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三讲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5 20:3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三有三讲的名言警句
1. 3个成语,3句名言警句
1.“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无论是谁都是有节气的,但关键是谁能自如的运用节气,谁能使节气来突显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在所谓的“节气”中使自己陨落。
2.“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希望去爱别人但却不会去爱得人(包括本人)正如这一句话——爱,太令人痴狂,但她往往会成就一部分人,葬送一部分人。显得有请而无情。
3.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豁达者长寿。
4.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6.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7.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8.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9.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
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10.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1.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 12.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13.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14.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15.人啊,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16.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17.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18.爱情是一朵生长在绝崖边缘的花,要想采摘它必须有勇气 19.爱情不过是一种疯 20.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21.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22.残忍长著锋利的牙齿 23.充实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 24.纯朴和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 25.毒药有时也能治病 26.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27.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28.好酒无需招牌 29.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它虽然妨碍了视觉的活动,却给予了听觉加倍的补偿 30.洪水可以从涓滴的细流中发生 31.假如我必须死,我会把黑暗当作新娘,把它拥抱在我的怀里 32.苦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33.老实说一句:有许多大人物尽管口头上拼命讨好平民,心里却一点也不喜欢他们 34.恋爱是盲目的,恋人们瞧不见他们自己所干的傻事 35.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它来做塘塞 36.两个人骑一匹马,总有一个人在后面 37.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 38.每一个被束缚的奴隶都可以凭著他自己的手挣脱他的锁链 39.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40.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41.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著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 42.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的外貌 43.起先的冷淡,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 44.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 45.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 46.让我指点二十个人做人的道理,倒还容易;可是要我做这二十个人中间的一个,奉行自己的教训,就没那么简单啦 47.人生就象于段重复叙述的故事一般可厌 48.白糖上面浇蜂蜜,蜂蜜上面盖白糖 49.被认为是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心里有 50.必有忍,春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51.出门看天气,上市问行情 52.传播思想,无损于思想的传播者 53.从各方面对习俗的质疑,是每一个 54.诡计需要伪装,真理喜欢阳光 55.和狐狸打交道,你必须比它更有心 56.华厦再富丽堂皇,也只是坟上楼阁 57.浪子挥霍的是他的祖业;财迷葬送 58.老实人从来不吃亏 59.老实人就是傻瓜,虽然一片好心 60.没有力量的意志就如同假装士兵的 61.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 62.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63.漂亮的产发给俊俏的脸蛋凭添光彩 64.人在不走运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老 65.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倾 66.若有憾焉,其实喜之 67.社会建筑在实力上头 68.生命在发展中得到延长,因为思想 69.心灵的伟大表现得并不明显 70.心中充满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 71.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72.一个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脸 73.英雄失时把头低;凤凰落架不如鸡 74.自古红颜多薄命 75.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 76.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 77.傻瓜的迟钝是才子的磨刀石 78.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79.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 80.什么地位!什么面子!多少愚人为了你这虚伪的外表而凛然而生畏 81.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82.谁想要马高山夷为平地,当一座山推倒以后,另一座山又已经堆了起来 83.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著它的鼻子走 84.天色越是晴朗空明,越显得浮云的混浊 85.同一的太阳照著他的宫殿,也不曾避了我们的草屋。
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86.万事总须熟权利害,不能但问良心 87.为失策找理由,反而使该失策更明显 88.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
2. 带有三字的名句
1.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释义: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2.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释义: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4.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6.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7.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释义: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8.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0.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释义: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1. 三思而后行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用例】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释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师的人。
【出处】论语十则。
【用例】我有一位教授,他告诉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3条名言警句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mutable.
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Apart from tears, only time could wear everything away. While feeling is being processed by time, conflicts would be reconciled as time goes by, just like a cup of tea that is being continuously diluted.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Complaints are the greatest offerings that God obtains from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the most faithful prayers human beings might utter to God.
