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名言
时间:2022-04-15 05:0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华诗文学习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周公旦名言
1.周公旦做了什么成为名人
周公旦,汉族(华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他后建成周洛邑,称为“东都”。
周公旦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传说他作《周官》(即《周礼》),是礼乐制度的倡导者以及力行者;同时还有传说他擅长解梦,有周公解梦一说。
2.有关孔子的简介及名言名句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
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
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
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
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
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
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
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
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
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
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
3.诗经中有陈有琴的句子
首先,诗经中没有既有“陈”又有“琴”的句子。
分开来说:
“陈”字在先秦时期做地名与姓氏还是比较常见的,反而做动词陈述,陈列讲却比较少用。“陈”做陈列讲,在《周礼》(周公旦著)中有“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这样的句子,算是最早的陈做动词的用法之一。而做陈述讲,在屈原的《离骚》中有“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的句子。但在诗经中,只有做名词出现,就在著名的《击鼓》一篇当中。
《击鼓》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琴”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可就不低了,作为当时一种广为使用的乐器,琴可以说出现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追女孩要弹琴,交朋友要弹琴,高兴了也弹琴,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一种音乐的诗意。诗经中出现“琴”的句子句子如下。
《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女日鸡鸣》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罄同音。
《车舝》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诗句具体的意思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4.关于有备无患的古代战役
名言内容:有备无患,亡战必危。
名言作者:张九龄
张九龄资料: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名言出处:唐朝 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
名言解释:
见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患:灾祸。亡:忘。这两句大意是:有所准备,则没有灾祸;忘却战争的可能性,势必带来危险。
此二句强调对战争的防备。在作者看来,对战争必须有所准备,尽管你的准备可能用不上,但可以确保国家没有祸患;若不作战争的准备,忘记战争的危险,则一定会遇到灾祸.可以此二句强调对备战、对战争应有正确认识。“有备无患”的成语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常用于强调事先作好准备的重要。
5.承载流言蜚语的勇气 名人事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知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道,只叫他周公。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回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答首先向召公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
6.礼记句子翻译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元圣”周公名言十一句,影响中国五千年之文明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武王建周两年后去世,周公当权摄政七年,奠定西周开国之国势与一代之典章制度,推行礼乐教化,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和言论多见于《尚书》。西汉名士贾谊评价周公说: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钱穆先生则认为,中国五千年之文明,影响最大的只有周公、孔子两人,周公被后世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一、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如果朝廷的规定搞得很复杂又损害百姓利益,那一定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只有简明扼要又维护百姓利益,百姓才会拥护朝廷。
二、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执政者不要用清水作镜子,应当以人民作镜子,听取人民的呼声。
三、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希望你光大你逝去的父亲文王的功德),能彰显仁德、慎用刑罚;不能欺侮孤老、寡母,在人民面前平易、恭敬、谦虚。
四、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
父母辛勤耕种收获,儿子们却不知劳作的艰辛,贪图享乐。形容先辈辛勤创业,而后辈不知基业来之不易,反而轻视先辈之辛劳。
五、君子所,其无逸。
做君主的自始就不该贪图安逸。
七、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受周王之命去保护殷民,也就是协助周王根据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所谓“作新民”,就是要使殷之遗民、顽民不只不反对周朝,而且要支持周朝,甚至接受周人的思想观念,成为周王朝建设发展事业的忠实分子,成为周民。
八、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不要经常饮酒。并告诫在诸侯国任职的子孙: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不要喝醉了。
九、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我(周公)仁能顺父,多材多艺,能侍奉鬼神。
十、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
唉,我处理政务像渡过深渊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十一、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要像保育子女那样保育百姓,以使百姓康乐安宁。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名言
- 下一篇:名言景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