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相关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5 20: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道知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未雨绸缪相关名言警句
1. 关于未雨绸缪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我为你鞠躬尽瘁,最后你却没给我功成身退。——许嵩《腾讯微博》
2. 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3. 有些东西,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求而不得,有人弃若敝屣,如果一定要给个解释,那就是命。——辛夷坞《许我向你看》
4. 我原谅,并不代表我忘记。——辛夷坞《许我向你看》
5. 格陵兰,最接近北极的极寒之地,能够生长在这里的蔷薇坚韧、优秀、孤高、神秘。
它们在夏天极昼里拥抱短暂的阳光,它们在冬天极夜里欣赏绚丽的极光,它们是自由的,它们享受着命运的随意。——皆无艾尔《蔷薇少女馆》
6. 不要自寻烦恼,最好,我知道你很懂得这意思。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无事可做的时候,不那样心里便是空虚的那样的时候,何不妨寻寻烦恼,跟人吵吵闹闹哭哭气气都好的,只不要让烦恼生了根。——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7. 我们可以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实属不易;我们能够在年华正茂时相识,实属缘分;我们可以在无涯学海上相知,实属幸运。若是可以抛弃心中那份执念,从头再来,我们定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这青春年华,把握与对大家相伴的日子。——溪山秋雨《溪山秋雨》
8. 不是因为事情困难,而让我们不敢做;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It is not because things are difficult that we do not dare, it is because we do not dare that they are difficult.)——塞内加
9.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唐宁《职来职往》
10.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隔经年。——安意如
11. 你转身的一瞬,我萧条的一生。——顾漫《何以笙箫默》
12.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 ,只怕自己投降。——五月天《倔强》
13. 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顾城《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
14.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三毛《岁月》
1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寒呵《南唐旧梦:山河永寂》
2. 表达“未雨绸缪之意”的诗词句子是什么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出自: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号》)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m/gushiwen.org
6句古语箴言: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01~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此句出自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是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中的话,意思是说: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等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困难了。
丁鸿是东汉名儒,其才学品行先后得到汉明帝、章帝、和帝的赏识。汉和帝时升任太常、司徒。和帝虽继承皇位,但窦太后把持朝政大权,其兄窦宪官居大将军位,跋扈恣肆,欲谋叛逆。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天上发生日食。丁鸿就以此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国家造成了危害,导致出现日食的不祥征兆,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汉和帝听从丁鸿建议,撤窦宪官职并赐死,避免了一场大祸。
这篇奏疏中有一段名言:“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防微杜渐”这一成语即来源于此。
中医治病十分注重疾病的预防,《黄帝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素问·刺热》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提出“治未病”的诊断方法。《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提出“治未病”的针刺方法。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则将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最高明的医生是治疗尚未发病之时的“未病”,次等医生是治疗即将发病之时的“欲病”,最末等的医生是治疗已经发病之时的“已病”。《鶡冠子》记载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问其原因,扁鹊说:“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
中医说的“未病”不是没有病,而是指身体已受邪但还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阶段,高明的医生能发现这些细微的症状,然后采用防治手段阻断其发展。在疾病的三个阶段中,“治未病”成本最低,也最容易;“治欲病”次之;“治已病”成本最高,也最困难。
此句话告诫我们,事情要在刚刚露出错误苗头的“未病”之时防微杜渐,阻断其发展;其次要在快要犯错误的“欲病”之时采取措施,立即止步;最后在已经严重的“已病”阶段,要找准“病症”,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
~02~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此句典出北宋范仲淹的《奏上时务书》,其原文为:“经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曰: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圣人当福而知祸,在治而防乱。”
范仲淹在上书中,以经典格言,劝诫当时的皇帝明鉴福祸倚伏的关系,认为在事情未萌芽时就加以防范,在天下未动乱时候就加以治理,才能事半功倍,天下安康。
“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这是先贤的共识。老子《道德经》阐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提倡目光如炬、洞明深察、见微知著,在事情还没有突出或明显的时候就积极主动去做,这是一种极高的智慧。老子分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未兆、未萌、未发的极其微小的状态,容易谋划也容易散失,因此,善于发现这个“微”就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境界。如果这个“微”是善的、好的、积极的,就把握不失,择善固执,从而引导壮大;如果这个“微”是恶的、坏的、消极的,就断然禁绝,勿使生长,防患于未然。
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当年在洛邑后稷之庙堂看到的“金人铭”中,就有“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之类的警句,小火苗不及时扑灭就能燃成熊熊大火,小水流不及时堵住就可成为滔滔江河。
以上所有这些都提醒人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明察秋毫的敏锐,有未雨绸缪的措施,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03~
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此句出自宋代吕本中《官箴》一书。原典为:“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其意是,善于处理事情的人,不会把聪明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尽心尽力放在第一位。不会把事成有功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有利于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心立”既是“事立”的必要条件,也是“事立”的充分条件,投机取巧,玩弄心术,机关算尽,往往是既害人祸国,又害己损友。小成靠智,大成在德。要想大成功,必要大德性。大德性如何来,正心是第一,只有正心尽力,才能有所成。
~0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句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这篇先秦短文中,孟子开篇引用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6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起家的例子,以其大气磅礴的逻辑论证和排比论证,深刻阐发了外部环境与个人成败、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系。
忧患意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品质,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中:
《周易》记载,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中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诗经》中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说,这种未临而如临,未履而如履的状态,形象地展现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的忧患精神。
《左传·襄公十一年》亦有记载,魏绛引用《尚书》中的话规劝悼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暗合千古兴亡之道,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和教训。忧患意识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和个人都至关重要,只有树立忧患意识,国家方能长治久安,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家庭才能和睦长久,个人才能持续进步。
~05~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此句出自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中的《主术训》。大意是说聚合天地万物的力量,则无往不胜,无事不成。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以“积力”和“众智”号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思想影响深远。
“积力”和“众智”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做事顺应客观规律,尊重事物特性,发挥其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则事业可得成功。
唐代贞观初年,李世民敕令编辑《群书治要》,要求“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专门选录了《主术训》“积力之所举”这一句作为治国箴言。一个人的智勇往往有限,而积聚众人的力量却可以将有限扩大为无限。《主术训》说:“任人之才,难以至治”“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
古人凭借历史经验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扬雄在《法言》中分析了汉王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原因:“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用来批驳项羽“天之亡我”的抱怨。刘邦的胜利在于善于采纳众人的建议,众人的建议凝聚了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是取胜的关键。司马迁特意将汉初重臣刘敬、叔孙通等人的传记合写,感慨地说:“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资治通鉴》也专门记载吐谷浑阿柴令诸子折箭的故事,教诲世人:“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06~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此句出自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在文章开头,作者冯梦龙以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作比,称他们为古今“交情至厚”的典范,并对“相知”进行了如上阐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施惠于人、德义相交的,叫做知己;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叫做知心;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叫做知音。知己、知心、知音,名称虽然不同,总之说的都是朋友相知。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扬的正是朋友间的信义和友情。当俞伯牙弹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时,只有钟子期“道着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知音难觅而断弦摔琴,终身不再鼓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这样的友谊来自彼此心灵深处的理解与默契,建立在互相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人生交得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足矣。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写人结尾优美的句子摘抄加赏析
- 下一篇:写人结尾的优美句子摘抄加赏析