4. 三个字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5个字的名言名句有:
1. 民无信不立——孔子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4. 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5. 知耻近乎勇——孔丘
6. 三思而后行——《论语》
7. 不劳则无获——富兰克林
8.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9. 患难见知交—— 王晫
10. 贵人多忘事——《唐摭言·卷二·恚恨》
11. 民以食为天——《汉书·郦生陆贾列传》
12. 善始者善终——《战国策·燕策二》
13. 万事开头难——《易经》
14. 无风不起浪——《高玉宝》
15. 无官一身轻——《贺子由生第四孙》
东风吹马耳:
出 处 :唐·李白诗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示 例 :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侍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晚清文学丛钞·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近义词 :当耳边风、漫不经心、无动于衷、充耳不闻。
语 法:复句式,作分句,指漠不关心。
刘柠︱《读库》百期话库事
刘柠
一
今年6月2日,老六发来微信,“库在南通的新库房已经基本就绪,准备于6月6日(本周六)在那里做一场小小的开业典礼,与各位亲友分享”,问我“是否方便来南通热闹一下”。我当然知道库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南通仓库的事,这应该也是库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转型。但刚好那几天,手头有无法再拖的译事,着实难以分身,只好请辞,“俺在帝都自酌同贺吧”。
尽管没能出席开业式,但我知道老六对南通相当中意。这个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誉的长三角城市,深受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的形塑,其影响无处不在。目前,在全国地级市二十强中,排名第六(!)。不知是不是这最后一点,促成老六下的决心,反正他对斥巨资打造新仓库,且不惜把华北旧仓库的库存整体搬迁的大手笔,是成竹在胸。后来我浏览各种媒体发布的视频和文字资料,看到老六在“6”号库房里,脚踩风火轮似的平衡车,手执麦克,为来宾和读者导览的画面,目光中透出笃定。活动后没几天,我收到了寄自南通的读库礼包,内容丰盛到淤:有第一百零一期的《读库》(2002),有艾莉设计的冷冰川墨刻作品明信片版合辑《江东江东》,文库版NB“因书而在”“有书而美”。还有一册新库本,日本女作家佐佐木凉子的非虚构作品《以纸为桥》,记录了在“3.11”巨震中被摧毁的日本制纸石卷工厂,如何实现灾后重建、复生的故事,在今天看来,简直像是隐喻,格外有意义。
2020年6月6日,南通仓库开业礼包
在随附于礼包中的信中,老六写道:
这本小书与读库用半年多时间完成的重生有着微妙的同质性,书中真正感动我的,是这家纸厂毁灭于纸媒式微之际,当他们决定重建时,并不是因为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也明知恢复生产后,还是要面对纸质出版物不可预知甚至萧条衰落的命运,但他们依然要完成重建,依然要恢复造纸,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
当然有人需要,有很多人。日本制纸承担了日本这个出版大国约四成的纸张供应,其中不乏字典纸等特种纸。我估摸着,老六在旧华北仓库“囤积居奇”的纯质纸库存中,就有不少日本制纸的产品——不过,我并没有确认过。礼包照例是读库标配的包装——纸盒、气泡膜加填充物,虽历经千里颠簸和快递过程中的种种蹂躏,却完品如初。这一点,知易行难。说起来,读库确实是最早确立了自社包装标准的出版机构,适合本土物流配送特征,经得起折腾,已不逊于日美亚马逊。多年来,我受赠和购买过各种开本的读库本,几无品相之虞。
愚钝如我,直到第一百零一期刊物到了案头,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读库》已悄然过了百期。大抵,一本刊物如果办了百期,还没有挂掉的话,是应该说点什么的。当然,万一挂了的话,更应该说点什么。如果说,后者是为了盖棺定论的话,那么前者则旨在盘点库存,着眼于“继往开来”。何况,读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作为MOOK的《读库》本身,在出版不景气的今天,风景独好,俨然成了一种现象级景观。
二
