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集思广益的名言(哪句谚语教育我们要集思广益)
时间:2022-04-14 12: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而已而一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要集思广益的名言(哪句谚语教育我们要集思广益)
1.哪句谚语教育我们要集思广益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批评别人要诚恳,听取意见要虚心。
有者改之,无则加勉。
有错不认错,难免再犯错。
奉承你是害你,批评你是爱你。
事实胜于雄辨,真理不怕批评。
批评别人要诚恳,听取意见要虚心。
损害你名声的不是别人的谗言,而是你自己的行为。
专门找别人错的人,自己的错比别人还多。
良药苦于口。
连太阳也有黑点。(欧洲)
谁若不肯听取忠告,便是愿意接受谴责。(伊朗)
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
2.关于名句名段的摘抄 求大家集思广益 帮帮小弟我啊~~~~~~~~~跪跪跪
●童年我的儿童时代已经搁在很多年前的路上。
我总是想啊想啊,可是能够想起来的事情是那么少,很多的游戏也忘记了动作。还有很多的不算小的愿望,很小很小的心思,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国家的气息,我们的日子一年到头的味道,春天的味道,夏天的味道,秋天的味道,冬天的味道,很多很多啊,都想不起来了。
原来嘀嗒嘀嗒的时钟,翻过去的日历,是创造诞生的,也创造忘记。今天的孩子们,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最真实最新鲜的儿童时代里。
所有的事情都在进行,一个个的游戏还刚刚从商店买来,还刚刚在路上打开来。笑的声音,哭的声音,奔的声音,跳的声音,课堂上回答的声音,家里顶撞的声音,心思和愿望咕噜咕噜往外冒的声音,一切的气息和味道都是在呼吸里,在喘动中。
可是他们真的就看见了吗?会兴致勃勃地欣赏,会感动和珍惜?——梅子涵《树上的红金鱼在笑》 童年时,很喜欢在早晨独自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品尝寂寞之美,燥动的渇望可是如今不管走到哪都是熙熙攘攘。于是,会怀念从前,怀念从前家乡那条小小的村道。
那时每到早晨总要悄悄溜出去在小路上漫步,独自去享受那宁静的田园韵味。记得那个时候,田间劳作的乡亲们都陆陆续续出工了。
田园正渐渐开始热闹起来,独自在林中面对太阳的曙光,面对渐渐看清的菜畦豆垅,听蛙声消消远去,或蝉声渐渐消失,看鸟展翅高飞,看水沟中鱼儿探头探脑,悠悠漫游。恬静中略带一丝从中又孪生出一种感情的升华,理想的飞跃,莫名惆怅一些淡淡的哀愁。
——《童年感怀》●读书 下乡期间,一本好书在手,便可辗转换来不少意外的书。有一本书就是过节日,割稻想着它,连从田坎上摔一大跤爬起来想的也是它。
最愉快的享受便是洗完澡,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小心地把书吹了吹,坐在灯下一气看到半夜无人打扰。啊,那些日子! 至今,如果我同时借到五本有价值的书,我便要一气读完,百事不管。
家人见我屡教不改,只好妥协,连四岁的小儿子也学会了我看书的姿态:蜷在沙发里,食指抚着眉——眼睛酸痛呀!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是余香。——舒婷《书渴》●惜时 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人自生下那天起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到了您在临终前喑哑地呻吟的时候,时钟也还将枯燥而平静地计算着分分秒秒。
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吧--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无论什么东西,什么时候,都不能使时钟为之动情或感到可贵。
它是那样无动于衷,所以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另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钟。——高尔基《时钟》●挫折 人生需要挫折,有挫折的人生才能让你在拼搏中体验征战历程的美。
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人生好比两瓶必要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你先喝了甜蜜的,其后必然是酸苦的(萧伯纳)。"你只不过先喝了酸苦的,又何必作茧自缚耿耿于怀呢?但能否将酸苦的化为甜蜜的,关键则在于你如何把握。
如果你甘于酸苦的,那上帝也无可奈何;反之如果你敢于拼搏,勇于争取,那你就有希望品尝甜蜜的。无论何时你都应明白:命运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自己手中。
●梦想 究竟是现实束缚自己了,还是梦想束缚自己了,抑或是自己束缚自己,自己忘了自己。心里埋怨梦想离现实太远了,可能因为没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东经180度北纬60度,你喜欢这个地方,但这个地方未必适合你。
你是一株阔叶树,就该呆在热带雨林。梦想有梦想的光泽,现实有现实的分寸。
你有你的现实分寸,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有我的梦想光泽,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成功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有些人毕生都在灯红酒绿,他们生活得也很幸福(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或许,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 ——人格的伟大。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
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生命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
3.搜集励志词句,大家集思广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为人知,那它下一句是什么呢有人知道吗?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间的俗语更是堪称智慧经典,中国民间的俗语我们基本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在父母长辈的口中听到。
什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怕出名猪怕壮”、“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之类的俗语。
当然,俗语这种民间智慧我们也是经常在老师的口中听说,最常听的基本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当然,这些话语并不全是民间的俗语,而是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古时的实事在其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机也是愈发的进步,《三国演义》这一部电视剧也是广受大众的喜爱,三国历史文化也是越发的深受民众的研读。
了解过三国文化的朋友们也知道一句关于三国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都是是不是能够被大人们拿出来教育我们的话语。
可以说这句话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了,这一句虽然我们都是无比清楚的,什么意思也是了解,但是这一句话的后续大家知道吗?
