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14 08:1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胡蜂的优美句子

1. 形容马蜂的句子

(1)过了一会儿,我和小东又来到了树下。这一次,我们俩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让小东先把绳子解开,以免犯下第一次捅马蜂窝时的错误。我看已经准备完毕,便用力地把竹竿扔向蜂窝,可竹竿的头没有碰到蜂窝,是竹竿的尾部碰到了蜂窝。马蜂飞了出来,小东一见马蜂,马上向它们撒沙子,马蜂被沙子挡住了视线,待它们回过头来时,我们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2)野蜂群终于散开了,张汪起了身,看见月华流出了泪,以为月华被蛰到了,慌忙问月华哪里被野蜂蛰到,月华只是摇头,静了下来才知道月华哭泣是因为害怕。张汪却没有逃过马蜂,后颈左右手臂共被蛰了四下,马蜂蛰过人后就死了,还有一只尸体仍粘在张汪的后颈上,月华看着张汪被蛰的地方,眼泪更加猛了。

2. 用文字描述一下马蜂的特征

《一只马蜂》写的是:一个有封建思想残余的家长吉老太,要替护士余小姐说媒,让她嫁给自己当医生的侄儿,同时又要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不料吉先生早在住院期间就已经同余小姐偷偷相恋。为了蒙蔽吉老太,这两个青年不得不互以反话进行交谈,借以表露强烈的爱情。在戏的最后,吉先生双手拥抱余小姐,第一次打破谎言的遮掩,公开表示爱情。而余小姐的失声大喊,则引来了老太太与仆人,无奈何,两人只好作“戏”:吉先生问余小姐:“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余小姐回答:“喔,一只马蜂”。接着,戏剧戛然而止。《一只马蜂》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虚伪风气,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也嘲弄了吉老太太这类半新半旧的人物。

开端:老太太和吉先生商量着给当医生的侄儿做媒的事,并向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

发展:余小姐出现,老太太替余小姐说媒,余小姐用言语敷衍。

高潮:吉先生将老太太支开,两个年轻人互相以反语表达爱意。

结局:吉先生拥抱余小姐,被老太太发现,吉小姐谎称是“一只马蜂”。

全剧以吉先生与余小姐的对话为重点,着力描写两人针锋相对的反语。二人对话由余小姐的直觉(知将有有趣的谈判发生)引发的一些动作开展,从讲究衣服说起,挑出余小姐说出“我们都是社会的罪人”的言论,而吉先生正好利用这一论点,说自己在发烧时说的都是“极真诚,极平常,极正当的话”,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并借此询问余小姐对自己的情意。余小姐显然对吉先生产生爱意,但嘴上仍不承认。吉先生明白余小姐的心思,说处于社会上的人都在说谎(以此说余小姐嘴上说的并不是心里所想),最终以自己的诚意与爱打动余小姐。而最后余小姐揭出父母不同意自己与医生结婚,让人出乎意料:原来余小姐早已打定主意推掉老太太的说媒,而她心里也早已有了吉先生。

剧前的舞台提示对剧中人物的介绍增强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吉老太太“身材细小,体质强健,淡素服装,非常的清洁”,显出老太太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保守的性格,为剧中她为侄儿说媒、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做了铺垫。吉先生的形象是“强健,活泼,极平常极自然的服装”,可以看出他是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余小姐“姿势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说明余小姐外表虽显矜持,但内心有热烈的感情。这也使剧末两人互相接受对方的爱意成为可能。而布景中,书柜“内藏成套的中西书籍”,说明了这个房子的主人受过中西文化的影响,也预示着该剧将会表现新老文化的碰撞和矛盾。

剧中的语言生动有趣,而又富含深意,以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们来一起看一些句子:

吉先生:“这是最时行的直写式的白话文,有一句,说一句。”讽刺了当时年轻人为追求新式文学滥用“白话文”的现象。

吉先生:“她们因为有几千年没有说过话,现在可以拿起笔来,作文章,她们只要说,说,说,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说得些什么。”既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即女子们可以有文化,有自己的思想,也对层出不穷的、质量低劣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讽刺。

