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名言
时间:2022-04-13 21: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山川文社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石原莞尔名言
1.“满蒙生命线”理论最初的提出者及发展过程
日本的“满蒙生命线”,缘自1929年曝光的,据称源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目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尽力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确立以满蒙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满蒙之主权。
原文如下:“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欧洲大战后,我大日本帝国之政治、经济均感到莫大不安,其原因在于我国未能发展在满蒙之特权及既得利益,以致上渎圣虑,无所逃罪。况且当臣等拜受大命之际,奉到上谕:特别对于中国及满蒙之行动,必须确保我国利权,以研究进展之机会。圣旨所示,臣等不胜感泣之至。当臣在野时,即主张对满蒙采取积极政策,并希望从速实现,兹为开辟东方之新局面 ,形成我国之新大陆,发扬昭和新政,已于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凡十一日,招集与满蒙有关之文武百官举行东方会议,就对满蒙之积极政策作出决议。”
日本军国主义政治体制的源头,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山县有朋。1889年,山县有朋以现役军官的身份组阁,所以山县内阁的军事色彩超过其前任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内阁。主要表现为:第一,首相为现役将官。第二,强调内阁阁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行动一如军队。第三,以首相的身份举行第一次陆海军联合大演习。在对外关系方面,山县有朋留下“主权线”和“利益线”的名言。所谓主权线即指日本必须守卫的国境线,同时也是日本的生命线。利益线与主权线有很大关联,如果利益线受到外国侵犯,则主权线也面临危险。当时的朝鲜被认为就是这种利益线。日本通过战争进行领土扩张,主权线和利益线都大大地向外延伸了。
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满蒙生命线”到底是谁先说出来的?现在能查到的资料上,好像首先是后来的甲级战犯、当时的政友会议员松冈洋右1931年在众议院上说出来的:“我认为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国民的生命线。国防上经济上必须这样考虑。”在这之后,《每日新闻》曾经以“满蒙生命线论”的标题连发三十几篇社论。一时日本全国从上到下“满蒙生命线”的说法是甚嚣尘上。实这个“满蒙生命线”的提法是石原莞尔发明的。现在能看到的《最终战争论》只是石原1940年在京都一次讲演的纪录稿,而完整地表现了石原思想的《战争史大观》,最早是1929年在长春的一篇讲话纲领,后来经本人在1938年和1940年两次修改,于1941年正式出版。“最终战争论”是个什么玩意儿?石原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以此来决定人类社会的走向。石原又认为,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战略地位上处于不利:国土没有纵深,没有战略物资资源。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一定要一个后方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满蒙。这就是“满蒙生命线论”的由来。
1925年松冈洋右最终确立了“满蒙生命线”理论,作为山县有朋“利益线”理论的延续和具体化,曾经在“九一八”前多次担任中国领事的松冈洋右大力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侵华造舆论。1925年,“满铁”理事松冈洋右,就郭松龄倒戈反奉一事给外相的信中就明确提出要把“满蒙”与中国其他领土区别开来。1929年12月,松冈在广岛市召开的太平洋调查会议上说:“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费用在10年内,本利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1930年,松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后,在议会内外开始散布“满蒙生命线”说,并以此攻击“币原外交”。1931年春,松冈在名为《动荡之满蒙》小册子中写道:“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我国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看,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我国要牢固地确保和死守这条生命线,而不必害怕任何国家和任何人。” 日本军部于是发布命令,要求所有记者、讲演者都必须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囊括满洲”;凡是违反这一方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要严厉取缔和制裁。从此“满蒙生命线”论迅速风靡日本。
2.从寒门出生的外国名人
没有人确切了解莎士比亚的出身,但不容置疑的是他来自于社会底层。他的父亲是一个屠夫兼牧场主,莎士比亚年少时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梳毛工,其他人则认为他可能会做学校的门卫,以后顶多成为一个代写文书的文员而已。然而他确实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类的缩影”。他描写海洋的措辞是如此地精确,以至于一位海军军官还断言他以前肯定是个水手;而一位神职人员则表示从莎翁作品中的种种迹象看来,他以前很可能是一个牧师的文员;一位出色的驯马师则坚持认为莎士比亚以前是个马贩子。莎士比亚无疑是个演员,在他的一生中,他“扮演了多个角色”,从广泛的阅历和观察中他收集了丰富的知识。在任何一件事情中,他都是一个用心的学生及勤奋的工人,直到今天,他的作品对英国人品格的形成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普通的劳动者阶层中,产生了工程师布兰德雷,航海家库克和诗人伯恩斯,工程师爱德华兹和德尔福特,地理学家休·米勒,作家兼雕刻家阿兰·卡林汉姆。
在众多杰出的木匠中,有建筑师伊利戈·琼斯,天文钟制造者哈里逊,生理学者家琼·亨特,画家罗姆雷和欧比,东方学专家李约瑟和雕刻家约翰·吉卜生。
从纺织业阶层中产生了数学家西姆森,雕刻家培根,鸟类学家弥尔纳、亚当·沃克、约翰·福斯特、威尔逊,传道士利文斯通博士,诗人唐纳西尔。
