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名言名诗

时间:2022-04-15 05: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一往文学 | 评论: 次 | 点击:

诸葛亮名言名诗

1.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

┃阿佩丶CA :你好。

诸葛亮名言名句:

1、志当存高远。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3、有文事必有武备。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8、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4、劝农业,无夺其时。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6、非宁静无以成学。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求:诸葛亮的名言,写诸葛亮的诗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诸葛亮名言诗词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 子书》)。

2、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 书》)。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 亮前《出师表》)。

4.赞美诸葛亮的名言诗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诸葛亮的古诗词名句

诸葛亮

挥扇曾驱十万师,当年客至醒来迟。

小乔弦断夫相妒,陆逊石迷马不驰。

只为成名天下颂,空筹先主霸一时。

传说蜀中不闭户,何不息兵乐耕织。

诸葛亮

蜀国丞相在世时,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二川六出七擒,排八阵以效刘备。

点四十九盏明灯,拒魏于五帐原前。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连天烽火漫无边,

战事绵延满人间,

是该英雄出头时,

猪羊变色任我颠。

楚河汉界战国天,

愉亮情结非等闲,

也怨老天未眷顾,

是非总有清晓年。

加霜覆雪麻烦牵,

上无宫阙难成仙,

阿蒙今日非比昔,

扁担欲撑半边天。

一木生子带头尖,

共谋天下划二边,

三分蓝袍破家门,

只手遮天祸人间。

璩非自愿惹祸添,

美人总是祸事连,

凤凰于飞谁不漾,

悲泣暗夜今谁怜。

曾经沧海难为水,

仲夏之夜欢思谁,

铭记内心不再犯,

苦不堪言今昔非。

蔡若隐现乍瞒天,

仁人君子不再言,

坚苦卓绝痛思过,

错综复杂混乱颠。

郭言多语将情挫,

玉石俱焚谁无过,

玲珑八面四方处,

祸端从此临身迫。

媒妁之言莫尽信,

体无完肤忆犹新,

炒作子虚乌有事,

热痊?。

政躬康泰隐蔽多,

治疗伤痕乱屋厝,

乱涂乱说无斥责,

象牙塔内独过活。

笑谈人殇已无关,

看那月眉又是弯,

时光渐逝留不住,

事过境迁终将忘。

莫逆之交情变淡,

留莹彼此相处欢,

记取恣意妄为错,

忆旧难掩恶言残

生逢乱世亦飘零,少违双亲复伶仃。

博览群书观大略,躬耕垄亩思苍生。

草庐一晤隆中对,天下三分亲践行。

绝代伟业垂千古,无边风韵动后人。

草庐起卧龙,三分天下雄.

羽扇飞敌军,纶巾系乾坤.

临险扶危主,名成八阵图.

五丈落孤星,忠义天下明.

诸葛亮名言名诗

诸葛亮名言集锦146句,句句珠玑

诸葛亮名言集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书》)。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6、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前《出师表》)。

7、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8、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后《出师表》)。

9、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11、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12、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13、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又与李严书》)。

14、粮谷,军之最要(诸葛亮《与陆逊书》)。

15、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16、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17、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18、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诸葛亮《兵法》)。

1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2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诸葛亮《兵要》)。

21、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诸葛亮《兵要》)。

22、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诸葛亮《兵要》)。

2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论交》)。

24、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诸葛亮《兵要》)。

25、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诸葛亮《答惜赦》)。

26、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诸葛亮《杂言》)。

27、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隆中对》)。

2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隆中对》)。

29、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隆中对》)。

30、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诸葛亮《为刘琦谋自安术》)。

31、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又称蒋琬》)》。

32、心大志广,难以保安(《三国志·蜀书·彭羕传》中诸葛亮密言先主刘备论彭羕之句)。

33、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诸葛亮《答法正书》)。

34、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35、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

36、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

37、羊之乱群,犹能为害(诸葛亮《弹廖立表》)。

38、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诸葛亮《论张温被废》)。

3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40、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诸葛亮《兵要》)。