老太太:“你是总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吉先生:“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作配眼睛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了。”讽刺了老太太包办婚姻的封建思想,也赞扬吉先生的对自由恋爱的追求。

吉先生:“一个人的婚事,从前,是父母专制,现在因为用不着父母去管,所以用不着父母去问。”再一次表明了作者对婚姻与恋爱的态度,即反对父母包办。

吉先生:“你可以不可以陪我?”余小姐:“陪你做什么?”吉先生:“陪我不结婚?”吉先生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在与真实意图的强烈反差下显得有趣而有深意。

文章中这一类的文字很多,在人会心一笑的时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另外,剧本构思新颖,结构精巧,含义深刻,台词俏皮,结尾出人意外而又余味,而这也是丁西林所有戏剧剧本的共有特点。

3. 《昆虫记》中描写捕蝇蜂外貌的句子

捕蝇蜂你已经知道了赤条蜂和黄蜂怎样麻痹毛毛虫或蟋蟀来喂自己的孩子,然后怎样封闭洞口,离开巢飞到别处去。

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蜂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你将要听到另一种蜂,它们每天用新鲜的食物喂它的孩子,这就是捕蝇蜂。这种蜜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

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天气很热,要避免烈日的煎熬只有躺在小沙堆后面,把头钻进兔子洞,或是为自己预备一把大伞。

我就采取了后一种办法,如果大家愿意在七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来和我一同坐在这样的大伞下,那么他(或她)也可以和我一起饱饱眼福:一只捕蝇蜂突然飞来,毫不犹豫地停在某个地方,这地方在我看来和别处没什么不同。它前足上长着一排排的硬毛,会使你想起一把扫帚,一个刷子或一个钉锚。

它用前脚工作,用四只后脚支持着自己的身体。它先把沙耙起,然后向后拂去,它的动作非常快,使这些连续不断的沙子看上去像不住地流水一样流到七八寸以外的地方。

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和这些沙粒堆在一起的,还有木屑、腐烂的叶片和其它废料的碎屑。

捕蝇蜂把这些垃圾一一用嘴搬掉,这就是它工作的目的。它要使它家门前的沙都是又轻又细的“高级沙粒”,没有任何粗重的杂质。

这样,当它为孩子们捕了蝇回来的时候,它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开一条通路,把猎物带到洞里去。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闲的时候做。

譬如,在猎物已经储藏了许多,足够它的孩子们吃一段时间的时候,它没有必要再出去觅食,那么它就会抽出时间来清除垃圾,像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那样。我们可以看出,在它认真勤勉地工作的时候,它显得非常快乐和满足。

也许这正是一个做母亲的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盖的屋子里成长起来所涌上心头的喜悦吧!如果我们用一把小刀,在母蜂所刮的沙地上挖下去,我们首先会发现一条隧道,有一个手指那么粗,或许有八寸到十二寸那么长,接着就是一个小屋。小屋的大小足以容纳三个胡桃,可是到目前为止,这里面只有一个蝇和一只白色的小卵,那就是捕蝇蜂的卵。

大约二十四个小时之后,这个卵就能孵化成一条小虫,小虫出来后靠吃母亲为它准备好的死蝇长大。大约两三天之后,捕蝇蜂的幼虫就快把那死蝇吃完了。

这时的母蜂离家并不很远,你可以看到它有时从花蕊里吸几口蜜汁充饥,有时快乐地坐在火热的沙地上——它是在看守自己的家。它会常常在家门口耙去一些沙,然后,又飞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来。

可是不管它在外面呆多久,它总不会忘记估算一下它家里的小屋中的食物还能维持多久,作为一个母亲,它的本能会告诉它什么时候它孩子的食物快吃完了,于是它就回到自己的巢里。至于这巢,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外面看来和其它沙地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洞口或什么标记,可是它自己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它的巢在哪一点。

它每次回来探望孩子,总不忘带些丰盛的礼物回来,这次它带回一只大蝇,它把蝇送进地下的家后,自己又出来,直到需要它再送第三只蝇的时候再下去,这中间隔的时间是很短的,因为幼虫的胃口始终很好,如果母蜂稍有懈怠的话,它的孩子就要挨饿了。这样维持了两个星期,幼虫不停地在成长。