在鞋匠中产生了伟大的海军上将克劳德斯雷·肖威尔爵士,散文家塞缪尔·德鲁,诗人布莱姆菲尔德,另一位传教士莫里逊则曾经是一位鞋楦制造商。在过去的几年里,班佛的鞋匠中出现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爱德华兹的资深博物学家,在从事贸易的同时,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研究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他对细小的甲壳虫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这个新物种被博物学家们命名为“普拉尼茨·爱德华兹”。
裁缝们也是很出色的。历史学家约翰·斯通曾有一段时间经营服装贸易。画家杰克逊成年以前一直在做衣服。曾在波依蒂尔斯因为表现优异而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授予爵士称号的约翰·霍克斯伍德,早年曾是一位伦敦裁缝的徒弟。1702年在维戈摧毁敌人栅栏网的海军上将霍布林,也曾在威特岛靠近本彻奇的一个裁缝那儿当过学徒。当听说海军战士要经过该岛时,他从裁缝店里跳出来,和一群同伴来到海边,欣赏海军通过时的壮观景象,年少的他突然萌生了当水手的雄心壮志,他跳进一只小船,滑向海军舰区,踏上海军司令的船,最终其被接受作为一名志愿兵。多年以后,他衣锦还乡,还在他曾经当过学徒的小屋品尝了熏肉和鸡蛋。
在裁缝出身的人当中,最杰出的当数安德鲁·约翰逊了。这位曾经的美国总统,一个具有超常品质和出众才华的人。在华盛顿的就职演讲中,他讲到自己很早就开始了政治生涯。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叫:“他是裁缝出身!”他则不慌不忙地回答:“某些先生说我曾是一个裁缝,这根本不会使我感到难堪,在我做裁缝之时,由于所做衣服很合身,我享有好裁缝的美誉,我总是热情地对待我的顾客,并且总是把工作做得很好。”
以共同参与蒸汽机发明而闻名的纽卡门、瓦特和史蒂芬森:第一个人是铁匠;第二个人是数学仪器制造商;而第三个人是生产灭火器的。
在那些对天文学做出巨献的人当中,哥白尼,是一位波兰面包师的儿子;开普勒,是德国酒店老板的儿子。他本人也曾是“有歌舞表演的餐馆的服务生”。尽管早年所处环境不利,但通过天赋的发挥和辛勤的实践,他们获得了用世间财富难以换取的荣誉,恒久而坚实。
3.最能使中国人振奋的十大事件是什么
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 日本不承认有蔚安妇事件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
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政府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专制的封建政府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革命的火种以及低效无能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
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民意基础和高效的政府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大陆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
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大陆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
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俄国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
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
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
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部长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
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国军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
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
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大陆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
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
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
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
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政府。
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
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
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大陆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
4.有哪些出生在中国的外国名人
川岛芳子 北平出生 满族血统 为肃亲王之女 但却是日本浪人养女 后因熟悉中国文化作为间谍派往伪满于各国政要如孙中山之子孙科 KMT高层陈果夫之间周旋 当然她最为人熟知的还是皇姑屯送张大帅上了西天 后世关于她的影视作品也很多 梅艳芳版的私以为最棒李香兰 夜来香原唱 14年去世享年94 张学友有首歌叫李香兰便是为她唱 生于东北祖籍日本 唱歌尤为出色 后在一系列日本电影(误)中出演了感谢支持侵略的中国人 她的成就如此之高以致在45年审判时才发现她是日本国籍
小泽征尔,世界著名指挥家~~名气放在那里,大家都不陌生
他1935年出生在“伪满”奉天也就是今天的沈阳,他的父亲在奉天做牙医,在工作中结识了不少关东军的少壮军官~小泽征尔的“征”来自板垣征四郎,“尔”来自石原莞尔~
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字李爱锐,1902年生于天津,父亲是苏格兰的牧师,5岁时,被父母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利迪尔从小就显示出在运动方面的天赋,多次在苏格兰甚至全英国的田径比赛中获得短跑冠军,并获得了参加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巴黎奥运会上,他最擅长的100米预赛被安排在礼拜日举行,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利迪尔要在礼拜日参加礼拜,所以他决定放弃比赛。由于他是赢得百米金牌最热门的人选,英国王室成员都出面劝说他参加比赛,国内也有人指责他叛国。但利迪尔只是说:“我不在礼拜日参加比赛”。他在巴黎的某个教堂里度过了那一天,之后他参加了200米和400米的比赛,分别获得铜牌和金牌,并打破了400米比赛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他保持了35年,直到1955年才被打破。
