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为善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23:1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天津家风研究院 | 评论: 次 | 点击:

劝人为善的名言

1.关于劝人行善的名言

●人之初,性本善。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滴水穿坚石,爱心美天下。 ●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

●慈善只能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责任和道德范畴的境界。 ●凡是有益于人的就是善,损人利己的就是恶。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智慧。

2.有关“与人为善”的名言警句

待人篇]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圣经里有一句名言:“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

英国有句名言:“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胡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中国古语: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3.有没有劝善的格言

中国古代劝善格言集锦(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缘无处不相逢。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为善最乐,作恶难逃。

仁者无敌,勇者无畏。

不欠债,大自在;不作恶,大快活。

宜乐善好施,应扶危济困。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亏处常存好心。

缺衣少食贫苦人,须加温恤;鳏寡孤独残疾者,应多扶持。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勿妒人有,莫笑人无。

人有善行,天必佑之。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不空作,祸福不乱生。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事,今生做者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欠债还钱,欠命还命。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损人自益,其身不祥。

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作法自毙,请君入瓮。

4.有没有劝善的格言

中国古代劝善格言集锦(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缘无处不相逢。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为善最乐,作恶难逃。仁者无敌,勇者无畏。

不欠债,大自在;不作恶,大快活。宜乐善好施,应扶危济困。

力到处常行好事,力亏处常存好心。缺衣少食贫苦人,须加温恤;鳏寡孤独残疾者,应多扶持。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勿妒人有,莫笑人无。

人有善行,天必佑之。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磨。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不空作,祸福不乱生。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事,今生做者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欠债还钱,欠命还命。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损人自益,其身不祥。

以害人始,以害己终。作法自毙,请君入瓮。

5.有关行善的名言警句

关于行善的名言警局:

1、惩恶而劝善。——左丘明《左传》

2、善良的心地zd,就是黄金。——莎士比亚

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5、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6、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培根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8、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内——卢梭

9、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梭罗

10、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容泽庵

11、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12、饶舌的人多虚妄。——培根

1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5、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16、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

17、美是善的象征。——米盖尔·杜夫海纳

18、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礼乐论》

19、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罗曼·罗兰

20、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6.摘劝人从善的名言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徐特立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谢觉哉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陈 毅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7.与人为善的名句(6条吧)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

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_ ——柏拉图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托尔斯泰《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莎士比亚《亨利八世》

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罗曼·罗兰回忆录》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高尔基《母亲》

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泰戈尔评传》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高尔基《三人》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

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高尔基《母亲》

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公墓》

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戏剧集》)

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人类的生活对于德,正像对于才一样,无疑是一个最终的考验,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们。——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罗曼·罗兰《母与子》

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朴素、平凡、善于在危险中看到同危险迥不相同的东西,这一切构成了士兵的美质和优点。——《托尔斯泰传》

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泰戈尔评传》

劝人为善的名言

《用心学了凡四训》第三篇第23讲:什么是劝人为善?

《用心学了凡四训》第三篇第23讲:什么是劝人为善?

摘自公众号(家风研究院)

原文: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用心学了凡四训》第三篇第23讲:什么是劝人为善?

积善的第四种方法。什么是劝人为善?

还是先听了凡先生讲道理。

了凡先生说,人活在世上,谁会没有良心呢?但在这滚滚红尘之中追名逐利,又最容易沉迷堕落。

与人相处,看到有人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要善于在合适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给合适的人提个醒,解开他心中的迷惑。就好比有人夜里做了噩梦,你要赶紧叫醒他;又好比有人深陷烦恼之中而不自知,你要提醒他,开导他,帮他消除烦恼,让他得以解脱。这样做得到的功德最为广大。

唐朝文学家韩愈曾经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以书来劝人,可以造福百世。”这种“劝人为善”的方法和“与人为善”的方法做比较,劝人为善虽然看着流于表面,不像与人为善做得那么深刻,却也符合圣人因材施教的思想,如果能对症下药,有时也会有奇效。所以劝人为善还是要去做的。

了凡最后说:劝人为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象“失言失人”这种低级错误就不能犯,如果你连这样的错误都犯了,就要考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出了问题。

了凡先生讲道理,真是面面俱到,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咱们先答疑解惑,讲讲“失言失人”是什么意思?