《读库》创刊本身,就堪称“现象级”事件。这当然与老六的个人气质和“卡里斯玛”有关。可以说,他是赤手空拳,以“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式的爱谁谁,在传统媒体和纸质出版已开始下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后期症状的情况下,撕开了一道口子,跟着就是一通猛冲狂打,一路练到今天,这是最直觉的印象。我至今仍保留着《读库》创刊报道的报刊,犹记得其中做得最大的《南方人物周刊》那一期的封面。老六是新闻系科班出身,极擅长应对媒体,善于把一件其实并不简单的事,提炼成极简单而形象的语言,干脆利索地撂出来,有点像后来自媒体的标题党,却远比后者真诚、实在。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脑子里仍会浮现出老六所定义的读库体及其工艺标准,如“摆事实不讲道理”;如所谓“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等等。但到底什么是“读库体”呢?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就是读库范儿的叙事文本。当然这个叙事,绝非新闻综述,也不是流水账,而务须达到读库所要求的气味、浓度和容量。如后来常被当成模本的东东枪写郭德纲的那组文章,三年跟踪采访,三个月的写作,最终以七十六页的硬货,兑现了老六的“我们要为读者在纸上留住一个纯天然、无公害的郭德纲”的技术要求。
《读库》试刊号和创刊号
关于《读库》的创刊时间和创刊号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可始终有两种说法:一说是《DUKU0600》号扉页上印的“2005.11.6”的日期,二是《DUKU0601》号扉页上的“2006.2.6”说,二者前后差了仨月(但必须都是“6”号!)。先说结论:在库内和亲友团层面,一般认为,2005年11月6日付梓的《DUKU0600》是试刊,而三个月后正式出版的《DUKU0601》才是创刊号。我很迟钝,差不多读了一年之后,才逐渐摸清规律:读库每年1月推出的前一年度《DUKU××00》号(即“DUKU00”系列),其实是正刊之外的非卖品,基本只作为面向亲友团和常读者的福利,无偿赠送。“00”系列与正刊的装帧规格一样,有扉页和藏书票,但没有目录和版权页(唯一例外是《DUKU0600》号,有目录),封面和书脊上也不打出版社名,严格说来,只是印刷品。其内容多为编辑日志、编读互动、作者八卦和杂碎、插画、摄影等,有些干脆选自老六的博客“见招拆招”。惟其那些文字多属于正刊文章在打造过程中的边角料,故更加原生态,生猛逗趣,透着真诚的焦虑。当年,我之耽读“DUKU00”系列,并不逊于正刊。随便翻开一本“00”系列,都能嗅到那种溽热潮湿的时代空气。如发表于“0700”号上的《〈读库〉前期日记》一文中,老六写道:
(2005年)9月22日
和余世存在MSN上聊天,他说:我的野心是要找一帮朋友重建官方之外的价值评判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有产品,而不是只做自由主义的二传手。
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当然我的志向没有那么高。只是想打捞一些故事,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细节和记忆。
9月24日
昨天,顺得像缎子一样滑溜……卢跃刚大叔为《出三峡记》写的序被三联书店毙了,他也同意被我征用。
诸如此类的桥段,俯拾皆是。
2006年2月,《读库》横空出世。毕竟是近十五年前的事了,多亏一张三联书店的出货小票,夹在创刊号中,这个泡书店时不经意的自选动作,帮我织补了千疮百孔的记忆,好歹连缀成了一块整布。3月14日11点半,我从当时工作的位于东三环北路的发展大厦,打了一辆夏利直奔三联书店。在前网购时代,书店我常泡,但从不恋栈。目标或在心中,或记在手账上,什么书何时到货,大致摆在哪个位置,门儿清。去了直奔主题,从新书台上成摞成山的书堆中,捋着书脊,挑选其中最完品者,然后结账,走人。当天买了两种三本书,外加一份《中华读书报》,有两本《读库》创刊号。其中的一本,随后寄给了我长年的学术合作伙伴、一位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日本朋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那个时期,我午间不食。出书店门,打车,直接到凯宾斯基饭店,在大厅西侧的咖啡厅,找了一个角落中的座位。凯宾就在我工作的大厦斜对过,那儿的咖啡是京城第一高大上,是我外企时代的隐蔽会所。一边啜着泡沫丰富、味道浓厚的凯宾经典黑咖,一边翻阅“0601”。牛皮纸灰色书封,楷体字书名,扉页上贴着蔡志忠绘制的藏书票,内文是略显瘦长的书宋体……无需确认,我至今仍记得创刊号上的作者和文章。除了上面提到的东东枪写郭德纲的文章之外,还有王康、余世存、高尔泰、卢跃刚、史航、沈胜衣等,有些已成当世名文,如高尔泰先生的《谁令骑马客京华》。因为在看到书之前,已经被各路媒体的《读库》报道给炸了个溜够,满脑子净是老六的“三有三不”之类的,由不得会对着实物比照。坦白说,关于《读库》的美学印象和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后来不断惊艳和调试的结果,也有“建构”的成分。可那会儿,当我手里拿着这本毫无色彩可言、瞅着多少有些楞磕磕的三百一十七页的牛皮书,直觉是质朴豪放,不装不作,文章够硬核,一点不cheap(“cheap”云云,是我个人一向爱用的文字评判指标)。这就够了,足以支撑我一路购读,且每期买两本的理由。
两种《DUKU0603》号及其目录
《读库》创刊时,封面和版权页上打的是同心出版社。可同心社版《读库》满打满算,只出了三期,从“0604”号起,换成了新星出版社,直到今天。而就在那短暂的同心时代,还发生了一些故事,且多少与我有关。应该是“0602”号出版后不久,我听说“0603”号上将有“重文”发表。此前,我为读库写了第一篇文章《蕗谷虹儿的抒情画时代》,照通常的节奏,我估计会在“0604”之后的号上发表。文章需配图,我想反正还有时间,便没有马上做。事实上,最初付梓的“0603”号上,也确实没有我的文章——可关于这点,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按说,扉页上印着“2006.6.6”的这一期(“0603”),是老六极其重视的,下一次三个“6”同时出现,要到十年以后了。但不知怎的,过了6号、16号,过了26号,却迟迟不见“0603”号上市,我本能地意识到出了问题。正在我准备给老六发邮件,想问个究竟的当儿,他的电邮却先到了,他告诉我“最近《读库》又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全力克服”,同时,让我尽快把蕗谷虹儿文的图片和图说做好,“第三期(指“0603”号)发”。
