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名言
时间:2022-04-13 22: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每日轻读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契约名言
1. 有关默契名言
有关默契的名言:
1、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 李白 《赠友人》之二
2、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3、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4、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5、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伏尔泰
5、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
——彭威廉
6、一个偶然的机缘,一盼,一言,会显示出灵魂与性格的相投。一种可喜的强制,或一种坚决的意志更使这初生的同情逐渐长成以至确定。我们可以达到心心相印的地步的相契,胜于在精神上与外人相契的程度,可远过于骨肉至亲。
——莫洛亚
2. 50句励志名言
励志名言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励志佳句:佳句1: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能够使美梦成真。
佳句2:行善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它使我们在冥冥之中留下一笔最好的纪录 佳句3:我们应该开放心胸,用各种不同角度来看事情。 佳句4:你可以学着由不同的角度来看生命,不要只沉溺在自己的困境中,反而容易有拨云见日的机会。
佳句5:生命中有很多抉择是很难下决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等着我们的是什么。 佳句6:只要你有强烈的想行善的心,宇宙上苍就会以神奇的方法帮助你达成目的。
佳句7: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让内在的本质作充分的发挥,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指引者。 佳句8:今日的黑暗只是明日的光亮所播下的种子。
佳句9:基本上,只要是一种善念,就足以改变全世界。 佳句10:有时候只是一句关心的话或一个鼓舞人心的讯息,就能解救灵魂,舒展心情。
佳句11:真理之道是一条光亮宽敞的大道,它照亮了幽暗的角落,驱走了羞惭之心。 佳句12:人生如契约,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生活像行舟,必须不断的前进。
佳句13:创造是力量,模仿是死亡。 佳句14:多一番挫折,多一番见识;多一倍享受,减一分志气。
佳句15:书是前人经验的账簿,查阅起来当然可以得到许多东西。 佳句16:勇敢的人找机会,懦弱的人等机会,愚笨的人错过机会。
佳句17:今日事今日毕,一个今天等于两个明天。 佳句18: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
佳句19:停是人生路上最可怕的一个字。 佳句20:不要在希望中怕失望,我们该在失望中求希望。
佳句21:无友之人,虽在世上,犹在旷野。 佳句22:快乐如药石,有治病的功效。
佳句23:良好的习惯有四:就是准时,正确,恒心,和迅速。 佳句24:一经勇敢的尝试,便成功了一半。
佳句25:日日行不怕千里远,天天做不怕千万难。 佳句26: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佳句27: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佳句28:业精于劝,荒于嬉。 佳句29: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 佳句30: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佳句31:尽信书,不如无书。 佳句3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佳句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佳句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佳句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佳句36:由智能养成的习惯,能成第二天性 佳句37:人生的成功,不在聪明和机会,乃在专心和有恒。
佳句38:每一次的失败,是走上成功的一阶。 佳句39:良书即良友,今日明日,直到永远决不改变。
佳句40: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机会,但是许多人遇到了机会并不知道。 佳句41:若是你喜爱生命,就不可浪费时间。
佳句42:机会多失于踌躇。 佳句43:等待美好的机会,才做事的。
3. 关于这几本书中的名言名句
《神曲》:维吉尔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哈姆雷特》:“To be ,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名言,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之口。一般的译者都将这句话译成: 生存还是(或者)毁灭.
《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共产党宣言》中有句名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名言:“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 契约社会:怎么理解
以下是我自己的体会,仅供商榷!!
法国卢梭所著的《社会契约论》是契约社会论的主要代表。契约社会论有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认为理解了这句话,也就基本了解了契约社会论的主题思想。
按照契约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政府的职能就是确保社会所有契约能够被有效履行,确保各契约方的合作。政府本身又是一组契约的组合,行政当局的任务就是通过协商签订各利益方都满意的契约,并确保契约的有效履行。而自然人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接受各种契约框架的规范,(法律、道德、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实际上都属于契约的一种形式),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既要有人权、又要有法制,……自由、民主、平等……都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范围而言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无往不在的枷锁,是人和生活自愿签订的契约
