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名言
时间:2022-04-15 14:3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杨时名言
1. 关于尊师的名言、故事、成语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 尊师重教的名言和古诗名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能够为你解答是我最大的荣幸!
3. 尊师故事,尊师名言
小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4. 春秋时期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许攸 - 简明演义传记
有关行善的10则名言警句!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有关行善的10则名言警句!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行善是一种美德。善行既可以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最耀眼的宝石往往深埋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善行不是华美的舞台剧表演,真正的仁慈就是朴实的善良。
人之行善,并不是体现在夸张的表演中,也不是体现在喋喋不休的说教中,而是酝酿在无声的行动中,有时一个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也可以让你成为拯救他人出苦难的人。
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徐干《中论·修本》
点评:人乐于行善,福分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祸患却已经远离了。
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
点评:救下人一条性命,比建造一座七层宝塔还要有功德。
三、名不足以尽善,而足以策善。——清·刘熙载《昨非集》
点评:名誉不可能使人尽善尽美,但能够鞭策人积德行善。
四、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杨时《河南程式粹言·论道篇》
点评:树立起了高尚的品德,各种好的德行就会随之产生。
五、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增广贤文》
点评:求人做事情应当光明磊落,救济人们要去救济那些急切且没有任何办法的人。
六、福祸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点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积德求福,就要多行善事。福祸不会自己找上门,这都是因为自己恶行为所导致的。
七、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点评:看到别人好的行为,就要大加赞赏。见到别人错误的行为,就要尽力提醒。与友人交往,与同事相处,必须出于本心、出于真诚。当别人有善举时,要主动赞美对方,当别人出现差错时,要主动提醒对方,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点评:先人们栽种了树木,可以为后人们用来乘凉,指前人行善,可以为后人谋福利。
九、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贞观政要》
点评:想要使得河流不枯竭,就要使得其源头通畅。要想使得国家安宁,就一定要行善积德。
十、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感应篇》
点评:那些吉人,他们善于言语,善于观察,善于做事情,一天之中,便会行做多件善事,等到三年,他所做的善行也就圆满了,这样上天一定会赐予他福报,增长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