那会儿已是7月初了。接下来,又是几轮你来我往,澄清了一些疑点。我在邮件中回复过老六最后一个编辑问题,是7月17日。大约两周后,我终于看到了“0603”的样刊,扉页上的出版日期是“2006.8.6”,比原计划整整迟了两个月。直到拿着发表我读库处女作的“0603”号样书,我才大致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照老六当初的计划,“0603”号上会发表两篇文章,即我听到的所谓“重文”:《一幅油画的缘起》和一篇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文字。前者是画家李斌谈他的巨幅油画作品《共产党人》背后的创作秘辛,后者实际上是报告文学作家张庆洲撰写的一组文章,是对唐山大地震的追忆。后者容易理解,如按正常节奏走的话,“0603”号出版,进入主流书店,刚好是7月——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前后;前者比较复杂,在此多说无益。后来,我仔细读了李斌的文章,并花了整个下午,泡在今日美术馆,看了画家的展览,2012年,又从广州学者、艺术评论家李公明先生处受赠了李斌的画集《生于1949》。
就结果来说,两篇文章被毙,拙文和摄影师陈雄回忆指挥家李德伦的文章成了“备胎”。原编“0603”号虽已出了印厂,却没上市。最后拿出来铺货的,是推迟了两个月的新编“0603”号。当然,作为亲友团和作者的福利,我有幸受赠了原编。2014年5月,我在深圳做讲座。活动结束后,跟朋友去了位于南山区的独立书店“我们书房”。女老板王宝珍是北京人,也写书评,爱书如命,是资深库友。在店里,我一一“鉴定”了她的“库藏”,可以说,是我在除了自己书房和《读库》编辑部之外,所见过的最完整收藏,且均是完品,但惟缺两种:一是原编“0603”号,二是一种读库版“梦二本”(后面会谈到)。回北京后,我把照片发给宝珍老板,感到了从微信那端传来的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后来,每当我把两本的目录摊在桌上比对,然后再翻回扉页,看到原编上,萧延中手绘藏书票的正下方,“DUKU0603”后面印着的一行数字“2006.6.6”,我仿佛听到了老六的一声叹息。就这样,老六痛失十年一遇的三“6”同现,而俺却赶上了同心版《读库》的末班车。不知是不是原编“0603”号闯祸的缘故,从“0604”号起,《读库》的合作出版社从同心社换到了新星社。
三
2008年秋,《新京报》书评周刊召集有关作者,在那个时代著名的小资据点、读库设计师艾莉当老板的文化书咖钱粮胡同32号开评书会。正经事儿说过啥全忘了,只记得我端着咖啡杯,站在窗边跟止庵老师聊竹久梦二。聊了一会儿,老六现身,照例是蓝色T恤,跨肩斜背着书包。他先是坐在边上,跟严歌苓说了件什么事,好像与书稿有关,见他从包里掏出一叠清样似的纸,让严歌苓看,后来又请严歌苓签了几本书。然后,严作家退席,老六加入了我和止庵老师的闲扯。话题仍是关于竹久梦二,老六兴趣浓厚。先是问了我几个问题,我只记得其中一个与图片有关。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老六当即向我约稿。为每期买两本的《读库》写竹久梦二,夫复何言?遂当场接招。
彼时,我刚从外企辞职,职业转型之初,精气神十足,加上竹久梦二确实是我迷恋已久、且有一定收藏与研究的大正期集大成艺术家,相当熟悉,文章写得够快,不到一个月,就拿出了一万三千字的初稿《竹久梦二:寂寞的乡愁诗人》。后检索邮件发现,我居然是在竹久梦二和我生日的那天——9月16日,接到了老六的电邮回复,说“过几天,贺友直先生那本出来后,请您喝酒,捎带献上新书”,并指示“你先整理图片吧”。接着,又是几轮浓密的邮件往返,关于编辑问题,关于图片,关于丰子恺等。拙文发表在“0902”号上,占了三十五个页码。题目改为《乡愁诗人》,文首题记,录了文中一句话:“颓废似乎是通向神的相反方向,其实是捷径。”深得吾心。
文章发表后,反响如何,我并没有问过老六。但其实,我自己是得到了一些反馈的。有段时间,在一些文人饭局上,我经常被要求讲竹久梦二。后在《读库》文的基础上,经过大幅扩写和编订,我分别在新星出版社(2010年5月)、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5月)和台湾印刻文学出版公司(2012年6月),出版了我的三种梦二传。其中,山东画报版梦二传,著名装帧设计师王芳女士的设计好像还得了个最美图书设计奖;台湾印刻版,则被日本三大梦二美术馆之一、位于石川县金泽汤涌的竹久梦二纪念馆,作为中文世界出版的第一种梦二传记收藏,馆长太田昌子教授特意给我寄来了明信片通知。后来,国中各出版机构,竞相推出梦二本,愣是催成了一波“梦二热”,而《读库》可以说是这一出版现象的幕后推手。
竹久梦二确实是对我的人生产生过深刻影响的艺术家。我在山东画报版《竹久梦二的世界》一书的跋文中,谈及生日问题,曾如此写道:“……梦二居然与我同一个生日(9月16日)。这有如神助般的巧合,让我的心灵更加接近了这位东洋艺术家。我深知对处女座艺术家来说,艺术意味着什么。”
关于竹久梦二,我与库的库事并未就此结束。但后续将涉及《读库》的下一个时期,权且先把话头带住。忘了是在什么场合,我与老六闲聊,我谈到自己关注的另一个日本艺术家藤田嗣治。藤田早年赴法留学,在巴黎的蒙帕纳斯,与毕加索、莫迪里阿尼、阿波利奈尔等艺术家穷折腾,早在“一战”前便已成名,是狭义巴黎画派中唯一的亚洲人(黄皮肤)。老六盯着我:“写!”
