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法律警句
时间:2022-04-14 22: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传承中国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古文法律警句
1. 急求
《韩非子》有度第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2. 有关 于法制文言文和文言文法律谚语 急求回答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3. 关于法律古诗词
1、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出自宋代苏轼的《石鼓歌》 译文: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
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
2、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宋代陆游《秋怀》 译文:胡子头发已经全部发白,才开始发觉自己落寞孤独,开始研读法律为自己伸张正义。诉讼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闹像在市场一样,小吏的案牍堆积在座位上跟城墙一样高。
3、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唐代韩愈《寄卢仝》 译文:先生的事业没有办法丈量,只能由法律来约束自己。
4、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宋代 苏洵《自尤》 译文:这就是法律的无奈了,我依然可以抬头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天这么高,鬼神没有办法相信,但是后世的人们一定还是会听闻我们现在听见的话。
5、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出自宋代苏洵的《张益州画像记》 译文: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
4. 关于法律古诗词
1、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出自宋代苏轼的《石鼓歌》
译文: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
2、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宋代陆游《秋怀》
译文:胡子头发已经全部发白,才开始发觉自己落寞孤独,开始研读法律为自己伸张正义。诉讼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闹像在市场一样,小吏的案牍堆积在座位上跟城墙一样高。
3、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唐代韩愈《寄卢仝》
译文:先生的事业没有办法丈量,只能由法律来约束自己。
4、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宋代 苏洵《自尤》
译文:这就是法律的无奈了,我依然可以抬头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天这么高,鬼神没有办法相信,但是后世的人们一定还是会听闻我们现在听见的话。
5、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出自宋代苏洵的《张益州画像记》
译文: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
5. 关于法律古诗词有哪些
1. 旧有《莫争打》一诗
时闲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 更须枉费几文钱。
2.旧有《莫应对》一诗
人来骂我逞无明, 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 一支莲在火中生。
3.旧有《戒争地诗》
他侵我界是无良, 我与他争未是长。
布施与他三尺地, 休夸谁弱又谁强。
4.《寄卢仝》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5.《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6. 文言文中有关“法治”的句子有哪些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盐铁论》惩其未犯,防其未然——长孙无忌《唐律疏议》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司马光大臣为小臣之表率,京官为外吏之观型。
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而忘私,小臣自有顾畏,不敢妄行——康熙《清圣祖实录》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梁启超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
立国于20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孙中山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法学阶梯》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布鲁纳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7.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有哪些
1、《秋怀》
宋:陆游
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幙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2、《次韵子瞻见寄》
宋:苏辙
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
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
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
矫时自信力不足,従政敢谓学已优。
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蜂蜜。
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
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
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
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
出従王事当有程,去须膰肉嫌无名。
扫除百忧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轻。
3、《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宋:苏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4、《次韵子瞻见寄》
宋:并叙
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
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
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
闭门却扫谁与语,画梦时作钧天游。
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蜂蜜。
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
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
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
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
出从王事当有程,去须膰肉嫌无名。
扫除百忧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轻。
5、《送师道弟守德庆》
宋:陈宓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
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
得暇诗书休释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舟来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惬老亲。
8. 有关法制的古诗词
自从四方多法律宋并叙 《次韵子瞻见寄》 8、不将法律作春秋宋陈普 《咏史上·宣帝》 10、扫除诗书诵法律宋苏轼 《石鼓》 4、法律渗商君宋何梦桂 《和夹谷书隐先生寄题蛟峰石峡书院三十韵》 14、司马八法律以规宋毛直方 《赠督师曹将军》 15 1、法律忌脱遗宋张镃 《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20、法律行随手宋陈襄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11、前人唯法律宋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17、兼通法律吏能精宋苏辙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7、富贵拘法律宋梅尧臣 《长歌行》 16、耻言法律羞丘戎宋苏辙 《新作南门》 19、先公法律自治身宋陈宓 《送师道弟守德庆》 9、惟用法律自绳己唐韩愈 《寄卢仝》 2、自従四方多法律宋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6、此虽法律所无奈宋苏洵 《自尤》 18、法律存 *** 《唐受命谶》 3、始读法律亲笞榜宋陆游 《秋怀》 5、法律剡章真未尽宋陈造 《次韵黄簿》 12、法律森严信殊绝宋高斯得 《孤愤吟上十韵》 13、且说高王宽法律宋郑刚中 《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 21。
中国古代著名座右铭20篇「古文译文」一定会给你一些人生的启示!
