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颗子弹里的好词好句

时间:2022-04-15 05: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第三颗子弹里的好词好句

1. 三个火枪手中的好词好句

最有名的一句: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其他的:

普朗歇现出疑虑的神情摇摇头,退了出去;达达尼昂的慷慨也未能消除他的疑虑。

剩下达达尼昂一个人之后,他把那封信反复读了好几遍,然后一遍又一遍吻他漂亮的

情妇亲手写的几行字,足足吻了二十来遍。最后他上床躺下,睡着之后做了一个又一个黄

金般的美梦。

不过应该说,公爵虽然一个人待着,却压根儿没有感到害怕;他的性格的一个突出方

面,就是寻求冒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他勇敢胆大,敢闯敢干,已经不是头一回冒着

生命危险,进行这类尝试了

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权势深信不疑,相信支配其他人的法律对他毫无约束,

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勇往直前,不管这目标多么高不可攀,多么灿烂辉煌,一般人哪怕想一

想,也是荒唐至极,正是这样,他几次接近美丽骄傲的安娜·奥地利,以其无比的魅力,

使她爱上了自己。

那是我平生一次幸福而辉煌的晚会。您还记得那个美

好的夜晚吗?空气多么温煦,多么芬芳,夜空多么清朗,繁星多么璀璨!啊!娘娘,那次

我有幸和您单独呆了一会儿;那次您准备向我倾吐一切的,包括您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心灵

的痛苦忧伤。您当时靠在我的胳膊上,瞧,就是这一只。我脑袋往您那边一偏,就感到您

的秀发拂着我的面颊;每次轻拂一下,我就止不住从头震颤到脚

仅仅在此时,达达尼昂才回忆起凯蒂目光中那忧郁的传情、前厅里、楼梯上以及走廊

中的和她相遇、每逢遇见他时用手对他的触碰,还有她那沉沉的叹息;然而,由于一心要

博得那位贵妇人的欢心,他把这位侍女冷落了。是呀,猎鹰者岂顾得上檐雀。

凯蒂端着果汁冰糕走了进来。她的女主人对她和颜悦色,以最亲切的笑貌向她微笑;

可是,唉!可怜的姑娘是那样的伤感,以至于对米拉迪的这片盛情美意竟没有觉察。

达达尼昂对这两位女性一一过目审视,他不得不暗自承认,大自然在创造她们时犯了

大错,它将利欲熏心卑鄙龌龊的灵魂给了贵妇,而将一个贵妃的心灵给了侍女

2. 第三军团的好词好句

好词:细雨蒙蒙,若有若无,飘飘渺渺,古朴庄重,绿荫如盖,情不自禁,遥呼相应,浑然一体,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树影摇曳,返璞归真,九牛二虎,家长里短,孤零零,,摇摆,光秃秃,分辨是非,虚伪,无可奈何,实话实说,称赞,隔岸观火,正义,期待,金色年龄,时代,纯真,勇敢,充满朝气,顾虑,逞英雄,渴望,跋涉,奋斗。

好句:窗外,一颗杨树孤零零待在寒风之中,有些无聊的摇摆着自己光秃秃的枝杈。 它并不知道,在一楼的教室里面,有一位年轻的小孩,利用它,许下了一个有些好笑的诺言。 “如果在这颗杨树的最后一片树叶落下之时,还没有夸奖我的话,那么,我就去死。” 一个孩童的誓言究竟有多重。或许只有许过这种誓言的孩子才会知道。不过现在,许下这个誓言的孩子,显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现在,他正呆呆的看着这颗即将落下全部树叶的小白杨,伤感的流着眼泪。

感受:作品的基本精神和艺术视角是写实的,但在具体的表达上又颇具理想、浪漫、神奇的色彩,融现实思考与浪漫激情于一体,塑造了几位理想化了的少年奇侠的形象。

希望采纳。

3. 小兵张嘎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

古怪 有趣 葱茏茂密 起伏摇荡 沙沙

凛凛然 沉着 美妙秀丽 残酷 欢蹦乱跳

激昂 神秘意味 轻轻妙妙 踪迹全无 自豪

扑棱棱 蜷缩 屏住气息 灾难临头 纹丝没动

圆滚滚 急惶惶 血淋淋 吆喝 贼诡溜滑

闹着玩 沉重 渐渐地 刚刚落地 悄悄 勇敢

坚决 热血 涌腾 痛痛快快 报仇 朦朦胧胧

好办 强烈 欲望 暗暗 后悔 糟糕 顺口

轻悄悄 沾亲 不由分说 天井 两沟大葱

斑斑斓斓 杂然一片

4. 描写枪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词语:

枪疤】:1.枪伤后留下的伤疤。

【枪把子】:1.枪柄。比喻权柄。

【枪棓】:1.天枪星和天棓星的并称。

【枪崩】:1.方言。枪毙。

【枪毙】:用枪打死(多用于执行死刑)。

【枪材】:1.制作枪柄的木材。

【枪城】:1.四周用削尖的竹木构筑的防御栅栏。以其状若城,故名。

【枪筹】:1.古代行酒令的一种用具。

【枪吹】:1.谓发散。

【枪刺】:安在步枪枪头上的钢刀或钢锥。

【枪打出头鸟】: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

【枪弹】:用枪发射的弹药,由药筒、底火、发射药、弹头构成。有时专指弹头。俗称子弹

【枪砀】:1.谓行动失去规范。

【枪刀剑戟】: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

【枪斗】:1.吸鸦片用的烟枪与烟斗。

【枪法】:(1)用枪射击的技术:他~高明,百发百中。(2)使用长枪(古代武器)的

【枪竿】:1.竖立的枪身。代指兵器。

【枪杆】:(~儿)枪身,泛指武器或武装力量:拿起~上前线。也说枪杆子。

【枪杆子】:1.枪身。泛指武器或武装力量。

【枪花】:1.犹花腔。比喻花言巧语。 2.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可以使对方对自己

【枪火】:1.指枪支弹药。

【枪击】:1.用枪射击。

【枪机】:1.枪上发射子弹的机关。

【枪戟】:1.枪与戟。泛指武器。

【枪决】:枪毙。

【枪口】:1. 枪管的末端,即枪弹的射出口。

【枪雷】:1.古代城防武器。

【枪垒】:1.古时用尖竹木所筑之壁垒。

【枪櫐】:1.见"枪累"。

【枪累】:1.亦作"枪櫐"。 2.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3.喻指界线。

【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成语:枪打出头鸟枪刀剑戟 枪林弹雨 枪林刀树 枪声刀影 枪烟炮雨

枪烟炮雨

句子:男儿志,要长枪大剑,谈笑成功。

枪的拼音:qiang

释义 :① 旧时指长棍一端有尖锐金属头的兵器;今指口径在20 毫米以下,可发射子弹以射击目标的武器。[例]长~︱手~︱冲锋~。② 外形或性能像枪的物品。[例]焊~︱瓦斯~︱热熔~。③ 量词。用于计算枪支射击的次数。[例]警察连开四~,终于制服歹徒。∥也作“枪”(大陆今一般不用)。

5. 小兵张嘎好词好句短语

小兵张嘎好词好句

好词:

古怪 有趣 沙沙 沉着 激昂 吆喝 坚决 欲望 天井 沾亲 后悔 残酷 破绽

强烈 好办 糟糕 顺口 沉重 勇敢 悄悄 涌腾 暗暗 热血 蜷缩 自豪

凛凛然 渐渐地 血淋淋 闹着玩 急惶惶 扑棱棱 轻悄悄 圆滚滚 扳不动

葱茏茂密 起伏摇荡 美妙秀丽 欢蹦乱跳 神秘意味 纹丝没动 推拉拽顶

轻轻妙妙 踪迹全无 屏住气息 灾难临头 纹丝没动 贼诡溜滑 手疾眼快

刚刚落地 痛痛快快 朦朦胧胧 不由分说 两沟大葱 斑斑斓斓 杂然一片

膀大腰粗 仰面朝天

好句:

1、嘎子,嘎子!你,还太小哇……”又是一阵猛烈的抽搐,使她的声音显然微弱下来。可是她却仰起脸,清晰地接着说,“嘎子,你,告诉老钟叔吧!那个鬼子,是巴斗脑袋,蛤蟆眼,一撮小黑胡?。”她喘一喘,舔舔嘴唇,“?。他,举着枪翅子,嘿嘿的,跟我乐,我还当他是闹着玩呢,可是,乐着乐着,就给了我,这一下子?。”老奶奶晃一晃,打了个失迷,舌头还在动,可是发不出声音来了。