这一句俗语字面意思就是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加起来就能就能超过诸葛亮的智慧。
事实上三个臭皮匠并不是特指三个人,道德经里面有说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在古代时是泛指很多。
“臭皮匠”这三个字也是另有来头,该皮匠并不是指做皮子工艺的工匠,“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
“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而对于这句俗语民间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
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
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
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这一句俗语是在教育我们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团结大家的力量与智慧,这一股力量是无穷大的。
这一句俗语我们是耳熟能详,但是它的下一句话也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只不过大家并未将其和上一句连在一起,以致于都很少人知道这两句话其实是一起的。
那么大家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句俗语的后一句是什么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
这便是这句俗语的原文了,最后这一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相信很多人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过。
这是老师经常在班级里批评一些“坏”同学会用的一句俗语,当然,这一句俗语在历史上也是有典故可以印证的。
当年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蜀汉国力大减,诸葛亮用了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才有了与曹魏一战的实力,于是开始北伐。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他先后遇上了曹魏名将曹真和同为顶尖谋士之一的司马懿,再加上自己身体严重透支,终究未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诸葛亮生前也是为刘备举荐引进了很多的人才,也为刘禅留下了许多栋梁之才。
更是在自己临死之前,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之后诸葛亮便认为蜀国易守难攻,有人可用,有险可守,应该能够长治久安。
诸葛亮便放心地离开了人世间,可惜蜀国却并未如他所想的一般长治久安,虽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叮嘱过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但是刘禅却并未做到。
诸葛亮的智谋能够看清哪些人是贤臣,哪些人是小人,刘禅的智谋确实不如诸葛亮,在诸葛亮离世之后,开始宠幸宦官黄皓。
诸葛亮的传人姜维虽说没有诸葛亮那么逆天的智谋,但是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
姜维曾特意上书提醒刘禅加强成都的防卫兵力,以提防魏军的攻打,但是黄皓三言两语便打消了刘禅加强成都布防的念头。
之后邓艾率领两千兵马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黄龙,刘禅不得不直接投降。
虽然蜀国在三国中的兵力相对较弱,但是蜀地易守难攻,整个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也是人才不在少数,虽然无法称霸,但是如果苦心经营的话确实能够长治久安,别说两千兵马了,两万精兵都不一定能够打进来。
但是却因为亲小人,宠幸宦官黄皓,便落得两千兵马便俯首投降,直接将刘备诸葛亮多年的经营化为乌有。
这一颗“老鼠屎”也并非只有黄皓一人,这一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的典故其实总共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上文所说的黄皓为主,另一种说法便是马谡了。
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兵北伐魏国,本来自打刘备打输了夷陵之战之后,蜀国的国力大衰,整个魏国也绝对短时间内蜀国根本无法恢复国力,于是把主要兵力都调遣到东边,提防吴国。
但是谁人知诸葛亮确实是天人,短短数年不仅恢复了国力,甚至还集结兵力出兵北伐。
诸葛亮首先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使魏国放松警惕,在魏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让他措手不及而大败。
在此之前,蜀国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十分旺盛,而魏国以为蜀国近几年没有什么动静便放松了警惕,同时魏国的魏文帝曹丕病逝不久,诸葛亮乘此机会决定突然袭击魏国。
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弃守城向东逃窜。
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
战况如此,诸葛亮的北伐是即将成功了,魏国赶忙派兵增援,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率军前往抵抗诸葛亮。
诸葛亮也知道魏国肯定会来增援,但是蜀军中亦有魏延、吴壹等老将随军,按理按资历来说应该是他们来镇守街亭。
虽然刘备在临逝时对诸葛亮有所嘱托,告诉他马谡言语浮夸,说话超过其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并且需要对他多加考察。
但是从诸葛亮看来,马谡有过人的才气和抱负,看过不少的兵书,也在战争决策中出过不少的好主意,所以对他十分信任。
所以诸葛亮选择不用旧将魏延、吴壹等为先锋,而是决定将马谡作为本次攻打魏国祁山占领街亭的将领,王平作为副将领来协助他。
结果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仿佛中邪了一般,谁的意见都不听,连诸葛亮叮嘱的坚守城池,稳扎营垒都不顾了。
坚持自己的想法,在缺水的山上扎营,结果被赶来的张郃看出山上缺水。断掉水源,包围了起来。
由于被魏国兵力包围,蜀军无法下山,不久便缺水断粮,军心大乱。魏军乘此发动进攻,马谡领导的蜀军四处逃窜,马谡也无法抵抗,杀出重围后逃跑。
自此,街亭失守,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兵力,蜀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据点。
而这样诸葛亮的后路就面临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放弃继续北上,宣布撤退,这一次本该大胜而归的北伐就如此宣告失败了。
这一次战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说是因为马谡完全都不为过,所以“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俗语来说马谡就是为了警醒后人,一个团队中如果存在着才不配位的人,那么这个团队走向失败的可能性将会无限增大。
“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俗语的例子相信不止三国时期的这两个,到现如今我们的社会依旧存在着这种现象。
就拿现阶段的疫情来说,不管哪个城市,都在抓紧疫情防控工作,禁止多人聚集,聚会等群体活动,防止人员密集引起的新冠感染。
但是如果这其中有人如同马谡一般,叮嘱的非不听,依旧我行我素,那么一旦有多人感染新冠,那么此地的疫情防控便宣告失败了。
这不就是“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句是在激励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多个人出谋划策,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肯定也能超过诸葛亮。
而一粒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一句确实在告诫我们,一个团队中的害群之马,往往是带领团队走向失败的罪魁祸首,要尽早了解团队中的“老鼠屎”是谁,毫不犹豫的清除出团队,才不会影响到团队。
更是在告诫我们身为团队中的一员,应该坚持自己,不要被其他人所影响,同时要能辨是非,好的意见我们要听取,不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多人探讨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