前两篇文字,我没让老六催过稿。大概在他的心中,我应该也被归入“靠谱”作者的序列。可藤田嗣治不一样,艺术生命太长,且风格多变。五任太太,吸猫无数。日本、法国、南美,太平洋战争时应招回东京,旋即奔赴前线,“彩管报国”,成为日本战争画第一人。战后受到整肃,遂辗转又回到巴黎,并归化法兰西,改名列奥纳多·藤田,皈依天主教。生命中的最后两年,虽沉疴在身,却以一己之力,承担了位于南法尼斯的一座小教堂(兰斯和平圣母礼拜堂)内全部湿壁画的创作,直至油灯燃尽……我需要充分的研究,中间不止一次去东京观展、淘书、查资料。从接到任务到动笔,确实“拖拉机”了一段时间,但老六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耐心。尽管我也接到过电邮和电话催稿,但基本属于“温柔的施压”,那条据说始终存在老六手机中,随时会射向作者的著名短信“再不交稿,就拿弹弓子崩你们家窗户玻璃”,终于没有射向我。
《DUKU1203》号扉页上印着“2012.6.6”——“不着四六”
多亏了老六的施压,2012年5月初,我终于交了卷,全文五万二千字。经过个把月的编辑,《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全文刊发于“1203”号上,占了近九十个页码,不知道是不是《读库》创刊以来的篇幅记录。记得那一期扉页上的藏书票,是杨以磊的手绘,一头色彩斑斓的萌象。来过寒舍做客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大象控,家中各处,栖息着近百头大象,大到数十公斤,小到拇指大,木、石、玉、金属、布艺,应有尽有。扉页下方的出版日期,印着“2012.6.6”。拿到样书后,我在心里对老六说:好吧,“0603”号让你痛失三“6”同现的机遇,这回还你一个“不着四六”——“12”相当于俩“6”。一年半之后,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付梓的《藤田嗣治: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一书,即是在库版文的基础上,经重新编订而成。
到藤田嗣治文发表时,《读库》已今非昔比。除了双月刊的MOOK(《读库》志,简称“库志”),也开始做书(读库本,简称“库本”),还有NB(Notebook)、绘本、学童日课等产品线,读者遍撒全国。与传统的出版单位相比,库爱办线下活动是出了名的,也有借机回馈读者的意思。老六自己就是帝都文艺圈饭局名人,我也被邀请过好几次。而库友会,则是年年搞,逢六大搞。每逢有大活动,库会发出设计得令人致幻、印制考究的请柬,名曰“饭局通知”。2011年11月5日,是《读库》创刊六周年。我收到了两张请柬,应该都是艾莉的设计:下午的时尚廊读者现场会请柬,题图是姬炤华的画,带着读书的意趣;晚上的饭局通知,题图是多雷的《堂吉诃德》插画,七个汉子,抱着酒囊,坐地狂饮。读者会请柬上备注道:请备此帖前来。现场有礼包相赠,故提请各位最好不要携带太多随身物品;而饭局通知则曰:请各位不要开车,携带此帖以及足够的酒量和感情进入现场。
《读库》创刊六周年大轰趴请柬
晚六点,“库六”大轰趴在朝外万通中心D座的汉舍中国菜馆举行,整个大厅都坐满了,目测多一半是从时尚廊转战而来。酒过三巡,老罗(永浩)现身。当时老罗头上顶着“新东方最牛逼的老师”和牛博网创业者的光环,声名如日中天。我落座的亲友团那桌,包括我自己在内,就有不少是被老罗请来的博主,老六的“见招拆招”,更是名博。老罗作为德艺双馨的戏精,真是浑身的表演细胞。汉舍入口处有个下楼的台阶,楼梯通着大厅。那时的老罗比今天更胖一些,从楼梯上下来,慢悠悠地走到大厅中央,好像在寻找追光灯似的。老六迎上去,双手相握。老罗说:“两双伟大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老六望着天花板道:“其中的一双手,应该会更伟大一些。”全场哄堂大笑,轰趴进入高嗨模式。我拍下了那个戏剧性的时刻:老罗面带标准的罗氏微笑,一派谦和,却不无得意;而老六一直朝上看,以至在我的数码相机取景屏上,好像是在翻白眼,似乎在讽刺什么,又像自嘲。可惜我不善于管理数码文件,那张照片藏在某个收藏夹中,死活出不来了。
库后来的活动,动静越搞越大,会场也改到朝阳九剧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等地界儿。老六与柴姑娘、白岩松的对谈,气场好强,每次都像是一个媒体事件,但我参加的就比较少了。不过,凡我参加过的库事,大到十六开、八开的印刷品,小到一封信、一枚请柬、一张明信片,甚至连当时的包装纸,我都会悉数保留,多少年过去,皆完好如初。
《读库》周边(明信片、包装纸)
