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5 17: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众网 | 评论: 次 | 点击:

听评课名言警句

1. 【评课中常用的名人名言教育名言也可以】

教育名言: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3.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7.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 关于课堂上高效听课的名言

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只要上课的铃声一响,坐进教室,就应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利用从预备铃声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时间,可以回忆与本节课衔接的老师讲过的上节课内容;也可以回忆预习课文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上课就回忆和思考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然会很快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切入课题,往往上课一开始便会启发性地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学生应顺着老师的思路,迅速进入角色。许多会学习的学生很注意听课的开头和结尾,其中,注意开头就是使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

3. 【初三课文《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录和点评】

很多人都喜欢读书,读书的好处就不必说了,可自有文字以来,留下的文字记载浩如烟海,而一生人中,能看的只是极少的一点点而己,如何读书,读好书,似乎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 .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在科学发展讯速的今天,我们的读书重点应该放在知识性、娱乐性上,而不再是强调思想改造,只有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也就是人们的人权、自由、民主的意识真正提高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必然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就不再只是口头上的提高了.因此我们要认真读书!《谈读书》是一篇名文,文章中的许多精彩语段,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等,都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格言警句.它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是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的:首先,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止,谈读书的益处.作者开篇直接点题,认为读书有三大益处:怡情、傅彩和长才.然后从正面对它们分别加以阐述,可谓要言不繁.随后话锋一转,又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出现的误区,即“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不可”.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取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方法,且读书应当和作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应根据个人性情、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学问改变气质”(王佐良译作“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的立论更加完整,论证更加严密,写法上又前后呼应.。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秀洁 青岛报道

“让生命充满爱,让爱充满校园”,走进樊兴举校长的办公室,对面墙上当代教育泰斗顾明远先生的这幅墨宝,面积不大却引人注目,字句简单但发人深思,这是樊兴举在教育战线上深耕30多年的执着与坚守!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一位校长的性格就是一所学校的性格。他调任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校长4个月来,用大爱之心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坚持总校长王金战提出的“尊重差异、提供选择、挖掘潜能、多元发展”的学生培养原则。他用教育家的情怀,托起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坚定提出“担大责、施大爱、用大智、当大师”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办对生命和未来负责的教育”!依托宽高教育集团的雄厚资源和体制优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始终秉承“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的教育理念,坚守“厚德承世 砺志报国”校训,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初心,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参透教育的“变”与“不变”

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在樊兴举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永远不变,即对于“人”的教育,对生命的敬畏,对灵魂的净化。从2000多年前教育家孔子“仁”的教育到今天“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樊兴举为学校青蓝工程的“师父”们颁发聘书

樊兴举一贯坚守千年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的第一功能是传道,教育是让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更健康、更文明、更智慧,让人有更独立高尚的人格,更宽阔的视野,更自由的思想,更深邃的见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谈起教育的“不变”,樊兴举如是说道。

而“变”的是跟随时代发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教育手段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高效。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变”的教育更显重要。

樊兴举表示,国家近几年教育政策的变化,释放出教育改革摸索中前进的良好信号。“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新课改和“双减”等相关政策的出台,都昭示着我国的教育正回归育“人”和创新的轨道。

让学生拥有面对适应未来千变万化社会的强大内心和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能力,培养30年后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樊兴举校长和宽高教育集团总校长王金战的育人理想如出一辙。

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

让每一位老师成“名”成“家”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樊兴举用“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让每一位老师成名成家”这样朴素的总结做了回答。

在他的办公桌上,全校千余名师生的档案摞了厚厚一沓。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基础、习惯、兴趣爱好、潜能特长等都一一摸底整理,记录在册,随时查阅。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樊兴举与王金战总校长共同为“校长信箱”揭牌

“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樊兴举做教育几十年一直坚守的底线和信条。为此,学校秉承”尊重差异、提供选择、挖掘潜能、多元发展“的培养原则,尊重并发掘每一位孩子的兴趣潜能,设立各科竞赛、阮咸、美术、体育(足球、篮球、田径等)、扬琴、高尔夫、书法、播音主持、人工智能、科技创作等特色课程,个性化发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兴趣特长的十几个直通高等院校的选择。2021年高考,在生源质量远低于同类高中的情况下,该校本科录取率创造奇迹,达到94%。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樊兴举上任之初,就给全体教师抛出了要做“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选择题。为此,他总结提炼了“担大责、施大爱、用大智、当大师”的12字格言。在他看来,教师承担甚至决定着每一个孩子和万千家庭甚至整个国家命运的神圣使命,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尤其是智能时代孩子的特点,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用爱去暖化孩子的心灵,用智慧去赢得孩子的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点燃对学习、对未来的希望,基于此,学校将师德建设摆在了至高的位置常抓不懈,实施“治魂树梦想”工程。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格局和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更好地成人成才。樊兴举表示,打造一批有教育家情怀和胸怀的“名师”“大师”是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

以提升学生终生能力为目标

打造生态高效智慧课堂

确定教育目标,有效的教育手段是实现载体。

打造硬环境,更要提升软实力。学校除拥有最先进的校舍和智能教学设备及近百亩青少年拓展基地等高端硬件外,生态高效智慧课堂打造和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各项制度也是其创新性办学的重要特色。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樊兴举为学科带头人颁发聘书

樊兴举介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助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他到任后,随即启动了“生态高效智慧课堂”建设年活动。通过建立定期培训和“两案三课四清”制度,建立名师优课引领制度,实行新教师授课达标制度,推进“青蓝工程”,实施全员赛课制度,建立完善听评课制度等各项举措,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名师优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用“大爱”化师生 用“痴情”办教育——专访中国好校长、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

樊兴举为高一学生赠送励志书本,勉励他们勤奋向上,实现梦想。

本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能力宗旨,樊兴举带领教师队伍创新启用“三六五”教学模式,“三”即先学、后教、训练达标,所有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先自学自测,解决不掉的通过小组讨论,再解决不掉的才由老师点拨和指导,最后归纳总结,该种学习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看似简单的方法调整,却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信念信心、习惯规范、自主合作、诚信效率和感恩爱心五项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对孩子的影响将远远重于知识本身。

在樊兴举眼中,身心健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校长和学校必须坚守的职业底线。为此,学校专门通过成立多个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音乐会、足球争霸、郊游、减脂塑形训练营等各项活动措施来锻炼学生体质,缓解学习压力。同时,成立了以他挂帅的心育志愿服务团,对孩子和家长们进行心理疏导。

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在樊兴举校长的带领影响和创新下,相信无数学子和老师将在此圆梦。

记者手记:

“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在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这句教育理念被挂在了从校门到行政楼、教学楼的各个显眼位置。

的确,面对还未到来的未来智能世界,比起灌满知识,点燃孩子对未来的希望,锻造孩子应对不确定未来的顽强意志品格要重要的多。而这一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长期努力。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到,怎样理解“学校要培养能够承接、承载起未来世界使命的人才”时,中国好校长樊兴举概括道:是行走在地球上、站直了的中国人。祖国未来的人才要立足世界、拥有大格局,更要具备家国情怀、中国元素。具体来讲,是要培养一个不违反法律、道德的好人、一个心理健康、体质强壮的健康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