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名言名句
时间:2022-04-13 21:1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管理谋略讲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管子》名言名句
1.《管子》的名言
《管子》中的名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牧民》)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形势》)
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形势〉)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权修》)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乘马》)
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乘马》)
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五辅》)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宙合》)
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宙合》)
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枢言》)
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八观》)
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法法》)
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法法》)
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兵法》)
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中匡》)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霸言》)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霸言》)
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霸言》)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
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问》)
仁从中出,义从外作。(《戒》)
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参患》)
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参患》)
2.管子简介名言
管子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虽然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名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先易者后难。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管子名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手法,意仓禀衣食实足则要知礼节,知荣辱。可按字面意思理解为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管仲有“四维”论:即“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而 “四维不张,国乃死亡”。
唯物辩证论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
马斯洛也有需求理论。
这句话通俗理解就是商品和文化的问题,物质上富足了,精神上也要相应发展。我不反对物质决定意识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总是步调不一,似乎精神“体力不支”,若要跟上物质的步伐难免有点儿“力不从心”。
精神是文化的体现,物质也是文化的体现,社会更是文化的体现。管子这一论断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应该肯定,但是事物都是双方面的,不能否认物质发展的同时,对人文精神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今即便高度文明的国度也不可避免黄赌毒。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好的东西进来了,经济发展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些“苍蝇”之类的东西。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以什么“经”,什么“道”,什么“纲”,什么“常”为上层建筑,而是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源”,历数前朝今世,谁是真正的主人?谁是真正的本?恐怕没有吧?!
4.《管子》中关于“培养人”的名句是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意思是说,有充实的粮仓,民众就会讲究礼节;吃得饱、穿得暖,民众就会知荣辱。背后的哲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和意识互相作用。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对于一年的计划来说,种谷子很重要;对于十年的计划来说,种树很重要;对于终身的计划来说,培养人很重要。背后的哲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3、“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意思是说,人与自然要协调,才能让自然更美。背后的哲理: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
4、“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意思是说,规律是无形的。背后的哲理:规律是无形的,但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不能因为规律是无形的,就忽略了规律的存在,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来。
5、“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意思是说,荣誉靠实力才能获得;坏事往往也是事出有因的。背后的哲理: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供参考。
5.求韩非子 鬼谷子 管子 晏子的名言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
1.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3.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4.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
5.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6.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7.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8.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9.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10.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参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手法,意仓禀衣食实足则要知礼节,知荣辱。可按字面意思理解为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管仲有“四维”论:即“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而 “四维不张,国乃死亡”。
唯物辩证论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
马斯洛也有需求理论。
这句话通俗理解就是商品和文化的问题,物质上富足了,精神上也要相应发展。我不反对物质决定意识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总是步调不一,似乎精神“体力不支”,若要跟上物质的步伐难免有点儿“力不从心”。
精神是文化的体现,物质也是文化的体现,社会更是文化的体现。管子这一论断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应该肯定,但是事物都是双方面的,不能否认物质发展的同时,对人文精神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今即便高度文明的国度也不可避免黄赌毒。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好的东西进来了,经济发展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些“苍蝇”之类的东西。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以什么“经”,什么“道”,什么“纲”,什么“常”为上层建筑,而是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源”,历数前朝今世,谁是真正的主人?谁是真正的本?恐怕没有吧?!(来自百度知道)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晏子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晏子)
《管子》名言16句,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至秦汉时期,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1.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2.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部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牧民》
3. 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牧民》
4. 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牧民》
5.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权修》
6.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随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随大必危。——《权修》
7. 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克察也。——《权修》
8.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权修》
9.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形势》
10.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形势》
11.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失和,则政令不行。——《形势》
12.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形势》
13.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任法》
14. 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任法》 重爱曰失德,重恶曰失威。威德皆失,则主危也。——《任法》
15. 国有四亡:令本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本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明法》
16.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明法》
如果你深入学习管子,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链接,这是一款通过学习管子吸取管理经验的课,包含30期管子精品课程和150个管理问题解读,帮你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助你2019,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