2、可是,小嘎子哪里睡得着?他仍然悄悄在哭,一面心里盘算着:“哭吧,哭够了,再想想办法。”头一桩,当然是报仇。他猛地想到了枪。伸手往腰里一摸,咦,跟敌人打了这么半天滚儿,那“张嘴灯”竟还安然在腰里别着哩!他忙拔下来,借月光一看,那铜子弹壳做的枪筒,仍在灿灿放光;再瞧那扳机,那弹槽,那枪柄,也还是那么精致秀美,生肖逼真,宛然确是可以创造一番事业的武器!小嘎子擎着它翻来复去看,心头象小鹿似地突突发跳起来。

3、一条长虫转砖堆,转了砖堆钻砖堆。

4、一条条倒挂的枝蔓,密密地披散在墙头上,还有个蝈蝈儿在上面唱哩。上面黄花白花,葫芦丝瓜,斑斑斓斓,杂然一片。

5、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

6、只平地栽着几畦茄子,两沟大葱,靠北墙搭着个大葫芦架,搭得比墙头还高出二尺。

7、两个人又发起愁来。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小嘎子到底找着了三全其美的法子。

8、你就是用条帚疙瘩下了鬼子盒子枪的罗金宝叔叔?

9、玉英顺手捞起几个菱茭,丢给小嘎子。小嘎子拾起一看,还嫩得不能吃,便一个个排在船板上,伸手在小皮上划着,预备亲自去捞。

10、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子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

1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子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

来自:句子痴网

6. 一分钟破案的好词好句

4.体操健将之死

清晨,体操运动员帕斯克在做早操时被人用气步枪杀死在3楼的阳台上。

李博士听说消息后直奔现场。他检查了尸体,发现子弹是从后腰射进去,从前胸穿出来的。经过调查,李博士发现住在对面公寓6楼的射击运动员菲林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就对他进行询问。

菲林生气地说:“侦探先生,你没有理由怀疑我。因为我听说,子弹是从他后腰射进去,从前胸穿出来的。很显然,凶手是从下面往上射击,而在案发的时候,我一直在6楼的家里,怎么可能射中他呀!”

李博士听了以后却说道:“你在6楼,一样可以射出这样的效果!”

7. 三颗纽扣的房子中的好词佳句是什么

你好!《三颗纽扣的房子》的好词:纽扣、钉子、离开、哪里、锯子、门槛、车把、租屋、青翠、家具、锤子、躺下

好词:

1.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的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

2.到了傍晚,三颗纽扣看到一片青翠的大草地。“就在这儿过夜吧!”他说着,一躺下就睡着了。

3.一会儿工夫,屋顶上雨点劈里啪啦响起来,把木匠吵醒了。周围风雨大作,闪电划破了像铅块似的漆黑天空。这时他听到有人敲小房子的门。

祝你生活愉快!

8. 军神中的好词好句

我还没来得及和你们说,你们的微笑,是我虔诚的最初;

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你是我的……我亦是你的。

爱若卑微,便不再是爱;爱若疼痛,就不叫爱。

当我们把一切不如意甩在身后,当我们把一切困难当做历练,那么成功和胜利就离我们不远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背着手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看看这个的本子,纠正一下那个的姿势。

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最困难的时刻就已经过去了。

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晨曦中,玉兰花披上一袭轻纱,霞光轻抹,五彩缤纷,好似天上飘下的云彩。

人生既然是五味俱全的,那爱情也当如此,也是既有甜也有苦,既有酸也有辣的。

你原来在我的心里,后来慢慢你就跑我胃里了,再后来我把你消化了,你就跑我大肠里了,最后你变成了一个屁,

爱变成婚姻,无非就是慢慢的把感受变成忍受,其中还可能夹杂无法预料的承受。

一个人要是舍得让你伤心,就根本不会在乎你是否流泪。所以赶紧收起那卑微的泪水,洗洗脸刷刷牙,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心里总是苦苦的!原来我是这么的没用,我是家的一份子,但是却只能看着家碎而无能为力!再也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老规劝:闺女,要适当吃一点才有劲减肥啊。

不管是晴天阴天雨天知道你幸福就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知道你快乐就是最美的一天愿你快乐不止今天而是永远。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从头读,相思盈,何足意!一地枯荣,声声敲砌,空庭只余一声堪笑相回。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男人就应该像一枚一元硬币,正面是,背面是菊花。

转告王子,本小姐还在披荆斩棘的路上,还有雪山未翻,草原未过,巨龙未杀,帅哥未泡……叫他继续睡死没关系!