尽管我知道《读库》团队已初具规模,但至少到那个时期,老六一直是事必躬亲,负责一切:《读库》上刊发的每篇文章,必亲自编辑,给我寄书,每次都是自己写信封(到后来是快递单),寄信人地址始终是海淀区曙光花园的公寓。早年,每每收到寄自曙光花园的印刷品,我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他手提购物袋,在邮局柜台前,吭哧吭哧填单子的样子,同时会冒出诸如“胼手胝足”“踔厉奋发”一类大词,老六的形象瞬间就变得高大起来,真是要多励志有多励志。
四
日本资生堂旗下有本著名的时尚文化志《花椿》(HANATSUBAKI),创刊于1924年,说话也快成百年老店了,据说最近出了中文版。花椿的掌门人樋口昌树有句名言,曰:“有些美,只有纸张才能呈现。”虽然我跟老六并没有交流过这方面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深谙个中三昧的。老六原本就是资深出版人,读库在经过初期的动荡和调整,顺应网络化潮流,构筑自己的网购平台,确保稳定的读者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后,他内心的出版理想便开始膨胀了。也难怪,按每期二十万字的文字量来计算,一年光发表的文章就有一百二十万字,而这一百二十万字,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容量的非虚构叙事文本,容易转化为单行本,遑论压在硬盘中尚未发表或暂无法发表的库存。守着如此“富矿”,不走深度开发的心思才怪。在国外更是如此,如日本综合志《文艺春秋》的背后,是文艺春秋社,在文春上连载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多数由文艺春秋社推出单行本;同样,曾几何时的月刊《现代》和后来的非虚构MOOK《g²》,有讲谈社撑着;月刊《新潮45》,则有新潮社接着……MOOK是介乎于媒体与出版之间的形态,而出版则是对MOOK内容的深耕和完成。
我并不确切了解读库从单纯的库志时代,转型到志本并重是在哪一年。但我知道,中间曾有一个过桥,而过渡时期的过渡产品,则是NB和一些完美再现纸本之美的复刻本,及精印刷品。在这个过程中,老六在满足自己作为“印刷控”的穷奢极欲的同时,面向后来的库本时代,致力于从资源(印厂、纸张等)、技术(装帧设计),到人才(作译者)、选题的储备,既夯实了基础,扩大了粉丝层,客观上也做了不少文化抢救的工作,如对贺友直、张守义等文化职人的开发,便具有这种性质。
笔者收藏的几种DUKU-NB
笔记本原本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廉价消费品,人人在用,可没人会在意其品牌和设计。但读库整合自身的出版资源,使其创意化、品牌化,在老六粉丝和读者效应的双重加持下,一时间,DUKU-NB成了小资标配、酷娃必携。窃以为,库版NB和单向空间的单向历,将来一定会作为成功的创意案例,被写进中国设计史,成为类似日本的手账、大学笔记本那类长销不衰的文创产品。我的竹久梦二长文在“0902”号上发表后,也出过一两种NB。我自己也是DUKU-NB的收藏者。最早的五种,均是精品中的精品,分别为吴兴文老师的《比亚兹莱的异色世界》,贺友直老先生的《纸上做戏》,张守义老先生的外国文学卷首绘和插绘,及冷冰川先生的墨刻绘两种,其中一册上有老六的题款签名。冷冰川NB两种,最能体现库版印刷的品质,告诉你什么叫做“纤毫毕现”。直到不久前,我还下单了一种库版NB——艾莉设计的《丰氏书影——作为书籍设计家的丰子恺》,是我研究丰氏装帧的重要资料。
千万别以为老六的创意、印刷冒险仅止于NB,那些尚不足以满足印刷控、装帧控的贪欲。点检手头库存,可对库本出版轨迹做一番大致的梳理,但极其粗线条,挂一漏万,充其量算是私家记忆版,权当是对未来库史研究的抛砖引玉。
2010年11月,库再版了挪威漫画家奥纳夫·古尔布兰生手写手绘的图文自传《童年与故乡》。原版系德文版,1951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曾刊行过一版,但开本略小于德文版,由吴郎西译成中文,丰子恺用他那清丽的硬笔手写体誊录。库版恢复了德文原版的版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本翻译复刻本。
读库版《童年与故乡》,[挪威]古尔布兰生著,吴郎西译/丰子恺书,新星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同一年,库还修复了一套民国老课本《共和国教科书》,作为“读库·老课本丛书”刊行。这套老课本实际上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分为初小和高小两部分,包括《新国文》(七册)、《新修身》(四册)和《教授法》(六册)。采用传统线装工艺,按类别分装在四只纸匣中,完美再现了民国范儿,既是蒙学教材,亦兼具字帖和画帖的功用,可谓一石三鸟。当时,老六曾就此选题做过一个长篇编辑报告,与读者分享了修复过程中的种种秘辛与惊险,印象中是被编入了某年的“00”号中。类似的尝试,还有库版《护生画集》。《护生画集》是李叔同丰子恺师徒合璧、共同打造的“生命工程”,史上曾出过N种版本,包括英文版,影响极大。读库团队以其中公认最有品的新加坡六集版为蓝本,精心复刻。诗画分六集,外加释文一册,装在一只印有莲花图案的牛皮纸匣中,美到无以复加。那套书是我自己下单的,后“忍痛”送给了长年来惠我良多的日本画家泽野公先生,得到了老先生的重谢。