41、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诸葛亮《将诫》)。

42、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诸葛亮《为皇帝伐魏诏》)。

43、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诸葛亮《答姜维》)。

44、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又诫子书》)。

45、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46、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7、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合顺,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48、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9、私不乱公,邪不干政,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50、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君臣第二》)。

51、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合外,万物昭然(诸葛亮《视听第三》)。

52、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诸葛亮《视听第三》)。

53、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4、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行事,夜则私事兴(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5、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6、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7、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视听第三》)。

5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诸葛亮《视听第三》)。

59、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60、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诸葛亮《纳言第四》)。

61、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诸葛亮《纳言第四》)。

62、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 圣(诸葛亮《纳言第四》)。

63、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64、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65、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66、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察疑第五》)。

67、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诸葛亮《察疑第五》)。

6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69、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诸葛亮《察疑第五》)。

70、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诸葛亮《治人第六》)。

71、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治人第六》)。

72、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诸葛亮《治人第六》)。

73、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74、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诸葛亮《治人第六》)。

75、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诸葛亮《治人第六》)。

76、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诸葛亮《治人第六》)77、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诸葛亮《举措第七》)。78、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 细则害,辅弱则倾(诸葛亮《举措第七》)。79、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众下(诸葛亮《举措第七》)。80、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举措第七》)。81、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诸葛亮《举措第七》)。

82、人君悬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诸葛亮《举措第七》)。

83、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诸葛亮《考黜第八》)。

84、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诸葛亮《治军第九》)。

85、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诸葛亮《治军第九》)。 86、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 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擒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诸葛亮《治军第九》)。87、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诸葛亮《治军第九》)。88、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诸葛亮《治军第九》)。89、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诸葛亮《治军第九》)。90、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诸葛亮《治军第九》)。91、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诸葛亮《治军第九》)。

92、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诸葛亮《治军第九》)。

93、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94、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赏罚第十》)。

95、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诸葛亮《赏罚第十》)。96、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诸葛亮《赏罚第十》)。97、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不纵可戮之士,怒不可犯无罪之人;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诸葛亮《喜怒第十一》)。98、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诸葛亮《喜怒第十一》)。99、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诸葛亮《喜怒第十一》)。100、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诸葛亮《治乱第十二》)。101、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诸葛亮《治乱第十二》)。102、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诸葛亮《治乱第十二》)。103、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104、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105、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106、斩断之政,谓不从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诸葛亮《斩断第十四》)。

107、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斩断第十四》)。

10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出其位(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09、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10、大事起於难,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11、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乱生於治(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12、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13、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富者得志,贫者失时(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14、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15、根伤则叶枯,叶枯则花落,花落则实亡。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下小则上崩(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16、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诸葛亮《将苑·逐恶》)。

117、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将苑·知人性》)。

118、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119、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120、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亮《将苑·将弊》)。

121、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诸葛亮《将苑·将志》)。

122、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将苑·将刚》)。

12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125、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诸葛亮《将苑·将骄吝》)。

124、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26、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2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诸葛亮《将苑·出师》)。

128、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诸葛亮《将苑·出师》)。

129、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诸葛亮《将苑·智用》)。

130、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将苑·智用》)。

131、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诸葛亮《将苑·不陈》)。

132、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将苑·不陈》)。

133、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将苑·将诫》)。

134、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将苑·将诫》)。

135、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将苑·习练》)。

136、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诸葛亮《将苑·习练》)。

13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将苑·腹心》)。

138、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诸葛亮《将苑·谨候》),

139、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诸葛亮《将苑·机形》)。

140、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诸葛亮《将苑·善将》)。

141、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诸葛亮《将苑·兵势》)。

142、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亮《将苑·哀死》)。

143、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诸葛亮《将苑·应机》)。

144、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诸葛亮《将苑·自勉》)。

145、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将苑·自勉》),

146、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诸葛亮《将苑·将诫》)。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