晋文公重耳出逃列国时,曾经说将来回国当了国君一定重赏随行者。后来回国封赏,忘记了与他同患难的介子推。介子推就带着母亲跑到山里,晋文公派人没有找回,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介子推自己就会出来。晋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介子推宁死不屈,最后丧身。晋文公很伤悲,就下令禁止烟火一日,这就是相传的我国寒食节的来历。这个故事中,晋文公并不是一个不讲信用的君主,但他的一次失信就失去了介子推对他的信任。再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也不是事事回回欺骗诸侯,但有一次就足以丧失诸侯的信任。这些都符合我说的信任递减规律。

回到现代社会,信任递减规律也存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或者存在财务造价等等失信行为出现问题,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问题,也不是每个时段都失信,但也足以造成信任危机,毁掉很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一个教师、一个专家,对学生对公众讲了十句话,九句话是真的,只有一句是假的,也足以毁掉学生和公众的信任。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信任会递减,而信任却特别重要。《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说是足食,足兵,民信三项。子贡追问非要去掉一个,应该是哪个?孔子回答是“去兵;子贡再追问,孔子说去掉“足食”。在孔子看来,对一个政权而言,军队强大、人民富足都没有百姓的信任重要,丧失百姓的信任,军队再强,经济再富也不行。相反,如果有百姓的信任,即使军队和经济弱些,也可立为政。想当年,国民党政权军队经济都比我们党强大,但却被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根本原因就是丧失了百姓的信任。

正如如何规律都有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一样,我提出的“信任递减规律”也有条件。我认为这一规律主要存在于较上较高人群之于较下较低人群,比如政府对百姓,领导对员工,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公司对股民之间。

明白了“信任递减规律”的含义,重要性和存在条件,当父母的对孩子,当老师的对学生,当领导的对下属就必须自觉遵守这个规律,做到恪守诚信,杜绝失信。首先要以诚相待,不能虚伪,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其次是不可自以为是,迷信自己的才智,玩弄手段,使用计谋,故意欺骗。第三要量力而言,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随便许诺,牢记“轻诺必寡信”这句名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