金 人 铭
黄 帝
【原文】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无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贵,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译文】我是古代的慎言人。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说话,多说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难。对于安乐,必须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说没关系,它的祸患将会很长。不要说没害处,它的祸患将会很大。不要说没有伤害,它的祸患即将产生。不要说没听到,上天在窥视着你。荧荧如豆的小火不熄灭,变成烈火将怎么办?涓涓的细流不堵住,将积成江河。细小的丝线绵绵不绝,将会变成网罗。青青的小苗不砍掉,将会变成大树。如果真的不谨慎对待它,那是祸根。说这有什么关系,是祸门啊!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必定遇到他的敌手。强盗怨恨主人,人们嫉妒他的尊贵。君子知道天下是盖不住的,故处于天的后面、下面,使人羡慕。保持柔弱,保持低下,没有人能跟他争。人们都往那里去,我独守在这里。众人迷惑盲从,我独不从。我的内在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不跟别人比较技艺的高低。我虽尊贵,人们不嫉妒我。那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的尊长,是因为它低下。天道没有亲疏,常常施福给善人。要警戒!要警戒!
诫 伯 禽
周 公(周)
【原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译文】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东方朔诫子书
【原文】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
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九 诫
严 光(汉)
【原文】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译文】过多贪口福的欲望,是腐坏肠肚的祸患;贪财好利是丧身的仇敌;嫉妒是亡命的大害;恶言恶意是断颈的兵器;诽谤诋毁他人会遭到雷电击毙的报应;残害酷虐是自绝后嗣的祸殃;陷害他人会断子绝孙;赌博会逐渐使你倾家荡产;嗜酒无度是穷困冻馁的开端。
女 诫 班 昭(汉)
【原文】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能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亵渎。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言语既过,纵恣必作,则侮夫之心遂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忿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之行,何义之有?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行。
【译文】阴和阳的特性各是不同的,男女的行为也应有别。阳性以刚强为品格,阴性以柔弱为表征,男人以强健为高贵,女人以柔弱为美丽。所以谚语说:“生儿子像狼一样,还怕他软弱不刚;生女儿像老鼠一样,还怕她像老虎一样凶猛。”然而女人修行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避免过于刚强没有比柔顺更重要的了。所以说恭敬柔顺是做女人的最大礼义了。恭敬不需要其它什么,就是要能持之以恒;柔顺不需要其它什么,就是要宽恕裕如。长久保持恭敬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宽恕裕如的人,善于恭敬居下。夫妻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越长,容易产生轻慢亵狎。轻亵的事一经发生,话语就会超过一定分寸。话语过分了,放纵恣肆便会产生,这样侮辱丈夫的想法就会滋生,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缘故啊!事情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直的一方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一方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经产生,就会有愤怒情绪,这是因为不知道恭顺地处于低下地位的缘故啊!侮辱丈夫不加节制,便会紧接有谴责呵斥随后,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紧接有鞭打杖击随后。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哪里还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离异了。
座 右 铭
崔子玉(汉)
【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女 训
蔡 邕(汉)
【原文】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译文】心就像头和脸一样,需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让尘垢弄脏;心一天不修善,就会窜入邪恶的念头。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善心。脸面不修饰,愚人说他丑,心性不修炼,贤人说他恶;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诫 子
诸葛亮(三国)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险来涵养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为学一定要宁静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禀赋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因此,不努力学习无法增广才智,不立志无法成就所学。人若是怠惰了,就不能奋勉精进;若是凶险急躁,就不能化恶向善、成就德行。年华随时光消逝,上进的意志也随着时光远去,终至一无所成,很可悲地守着敝陋的屋舍,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姚 信(三国)
【原文】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阨易不亏,始终如一;进合神契,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吐实怀诈;见贤而暂自新,退居则纵所欲;闻誉则惊自饰,见尤则弃善端。凡失名位,恒多怨而害善。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害则众人怨之。虽欲陷入而进,已不可得也,衹所以自毁耳。顾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善,遗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适泰可以弘矣。
贵贱无常,唯人所速。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可不勉哉!