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母蜂也不断地送食物进来。在第二个星期末,幼虫已经长得很肥胖了。

母亲加倍努力地寻找食物以供养这老也吃不饱的孩子,直到它完全长大,不再需要别人给它准备食物为止。有一次我算了一下,一条幼虫长大过程中所需要吃的蝇加起来达八十二只之多。

我有时候怀疑,这种蜂为什么不像其它蜂那样预先储藏好食物,把洞封好,自己也就可以离开,何必老耐着性子守在洞口呢?可能是因为它捕回的死蝇不能藏得太久的缘故吧。可是它又为什么不像黄翅蜂一样把蝇麻痹,而是把它杀死呢?我推测可能是因为蝇毕竟和毛毛虫、蟋蟀不大一样,它是那样的轻,那样的软,放不了多久就会缩得没有了。

所以这东西必须吃新鲜的,否则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蝇非常灵敏,必须擒得快,不像那呆头呆脑的毛毛虫和庞然大物似的蟋蟀,目标明显,动作又不灵便,让母蜂有充分的时间去麻痹它们。

捕蝇蜂在必要的时候,须随时应用它的爪子、嘴巴或刺,这样捕捉来的蝇当然不能随心所欲地让它半死不活了,要么让蝇逃掉了,要么捉个死蝇。母蜂当然选择后者。

要观察到捕蝇蜂袭击苍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总是在离巢很远的地方捕捉的。

可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一次,我就无意之中看到了这精彩的一幕,饱了眼福。那天我张着伞坐在烈日下。

享受着伞的阴影的不只我一个,还有各种马蝇也躲在我的伞下休息。它们平静地歇在张着的伞顶上。

我在伞下没有事情做,就欣赏着它们大大的金色眼睛来消磨时间。那些眼睛在我的伞下闪闪发光,好像一颗颗宝石。

有时候伞的某一部分被晒得太热了,它们就不得不转移阵地,移到没有被太阳光晒到的那部分。我很喜欢看它们这种严肃的动作。

有一天,我正在伞下打瞌睡,突然,“梆!”的一声,张着的伞忽然像皮鼓似地被击了一下。“怎么回事?”我一下子清。

4. 赞美采蜂人的诗词

赞美蜜蜂的诗句(一)

寒蜂采菊蕊【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蜂【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咏蜂【明】吴承恩

穿花度柳飞如箭, 粘絮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 嚣嚣薄翅会乘风。

咏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大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蜂【明】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赞美蜜蜂的诗句(二)

咏蜂【明】王欣

采酿春忙小蜜蜂, 何消振翅蛰邻童。 应愁百卉花时尽, 最恨烧烟取蜡翁。

咏蜂【宋】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 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 一身虽苦又何妨。

蜜脾咏蜂【唐】钱起

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蜂【当代】葛显庭

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蜂儿诗【宋】杨万里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赞美蜜蜂的诗句(三)

