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名言

时间:2022-04-15 15: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太极疗 | 评论: 次 | 点击:

道家养生名言

1. 道家养生语录,有哪些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健康的根本在心.心净则身净.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4、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7、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8、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9、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10、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11、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

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12、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13、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4、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5、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6、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17、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18、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19、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0、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1、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气。22、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23、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

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4、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25、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26、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27、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

2. 道家名言是什么

道家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 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3. 求道教经典语录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参考《度人经》、《老子》、《吕氏春秋・贵生》、《云笈七签》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经》、《阴骘文图说》 、《白话劝戒录》、《感应篇图说》。《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

4. 征集道家名言或与道家思想有联系的句子什么塞翁失马,什么祸兮福之

下面这些都是《老子》中的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 道教有什么养生理论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

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

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

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

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

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

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

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

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

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

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

《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

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6. 道家造字对联

玉炉烧炼延年药;

正道行修益寿丹。

这是一副道家的对联。对联内容为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上联二、身丹:由“身”、“丹”二字构成,读作“炉”,也和炉同义。道家讲究炼丹,丹有外丹、内丹之分。外丹是采集草、木、石、金等贮于炉中烧炼,使之成为长生丹药。内丹,是把人的身体当作一座活炼丹炉,用人的精、气、神为原料,加以内炼,这叫炼真丹。道家认为:果能炼出真丹,便可长生不老。

上联三、丙火:由“一”、“内”、“火”构成,与“烧”字同音同义。道家认为:“一”代表水,且是人体内阴极生阳的肾水;“内”指体内;“火”指人的心意之火。总的来讲,这个字的意思是:用人体内的心意之火,去烧炼阴极生阳的肾水,使之肾水上升,心火下降,心到固肾平心的作用。

上联四、木石土:由“木”、“石”、“土”组成。按道家的意思是:木能生火;石是金属,金能生水;土属中央,指人的心。人要延年益寿得用心意来提炼,所以这个字与“炼”同音同义。

上联五、命心:由“命”、“心”构成,和“延”同音同义。道家认为:要延长生命,惟一要紧的是从心上下功夫;做到心宁虑静,心平气和,心情舒畅,是延长寿命的根本。

上联六、千万:由“千”、“万”(万字是繁体字)构成,读解为“年”。道家认为:养生之道贵在坚持。千万合起来表示连年不断。

上联七、自家水:由“自”、“家”、“水”构成,道家用此字表示人体内之精。他们说“上药三品,精、气、神;精是上药的第一,各人自身所有,是防病、治病的最好药物”。因此,这个字就是“药”字。

下联:正道行修益寿丹。

下联一、正青:由“正”、“青”构成。用“正”字来说明品行端正,是修炼养生的起码条件。“青”表示草木逢春,枝叶青葱,富有青春活力。二字合起来,表现正气的生意盎然。因而此字读解为“正”。

下联二、亻道寸:由“亻”、“道”、“寸”三字构成。“人”指人体;“道”指老子所说的宇宙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寸”喻寸心,即人心。意思是:养生要有成效,得寸心不离自然之理,寸步不违天道。此字读解为“道”。

下联三、亻法心:由“亻”、“法”、“心”三字构成。读解为“行”。“人”指人体;“法”是效法;“心”指人的心性。道家认为:人心也是自然之物,本来是清静的;由于私欲牵绕而失去自静。此字教人效法心的自然清静,还心的本来面目,就是循道而“行”。

下联四、至城:由“至”、“成”构成。“至”是达到;“成”是成功。道家认为:怎样才能够获得养生长寿的成功呢?答案只有一个——通过诚心修炼。所以这下字表示“修”全部过程和目的。读解为“修”。

下联五、氵天井:由“氵”、“天”、“井”三字构成。道家认为:人们用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只觉口内上腭有分外香甜的津液,自然由上下降,滋润百骸。这种津液非常有益于健康长寿,因此此字读解与“益”同。

下联六、亻在内:由“亻”、“在”、“内”三字构成。道家认为:通过持久的修炼,人身内的精、气、神就会凝聚成一种结晶物,叫做内丹,也叫真丹。如果人体内存有这个真丹,就可享大寿,所以这个字就等于“寿”。

下联七、九真:由“九”、“真”构成。“九”表示长久;“真”道家用来表示“真丹”。合起来叫做“九转成丹”。比如炼金,次数愈多,纯度愈高。因此用这个字来表示金丹的“丹”。

这上下联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道家所说的“炼内丹”,也就是道家的养生格言:

道家养生名言

流传千年的道家养生语录,智慧养生典范~

流传千年的道家养生语录,智慧养生典范~

道家养生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道家主张“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其养生的最高思想境界是追求道、体悟真。那道家养生高人留下过哪些道家养生语录呢?

道家修养长寿的要诀是“甘其食,美其眠,安其居,乐其俗”,讲究顺应自然,至虚至静调身心。

流传千年的道家养生语录,智慧养生典范~

《道藏·保生要录·论衣服门》:“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热也。寒热若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也就是说,衣服的厚薄要随着时节变化而增减,夏季不能穿得过薄,冬季不能穿得过暖,增减衣物要循序渐进,不可骤寒骤冷,才能避免温热之邪和风寒之邪。

《道藏·保生要录·论饮食门》:“凡食,先热食,次温食,方可少餐冷食也。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虽热不可灼唇,虽寒不可冻齿。凡食,温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饮食应该先吃热食,再吃温食,最后才能吃少量的冷食。食物过热过冷都对身体不好,要讲究温度适宜。要养生保健,应该做到食稳、食少、食熟、食淡这几大要点。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者,养性之都契也。”道家养生,重视静养体悟,因此善于养生的人,常常能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点,不喜怒于色,不思欲过度,这样才能保持情绪的恬淡,实现养生的效果。

流传千年的道家养生语录,智慧养生典范~

《玄都律文》之“百病律”:“如行宽心和为一药,起居有度为一药,近德远色为一药,心静意定为一药,尊奉老者为一药,恬淡宽舒为一药,恬淡无欲为一药,仁顺谦让为一药,好生恶杀为一药,廉洁忠信为一药,除情去爱为一药……”道家养生不仅仅只追求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健康也是重要的一环,道家思想认为人对于外物的修行程度决定着自身道法修为,也是道家养生的根基所在。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