【译文】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阨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却内藏心机;谈吐听似忠厚,其实心怀诡诈。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但是他责怪一个人,众人就厌恶他;他陷害一个善人,众人就怨恨他。这时,即使他想陷害别人而求取晋升,也不可能,只不过败坏自己罢了。而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若能舍弃虚饰做作,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了。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儿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儿子,也会成为平民。能不勉励自己行善吗?
座 右 铭
卞 兰(三国)
【原文】重阶连栋,必浊汝真。金宝满室,将乱汝神。厚味来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闭情塞欲,老氏所珍。周庙之铭,促尼是遵。审慎汝口,戒无失人。从容顺时,和光同尘。无谓冥漠,人不汝闻。无谓幽窈,处独若群。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无乱大伦。常若临深,终始为纯。
【译文】房屋高大众多,必定弄浊了你的纯真。金子和宝贝满堂,将会弄乱你的精神。美味带来灾祸,美女将使你身危。想要高爬反而坠落下来,想要发财结果却更贫穷。控制感情,堵塞欲望,是老子所珍重的。周庙里的铭文,为孔子所遵守。你的口一定要谨慎,不违逆当时的社会,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不要说人处于静寂之中,人家就不知道你。不要说你处于暗室,就可胡作非为。应该把独处与同人群共处一样看待。见着幸福,不要抢先去取得,这样就不会与祸患为邻。保持清虚玄静和质朴的本色,不要违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经常像面临深渊那样戒慎恐惧,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纯真。
座 右 铭
陈予昂(唐)
【原文】事父尽孝敬,事君贵端贞。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待干慕谦让,莅民尚宽平。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幸能修实操,何俟钓虚声。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轻。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
【译文】侍奉父母要尽力孝敬,事奉国君贵在正直忠贞。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当官要注重公正慎重,立身贵在廉明。待士要追求谦让,临民崇尚宽大平和。处理狱讼要正直,审察案件必须根据实情。对于别人的诽谤议论不值得怨恨,对待自身的宠辱要无动于衷。装满了液体的器皿,会经常担心流出来,站在高处本来就要忧虑跌倒掉下来。诗礼固然可以学习,郑卫之音不要听。幸而能够修养自己真实的操守,不必去沽名钓誉。白玉上的斑点可以磨灭,对自己的诺言要一诺千金。要像秦穆王对待盗杀自己马匹的人那样温和,要像楚庄王对待调戏自己爱姬的人那样宽厚。言行都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无论生死都可扬名。
官 箴
吕本中(宋)
【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仁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司马子徽《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岂有二理哉?