关于自由,也许人人都知道卢梭的那句名言:人生而自由。
可是一开始生活,一旦落尽生活里,又不得不感叹卢梭接下来的话: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而自由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你的手脚没有被捆绑着,你的自由就在你身上,你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可以见想见的人,可以吃想吃的东西,这就是自由。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做什么事情,需要考虑后果,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说话会不会得罪人,不工作该如何活下去?因为这些顾虑,我们就感觉枷锁无处不在,这些枷锁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被它约束着,在它的约束下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这就是自由背后无处不在的枷锁。
这些枷锁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要生活下去,就要遵守某些生活的法则,触碰了这些法则,你就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就会遭到生活的毒打,实际上,绝大多数“无往不在”的枷锁,都是人和生活签订的不平等的契约,一旦签订,你就得按照契约的内容去做。
这就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面说的,人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虽然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同时也失去了“自由”。
01
十八世纪的欧洲,社会黑暗,等级森严,人民备受压迫,这个时候,有人提倡以理性破除蒙昧,强调人生来自由,且人人平等。
这就是启蒙运动,意在启迪理性,破除蒙昧。
在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出生贵族,自己又很会赚钱,晚年还投资股票赚了一大笔,他虽然个子小,但是长得天不怕地不怕的,临死的时候,他告诉家人,他的棺材一头放在教堂里,一头放在教堂外,如果上帝让他进天堂,他就进去,如果上帝不让他进天堂,他就从另一头逃出来。
和伏尔泰生前就有不菲的名声不同,卢梭出生贫寒,生前还是一个“臭鸡蛋”,名声很臭,遭人唾弃,他一辈子都是“小白脸”,靠女人吃饭。
1762年,《社会契约论》出版,在书中,卢梭直接说,社会之所以这么黑暗,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当局者的统治意图,卢梭被通缉,不得不逃亡国外。
卢梭死后,人们突然就发现了他思想的光芒,简直照亮了大半个欧洲,死了十几年后,人们给卢梭塑造起雕像,被安葬到法国先贤祠,而且还是在最中心的位置。
能进入先贤祠的人,两百多年来,不超过一百位。卢梭被尊为自由的奠基人,后世的大作家歌德、雨果、托尔斯泰等人,都声称自己的卢梭的门徒。
歌德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时写道:“伏尔泰终结了一个时代,卢梭却开创了一个时代。”
02
卢梭是一个奇葩,直到38岁,才凭借《论科学与艺术》成名,蜚声文坛,受到追捧,但是在和那些上流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他发现里面曲意逢迎的人很多,真诚洒脱的人太少,腼腆真诚的卢梭,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虚与委蛇,所以上流社会那个门槛,他始终不愿意踏进去。
在上流社会和自由之间,卢梭选择了自由,以抄写乐谱为生,清贫而自由。
后来,卢梭的歌剧《乡村卜师》上演,得到国王的欣赏,国王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以后还要每年给他一笔年金。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在金钱和自由之间,卢梭再次选择了自由,拒绝了年金和接见。
写《社会契约论》的时候,卢梭因为厌倦了频繁的社交活动,已经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离开人群,是因为看清了人群。
不在“人群”之中的卢梭,成了人群的“旁观者”,更加清醒地观察和剖析着社会人群。
他想,人生而自由,这无可置疑,可是为什么自由的人一旦进入社会,就成了枷锁之中的囚徒呢?而且还是自愿做囚徒的?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甘愿去遵守这些“枷锁”的束缚呢?
在卢梭看来,这些因为人们和社会签订的一份契约,这份契约是自愿签订的,因此也是自愿遵守的。
和谁签订的呢?当然是和大多数人共同缔造出来的一个“主权者”。
于是,人只要成了“社会人”,就是已经签订了这份契约。
03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区分了两种自由。
第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人人皆有的自由,就像动物遵循本能行事,人还没有学会理智思考的时候,行事凭借本能,他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也不知道什么是束缚,他和动物一样,有着“天然的自由”。
天然的自由是人人都有的自由,是人类天性自然发展的产物,对人的本性而言,维持自身生存是首要法则,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关注生存,所以再小的婴儿,饿了也会哭,痛了也会哭。
人渐渐长大,懂得了理性思考,能够自主决定以何种手段谋生的时候,人就成了自己的主人,这个时候,人的自由,就成了文明社会的自由,文明社会的自由,是建立在人能理性思考、人能够自主决定做什么的基础上的。
康德说:“当你遵循理性来行动,而且也有能力遵守道德律,让你的欲望服从你的理性,才是真正的自由。”
人一旦进入社会,他就要遵守社会的某些规定,也就意味着自然的自由失去了,并且再也回不去了。
人在社会上生活,要受到观念的管束,要受到世俗的要求,要受到所学的知识的限制,这些是在相对自由中的“绝对枷锁”,可是人为什么还要拼命成为一个“社会人”呢?
再换句话说,人既然感觉到了一个“社会人”身上的枷锁,那为什么他不挣脱呢?这些枷锁又没有绑住他的手脚,他随时都可以挣脱他,但是为什么他要一直遵守这些约定呢?
卢梭给了一个答案:人在接受枷锁的时候,他得到了更多的东西。
就像人活着要挣钱,挣钱无所不在,到哪里都在约束着人,但是偏偏没有人不挣钱,因为有钱了,你可以买想买的衣服,可以吃想吃的东西,可以去任何地方旅游,你不挣钱,要去哪里,只能靠双脚,要什么东西,只能靠双手创造!