石光荣第一次约会褚琴时说我就是要娶你当老婆,你还别不信,我就不相信攻不下你这块阵地!

父亲不是代名词,他是你一辈子的天。

开学了丶每天披着星,带着月的日子,好难受啊。。。心情短语

只要有闺蜜在一起那才叫嗨到爆棚!我要我们的友谊长存,直到地老天荒。

当她向你要钱时,另一个敢帮你打她,这样就够了。

闺蜜你记住:他若折断你的翅膀,我必亲手毁了他的天堂,有我在没人敢伤害你。

闺蜜就是当你想哭诉的时候,她会把肩膀借给你靠,当你靠完的时候,她会让你帮她洗干净眼泪沾湿的衣服。

9. 描写枪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笔如刀,文字如枪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着当今世界,如不立刻刹车变轨,再继续“发展”下去即将大难临头,我很焦虑,我很困惑,我更迷茫,我几乎每天都坐卧不宁我真想弃文从军啊,扛起枪炮,奔赴“战场”但在强大的导弹和航母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一颗小小的子弹,就要了我的生命,甚至是一发导弹就要了我们大家伙的生命简单的很,随便的很,一点不麻烦,美国的枪林弹雨正等着我们苦思冥想以后,终于是想到了我手中有笔,更确切点说,是电脑和键盘我头脑里还有文字组成的一粒粒“子弹”我要用这种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我心中的痛和痛后的希望我希望我手中的笔也如刀枪,虽击不落隐形飞机,拦不住巡航导弹但我希望可以直击奥巴马的心脏,直击安倍晋三的心脏,直击所有人的心脏让大家心灵觉醒,灵魂颤栗,让强盗们放下屠刀,恢复人性,回归人间正道我善良的认为,人类会好的,就是那些自私贪婪的政客们,奥巴马,安倍晋三也会改变的他们也不会乐于家园毁灭,地球崩溃的,到此时,我还是相信他们,尤其是奥巴马但谁都知道,在霸权者那里,公平是“虚无”的,真理是“脆弱”的只有受害者的心声是最“凄厉”的,但却是人微言轻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我知道每个人都很孤独,但上帝不孤独我知道我很弱小,但我们很强大我知道文化强大,但被经济和军事压制着谁是上帝?是《圣经》,是思想,是“民心如天”再先进的科技也会落后,再强大的武器也要换代,但历史是由文字书写的,文字不老,文化长在。

以菲利普·罗斯为原型,这部小说书写了无处不在的“不对称”

宗城

想象一个年轻女人和以菲利普·罗斯为原型的作家处于不对等的关系。在男作家构建的故事里,女人机灵、乖巧、遵循于兼具父亲与导师身份的作家的引导。女人想写一个和自己经历完全无关的故事,但老作家自信地说,你应该从自己的经历入手,否则很可能会失败。

而在女作家的小说中,她虚构出了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人。一个年轻的美国白人女性助理编辑,写下一个关于美籍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的故事。

在第一个故事里,权威男作家与年轻女助理,是男性与女性、导师与学生、权力场域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不对称。

在第二个故事里,伊拉克裔男性因出生在国际航班上,拥有美国国籍,他随父母在美国生活,言行举止与一个“新美国人”别无二致,但在伊拉克战争的阴影下,他在英国海关被反复盘问,最终被拒绝入境。这是西方与中东、全球化秩序的中心与边缘、不同肤色和族群人类之间的不对称。

想象这两个故事,被放在一本书里,这本书不仅是作家之书,也是作家对于书写话语权、写作中心本位的微妙质问——这就是莉莎·哈利迪的处女作《不对称》。

以菲利普·罗斯为原型,这部小说书写了无处不在的“不对称”