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间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译文】当官的法则不过如下三点:清廉、谨慎、勤勉。知道了这三要素,就知道怎样持身立世。但世上当官之人,面对钱财,处理事务时,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为不一定败露出来。存这种侥幸念头,就会什么事也敢去做。然而虽常常做事失败,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因此明正心志,处理事务,从一开始就要自励自警,这是不能不注意的。如不是这样,而是耍弄权术智谋,千方百计补漏救拙,虽侥幸免于灾难,损失却很大。不如自始即不为之,也就无须补救了。唐人司马承祯先生在《坐忘论》中说:“与其在最后弄巧补救,不如当初老实守规。”这是当官者处理事务的基本法则。费力少而见功多,没有比说这句话更精彩的人了。人能临事而深思熟虑,就不会事后后悔不迭了。
侍奉君王如服侍父亲,侍奉长官如听命兄长;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和善,对待下级要像对待官仆一般友好;对待平民百姓要像对待妻子一般相爱;处理官场事务要如料理家事一样;这样,才能尽我的心力。只要有丝毫不足,就是我没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所以,侍奉父母孝顺,就能对君王尽忠;对待兄长恭敬,就能对长官服从;治理家庭有方,就能胜任官职。家事、政事、不是同一道理么?
当官做事,要推已及人,常替别人着想。如征收税赋之类事项,既然必须照章办事,不能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就要尽力减轻人民负担,不要让其成为人民的灾难。这样所得益处是很多的。
敬 恕 斋 铭
朱 熹(宋)
【原文】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叟,谓彼奚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内顺于家,外同于邦。无小无大,罔时怨恫。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
【译文】出门如恭恭谨谨的宾客,办事如认认真真的祭祀。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怎么会有什么失误?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用这样的准则行为处事,待人及物都温暖如春。为何世间的人,放纵自己而困于物欲?只有像我这样的老人,才有这样一种忧虑。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都要自行收敛,亲身实行。或居墙下,或食菜羹,都要像仲尼子弓那样如祭如宾。对内能使家庭和睦,对外能使邦国太平。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没有什么怨恨哀伤。为仁之道的功德,这就达到了它的极至。诚敬啊,忠恕啊,永远不能厌弃。
西 山 政 训
真德秀(宋)
【原文】某愿与同僚各以四事自勉,而为民去其十害。何谓四事?曰:
律已以严: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它美,莫能自赎,故此为四事之首。
抚民以仁:为政者,常体天地生万物之心,与父母保赤子之心。有一毫之惨刻,非仁也;有一毫之忿疾,亦非仁也。
存心以公:传曰:“公生明。”私意一萌,则是非易位,欲事之当,理不可得。
莅事以勤是也: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诗酒游宴,则谓之风流娴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不可不戒!何谓十害?曰:
断狱不公:狱者民之大命,岂可少有私曲?
听讼不审:讼有实有虚,听之不审,则实者反虚,虚者反实矣,其可苟哉?
淹延囚系:一夫在囚,举室废兴;囹圄之苦,度日如岁,其可淹久乎?
惨酷用刑:刑者不获已而用。人之体肤,即己之体肤也,何忍以惨酷加之乎?今为吏者,好以喜怒用刑,甚者或以关节用刑,殊不思刑者国之典,所以代天纠罪,岂官吏逞忿行私者乎?不可不戒!
泛滥追呼:一夫被追,举室皇扰,有持引之需,有出官之费,贫者不免举债,甚者至于破家,其可泛滥乎?
招引告讦:告讦乃败俗乱化之原,有犯者自当痛治,何可勾引?今官司有受人实封状与出榜召人告首,阴私罪犯,皆系非法,不可为也。
重叠催税:税出于田,一岁一收,可使一岁至再税乎?有税而不输,此民户之罪也,输已而复责以输,是谁之罪乎?
科罚取财:民间自二税合输之外,一毫不当妄取。今县道有科罚之政,与夫非法科敛者,皆民之深害也,不可不革。
纵吏下乡:乡村小民,畏吏如虎,纵吏下乡,犹纵虎出柙也。弓手士兵,尤当禁戢,自非捕盗,皆不可差出。
低价买物是也:物同则价同,岂有公私之异?今州县有所谓市令司者,又有所谓行户者,每官司敷买视市,直率减十之二三,或即不还,甚至白著,民户何以堪此?