读库版《共和国教科书》(套装),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更过瘾者,是几种大开本特装版库本。2011年出品的《多雷插图:堂吉诃德》,配有杨绛先生的译序和图说,简直就是一部多雷绘堂吉诃德画传,且是八开本,融纸张的质感和手感于视觉文本中,妙不可言。《佩文斋耕织图》系依母本、明治二十五年(1892)付梓的日本东阳堂石印本,原寸复刻。而原东阳堂版则依康熙内府刻本套色影印,内收康熙三十五年御制序。内页为焦秉贞所绘全部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每页上文下图:上文辑有雍正帝所题五言律诗和康熙帝所题七言绝句,及雍正帝和其原韵的题诗;下图中的文字则是楼璹的原诗。八开筒页线装,夹在一只硬纸夹中,再入匣,并配有一册四色套印的《〈耕织图〉流变》(张家荣著)。印刷之精湛,工艺之繁复,装帧之考究,令人发指。2015年,老六去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参观,瞻仰了弘一法师手书十六屏《佛说阿弥陀佛》,“顿生膜拜之感”。适逢浙江省文物局组织翻拍这件国家文物,经纪念馆方面斡旋,读库有幸得到了全部数据文档,并于2015年刊行成册。应该说,读库的确没有辜负那份佛缘,而且用诚心和出版人的专业品质,续缘并弘扬之。捧读之际,令人不禁感慨系之,深感是一桩圆满的功德。
读库版超大开本图册《多雷插图:堂吉诃德》(杨绛译)
读库版《佩文斋耕织图》与《〈耕织图〉流变》
读库版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佛》
2012年5月,再得老六信:
去年我在绍兴,见到朋友手上有从日本购得的一个竹久梦二册页,非常喜欢,就讨了过来,准备按原样复刻。经过锲而不舍的钻研,终于快付印了。
他希望我写篇小文,“方便读者理解梦二,理解这个册页”。类似的梦二本,我见过不少,也小有收藏,遂当即应下。没过几天,我便给老六交了篇短文《竹久梦二与“梦二式”美人》,然后就忙别的去了,几乎忘了那件事。过了几个月,有天收到快递,我一看那个包装风格,便知是读库的包裹。打开纸箱,再仔细拆开层层包装,居然是一个木盒,盖子上呈纵向镂刻着“晚春感伤 梦二”的字样,是我熟悉的梦二风行草。掀开盒盖,底下还有一层木板,尺寸刚好封住木盒的内框。木板上也刻着字,是楷体镂刻,上面是“刘柠 藏”,下面是“读库”,均是纵排。只是在“读库”的上面,横向刻着四个英文字母“DUKU”。拿掉这层木板,下面才是那个册页,封面衬布,是那种素雅的中间和色。十六开本,像线装书的帙似的,左边贴着一条蛋白色的布地,上面题着书名和梦二的名字,与外盒上镂刻的字体一样,只是多了一个梦二的圆章,是淡淡的红色。全册页应为宣纸套色印刷,色泽逼真而柔和,墨迹清晰,虚实有致,不仅绝妙地呈现了梦二特有的绢本着色的美感,足堪乱真肉笔。木盒里面,还有一个小册页,开本比日版文库本略大些。封面绘是梦二的《黑船屋》,左侧印着拙文的标题,算是书名;内页也是连张折叠式,全拉开足有一米长,均为双面印刷,采用繁体字;封底绘是梦二的“雪夜之传说”。拙文的后边,是梦二的几幅纸本、绢本着色的代表作。背面从左至右,是两篇文章:册页的主人、绍兴从阳先生的《得梦二记》,介绍了他对梦二绘画及日本艺术品的关注,谈了册页的由来,算是缘起;张立宪(老六)的《复刻记》,则扼要记述了制作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权当是跋了。读了跋文,我才知道,为追求“与原册页相仿佛”的效果,“内文纸为徽产三层熟宣”,为此只能在富于宣纸印刷经验的江苏金坛古籍印刷厂印制;册页封面封底的装饰布料,经友人多方打探、试错,终于“在辽宁丹东找到了基本接近原样的野蚕丝布”……后来,我不止一次想到,真的只有印刷控、职人和不计成本的幻想型出版家,才能成就此等纸上的幻戏、造物的极致。上文中提到2014年,我从深圳回京后,把《晚春感伤》并那本传说中的原编《DUKU0603》,拍发给了“我们书房”的宝珍老板。她果然被惊到了,而我呢,自然小得意了一把。
读库版竹久梦二册页《晚春感伤》(套装)