5.在近几百年历史中,英国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有何异同
日本与英国——同样的岛国对中国不同侵略 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由于日本的文明属于寄生文明因而缺少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行事上易走极端,缺乏深思熟虑。
由于武士道文化的熏陶,日本往往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缺乏周全缜密的战略措施,往往采用武士决斗的简单办法,胜利了就轻视败者--哪怕对手是一个应该给予尊重的失败者;如果挑战强者失利了,日本就会卑躬屈膝。对付满清与沙俄政府的胜利,蒙蔽了日本的眼睛,她不知道专制的封建政府本质上最恐惧的是人民革命的火种以及低效无能的行政效率是日本获胜的根本原因。
日本盲目地自信:武士道精神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可以战胜任何大国。可悲的是,美国不同于日本取胜的前两者,她有着足够的民意基础和高效的政府运转机制,再加上庞大的物质基础和被激发起来的强烈的复仇情绪,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岛国——英国。英国总结了\"英法百年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岛国不该无节制地在欧洲大陆上与陆权国家拼消耗,应当懂得适可而止。
去控制海上重要的航线与争夺海权才是岛国立业的根本而不是与陆权国家一样去盲目地追求陆权,深陷大陆对岛国是危险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战败了沙俄但并没有深入俄罗斯腹地,鸦片战争中,对满清也是如此。
英国知道,以条约来确定与俄国和中国战争的胜果远比不切实际地征服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更现实。 驾御一场战争并不容易,一般人往往易被战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
但作为英明的战略家应该懂得进取之道,在取得胜利最大值的临界点时见好就收是一种高超的妥协艺术。俾斯麦没有进军维也纳去兼并奥地利就是一种\"先知\"的卓见,所谓\"先知\"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寂寞高手。
拿破仑就是因为不知道及时罢手,才使得帝国的力量消耗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之上。 记得\"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现了对华的两种意见,少壮军人主张乘胜消灭中国。
作为日本不多的有些远见的战略家石原莞尔以为,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的现状,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日本可以容忍中国的存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少将作战部长根据\"胜利的极限点\"的理论,坚决反对日本\"得陇望蜀\"扩大和中国的战争,石原认为一旦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日本将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绝无取胜的希望。
但这种意见很快被狂热的军官们所排斥,他们无视中国团结一致抗日力量的形成,认为中国军队会象以往一样一打就跑。\"对支那一击论\"的乐观思想充斥着军部中的大部分力量。
蒋介石曾有句名言:\"中国这个大国,不怕你鲸吞就怕你蚕食\"。战争使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出现了国共合作,各地方军阀也捐弃前嫌一致抗战。
日本本可以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加以分化利用,却由于战略上的短视反弄巧成拙。与之相反,我们发现,英国在兼并印度时就是先以沿海殖民据点开始逐步向内陆蚕食,再辅之以分化印度次大陆各不同宗教、土邦之间的矛盾。
历经200多年的蚕食和鲸吞才终于确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我们发现,英国对印度的经营是以缓为主,并不急噪冒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却失之于急,以鲸吞为主。
在判断力上,二者差别很大。英国也曾想吃掉中国,但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中国历史后发现,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这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尔帝国是一个弱势的由分散的不统一的封建土邦构成的国家。
中国信奉儒教,印度宗教信仰较多;中国以汉族为主,印度却有100多个民族。这些因素汇总后,英国以为把中国直接鲸吞是不可能的。
中国可利用的矛盾不象印度那样多,不如利用中国的满汉矛盾,扶植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广大的汉人百姓来确保英国在华的特权。少数满族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总会与外来侵略者达成某种妥协以巩固自己行将坍塌的政府。
英国以为,这种以华制华的战略效费比高,比自己直接介入的风险小而收益更高。日本国力不如英国其野心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承认日本对华侵略准备是极其充分的。
日本绘制的中国各省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好,一些中国航道地图为中国沿用至今。但是,日本战术的精明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误,对中国的鲸吞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满盘皆输。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不可能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了。有时我们也不妨庆幸一下,正是由于日本的全面侵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中国人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由于日本的特殊残暴使得本不团结而爱打内战的中国人终于凝聚在一起了,分散的沙也终于聚沙成塔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也正是从抗战胜利而开始逐步结束的,中国的大国之魂也正是建立于抗战的惨胜基础之上的。