《不对称》

2018年,这本书英文版的出版被美国人誉为一场“文学事件”。在第一部分故事里,25岁的白人女助理编辑玛丽·爱丽丝,在街头被70岁的普利策奖得主、男作家埃兹拉·布雷泽搭讪,随后展开一段地下恋情。整个故事以冷静的手法处理,我们对玛丽的心理活动知之甚少,但处处可见埃兹拉的风趣、幽默、好色、自恋、衰老与对衰老的恐惧。这一部分故事,部分取材于哈利迪与罗斯的真实经历,进行了大量艺术加工。《纽约时报》报道,哈利迪20多岁时曾在文学代理社担任助理经纪人,与菲利普·罗斯相逢,并展开浪漫关系。有趣的是,哈利迪还给罗斯看过这本小说,罗斯回复:“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功。”而哈利迪回应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当然,爱丽丝生活的一些细节和我本人的有所重合,不过很多情节是小说虚构。菲利普最清楚,写作就是这样。”

时值Metoo运动,又是老作家与女文青的韵事,而罗斯当时承受着“厌女”的指控,罗斯自己写过一部《垂死的肉身》,就曾以老少忘年恋为引子,阐述自己对于爱情、死亡、衰老、政治、宗教等问题的理解。讨厌罗斯的人斥责其为男作家自恋之书,赞美者则认为罗斯不仅在冷峻地剖析别人,也在解剖自己,他在一步步凝视一具衰老的肉身如何死去,对于性爱的渴望最终归于生命的平静。正如罗斯自己评论马拉默德时的话语:“悲伤地记录人类需求的互相冲突,需求遭到无情抗拒——也可以说是间接地减低——被封锁的生命痛苦挣扎着,渴望所需要的光明、鼓舞和一点希望……”

以菲利普·罗斯为原型,这部小说书写了无处不在的“不对称”

《垂死的肉身》

《不对称》可谓是对《垂死的肉身》的呼应和颠覆。此书一经出版就引发轩然大波,《纽约时报》将它列为年度十大图书,《华盛顿邮报》称其为“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此书列入年度阅读清单。

但这部小说也不乏争议。许多人认为它名不副实,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豆瓣也有短评认为,这部小说“也就比一般美国畅销小说好一点”。

这本书到底成色如何?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会引起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细读了这一本《不对称》。而当我读到小说最后一部分时,耳边萦绕着书中这一段对白: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我们究竟能够跨越出身、性别、族群、政治、国界的藩篱互相理解?这是《不对称》真正想要探讨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问题,作者设计了一篇匿名纪实小说、一篇思想小说,以及一篇需要结合作者经历和第三部分访谈来共同理解的元小说,三个文本互相串联,构筑了一个结构精巧的解谜游戏。

这部小说分为三部分:愚蠢、疯狂、埃兹拉·布莱泽的《荒岛唱片》访谈。第一部分是老作家和年轻女助理的故事,作家的原型是菲利普·罗斯,女助理是第二部分小说的创作者。第一部分是用全知视角结合女助理爱丽丝的内倾视角讲述的。叙事者不拖泥带水,她在讲述二人关系时主要用动作和对话,具有镜头切换感的场景处理,有些部分会让人想起尤多拉·韦尔蒂、约翰·契弗或者雷蒙德·卡佛的处理手法。

莉莎·哈利迪的小说,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语感。知识分子忘年恋,很容易写得油腻。文人那点陈皮烂谷子事,说多了腻味,尤其是男性知识分子写的文人故事,如果变成“全世界女人都爱我”,或者“整个世界都亏欠我”,就容易落入落魄秀才小说的俗套。

以菲利普·罗斯为原型,这部小说书写了无处不在的“不对称”

莉莎·哈利迪

而哈利迪的文人故事不具有陈腐气,她淡化了文人自恋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冷静、手术刀般的叙事口吻,如同清凉的夏夜附着在小说的肌肤上。

我很喜欢第一部分一些很有生活味的场景:

“星期六那天,下着雨。爱丽丝坐在卫生间的马赛克瓷砖上,正努力地用黄油刀旋紧坏掉的马桶座圈,这时电话响了:未知号码。”

“她拿出自己的钱包:一只磨损严重的棕色皮质男式钱包。一张刮刮卡,花一块钱买的,面值也是一块。一支润唇膏。一把梳子一个钥匙环。一个发卡。一支自动铅笔。几枚硬币。最后是三枚卫生棉条,被她攥在手心里,像是三颗子弹。”