蜜蜂颂【当代】 李澍

蜂儿妙,巧制糖,日间采蜜夜煽凉。足扫千娇蕊,舌探百媚芳。勤蠕转,

慢封仓,双腿毛篮集粉香。老幼衔食培后嗣,中青炼蜡筑巢房。

伸针不穴疗重症,关节风湿注王浆。

扩展阅读:有关赞美蜜蜂的古诗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作者: 罗隐

2、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咏蜂》吴承恩

3、翠凤苍虬,骑来下界,蝶惊蜂避。——《水龙吟》作者: 黄霁宇

4、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的《二月二日》

5、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咏蜂》王锦

6、纷纷争处蜂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 ——《鸿沟》作者: 张碧

7、堪恨堪宜,耽阁酿蜂儿蜜,喜调和燕子泥。——《一枝花_春雨润夭桃》作者: 马彦良

8、况是此花开后,便蝶乱无花,管甚蜂忙。你从今、采却蜜成房。——《秋兰香》作者: 陈亮

9、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虫豸诗·蛒蜂》作者: 元稹

10、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虫豸诗·蛒蜂》作者: 元稹

5. 蜜蜂的特点句子

蜜蜂体色分金黄色和黑色两大类,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由多个体节构成:有两对触角、一对复眼、前中后三对足、一对前后翅、一个口器、绒毛.触角是感觉器;口器是采花蜜的;前足有净角器和中足一起是打理全身卫生和收集花粉用;后足有花粉篮可携带花粉团;腹部体色有金黄色环圈或黑色环圈;螫刺是可外露的自卫器官.看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别小看它,它虽然很丑陋,但是它可是勤劳的代言人哦.毛茸茸的身子上面有和老虎一样条纹,金子一样颜色的翅膀好像是上天给它的奖励.尾巴上带着一个尖尖的刀子,好像在时刻防御着敌人夺走自己辛勤的果实.不断挪动的触角仿佛在指挥着大家:大家快来看!那里有好多香香甜甜的蜂蜜呢,大家快去采集吧! 美德千古颂,芳名五洲扬.勤劳疾奋翅,辛苦为人忙.奔波采甜蜜,昼夜酿花浆,无私谁能比?不需立规章!终日奔忙枉用功 飞来飞去自从容 采得百花酿蜜后 留下些许过寒冬。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周敏

今年秋天,桂花开得比往年迟,大概是闰四月的缘故。第一次在小区里闻到桂花香,已经过了九月半。而在往年,通常八月桂花已经开了。

自第一茬桂花盛开以来,重庆几乎连日都是绵绵阴雨。但是,不绝的雨水非但没有冲淡桂花的香气,反倒把雨后的空气氤氲得更浓郁了。我家住在十五楼,某日晨起,蓦然发现,窗外虽飘着细雨,但整个客厅里都灌满了桂香。

正如一位朋友的赠诗,“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木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樨科木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周敏 图

在那些细雨停歇的罅隙里,比如在长江边散步的夜晚,走着走着,忽然这香气就钻入了口鼻。寻着香气看去,才发现路边就伫立着一株株桂花树,黄色的花串直挂了满枝满树,在夜色里仍看得很分明。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丹桂

在我心目中,桂花的香气,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有一种软坚散结的力量,足以打通情绪不爽时的任督二脉。

至今犹记某年的秋天,妈妈跟我说,楼下坝子里的那几株桂花已全部开了,叫我去看。那几天,我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又觉得很累,但我还是去了。走到树下,那香气轻柔地迎面袭来,轻轻地呼吸就进入了身体内。我察觉出,原来绷紧的肢体与情绪,都不知不觉地就变得放松下来。我在树下坐了一刻钟,离去时,只觉原先浑身的负能量已一扫而光了。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桂花香有一种软坚散结的力量,足以打通情绪不爽时的任督二脉

前几天下楼拍照时,我不时听到路过的邻居们发出“好香啊”的惊叹,然后停下原本匆匆的脚步,驻足欣赏起桂花来。动物们也忙碌着,我看到一种体型颇大的胡蜂,还有一种很小的昆虫,不停在穿梭在花枝间。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胡蜂不停在穿梭在丹桂花枝间。

人人都爱桂花的香气,也都有自己对它的独特体验。一位朋友说,所有的花香中,独有桂花之香令人醉若饮酒,每年入秋后的夜归与晨行,奔劳后的疲乏和早出时的无奈,皆因其香可消解。

另一位对香气颇有研究的朋友则说,在常见的几种香花中,白兰(西南地区叫黄桷兰)香得中正平和,茉莉香很好,栀子香略俗,含笑失之水果味不够品位,但最上品是橙花香(橘花和柚花也一样),清远出世,令内心安宁。相比之下,桂花香甜且弥漫,是团圆的喜悦,是入世的美好,是岁月静好的现世安稳。

桂花的学名也强调了这一特性,其属名Osmanthus来自于希腊词根,由osme (香味) +anthos (花)组成,意即指花具香味;其种加词fragrans同样是芳香的意思,整个名字合起来就是香的2次方,香之又香。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一树金桂,承载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生活记忆