04
人在社会上必须遵守的某些东西,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自己制造的。
卢梭讲了一个故事:
在家庭关系中,年幼的孩子依附父母,听从父母,是因为需要父母的养育,一旦孩子长大了,可以自立了,这种需要父母养育的关系也就失去了,他们就不需要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就可以解除父辈强加的意志。
同样的,孩子长大了之后,父母也就没有了继续养育的必要。
可以说,从孩子自立之时起,父母和孩子双方都重新回到了独立自由的状态,他们没必要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关系,没必要继续组成一个“家庭”。
可是,即便长大了,可以各自回到独立的状态里,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家”这种关系,这绝对没有人逼迫他,而是自愿形成的,是他们自发的去做的。
似乎这背后,就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把这几个原本独立自由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甘愿失去某些“自由”。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在权衡之后觉得,为了得到这样的利益,可以失去某部分的自由,为此甘愿受到“约束”。
你会说,这一切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出于爱。那我告诉你,爱就是一种收获,同时,去爱人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收获。
你还会说,这不是为了什么,这是伦理道德的要求!确实,这中间有伦理道德的要求,但是伦理道德并没有绑住你的手脚,但是还是去遵守了,是因为你觉得,成为一个不忠不义不孝的人,名声太臭了,走到哪儿都会被骂,所以为了不被骂,你成了一个遵守伦理道德的人,甘愿遵守束缚。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总之,一个家庭的成员,都和这个被称为“家”的存在签订了契约,只要你还想做这个家庭的成员,就要遵守契约的规定。
推而广之,社会就是一个更大的家庭,社会里的所有成员,也都签订了一个“契约”。
人签订契约的目的,用卢梭的话说就是: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自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05
卢梭一直在强调人的自由,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都要保证人的自由,并且其他人没有任何权利帮助另一个人决定他的自由,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代替子女行使子女的自由。
人的自由,是天生的。
但是天生自由的人,自认为是世间万物主宰的人类,却比世间其他存在更受奴役。用叔本华的话说,人因为有记忆,而且记忆时间很长,所以人的痛苦是最长,也最难熬的。
人比其他存在物更受奴役,也是因为人“知道”得更多,所以受到的奴役就越多。
到了现在,强力导致的不自由已经没有了,在一个自由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如果有人企图用不可抗的强力把他人重新变为奴隶,他是没有机会的,是要受到全世界谴责和讨伐的。
“如果因此说存在天生的奴隶的话,那是因为之前已经存在了违背自然天性的奴隶制。是强力创造了最初的奴隶,又是奴隶的怯懦使他们永世为奴。”
卢梭所在的十八世纪,各种不平等还存在,而且处处可见,贵族压迫平民,资产阶级压迫农民,人们在这种不平等之中,叫苦连天。
卢梭所企望建立的社会,就是一个人人自由,并且有合法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为了压迫人民,而是为了维护人们的自由,人们在这样一种社会下,做什么,其实都是“为自己”而做。
假如卢梭穿越到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他所追求的社会的样子,无非也就是这个样子,卢梭所说的“自然的自由”,不用说肯定是有的,文明社会的自由,也有了,人们做什么都可以,并且都是为了自己做,但是很多人同样还是觉得“身不由己”,觉得“不自由”。
这种不自由,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社会契约是早就签订的,虽然很多人未曾感知到自己是在何时签下的,但是自从人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那一刻起,契约已经生效。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都已经是社会的一份子,要遵守其内在的规则。
否则,游戏将提前结束。
06
1778年7月2日,卢梭与世长辞,至今两百四十多年。
当初喊自由平等的人,在欧洲也没多少,当时在中国要是敢喊“自由平等”,那更是大逆不道。
现在,自由平等已经深入人心,要是再有人把阶级压迫拿出来,绝对要被当成是大逆不道。
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自由的社会喊着不自由,可是奇怪的是,人们虽然嘴上喊着不自由,可是他们手脚完全没有被绑住,可以在大地上自由行走,可以在世界上到处旅游,嘴巴上吃着各种大餐。
然而,他们为什么会觉得不自由呢?为什么又不敢去自由呢?
答案是,他们的心被上了枷锁,这枷锁是他们自愿戴上的,可千万别说是迫不得已,可千万别说是生活所迫,若真是被迫,完全可以撂挑子不干,但只要人还没有撂挑子,就说明从这种枷锁之中,得到了好处。
有些人喊工作不自由的人,工资很高,你告诉他,放弃这份工作,换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会自由一些,他不愿意,因为他担心喜欢的工作赚不到钱。有些人喊不自由的人,工资不高,但是你说让他换一份自由的工作,他不愿意,因为他担心找不到工作。
所以就像卢梭说的,人之所以愿意带着某些枷锁生活,愿意放弃某些自由,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了好处。
而人们所感受到的身不由己,所感受到的人生的枷锁,是他们和生活签订的契约,这契约的外面就是自由,但是人们不愿意违背契约,是因为拥有契约外面的自由,代价太大,他们不愿意付出,所以,宁愿在心里戴上枷锁生活,也不愿意真正拥有自由。
人人都想自由,但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付出代价。
尤其当代价是他们喜欢的某种游戏宣告结束,是他们喜欢的某种东西宣告失去,是他们拥有的财富地位宣告破产的时候,大多数人就只能看着自由,挫败地感叹一番了。
但卢梭还说:奴隶的怯懦使他们永世为奴。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