日本战略的短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虽然抗战的过程是悲壮的,代价是惨痛的。但这也正是一个大国重新赢得她应有的国际地位所必须付出的。
试想,日本如象英国那样狡诈,不与大陆国家决战于陆地而是象对付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那样,分化利用各方矛盾并注重培养扶植亲英的知识分子,从价值观、文化因素等软力量着手。中国也许不会死亡数千万百姓,但中华。
一人坚决要跟中国作战,石原莞尔知道后大怒:你赶紧滚蛋,日本会亡国
距今100多年前,中国国力衰弱,内忧外患,国家陷入动荡之中。日本趁机发动了可怕的、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事变”,给了沉睡中的东北人民致命一击,这一年开始,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正式暴露于人前。
从让人措不及防的“九一八事变”到最后的日本投降,在这漫长的十余年的时间里,日本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发起的让人闻风丧胆的恐怖战争——所谓的“大东亚共荣”的谎言造成了无数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说——这个人叫做东条英机,相信许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他被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策划者、推行者,但仅此而已,更多的呢?也许很多人对这个人没有更深的了解。历史上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更是好坏参半,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东条英机其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到底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
作为一个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孩子,东条英机从出生起便受到了“效忠天皇”的军国主义教育。在那个奉行军国主义的时代,东条英机对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热情来得比普通人更加的热烈一些。就连后来洗脑了很多日本人的“大东亚共荣”口号也是有这个人所提出来的。
东条英机毕业是在陆军大学,然后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1941年开始,东条英机进入了日本的政府首脑队伍之中,开始了他疯狂却又短暂的统治生涯。然而,东条英机的疯狂举措却让本来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日本倒塌的更加快速。
1945年,日本已经没有一点点力气来对抗战争,无奈之下日本宣布投降。而东条英机也在这时沦为了战犯,不久便被法庭宣布处以绞刑,结束了他的一生。
但是很多人却说东条英机死后尸骨无存,但,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真实的情况是:
1948年12月22日午夜23时30分,东条英机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焚尸后美国大兵将骨灰抛入大海,但是留下了破绽,负责焚尸的三文字、飞田和市川并未将骨灰全部装入箱子,让美军带走。三文字、飞田和市川来到松井石根修建的兴亚观音寺,并交给伊丹夫妇剩余部分骨灰,伊丹夫妇将其秘密保管起来。10年后建起了堂堂正正的“七士之碑”,由首相吉田茂题写碑名,并被供奉在靖国神社。
那么,东条英机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那个时代的人通常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他是一个人才,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蠢材。前者的代表人物便是永田铁山。说起来,永田还是他的学长呢,永田认为东条英机是日本未来军界的希望。不知道永田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功能?对于这个三次才考上军校的东条英机,他居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或许吧!不可否认的是,永田的评价的确给了东条英机很大的鼓励。
那么后者呢?其中的代表人物叫做石原莞尔。话说当时的日本军部有两股势力,一股支持强硬的进军中国,企图以强硬手段迫使中国投降,另一股则希望既不要与中国撕破脸面,又可以得到东北三省。石原莞尔属于后面这一种。在石原莞尔看来,东条英机不仅不是一个人才,甚至他认为如果东条英机这样的人进入了日本的军部,那么日本就离灭亡不远了。
据说,1945年之前,日本的情况已经不大乐观,经济等各方面已经濒临崩溃。企图力挽狂澜的东条英机曾经拉下脸去求助过自己的死对头——石原莞尔。面对这个曾经疯狂激进的男人,石原莞尔并不给他面子、反而十分干脆地跟他说:“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不具备指导战争的能力,这样下去日本会亡国的,所以请尽早辞去内阁总理的位置”。
或许,石原莞尔的评价并不算错误,东条英机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政治家。那么这样的他为什么还能成为战争时期的日本的一个厉害人物呢?
或许是有人有意为之吧。日本需要一个能够站在国家前面的人,他们不需要这个人有多么的聪明,只需要这个人足够疯狂,死忠天皇,死忠于武士道精神,死忠日本。而东条英机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疯狂的人!他坚持日本必须占领中国,继而才能占领更多的地方。这样的想法或许正是当时某些政治中心的人所需求的,而正是因为这样东条英机才被允许进入日本政治的领域。
战争时期的东条英机活得热烈而光彩,他处处宣扬着自己可以为天皇、为日本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是,这样的一个疯狂人物在日本战败之后,等待法庭的判决之前,却显得格外的懦弱和无能,双腿发软。在这个时候,石原莞尔的话得到了印证,这个曾经站在日本政治中心的人害怕死亡,害怕宣判。
听说他曾经自杀过,但他以手枪自杀,而非日本传统的剖腹方式,更具戏剧性的是自杀失败了,一时间,东条英机沦为日本社会茶余饭后的一大笑柄。为什么没有死成呢,有记载说在其自杀后却被美国原陆军步兵下士约翰·阿奇纳尔救了回来,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麦克阿瑟认为:东条英机应该活着到法庭上等待法庭宣判,当时我申请为他输血就是要让他活着接受正义的审判,因为我认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报复。
实习编辑:李姣佳
责任编辑:山川文社
相关文章:
- 上一篇:青春和爱情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青春的名言警句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