“失言失人”这句话最早出现于《论语·卫灵公》里,整句话是这样的。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结合本文的语境,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和人的区别挺大,能劝的人你没劝,你没有尽到责任,就是“失人”;不能劝的人你去劝了,白和他废话,还没效果,就是“失言”。知通智,知者就是智者的意思。有智慧的人,要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咱们再深度分析一下了凡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呢,整个这一节里,了凡先生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劝人为善不如与人为善来得彻底,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善的方式。为啥这么说?你看,两种方式只差一个字,一个是“劝”,一个是“与”。区别还是很大的。“劝”突出的是提醒、劝说,这叫只动嘴不动手,有点做表面功夫的意思;“与”突出的是身体力行,是少说多干,不但宣扬他人之善,还要参与进去积极行善。这一对比,两者的高下立刻一目了然了吧。

第二层,劝人为善不能瞎劝。劝人是门大学问,要分时候,分场合,还要分劝人的形式,当然最重要的是分人。您看是不是有这种情况,有一种人就特别爱劝人,只要看见别人做错了事,马上会说你这不对,你那不对,然后还要加上一句经典名言“我可都是为了你好”,结果一般是被人怼一句“多管闲事,我让你为我好了吗?”

这种人是不是好心?是。劝成功了吗?没有。不但没达到劝人的目的,还得罪了人,得不偿失。说得好听点这种人是快人快语,说得不好听点是智商不够,没动脑子。

儒家把人按照品德高下分成两种,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碰到君子做错了事,您当然要劝,不但要劝,还要认真地劝,因为他会接受,这样他改了过,您积了善,两全其美;碰到小人做错了事,您就不要劝了,因为白费口舌,还平白得罪了小人,而且小人不但不念你的好,还要找机会报复你。俗语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小人能不能劝?也能劝,不过要讲究方式方法。咱们讲一个“禅师劝小偷”的故事,看看故事中禅师是怎么劝小人的。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一天,做完了功课,已经是深夜了,老禅师见月色正浓,心情很好,信步走出小庙,赏月去了。

这时,有个小偷见庙中无人,溜了进去,到处翻找,一无所获,骂了一声晦气走出庙门,正好和回庙的老禅师打了个对脸。

小偷一脸地惊慌,马上又变成凶狠之色。老禅师明白了,这是碰到贼了。没等小偷有动作。老禅师双掌合十,先开了口:“施主,你远道而来,到这深山小庙看望于我,老衲怎能让施主空手而归呢?夜深露重,还请穿上这件僧袍,莫要着凉了。”

说罢,脱下僧衣,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什么也没说,灰溜溜地逃走了。

看着明月之下小偷的背影,老禅师喃喃道:“我佛慈悲,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

次日清晨,老禅师起床,打开房门,只见门口石板之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老禅师的僧衣。老禅师合掌,口诵佛号:“阿弥陀佛,老衲终于送了你一轮明月。”

故事中的老禅师就非常智慧。直接捉拿小偷?估计打不过;直接劝小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估计小偷会恼羞成怒。老禅师不直接点破小偷的身份,保全了小偷的面子,自然免去了被小偷伤害的危险。送了僧衣,让小偷心生愧疚,至于小偷能不能从此走上正路,就交给天上的明月吧。

上面说的是劝小人的故事。那么劝君子呢?当然也不能都采用“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这一种劝法,人的性情千差万别,即使面对的都是能听得进劝的君子,也要因人施策。

举个《论语·先进篇》里孔子教导学生的故事,看看圣人是怎么做的。

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我能不能马上就去做?”

孔子回答:“有父兄在,怎么能马上就去做呢?”

冉有在旁边听见了,于是也问了孔子同样的问题。

孔子回答:“想做应该马上就去做。”

公西华也听见了,满脸的疑惑,就私下问孔子:“老师,子路和冉有问了您同样的问题,您怎么回答得不一样呀?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按照哪个去做呀?”

孔子笑道:“子路胆子大,性格急躁,所以我说父兄在,哪能马上去做,是为了约束他,让他三思而后行;冉有胆子小,遇事老是犹豫,所以我要鼓励他,让他想到了就马上去做。”

劝人为善是一件好事、善事。学完了这一节,大家以后再做劝人为善的事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了吧?

下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去救人危急?

《用心学了凡四训》第三篇第23讲:什么是劝人为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