桂花这种植物,跟我们是这样的亲,因此,前段时间成都桂花巷砍掉了那些充满岁月感的老桂花树,才会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成为公众讨论的大事件。那一街的老桂树,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啊。

它也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大词人都写过桂花。相传金主完颜亮之所以南下侵宋,原因之一就是被柳永那句“钱塘十里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给撩的。而杭州的桂花之所以冠绝全中国,也得益于历代文人墨客的加持,比如那句著名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就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

这个秋天,徜徉在桂花树下,我心中不期然地浮现的,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反复念了好几遍,忽然觉得不对呀——怎么又是春山又是春涧的?王维诗画双绝,他对自然草木的敏感细腻,即便在一流诗人中都堪称一骑绝尘,不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惟一说得通的理由,是当年他所见到的,是一年开几次花的四季桂吧。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前段时间读《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发现一则趣事。王维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前任主人正是宋之问。书里闲闲地写了一笔,“初读这两句诗时,王维颇为佩服,为其瑰丽姿媚、神思飞扬。继而再读,却读出一点俗味来,叹其瑰丽、飞扬过了些”。

其实,我觉得这多半是年龄与心境的变化所致。不同的年龄喜欢不同的况味。比如咏桂花的诗词,今秋是王维这首《鸟鸣涧》最入我心,寥寥二十字,千年以前的春山明月,飞鸟桂香,一下子宛在眼前。而时光倒流二十年,我最爱的却是辛弃疾的“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时光倒流二十年,我最爱的却是辛弃疾的“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浓情厚爱之下,人们对桂花的了解其实相当少。桂花,在植物学上的中文正名叫“木樨”,木樨科木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桂花树有两种,一种开雄花,不结果;另一种桂开两性花,结果。在植物学上,这种特征称为“雄全异株”。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树下落花满地的,通常是雄树

几年前,我刚刚发现这一点时,大为惊异。为了区分它们,我将小区里结果的桂树一一记下了位置。今年我有新发现:雄桂花树下面,通常落花满地;能结果的桂树下面,则几乎没有落花,其实相当好区分。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雄花,雄蕊两枚,雌蕊退化为小尖头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丹桂雄花,雌蕊退化为两枚小叶

两种桂花粗看差不多,都是簇生,花冠都是四深裂,区别主要在花心。在雄花里,可见两枚雄蕊,雌蕊则退化为一个小尖头或小叶状。两性花则有着完整的雄蕊与雌蕊,可以清楚地看到花心里绿色的子房与浅黄色的柱头。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两性花,子房与柱头明显

这些圆柱形的小子房,在来年春天会结出紫黑色的长圆形果实,即桂子。我每次告诉朋友桂花会结果,大家都很惊讶;拿这果子考过很多人,能认出来的很少。桂子的模样很像小葡萄,蛮萌的,人不可食,但鸟可食——如果你留心看的话,常常能在桂树下发现鸟儿吐出的一堆果核。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桂花的果实,叫桂子

常有朋友跟我争辩,花美花香,我喜欢它们爱它们,不就够了吗,干嘛一定要去了解它的植物学特征?我总是说,真正的喜欢或爱,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其本来面目的基础上的。不然,要么你爱的只是投射的某种幻觉,要么经不起风吹草动的考验。或许这是一个理工女的偏执,但我相当坚持。

桂花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老物种。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它原生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但近年来,在湖南、浙江和福建等地都陆续发现了桂花的野生种群,看来其自然分布比原先认定的要广泛。

如今,栽培桂花的品种很多。通常按花色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大品系:金桂、银桂、丹桂及四季桂。香气的浓淡也略有不同,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金桂最浓,而花色最艳丽的丹桂,香气则较淡。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四季桂,花乳白色,常为灌木

路人闻芳何处来,秋雨不压桂花香

桂花芽叠生,一个花芽一茬花

除了四季桂以外,其他三种都会开好几茬,最迟可一直开到十一月。这是因为,桂花的花芽是叠生的,一个花芽就是一茬花,这也是它很有趣的一个特征。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责任编辑:王昱

校对:刘威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