就我个人的观察,如果说,在早期库志时代和志本并重的过渡期,库所推出的一系列特装本,多少还带有某种印刷控的实验性,或者说幻想型出版家的任性色彩的话,在成立十年前后,读库则走上了一条扎实稳健的发展道路。从“1601”号开始,《读库》改版,开本变小,用轻型纸,但页数增加,总容量应该无甚变化。关于改版问题,酷友中间似乎有争议,我个人是肯定派,对每个年度的色彩变化,包括封面刊名和期号的起鼓印刷等,这些变化元素的导入,我觉得都蛮好。喜欢的人,会越来越喜欢;而开始不习惯者,也会逐渐习惯起来,只要《读库》还是那个《读库》。而改版前后推出的库本,选题更富于公共性,更接地气,版式也更舒适,对图片版权处理更加规范,特别是开本,沉淀为几种主流形态,已基本定型化,甚至不无引领潮流、成为新标准的态势。总之在业界,对库本认知度越来越高,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五
说到库本的几种主流开本,当首推标准三十二开的圆脊精装函套系列。据我所知,这个书型标准的确立和定型,也经历了一番磨合。早期的一本,是《钓客清话》。这本出自十七世纪英国传记作家艾萨克·沃尔顿之手、欧陆史上著名的“闲书”,被称为垂钓者的“圣经”,风行三个世纪而不衰。不仅内容本身逸趣横生,铜板插绘也超有名。缪哲先生精妙的迻译,更被认为是“译者必读”。诸如“宁作个有礼、有节、有度的穷钓手,也不做浑浑噩噩的醉君王”等佳句,不胜枚举。2014年4月,库曾出过一版特装本。所谓“特装”,确切地说,是“遵译者嘱,依平装版书芯,制作了二百本精装版。缪哲先生又延请画家明瓒先生以渔钓为题材做版画,得一百五十幅原图,附于精装版的扉页”,实际上是用带版号的版画原作充当藏书票的豪华本。这本书从开本版式、到装帧设计,我都很喜欢。特别是函套,做工精细,且颇人性化,在书脊侧,开有一个自然弧度,便于把书从函套中抽出。夹在扉页的一张卡片上,印着“依版画编号,本书为105号,由刘柠收藏”,不仅相当“拉风”,其版本价值自不待言。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库本的初期产品,印装工艺上似乎存在一些瑕疵:我这本因精装布套脱胶,带动前环衬页和扉一到扉三页,及后环衬页到版权页,与书脊分离而“遗世独立”。也许是个别问题,却就此坐下了心病,乃至数度动念把书带到东京,想花钱请东瀛业者修复。
读库特装版《钓客清话》,夹在扉页的一张卡片上,印着“依版画编号,本书为105号,由刘柠收藏”
但瑕不掩瑜。这个版型和开本,显然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类似开本的小伙伴渐增。继与《钓客清话》同年付梓的果尔达·梅厄夫人自传《我的一生》之后,眼瞅着,就成了库本国的“华丽家族”,且精装工艺进一步提升,从在函套上印刷书名和logo,到书与函套之间空隙的公差管理,直到内置式书签丝带及夹在书中的纸书签等细节,都相当到位,目测已接近或达到出版先进国的制作水准。
读库精装版华丽家族(部分)
除了精装华丽家族,库本文库最是贴心可人。如套用出版开本的东洋标准的话,库本小开本介乎“新书”与“文库”之间,且规格尚待统一,既有从日本“原装”引进的标准文库,如MUJI文库系列,亦有基本接近新书规格者,如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如《茶书》和新近引进的法国学者阿尔贝·雅卡尔的几种著作,及话题之作“医学大神”系列等。但更多被称为“文库”的库本,其实是读库自创的小开规格,如《教养之托付》《嵇康之死》《乌托邦年代》,如项美丽的小书三种(《潘先生》《香港假日》和《吉尔小姐》)、《侘寂》《摄影师手册》,及今年6月,在南通仓库开业典礼上,赠给每位嘉宾的《以纸为桥》,等等,均可归入此类。一个总的感觉,是小开库本,方兴未艾,势头正猛,大有蔚然成林之势。我等库友,且入且读之,乐见其成。
读库文库版一瞥
六
蓦然回首,《读库》百期,近十五载。如今两茬库娃,遍布国中,机场、地铁,动辄遭遇库志库本,本土书业和小资读者已殊难想象没库的日子。我本人虽不能说是读库发展的全程见证者,但从最初的同心版,到后来的新星版,从纯库志期到志本并重的今天,可以说每个时期,都与库发生过物理硬链接,且与自身职业转型的轨迹大致重合,真有某种置身于文化共同体的归属感,荣莫大焉。一日为库写作,终身享作者待遇,不但有稿费可拿,隔三岔五,还能蹭库本福利,天下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儿么?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亮亮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准备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关于酒养生名言(少饮酒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