写性爱很见一个作家的刀法,看一个作家写性的部分,也是甄别优秀作家和平庸作家(此处村上春树和贾平凹不服)的讨巧办法。性爱可以有很多种写法,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癫痫症、热病发作的眩晕流写法(从男女性事能引申出十页哲学与宗教学思考),也有像普鲁斯特这样细水长流、宛如病中贵族在春梦中回忆旧事的粉色牡蛎流写法,还有像乔伊斯写日记那样的泥石流写法,但最要命的,是用一堆陈词滥调来描写一场自恋的性爱。而《不对称》堪称“事后流”,它写性,但主要写的是“性事以后”或者“性的中场休息”。

又一次,他们该做的都做了,并且没把床弄乱。

隔着毛衣,他把手分别放在了两只乳房上,就像是在按她的静音键。

“这只大一点。”

“哦。”爱丽丝不太开心地低头看了看。

“不不,这并不是什么缺陷。世上不存在完美对称物。”

“就像雪花?”爱丽丝试着举例。

“就像雪花。”他很认同。

一道粉色的伤疤沿着他的胃往上一直延伸到胸骨,像一条拉链。另一道伤疤把他的腿从鼠蹊到脚踝等分成了两截。还有两个伤疤在他的屁股上方摆成了一个淡淡的抑扬符。这些还只是正面的。

老作家和年轻白人女性的故事,很容易写得轻浮、自恋,但《不对称》处理得既不轻浮,也不浅薄,有一种刚刚好的分寸感,这种分寸感的基础,在于作者莉莎·哈利迪严肃地对待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老作家还是女编辑,她都没有美化或丑化,而是给他们匹配了适合的腔调。这部小说,意义是其次的,最迷人的是它的口吻,一种若即若离沉浸其中有一个抽身观看自己的腔调。这一点其实让我想到去年阅读的《海边的房间》。

在第一个故事里,爱丽丝被埃兹拉发现自己在偷偷写作,并敷衍说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只是街上卖热狗的穆斯林小贩时,着急的读者很容易忽略这样的细节,可是记住的读者,只要读到第二部分主人公的身份,就会恍然大悟,作家写的根本不是陈词滥调的老作家与小女生恋爱故事,而是借由嵌套小说的方式,来探讨两个仿佛没有答案,又始终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1、不对称的人与人是否有可能真正做到互相理解?

2、当我们意识到世界上无处不在的不对称,我们又该如何与不对称共处,如何面对因意志力薄弱而产生的自我谴责倾向?

写作是爱丽丝对埃兹拉的隐秘反抗。第二个故事是打在老作家观念上的一记耳光,也是爱丽丝试图证明——一个人有可能理解另一个人,哪怕是她完全陌生的人的处境。

然而,第二个故事的结尾,又让这种理解走向一种更深的悬置——当形象宛如美国二代公民的伊拉克裔依然因为出身问题、肤色问题而被英国海关扣留,当巨大的不对称,依然隐藏在全球化、普世价值温情脉脉的话语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倡导的包容、理解,又藏匿了多少无法消弭的血色暗痕?

这是一个暗流汹涌的文本。第一个文本有门罗的感觉,不紧不慢,隐藏机锋,看似使女性形象单薄,其实藏了一个个小切口,留给敏感的人观测那汹涌的暗河。第二个故事,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笔触,是可见的好、谋篇布局的精巧,从角色设计到叙事推进,都透露出叙事者的野心。这是一个争夺叙事权的过程,是权威与挑战者的暗中较劲。

埃兹拉与爱丽丝,他们这段关系的张力在于,他们不仅是权力关系、情感关系里的对位者,也是老年与青年的互相对望。在接受采访时,埃兹拉提到,自己和每一任对象相处,都像“养女儿”一样,他的控制欲,隐藏在绅士的情话与甜蜜的教导里。有趣的是,埃兹拉越告诫爱丽丝不要写什么,爱丽丝笔下的故事就越写到。比如,他告诫爱丽丝不要讨论政治,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人物,但第二个故事恰恰关于政治,恰恰是一个看起来爱丽丝不会感同身受的题材。

埃兹拉越是彰显他的控制力、就越反衬他在年纪上的衰老、身体上的朽败。他们的做爱很忧伤,哪怕是再有情调、再默契的吻合,都流淌着一种若即若离和忧伤的感觉。哪怕是再默契的两个人,都有对方无法观测的沟壑。

埃兹拉与爱丽丝的关系并不只是占有与被占有,实际上,他们都在观看彼此,都在凝视彼此的脆弱性。他们其实都爱自己胜过爱他人,承认自己的自私、敏感、伪装、双重标准,害怕被打扰,又盼望他人能把目光对准自己。他们是镜子,是标本,是导师,也是观测彼此不对称的一个微缩胶囊。