某之区区,其于四事,敢不加勉。同僚之贤,固有不俟丁宁而素知自勉者矣,然亦岂无当勉而未能者乎?《传》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曰:“谁谓德难厉其庶,而贤不肖之分,在乎勉与不勉而已。”异时举刺之行,当以是为准。至若十害,有无所未详知,万一有之,当如拯溺救焚,不俟终日,毋狃于因循之习,毋牵于利害之私,或事关州郡,当见告而商榷焉,必期于去民之瘼而后已。此又某之所望于同僚者。抑又有欲言者矣。夫州之与县,本同一家,长吏僚属,亦均一体。若长吏偃然自尊,不以情通于下,僚属退然自默,不以情达于上,则上下痞塞,是非莫闻,政疵民隐,何从而理乎?
【译文】我愿意和同事们各自用四件事来勉励自己,同时又为百姓铲除十种祸害。四件事指什么?那就是:
要用廉洁来约束自己。凡是你做士大夫的,非常廉洁,还只不过是一点小优点。而如果贪污,便更是最坏的不廉洁的官吏。如果蒙受了不廉洁的名声,即使有其他的优点,也不能赎掉自己的罪过。所以我把这放在四件事的首位。
要用仁爱来安抚百姓。从事政治的人,应当体察天地使万物生长的用心,以及父母养育幼儿的用心。只要有一点点儿狠毒,就不叫仁爱。有一点点儿愤激,也不是仁爱。
要用公心来要求自己。《左传》上说:“公心能使自己明智。”私心一旦产生,正确与错误就会掉换位置,混淆不分。再想做事情符合道理,就不可能了。
处理政事要勤快尽力。当官的人一天不勤勉,不面就一定有因此而受到损害的老百姓。古代的圣贤之人,尚且太阳不西斜顾不上吃饭,坐着等待天亮好去办公,更何况其他的人呢?现在社会上工作勤恳的官吏们,反被人们看成是鄙陋庸俗的人,而那些整天做诗喝酒、到处游玩吃喝的人,却被叫做风流雅致。这就是政治为什么有很多缺漏、百姓为什么受到损害的原因。不能不以此为戒。十种祸害是什么?那就是:
审理官司不公平。官司是关系老百姓生命的大事,哪能有一点私心杂念掺和在里面呢?
倾听诉讼不能明察。诉讼有真话有假话。听取别人的诉讼而不能正确判断,那么实话反被当成假话,假话反被当成真话。怎么能马马虎虎不认真呢?
拖延审理囚犯的时间。一个人关在牢中,全家人都干不成什么事。关在监狱里面受的苦,使得过一天也像过了一年似的,哪能够拖延时间呢?
使用很残酷的刑罚。刑罚是不得已才使用的。别人的肌肤,就是自己的肌肤。怎么能忍心用酷刑来惩治别人呢?今天当官吏的,喜欢根据自己的高兴与不高兴来使用刑罚,更严重的还根据别人的旨意使用刑罚。这也是不想一想刑罚是国家的法律,是代替天来纠正罪过的。哪里是官吏发泄愤怒、施行私心的工具呢?不能不以此为戒。
抓捕人抓得太多。一人被抓起来,全家都被搅扰得惶惶不安。贫穷的人家免不了四处借钱,更厉害的则是到了家庭破灭的程度。能够抓人抓得太多吗?
诱使人去诬諂告发别人。诬諂告发是导致风俗败乱的原由。犯了罪的人自然应当严厉惩处,怎么能够去诱使人呢?
反复催促纳税。税是从田地中生出来的,一年只有一次收成,可以在一年中收两次税吗?该交税而不交,这是老百姓的不对。交过税了还要他们交,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非法征税,聚敛钱财。民间除了两种税应当交纳之外,其他一点也不应妄自征收。现在州县为政征罚百姓纳税,这与非法收取财物,都是老百姓深重的灾难。不能不改掉它。
放纵官吏到乡下去。乡村的老百姓们,害怕官吏就像害怕老虎。放纵官吏到乡下去,就像放纵老虎出笼子之外。弓箭手和士兵们,更应当禁止他们携带武器外出。如果不是追捕盗寇,都不能放他们出去。
用很低的价格购买物品。物品相同,价格也就应该相同,哪能因官府或私人买就不同的呢?现在州县有所谓专管买物品的部门,买东西与市价比较,竟减少十分之二三,或者不马上付钱,甚至还有白拿的。老百姓哪里经受得住这些呢?