他们都具有自我探索的特点,也都敏感于日常中看似普通又尖锐的细节。

比如爱丽丝:

有天晚上参加了一个派对,某个编辑的退休送别会,结束后她和一个版权部的助理睡了。他们确实用了安全套,但是它在该出来的时候却留在了爱丽丝里面没能出来。……“它去哪儿了?”爱丽丝问,低头看向两人中间的幽暗峡谷。她的声音听起来稚气又天真,仿佛这只是一场魔术,而他随时会从她的耳朵里变出一只新鲜的套子。

然而,完成魔术的人是她自己——独自在卫生间里,一只脚踩在新欢的马桶座圈上,屏住呼吸。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勾起手指在湿滑肿胀的深处摸索。之后,尽管知道这样并不能消除所有可怕的可能性,她还是躺进浴缸里,用她能够忍受的最烫的水灌洗自己。

而令我反复回味的,除了爱丽丝对自我的观测,还有作者借由爱丽丝看的信息,对于女性身体、女性生命历程的观测。那是一种被宏大历史叙事所忽略,却具体存在于每一个女性生命里的——日常的磨损与暴力。

恰如书中提到诺贝尔奖对于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授奖词,说他“坚持书写作为个体的脆弱经验,以对抗历史的野蛮与专横。”

于是,小说特意花了一页半篇幅,事无巨细描绘了女性移除胚胎的过程。而这是男性常会忽略的事情之一,男性与女性日常经验的不对称——对于痛苦感知的不对称、对于宏大与渺小界定的不对称,乃至基于不同身份,所产生的文学书写和历史叙事的不对称,加重了个体认知世界的偏见、撕裂,乃至自说自话的氛围,但对于这种氛围的破除,不是在于建立统一的观念,而恰恰是回到对于“不同”的看见,对于“不对称”的包容。

在其中,文学乃至整个人文领域所强调的“感受”“共情”,乃至“逻辑”“独立思考”“批判和自省的能力”(很多人以为文学是感性,但艺术常常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都是非常重要,但在公共讨论中日渐缺少的品质。

《不对称》处处透露着小机巧,如果我们把封面设计也作为创作的一部分,那么从《不对称》的封面,到目录,再到人物的叙事和角色转换,其实都暗含着机巧的不对称。例如在书的第三部分,埃兹拉接受采访,认为把小说角色硬生生“楔进彼此的生活”太过刻意,不如让他们道路平行,我们经由想象潜入他人的生活,超越“出身、特权、天真”,而在埃兹拉与爱丽丝实际相处时,他并未真正超越特权,也没有真正理解爱丽丝对于书写的渴望,而是渴望控制并塑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爱丽丝。

而在第一部分中擅离职守的阿马尔·贾迈利,实际上也和第二部分的叙事者“阿马尔”有着微妙的联系。第二部分的一些自我解剖式的句子,未尝不是指向第一部分的爱丽丝,甚至作者自己:

即便是那些靠想象维生的人也将永远受困于一个终极的限制:她可以把镜子照向任何一个选定的对象,以任意一个她喜欢的角度——她甚至可以把镜子举起来,不让它照到自己,以便更好地去自恋化——但还是绕不开这样一个事实:她总归是举着镜子的那个人。而且你看不到镜中的自己,可不代表别人也看不到你。

所以,这是一部充满了小机巧的小说,作者运用了草蛇灰线的笔法,来描绘了我们周遭无处不在的不对称,但最终,这本书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可能也不能完全确信的自己。

爱丽丝与埃兹拉的博弈,既是一个在文学上弑父与解放的过程,也是她在压抑境地里,摩擦出创造之火的证明。这种隐秘、禁忌、隐忍的关系不只有压抑,对她而言,其实还有一种暗暗较劲的滋味。所以,这是一本七绕八绕又始终陷于迷雾的小说,它对这一类人有一种击中的诱惑,但是对于不喜欢这种风格,觉得作者的设计过于直白和野心毕露的读者,他们从《不对称》里读到的可能只是厌倦和不适。

到头来,这本书引起的反馈也是不对称的一部分。而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要对方接受自己,而是理解但不屈从于这差异而不对称的世界。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施鋆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