我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上面说的四件事,敢不努力去做吗?同事们是很好的,固然有不等去叮咛嘱咐历来知道自己努力的,但是哪里会没有应当努力而未能这样做的人呢?《左传》上说:“有了错误而不去加以改正,这就叫做有错误了。”好与不好的区别,就在于努力和不努力而已。至于十种祸害,有没有还不能详细地知道。万一有,就应当像去救掉进水里或失火的人一样,不能等哪怕一天才去做。不要因为习惯势力而不去改正,不要考虑自己一人的利害关系而不去改正,也不要因为事情关系到州郡的大官,便去告诉他们,与他们商量,而不去改正。只要一心想着去掉百姓的疾苦,这就行了。这又是我希望同事们能够做到的。
但我还有要说的话。州与县,本来就和一家一样。长官与手下人,也都是一回事。如果长官得意洋洋,自高自大,不将情况通报给下面;手下人畏缩不前,默不作声,不将情况汇报给上面。那就上下闭塞,是对是错都无法知道。政事的毛病,百姓的疾苦,怎么能治理得好呢?
座 右 铭
孙作(明)
【原文】多言,欺之蔽也;多思,欲之累也。潜静以养其心,强毅以笃其志。去恶于人所不知之时,诚善于己所独知之地。毋贱彼以贵我,毋重物以轻身。毋徇俗以移其守,毋矫伪以丧其真。能忍所不能忍则胜物,能容所不能容则过人。极高明以游圣贤之域,全淳德而为太上之民。
【译文】
多言,是因有欺人的毛病,多思,是受欲望的连累。要用深沉安静来保养自己的心,要用坚强刚毅来使志向专一。在人们所不知道的时候去恶,在自己独自知道的地方真心实意做善事。不要轻视别人而尊重自己,不要重视外物而轻视自身的本真。不要曲从流俗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不要矫揉造作而丧失自己的纯真。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则胜过别人,能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则超过别人。达到高明的境界而成为圣贤,保全自己淳朴的美德而成为太古的百姓。
幼 仪 杂 箴 ◎ 恶
方孝儒(明)
【原文】见人不善,莫不知恶。己有不善,安之不顾。人之恶恶,心与汝同。汝恶不改,人宁汝容?恶己所可恶,德乃日新。己无不善,斯能恶人。
【译文】看到人不好的地方,都知道厌恶,自己有不好的地方,怎能不改正呢?人们讨厌不好的东西,心情都是一样的。你有恶行不改,人怎能容你。厌恶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与品性,德性才能一天比一天完善。自己没有不好的行为,才可以痛恨别人的坏行为。
戒 子 薛瑄(明)
【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何为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于伦理明而且尽,始得称为人之名,苟伦理一失,虽具人之形,其实与禽兽何异哉!
盖禽兽所知者,不过渴饮饥食、雌雄牝牡之欲而已,其于伦理,则愚然无知也。故其于饮食雌雄牝牡之欲既足,则飞鸣踯躅,群游旅宿,一无所为。若人但知饮食男女之欲,而不能尽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理,即暖衣饱食,终日嬉戏游荡,与禽兽无别矣!
圣贤忧人之婚姻于禽兽也如此,其得位者,则修道立教,使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其不得位者,则著书垂训,亦欲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是则圣贤穷达虽异,而君师万世之心则一而已。
汝曹既得天地之理气凝合,祖父之一气流传,生而为人矣,其可不思所以尽其人道乎!欲尽人道,必当于圣贤修道之教,垂世之典-若小学,若四书,若六经之类,诵读之,讲习之,思索之,体认之,反求诸日用人伦之间。圣贤所谓父子当亲,吾则于父子求所以尽其亲;圣贤所谓君臣当义,吾则于君臣求所以尽其义;圣贤所谓夫妇有别,吾则于夫妇思所以有其别;圣贤所谓长幼有序,吾则于长幼思所以有其序;圣贤所谓朋友有信,吾则于朋友思所以有其信。于此五者,无一而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则日用身心,自不外乎伦理,庶几称其人之名,得免流于禽兽之域矣!
其或饱暖终日,无所用心,纵其耳目口鼻之欲,肆其四体百骸之安,耽嗜于非礼之声色臭味,沦溺于非礼之私欲宴安。身虽有人之形,行实禽兽之行。仰贻天地凝形赋理之羞,俯为父母流传一气之玷。将何以自立于世哉!汝曹勉之敬之!竭其心力,以全伦理,乃吾之至望也。
【译文】人和禽兽不同之处,只有人伦道德之理而已。什么是伦?就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人伦次序啊!什么是理?就是父子之间有亲爱的感情,君臣之间有相敬的礼义,夫妇之间有内外的分别,长幼之间有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有诚信的友谊,这五种是天理啊!能够明白伦理而且完全做到了,才可称为人。如果行为丧失伦理,纵然具有人的形体,事实上,和禽兽有什么不同呢?
大抵禽兽所知道的,只是渴了要喝,饿了要吃,以及雌雄阴阳本性上的色欲罢了,对于伦理,则愚昧不知。所以它们在饮食、色欲满足之后,就飞翔、鸣叫、踱步俳徊,成群结伴游驱栖息,一点事也不做。而如果身为人只知道饮食及男女的欲望,却不能做到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人伦道德之理,在穿暖吃饱之后,就整日玩乐游逛,那和禽兽就没有什么分别人。
圣贤忧虑人们会陷溺如禽兽那样,于是当政在位的凡修习学艺道术,以施行教化,使天下后代的人,都做到伦理;那些没有当政在位的,就著述立言,垂教于世,以希望后世的为人,都做到伦理。因此圣贤际遇上虽然有穷困或显达的不同,但是他们教化抚育万世万代人民的心,则是一样的。
你们既然得到天地理气的凝聚,以及父、祖一脉血气、形体的遣传,而生为人了,能不想想如何实践做人的道理吗?想要实践做人的道理,就一定要对圣贤修道教化的典范,和留传后代的典籍-像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学问,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之类的典籍,诵读它、研究它、思索它、体认它,并且要求实践在日常生活及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之间。圣贤所说父子之间应当亲爱,我就在父子之间,力求做到亲爱;圣贤所说君臣之间应当有礼义,我就在君臣之间力求做到礼义;圣贤所说夫妇之间应有内外的分别,我就在夫妇间尽力做到内外有别;圣贤所说长幼间应有尊卑的次序,我就在长幼间力求做到有尊卑大小的次序;圣贤所说朋友要有诚信的交谊,我就在朋友间的交往上力求做到有诚信。对于这五种,没有一样不竭尽心力要做到妥帖精当,于是日常生活、身心内外,自然就不离人伦道德之理,这样或许可称为人,至少能够免于沦为禽兽的境地了。
至于有些人每日吃饱穿暖了,却不用心思索,只是放纵耳目口鼻的欲望,尽量追求身体的安逸享乐,沉迷于不合礼义的声色气味,陷溺于不合礼义的私欲之中。他们身体虽然具有人的外形,行为实际是禽兽的表现。向上愧对天地造化你,使天地羞辱,向下使父母为生育你而蒙耻。将用什么来安身立足于世上呢?你们要勉励谨慎呀!要竭尽心力,来做到人伦道德之理,这是我最深切的期望哪!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常用古文警句
- 下一篇:摘抄优美句子加书名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